面對臺灣新變局:大陸對臺政策為何不變?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2月25日電 題:面對臺灣新變局:大陸對臺政策為何不變?

  中新社記者 石龍洪

  今年1月臺灣政壇出現新變局,兩岸關係新增變數。但大陸方面仍表示,對臺方針政策一貫、明確,不因選舉結果而改變;同時,強調毫不動搖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和遏制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臺海和平穩定。

  大陸對臺政策底線明晰,為何要變?

  當前,正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大陸方面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一帶一路」「亞投行」、自貿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布局上穩步推進。今年全國兩會也將討論「十三五」規劃重大事項,開啟發展新徵程。這些戰略的推進,臺灣同胞不應也不會缺席。

  同時,中國以和平發展為訴求,在國際關係格局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地位亦穩步提升。

  兩岸唯有走和解、合作、交流、發展的道路,秉持「兩岸一家親」,增進民族實力,才能共同和各自更從容地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經濟等風險。

  在大陸發展趨勢不變、國際關係複雜調整的背景下,種種跡象表明,各方期待兩岸關係繼續和平發展。目前,大陸對臺政策比以往更具自信和戰略性,著眼於大格局,更加著力做好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工作,更具掌握兩岸關係走向的能力。

  不過,臺灣政局之變必對兩岸關係走向產生影響。兩會召開在即,有海外媒體研判,臺灣問題將是一大熱點。

  各方觀察認為,民進黨過去一向主張「臺獨」,與大陸方面缺乏政治互信。臺灣地區候任領導人蔡英文及民進黨在選後的兩岸政策表述有所調整,但至今仍未正面回應「九二共識」這一兩岸關係共同政治基礎,令兩岸關係面臨重大不確定性。兩岸關係是繼續和平發展,還是進入「冷和平」,甚至倒退、生變?現在球就在蔡英文及民進黨一方。

  針對臺政局變動,一個多月來,學者、臺商、臺胞、青年等兩岸各界既期待也表達憂慮。他們接連發聲,對兩岸關係可能受到衝擊、臺海和平穩定面臨威脅表示擔憂,希望障礙儘快被排除,兩岸關係繼續走和平發展道路。

  劉國深、戚嘉林等多位兩岸學者對中新社記者分析指出,大陸方面釋出的信息顯示,對臺政策底線更清晰、立場更堅定;同時表明繼續推進兩岸經濟、文化等各領域交流,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應解讀為一種善意。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常委兼聯絡部部長李靄君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儘管臺灣政局變動,但今年對臺工作、交流沒有減少,反而比去年更廣泛、豐富。她說,過去8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胞受惠,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岸關係向前發展大勢難逆轉,臺灣同胞也不會同意兩岸關係倒退。

  身兼全國政協常委的海協會會長陳德銘今年在新年致辭中也指出,今天,當我們重新思考兩岸關係未來,完全有理由比十年、二十年前更有信心,深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本動因,源於人心,順乎潮流。

  需指出的是,新形勢下,兩岸間仍有諸多難題有待破解。如經濟層面,世界經濟依舊不景氣下,兩岸需繼續攜手並進,抵禦經濟下行壓力,實現企業轉型升級;交流交往層面,過往各方呼籲商籤兩岸文化、教育、科技交流協議等議題仍需繼續推進。尤其兩岸青年交流需擴大深入。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是觀察大陸政經大事的風向標。會中,就兩岸關係的新形勢和出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將建言獻策;政府工作報告、「十三五」規劃涉臺部分如何表述;期間,大陸領導人在「下團組」時會否發表涉臺重要講話等,均值得密切關注。(完)

相關焦點

  • 臺當局不「反制」大陸惠臺政策了?港媒:蔡英文面對現實吧!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行政院」原訂12日舉行的所謂「反制」大陸惠臺措施的跨部會議暫時取消,引發島內政界關注。臺「國發會主委」陳美伶給出的解釋是「大陸惠臺政策許多不是新的,衝擊不會太大」。此前,臺行政部門負責人賴清德剛就大陸惠臺政策出臺宣稱,「(大陸)最終目標是併吞臺灣」,而陳美伶的說法顯然與賴清德不一樣。香港中評社13日發表評論認為,為臺灣未來著想,臺當局還是不要再有賴清德這樣的說辭了,否則對兩岸關係無益、甚至會帶來很大傷害。
  • 美國換總統 臺灣該面對新現實了
    國民黨「立委」陳以信認為,拜登外交策略是在多邊合作下找回美國在世界的主導性,對中國大陸不冷戰不脫鉤,美臺關係將走向低調,兩岸不可能再走對抗態勢;明年的元旦談話,蔡英文可能會對大陸釋出善意。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王海良認為,拜登政府的臺灣政策不會全盤照抄或複製川普的對臺政策,變化一定會有的,一是結構性變化,二是方式上的變化;預期拜登政府一不會冒險,二不會碰底線,三不會放棄溝通;美臺關係高點已過,臺灣該面對新現實了。  兩岸僵局已持續多年,局勢亟待改變。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所長楊明傑認為,應從多方面著力,讓兩岸關係走出「悶」局。
  • 臺灣青年教師眼中的大陸「惠臺政策」
    王孟筠理解的,臺灣同胞來到大陸得到的所謂「惠」臺政策,指的並不是「優惠」,而是惠及臺胞的「同等待遇政策」,「也就是說,她們和大陸同胞,在應聘、接受考核、可獲得的職業榮譽感、職業發展空間方面,是平等的。比如她之前也沒想到,自己來大陸任教,還可以拿到事業編制、還可以獲得三八紅旗手、五四青年獎章。」
  • 大陸出臺惠臺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相關部門在陸續公布了一批新的政策措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大陸鐵路和民航部門宣布改造自助服務設備,實現臺胞自助購、取票和值機;第二,教育部等部門修改完善臺生在大陸學習的有關規定;第三,開放在大陸工作的臺灣研究人員申請國家社科基金;第四,人社部擴大臺胞在大陸事業單位就業試點領域;第五,司法部門決定進一步擴大法律服務對臺開放。
  • 從惠臺「26條措施」看大陸對臺政策的方向
    2019年兩岸關係經歷頗多起伏變化,從年初遭到民進黨抹黑、抵制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到被蔡英文頻頻利用的香港「反修例」事件,再加上美國不斷提升與臺灣的關係,大陸官方定調這一年的兩岸關係「嚴峻複雜」。臨近歲末,大陸重磅推出「惠臺26條」措施,可從中一窺在當前兩岸關係背景下,大陸對臺政策的方向。
  • 臺灣遭到「拒絕」,蔡英文認清新變局?
    最近令臺灣當局感到頭疼的事情有許多,包括島內的民眾與民間團體舉行的「秋鬥」遊行示威,也包括大陸方面已經形成常態化的軍機巡航。而美國方面,原定於近日訪問臺灣的美國環保署長惠勒,突然宣布取消「訪臺」,消息一經傳出,臺灣島內一片譁然。
  • 大陸追求統一目標不變 時間不站在臺灣這邊
    從現實面分析,拜登政府面對新冠肺炎重創,已無力單獨因應臺灣問題,臺灣更不能單靠美國,兩岸問題終須由兩岸自行解決,這是民進黨當局不可迴避的責任與挑戰。川普政府視中國大陸崛起為美國最大威脅,採取全面「反中」政策,而民進黨當局甘為「抗中代理人」,在北京強烈批判民進黨「挾洋自重、以武謀獨」之下,兩岸關係急轉直下。
  • ...大陸高校今年對臺招生政策不變,有關高校招生信息已在內地(祖國...
    2020-04-09 14:54:46來源:FX168 【教育部:暫停2020年陸生赴臺就讀試點工作】教育部港澳臺辦負責人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綜合考慮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兩岸關係形勢
  • 港媒:大陸對臺政策為何越來越靈活?
    中評社快評/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在首屆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發表意見指出,當前的兩岸政治關係是同一國家領土主權之內的兩個綜合實力懸殊的對立政權關係。在臺方以某種大陸方可以接受的方式,明確承認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國,明確承諾不分裂中國領土主權的前提下,大陸方面可以考慮在結束敵對狀態、籤署和平協議後,承認兩岸處於「相對自治」狀態,並逐步調整對臺方機構和人員稱謂的政策,逐步、適當解決臺灣方面關切的參與國際活動問題。
  • 面對疫情大陸商機一枝獨秀,臺商臺企看好大陸發展
    面對疫情大陸商機一枝獨秀,臺商臺企看好大陸發展 2020年03月27日 14:2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比如,江蘇省臺辦貫徹當地幫助臺企復工復產的10項支持措施,解決防疫物資、供應鏈和物流、用工困難、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福建省臺港澳辦聯合有關金融機構,首批設立20億元福建省重點臺企應急資金專項貸款額度,從貸款額度、利率、擔保、期限等方面給予特殊政策支持,有效緩解臺企對資金流的需求;廣州編印政策問答幫助臺資企業應對疫情復工復產,廣州市臺辦編印《在穗臺資企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復工復產有關政策問答
  • 臺教授:大陸惠臺政策抓到臺灣「痛點」
    圖自港媒據香港「中評社」4月17日報導,臺灣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財金暨會計碩士班主任丘邦翰日前表示,大陸31項惠臺政策,有12項涉及加快給予臺資企業的同等待遇,19項涉及逐步為臺灣民眾提供同等待遇他表示,31項惠臺政策將磁吸臺灣人才、產業、及資金。
  • 為「反制」大陸惠臺政策 臺當局宣布「八大強臺措施」
    【觀察者網綜合】臺灣「行政院」原訂12日舉行的反制大陸「惠臺措施」的跨部會議「暫時取消」。當時給出的解釋是,「大陸惠臺政策許多不是新的,衝擊不會太大」。一拖再拖後, 「行政院」終於在今日宣布了「反制」惠臺31條的「八大強臺措施」。
  • BBC:大陸惠臺政策引發臺灣「人才流失」擔憂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為打破臺灣當局一意孤行造成的兩岸交流僵局,大陸方面不斷出臺各種優惠政策,繞過臺灣當局吸引臺灣居民來大陸發展,赴大陸求學和工作的臺灣年輕人排起了長隊,「天然獨」神話面臨崩塌危機。BBC在8月13日報導了大陸惠臺政策的影響,所謂「天然獨」世代的臺灣年輕人紛紛來大陸就業,臺灣當局和一些偏綠學者擔憂大陸的優惠政策造成臺灣人才外流,但提出的「反制措施」卻是捉襟見肘,只會讓臺灣人受苦。
  • 大陸對臺政策進入「施壓階段」
    不過,蔡當局當前正糾結在「中華民國憲法」與「臺獨黨綱」之間,若頂不住「老綠男」的壓力,踏上一廂情願「聯美抗中」的不歸路,將讓臺灣落入「古巴化」錯誤政策,引爆臺海動蕩新危機。       蔡「總統」「新南向政策」雖強調要拓展國際空間,卻不願積極營造兩岸和平發展氛圍,只會讓路愈走愈窄。蔡當局若判斷希拉蕊將出任美國新總統,美中戰略競逐程度可以支撐臺灣,採取「聯美抗中」「國安」戰略,並扮演圍堵中國大陸角色,恐讓臺海兵兇戰危。
  • 大陸對臺政策正在發生轉變?
    上海臺研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表示,這次涉及部門多、權威性高、針對性強、領域寬、含金量高,是要儘可能照顧臺灣同胞利益、直抵臺灣民眾內心需要。倪永傑表示,這是大陸方面在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一個重大政策舉措,展示新時代的兩岸關係上,大陸會有更多新作為、展現新氣象。
  • 世界觀 臺海形勢與臺灣當局政策的變與不變
    代表再度執政的民進黨擔任臺灣新領導人的蔡英文,競選時兩岸政策的口號是「維持現狀」。甫一當選,又提出了「新南向政策」。這馬上令人想起了20年前執政的李登輝,他當時兩岸政策的經典口號是「戒急用忍」和「南向政策」。戒急用忍跟南向政策有著共同的邏輯本質,即「少往西(大陸);多往南」。所以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其實也就是「新戒急用忍」。
  • 國臺辦副主任闡明當前大陸對臺政策
    劉軍川表示,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形勢動蕩起伏。某些外部勢力為遏阻中國發展壯大,大打「臺灣牌」,民進黨當局甘當棋子,勾連外部勢力進行謀「獨」挑釁,臺海形勢烏雲密布,兩岸關係面臨嚴峻挑戰。
  • 臺當局前官員:ECFA是大陸對臺灣讓利,而美國絕對不會「惠臺」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宣布臺灣開放進口美豬、美牛,2021年1月正式上路。臺當局前「駐紐西蘭代表」介文汲接受訪問時表示,蔡英文採片面突襲式的宣布,可見得之前美國對臺灣支持的動作都是有條件的,攸關全體老百姓的利益問題、重大政策,蔡無權單方面對外國讓步。
  • 以不變的初心在變局中開新局
    在百年大變局中,在「勢變」「事變」「時變」中,我們必須準確把握關於「變」與「不變」之規律,才能深刻認識新時代發展新格局,才能有更高的新站位,才能有更強的使命擔當,才能有更大的新作為,始終在「變」中以變應變,在「變」中以快應變,在「變」中履職擔當,在「變」中守正創新,在「變」中共圓復興夢想。在「變」中堅守「不變」的信念。
  • 新時代大陸惠臺政策實效初顯
    換言之,即大陸各層級、各部門、各地方配合施策,接續發力,出臺一系列直接惠及廣大臺胞臺企的政策措施,為其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體現了大陸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逐步為臺胞臺企提供同等待遇的真誠意願,彰顯了「兩岸一家親」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