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 海底撈只給打40分

2020-12-22 新浪科技

來源:第一財經

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 海底撈只給打40分

作者: 欒立 樂琰 邱智麗 陳夏怡 胡軍華

[ 擎朗科技的餐飲機器人從2018年開始量產下線,目前年度產量已經能夠達到4萬臺,月營收達到千萬以上。 ]

靳海寧還有兩年到50歲,西安人,臉上很少有笑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打理的「唐韻秦風」餐館,四家關了三家,還在營業的一家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乳山路,「客流量恢復了七到八成。」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在「最後一塊陣地」,靳海寧做出了改變。

初露崢嶸

靳海寧租了一臺傳菜機器人,唱著歌傳菜的機器人讓他很滿意,一天可以工作18個小時,效率高,傳菜的數量頂得上1~1.5個勞動力,每個月租金只要1500元,一個傳菜員的月工資是4000元,機器人不僅便宜,出錯率也低,「關鍵是不怕累,不會找老闆埋怨發脾氣。生意如果好起來,我會再租一個,或者買下來。」靳海寧說。

機器人不僅僅能端盤子,在餐飲業的各個環節,機器人越來越多地出現。

在盒馬的門店裡,有專門的機器人通道,顧客掃碼點單後,後臺會接收到顧客點菜信息,出菜後由小機器人順著專門的通道將菜品送到對應的餐桌前。

海底撈這樣的全國連鎖餐飲企業也在砸重金試水智能化。在北京海底撈中駿世界城智慧門店,第一財經記者看到,餐廳入口處即是封閉的玻璃展示區,展示區內設有3臺機器人手臂,背後是密密麻麻放滿各種菜品的貨架,接到指令後,機器手臂即從貨架上將對應的菜品取出,由員工將菜品直接傳出,或員工放到傳菜機器人上,由機器人傳到餐桌旁,由員工從傳菜機器人處取到餐桌。整個餐廳除了正常看臺的服務員和發毛巾的阿姨,工作人員的數量會比正常門店少。

智慧門店的後廚也是同樣的情況,火鍋店中配鍋是一件複雜的工作,往往需要多人配合,但在這家智慧門店,採用了智能配鍋機,鍋體從傳送帶經過,相對應的出料口就可以根據訂單自動放料,原本需要7~8人操作的放料區,如今2個人就可以完成。

海底撈首席信息官邵志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當初做智慧餐廳最主要的考慮是從保障食品安全的角度出發,同時實現降本增效和提升用戶體驗,在實際操作中,智能化設備的應用效果要好於預期。

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底撈共在3家門店安裝了智慧機械臂,23家店採用了智能配鍋機,並在全球餐廳中使用了958臺傳菜機器人和385部小美電話機器人,其IKMS智能廚房管理系統和門店要貨系統也在不斷更新迭代,通過智能化一方面確保後廚的食品安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餐廳的運營效率。

除了送餐,還有機器人替代廚師進行炒菜或製作面點等。「我們已經與一些餐廳合作,開發了炒菜機器人,即根據菜譜,切配好原材料,然後只要將原材料放入機器中,機器會根據設置好的程序進行烹飪,口感與人工烹飪的是基本無差別的。根據我們的估測,未來,廚師的需求會降低,由人工智慧進行部分取代的可能性很大。」華食智造創始人、蜀海供應鏈高級顧問張鴻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巨頭布局

靳海寧租用的傳菜機器人來自於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擎朗科技」)。

第一財經記者從擎朗科技了解到,該公司餐飲機器人從2018年開始量產下線,目前產量已經能夠達到4萬臺,月營收達到千萬以上。

投資擎朗科技的股東有雲啟資本。雲啟資本從A輪就開始投資擎朗科技,並持續多輪加注。雲啟資本董事總經理陳昱說,從宏觀趨勢來看,未來中國一定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用工成本上升問題,機器人將會成為勞動力的一個補充。「未來中國的藍領勞動力有多少,服務機器人的市場就有多大,他們是1:1的替換關係。」陳昱說。

雲啟資本最終幫擎朗科技把市場突破口鎖定在了餐飲行業,背後的邏輯並不複雜,餐飲是三個賽道中規模和市場最為龐大的一個市場。具體而言,在大眾點評上有400萬個餐廳,服務機器人哪怕僅滲透10%,就可以擁有40萬個點位。中國星級酒店4萬家左右,三級醫院2500家,在數量級上和餐飲行業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餐飲機器人領域,另一頭部企業為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普渡科技」),該公司成立於2016年,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來看餐廳機器人的滲透率僅為千分之一,而理論上來看有60%的餐廳可以使用送餐機器人,行業擁有600倍的增長空間。

天眼查顯示,普渡科技實際控制人為張濤,持股32.7%。2020年7月,普渡科技完成過億級別B輪融資,由美團獨家投資。

中國餐飲市場規模龐大,《2020年中國餐飲大數據白皮書》數據顯示,從1978年到2019年,餐飲行業快速發展,餐飲規模增長850多倍,至2019年已突破4萬億大關。

地產巨頭碧桂園看到了機會。碧桂園旗下千璽集團已經推出了漢堡機器人、單臂煎炸機器人、小龍蝦機器人、粉面機器人等多款機器設備。

碧桂園的機器人產業布局,不僅是銷售機器人,還有著更大的野心。消費者將來住在碧桂園的房子裡,樓下是碧桂園的機器人餐廳,由碧桂園農業提供餐廳所需的食材,這樣的生態系統理論上可以打通。

千璽機器人集團副總經理肖然表示,碧桂園把餐飲市場的智能化改造看成藍海市場來開拓。今年以來,千璽集團推出的示範性機器人餐廳在順德、廣州、大連等地相繼開業,目前已有13家餐廳,計劃今年底將達到100家。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國內餐飲機器人的銷量近兩年在迅速增長,銷量已經過萬,擎朗科技、普渡科技各自計劃的年度機器人產量達到1.5萬~4萬臺。

捲土重來

餐飲機器人的前途看上去一片燦爛,與多年前的一股熱潮頗有相似之處。

大約十年前,哈爾濱、合肥等地都出現了機器人餐廳,吸引了眾多眼球,媒體爭相報導,幾年過後,這些餐廳歸於沉寂,甚至關門大吉。

新一輪的餐飲機器人熱潮是否會重蹈覆轍,最終淪為噱頭?

對此陳昱表示,從市場來看,如果單純只是噱頭,餐飲機器人的應用量級不會上來,可能只有幾十臺或幾百臺的量級,但目前餐飲機器人的銷量已經達到上萬臺,這意味著餐飲機器人是一個已經被驗證能夠規模化的商業模式。「當機器人的使用成本和勞動力成本達到某個拐點後,企業就有動力去使用機器人來降低成本,回歸到本質而言依舊是勞動力成本問題。」陳昱說。

以海底撈應用最多的傳菜機器人來看,目前海底撈有多個品牌的傳菜機器人近1000臺。記者了解到,按照市場價格,一般購買一臺傳菜機器人的價格從1萬多到3萬元不等,餐飲行業傳菜大多是計件工資,若以每盤菜0.5元計算,一天100盤菜,一年的費用1.5萬到1.6萬元,如果使用傳菜機器人,1~2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在唐韻秦風,傳菜機器人的傳感器布置在天花板上,圍棋子大小的傳感器按照一定的形狀排列,與地面的機器人交互,不需要對餐廳進行電路改造。

機器人是標準化的產品銷售,工作人員只需要到餐廳花費半天時間建立地圖,進行簡單的培訓,產品就可以投入使用,不需要過多部署工作。這意味著餐飲機器人公司只要投入足夠多的銷售力量進行地推,就可以進行低成本複製,邊際效應明顯。

在邵志東看來,海底撈雖然是餐飲行業中最早嘗試智能化的企業,但在智能化應用上也還是剛剛開始,如果滿分是100的話,現在海底撈的智能程度只能是30~40分,依然有很大的空間去嘗試。

第一財經調研發現,餐飲業的人工智慧化正成為一種趨勢,但目前還不夠成熟,無人餐廳或人工智慧服務僅僅在少部分項目中進行。這裡涉及技術成熟度和成本問題,至於炒菜機器人,則需要看其具體菜品,畢竟中餐的標準化是個挑戰,而機器人需要高度標準化和精準化的設置。

此外,目前的市場推廣和消費者接受度還有待培養。就拿所謂的「無人麵館」來看,就如同無人便利店一樣,說是「無人」,其實還是需要部分人工操作,而且只能做相對單一化的產品,難以多樣化運作。部分的「無人麵館」、機器人咖啡店等都有關閉現象,因為實體店經營必須要有優質商業位置和可持續運作能力,光是「無人」或機器人並不能解決整體的成本和利潤問題,商業還需回歸本質。

相關焦點

  • 獨家調查|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海底撈只給打40分
    在項目投後賦能過程中,雲啟資本率先考察了眾多賽道包括餐飲、酒店、醫院等,但最終幫擎朗智能把市場突破口鎖定在了餐飲行業,背後的邏輯並不複雜,餐飲是三個賽道中規模和市場最求最為龐大的一個市場。具體而言,在大眾點評上有400萬個餐廳,服務機器人哪怕僅滲透10%,就可以擁有40萬個點位。中國星級酒店4萬家左右,三級醫院2500家,在數量級上和餐飲行業存在不小的差距。
  • 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行業革新到來了嗎?
    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行業革新到來了嗎? 餐飲機器人看上去前途燦爛 多家餐廳正在引入 在海底撈,部分門店由機器人手臂將菜品從貨架取出,再由員工交給傳菜機器人進行配送,店裡還有自動配鍋機。 據了解,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底撈共在3家門店安裝了智慧機械臂,23家店採用了智能配鍋機,並在全球餐廳中使用了958臺傳菜機器人和385部小美電話機器人。
  • 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藍領和服務機器人是1比1替換關係
    【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藍領和服務機器人是1比1替換關係】記者了解到,國內餐飲機器人的銷量近兩年在迅速增長,銷量已經過萬,擎朗科技、普渡科技各自計劃的年度機器人產量達到1.5萬~4萬臺。 雲啟資本董事總經理陳昱說,從宏觀趨勢來看,未來中國一定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用工成本上升問題,機器人將會成為勞動力的一個補充。
  • 海底撈智慧餐廳,是對餐飲行業的顛覆嗎?
    從無人便利店到盒馬鮮生,從自動咖啡機到機器人餐廳,餐飲、零售、科技的結合不斷顛覆人們的想像。10月28日,海底撈(需求面積:800-1500平方米)歷時三年打造的全球首家智慧火鍋餐廳將在北京中駿世界城正式營業,從智慧生產到智慧服務,全新的用餐體驗將對餐飲行業以及整個商業帶來重要意義。
  • 一周餐飲 | 周黑鴨上半年淨利下滑32.4%​,海底撈張勇登頂新加坡...
    融資/併購農產品數字服務商Kedai Sayur獲400萬美元融資,East Ventures領投8月26日,印度尼西亞一家旨在將蔬菜小販數位化的初創公司Kedai Sayur宣布,該公司已完成了由East Ventures領投的400萬美元新一輪融資,SMDV、Triputra
  • 「這是我吃過的服務最差的海底撈!」
    1 海底撈概況海底撈:1994年在四川簡陽成立,截至2019年12月31日,已在海內外經營768家門店,擁有超過5473萬會員和10萬員工。財報顯示,海底撈2019年實現營收265.56億元,淨利潤23.45億元。 1999年,海底撈走出四川,進駐陝西省西安市。
  • 海底撈京東等試水「智慧餐廳」 除了機器人炒菜還有什麼新玩法?
    10月28日,火鍋巨頭海底撈(需求面積:800-1500平方米)在北京中駿·世界城開了全國首家智慧火鍋餐廳,該餐廳投資高達一億元,引起了行業和消費者強烈的關注;緊隨其後,國內首個由機器人全程參與的智能餐廳——京東的X未來餐廳,也於29日在天津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商業街進行試營業。
  • 市場潛力巨大 巨頭湧進加碼餐飲機器人發展迎來拐點
    受疫情影響,餐飲行業「用工荒」問題放大。在這一大背景下,成本可控且兼具「無人化、非接觸」優勢的餐飲機器人再次引發行業關注。國內餐飲機器人銷量增長迅猛已經過萬,進駐餐廳上萬家,其中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各自計劃的年度機器人產量達到1.5萬—4萬臺。與此相對應的,是餐飲企業招工難現象。
  • 碧桂園餐飲機器人量產 產業在加速布局中
    疫情後,世界對餐飲機器人又特殊的關注。第一財經了解到,國內餐飲機器人銷量增長迅猛已經過萬,進駐餐廳上萬家,其中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各自計劃的年度機器人產量達到1.5萬~4萬臺。
  • 探訪海底撈首家智慧餐廳:不止機器人上菜收餐還有「千人千鍋」
    五個月時間,一支來自阿里雲的「特種部隊」進駐海底撈,幫助這家傳統的餐飲企業,複製阿里巴巴那樣的數位化能力。 不只是開間炫酷餐廳 而是數位化海底撈聽說海底撈要打造智慧餐廳,很多消費者,尤其是海底撈的粉絲們會有些「傷感」,因為他們以為「智慧餐廳」就是「無人餐廳」,要用機器人上菜收餐,甚至炒菜做飯。
  • 餐飲行業領跑者——海底撈的關鍵成功要素
    海底撈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5月,海底撈擁有320家門店(海外門店24家)。其中,2017年新開98家新店,顯示出「阿米巴+ABC+連坐制」的強悍威力;2017-2018年,海底撈平均個人年薪分別為5.16萬和6.04萬。員工薪酬水平平均高出同行業10%,在餐飲業中一馬當,。也彰顯出計件工資的成效。
  • 掘金餐飲行業:海底撈、九毛九、呷哺呷哺深度對比
    海底撈普通員工的晉升路徑清晰:新員工/二級員工/一級員工/勞模員工/大堂經理/店長/小區經理/大區經理,從新員工晉升至店長的平均時間約 4 年。公司提拔員工不按資歷和學歷,只按能力晉升,所有員工都有機會晉升為管理層,大部分店長由內部提拔且曾擔任過服務員/碗碟收拾工/清潔工等非管理職業。
  • 海底撈、巴奴、永和大王、真功夫…餐飲經典商戰盤點
    一邊是這些曾經盛極一時的餐飲品牌轟然倒塌,一邊是全民餐飲創業潮湧現、各種跨界人士紛紛踏入餐飲紅海。筷玩思維認為,餐飲業態如此複雜,如今競爭又如此慘烈,新興品牌之間、新老品牌之間,甚至老牌餐企之間的競爭從未停止,在市場、品牌方面的爭奪戰更加激烈,甚至大BOSS發表的言論都可以成為競爭內容本身。
  • 海底撈「火鍋食材超市」來了:40㎡,100+Sku
    海底撈「火鍋食材超市」開業了,40多平米麵積,100+SKU,選址社區周邊,瞄準社區人群,這算是對目前火爆零售圈的「火鍋燒烤食材超市」模式的回擊嗎?《零售圈》了解到,目前開業的海底撈火鍋食材超市,雖然門牌上掛著「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但實際上就是目前比較火的「火鍋燒烤食材超市」模式。
  • 餐飲機器人大規模量產在即 這些A股公司加緊布局
    疫情之後,餐飲機器人迎來發展拐點。第一財經了解到,國內餐飲機器人銷量增長迅猛已經過萬,進駐餐廳上萬家,其中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各自計劃的年度機器人產量達到1.5萬~4萬臺。從產品形態來看,目前餐飲機器人主要有五類:送餐機器人、炒菜機器人、回盤機器人、消毒機器人、外賣機器人,其中送餐機器人應用相對比較成熟,但整體滲透率也處於低位。青桐資本投資副總裁劉天程告訴第一財經,送餐機器人主要集中在海底撈、西貝、望湘園等頭部大型連鎖餐飲公司,且多局限在一線城市。
  • 疫情下的海底撈,是整個餐飲行業的真實寫照
    以全球擁有768家連鎖店的海底撈為例,雖然從3月12日起宣布逐步開放堂吃業務,但基於安全考慮,不少門店最多只開放了八成的座位。  疫情帶來的影響,不免讓人擔心,海底撈在2020年將會交出怎樣的業績報告。  不過,更讓人關注的顯然是前不久海底撈發布的2019年報。
  • 2019 年出貨已達五千臺,普渡機器人認為餐飲服務機器人正迎來行業...
    來源:36氪技術迭代、需求增長,當餐飲機器人有望進入爆發性增長期,普渡科技要何去何從?從海底撈、呷哺呷哺、巴奴火鍋到旺順閣、西貝莜麵村,2019年後,不少品牌餐飲公司開始引入機器人送餐。送餐機器人成為餐廳新風景的同時,也成為服務機器人品類商用落地的一個熱點。
  • 海底撈的餐飲服務是最好的嗎
    點擊上方【關注】現在有很多朋友去全國各地旅遊,會對比當地的餐飲服務,不一而同的結果是南方的服務好於北方。而在南方城市中,上海是一個經濟高度發展、國際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上海的服務總體上還是不錯的。1.只會做事,不在乎顧客感受前一段時間,早上起床去某連鎖品牌店買早飯,因為在平臺上買了分次消費的卡,清楚記得只用了一次,還有三次。服務員說,只有一份了。
  • 落戶海底撈、巴奴火鍋,普渡送餐機器人正在成為火鍋業標配
    近期,在巴奴的各門店中,出現了一款機器人,為顧客配送豐富的火鍋配菜。據了解,這款正是海底撈機器人的同款——普渡科技推出的「歡樂送」送餐機器人。  在巴奴概念餐廳,三臺「歡樂送」送餐機器人密切配合,給餐廳帶來了一股別樣的科技體驗。後廚只需將配菜放置在機器人託盤上,並選擇配送的桌號,「歡樂送」就將出發為顧客進行配送。
  • 海底撈引進松下配菜機器人 推進餐飲業自動化
    日本松下公司10月25日發布消息稱,已與中國火鍋餐飲巨頭海底撈攜手推出一項新業務,將開發並提供由手臂型機器人在廚房為火鍋配菜的餐飲產業自動化系統。首先將在北京28日新開業的門店引進,然後逐步推廣。海底撈國際控股公司是在中國和日本等擁有約360家門店的連鎖店。雙方今年3月設立合資公司,已開始引進松下所開發的系統。在餐廳中,顧客使用桌上的平板電腦終端下單後,廚房裡的手臂型機器人將自動從架子上取下裝有白菜、蘿蔔等蔬菜和肉類食材的盤子並排放在託盤裡。託盤通過自動搬運平板車送到餐桌旁,然後由服務員給顧客上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