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綜述】RCEP與亞太經濟合作國際會議

2020-12-11 騰訊網

2020年11月2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與遼寧大學成功聯合舉辦「RCEP與亞太經濟合作國際會議」,會議由遼寧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共同承辦。受新冠疫情影響,本次研討會採取遠程會議的方式。會議由遼寧大學校長潘一山教授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馮維江研究員出席開幕式並致辭。此次會議設有「RCEP與世界貿易體系」、「RCEP與亞太區域合作」、「RCEP與中國經濟發展」三個議題,分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世界經濟》編輯部主任毛日昇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中心主任高海紅研究員和遼寧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院長劉文革教授主持討論。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遼寧大學、南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及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韓國國際經濟政策研究所、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日本拓殖大學等科研機構的20餘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參會。眾多國內外院校師生以在線方式參與討論交流,參會人數達300餘人。

遼寧大學校長潘一山教授

上午8點30分會議正式開幕,遼寧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院長劉文革教授主持會議,遼寧大學校長潘一山教授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馮維江研究員出席開幕式並致辭。潘一山校長首先致歡迎辭,代表遼寧大學熱烈歡迎各位專家學者參加此次國際會議並對支持遼寧大學發展的同仁們表示感謝,給予此次會議的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高度評價。

隨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馮維江研究員致辭。馮研究員熱烈歡迎參加此次國際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們,旗幟鮮明地提出「將學術話語轉換為政策話語,成為推動區域合作實踐的動力」這個觀點,同時闡明了此次研討會的重要背景及深刻意義。馮研究員認為亞太地區的發展具有廣闊的潛力,期待各位專家學者肩負起探索疫情衝擊下世界經濟復甦的道路以及完善多邊貿易體制的使命,為亞太地區的經濟復甦與發展提供富有專業洞察力的真知灼見。最後,他對此次會議的承辦方遼寧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室的同事們表示由衷的感謝,並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馮維江研究員

會議第一節主題為「RCEP與世界貿易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世界經濟》編輯部主任毛日昇研究員主持。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世界經濟》編輯部主任毛日昇研究員

第一位發言者為美國布蘭迪斯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PeterA.Petri教授,其發言分為三個部分:1.美國大選與亞太地區合作;2.貿易戰、RCEP、CPTPP的分析;3.亞太地區深度合作的價值。Petri教授認為此次會議是RCEP籤署後的一次慶祝,尤其在全球經濟合作非常困難的時期,他很開心看到亞太地區合作的進展。首先,Petri教授簡單就美國大選進行了介紹,他表示,美國大選情況已經顯而易見,拜登將在2021年1月20日宣誓就職,拜登所提名的主要政府人選,都具有處理國際事務的充分經驗。其次,他利用一般均衡模型對RCEP、CPTPP與中美貿易戰的效應進行了模擬與分析。Petri教授認為RCEP的籤署將積極促進東亞經濟一體化,有利於世界經濟的復甦與發展,但卻很難彌補中美兩國因為貿易戰所帶來的損失。最後,Petri教授認為川普政府對中美關係帶來了負面影響,他希望中美之間建立起更多的尊重與積極的聯繫,從而對整個地區及世界產生積極影響。

美國布蘭迪斯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PeterA.Petri教授

第二位發言者為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終身教授張宏霖教授,其發言主題為「中美經貿關係下的RCEP」。首先,張宏霖教授指出美國政府認為RCEP是由中國為主導,並且RCEP國家都是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所以很容易受到美國政策的影響。其次,張教授構建了四維經濟關係模型,分別從需求市場、商品供給、科技競爭、地緣政治四個角度來解釋中美經貿關係,他認為中國發展模式創造了非凡的經濟成就並對其他國家產生吸引力,使得中國被美國當作戰略對手。最後,從政策角度,他預測美國將繼續採取與中國經濟脫鉤並且壓制中國經濟的政策,而中國採取的應對措施,則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終身教授張宏霖教授

第三位發言者為韓國國際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所長ChulChung,其發言主題為「RCEP為亞太經合組織提供了基礎嗎?」首先,Chulchung教授認為當今我們正處於全球經濟增長和世界貿易增長速度放緩,貿易保護主義興起的歷史時期。他指出,當前形勢下WTO的作用有所削弱,並為WTO面臨的任務和改進提出相應的建議;在這個特殊的時期,RCEP的正式籤訂無疑給亞太經合組織提供了堅實的基礎,RCEP成員很可能在未來進一步地推動區域經濟合作和區域一體化進程。其次,Chulchung教授通過建立貿易引力模型說明,對於減少自由貿易區成員國之間的貿易成本,完全累積制度是原產地規則的最優選擇;他又通過一般均衡模型,證明RCEP對於全球經濟具有促進作用。最後,Chulchung教授指出RCEP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如何擴展成員國尤其是將印度納入其中,如何打破市場準入並實現投資貿易自由化,如何應對貿易規則以及數字貿易的衝擊將成為RCEP下一步要解決的難題。

韓國國際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所長ChulChung

第四位發言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東豔研究員,其發言主題為「RCEP與國際貿易發展」。首先,東研究員介紹了當前全球範圍內的經貿發展新趨勢。以中國為例,她通過詳實的數據論證RCEP的巨大作用,她指出在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尤其是在疫情的衝擊之下,國際貿易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而RCEP的實施有利於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其次,她指出後疫情時期,全球價值鏈向區域價值鏈轉化、大國間在國際訂單方面的競爭以及權力轉移加速國際規則重建三個方面代表了國際經貿格局變動最重要的趨勢。東豔研究員從微觀、宏觀、政治經濟三個層面,解釋區域一體化的原因與影響。微觀層面科技革命的演進與全球價值鏈的重構,宏觀層面世界經濟低迷、就業問題、貧富差距問題凸顯,以及政治經濟層面大國競爭加劇與國內政治的不穩定性。以上三個維度分別促進了國家與地區對區域價值鏈、全球規則與本國經濟發展模式的再定位,直接促進了區域貿易一體化的不斷深入和推進。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東豔研究員

最後,東豔老師結合USMCA、CPTPP等自貿協定,將國際間的經貿合作進行細分。從戰略維度,可將經貿合作分為以就業安全、資本安全和國家安全為目的的戰略安排;從措施維度,可分為互惠、統一、協調三種程度上的經貿合作。在實證層面,東豔老師利用CGE模型,證實了RCEP對國際貿易、投資、區域間全球價值鏈的建立以及國家間深度合作的積極貢獻。

第五位發言者為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HAMANAKA Shintaro教授,其發言主題為「RCEP與未來的國際和地區架構」。Shintaro教授首先點明RCEP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影響。在經濟層面,RCEP有利於價值鏈的重建,也對中日、日韓雙邊經貿關係的改善有積極貢獻;在政治層面,有利於促進國際經貿規則的完善,營造良好的競爭環境。此外,RCEP也為中國的發展提供利好機會,中國能通過參與亞投行、「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和RCEP等項目加強在國際經貿合作方面的領導權。同時,Shintaro教授還針對如何推進區域一體化提供一系列建議並倡導各國思考如何凝聚國家間共識,平衡國家間差異性以及制定完善的市場準入規則。

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HAMANAKA Shintaro教授

第六位發言者為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副主任ShandreMuganThangavelu教授,其發言主題為「RCEP與亞太區域合作」。Thangavelu教授認為在全球不確定性、疫情後內向型政策的雙重背景下,RCEP的實現是全球貿易的關鍵和轉折點。他指出RCEP下一步實施中仍存在著一些挑戰:第一,儘管在實行改革方面給予了東協國家過渡期和靈活性,RCEP的規則更有利於發達國家;第二,東協最不發達國家缺乏數位化基礎設施和制度基礎設施,無法在商品和服務領域開展全球價值鏈的關鍵活動;第三,柬埔寨、泰國和越南等部分國家還沒有在服務領域向負面清單過渡。此外,Thangavelu教授還認為RCEP對疫情後復甦的影響尚不清晰,各國需要協調中短期的結構性轉型改革措施以適應RCEP的長期目標。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副主任ShandreMuganThangavelu教授

第七位發言者為日本拓殖大學杜進教授,其發言主題為「RCEP與世界貿易體系:探討中日合作的可能性」。杜教授認為,在維護自由貿易體系和改善國際經濟治理方面中日合作意義重大。RCEP是日本籤署的第三個大型區域自貿協定,中日合作的走向將會影響美國新政府的貿易政策並最終影響全球。其次,杜教授談到了影響中日合作的兩組重要變量:美日關係和中美關係。在美日關係方面,日本對美國的安全保障依賴程度和美國政府重返TPP的可能性是影響兩國關係的主要因素。在中美關係方面,改善中美關係將有利於推進中日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最後,杜教授指出,日本在合作方面也面臨嚴峻挑戰:國內經濟結構改革遲滯、人才儲備不足、領導人更換等因素將會制約其經濟外交政策。

日本拓殖大學杜進教授

第八位發言者為澳門科技大學協理副校長葉桂平教授,其發言主題為「RCEP對於中國和香港的意義」。葉教授首先總述了RCEP的現有成果和價值。他認為這將使得世界和亞洲的所有人受益,因為中國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深化東亞經濟開放格局,使其更具發展活力,從而增強世界經濟和市場發展信心。其次,他進一步闡述了RCEP的重要意義:更加有利於域內人員流動、服務貿易、投資發展。再次,葉教授強調了面對各種挑戰,中日韓三方合作的重要性,並強調要推進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最後,葉教授對RCEP前景作了高度評價。他認為儘管香港不是RCEP成員,但基於自身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商業體系,RCEP對其將是重要機會。

澳門科技大學協理副校長葉桂平教授

下午1點30分會議進入第二環節,該節主題為「RCEP與亞太區域合作」,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中心主任高海紅研究員主持。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中心主任高海紅研究員

第一位發言者為遼寧大學新華商學院院長霍偉東教授,其發言主題為「RCEP後的中國:迎接新挑戰」。霍教授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論述。首先,他指出應該清晰認識和評估RCEP協議,不宜過分誇大RCEP籤訂的意義和作用。RCEP協定涵蓋了工業品的貿易,而對於大多數的服務業和農業其覆蓋是有限的,且其本身約束力和條款是比較寬鬆的。RCEP並不意味著東亞自貿區的成立。其次,霍教授認為應該依舊重視美國市場不可替代的作用。儘管東協目前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但很大程度是由於疫情導致的商品進出口結構暫時的變化,我們應該理性地分析這個問題,清醒地認識到仍然需要重視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關係。再次,霍教授從日、韓、澳、新四國對華貿易角度分析了RCEP籤訂之後對中國的衝擊與影響。他認為該協議的籤訂將會給中國相關產業帶來不小壓力。此外,霍教授談及印度缺席RCEP的原因及影響時,建議從印度不加入RCEP的原因角度去思考中國在這些方面是否已經做到合理安排。最後,他提出了中國面對RCEP籤署後的新局面的應對措施:優化貿易結構、加快產業結構升級、推動以數字經濟為主的產業合作等。霍教授特別指出,RCEP能否真正起到作用,將由市場和企業家決定,而不僅僅依賴政治家和經濟學家。

遼寧大學新華商學院院長霍偉東教授

第二位發言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國際貿易室倪月菊研究員,其發言主題為「從貿易結構看中日韓產業合作的潛力」。倪月菊研究員指出,2008年金融危機後各國再工業化以及貿易保護主義的興起、川普政府的成立以及今年新冠疫情的衝擊,使得全球價值鏈重塑步伐加快,尤其是加劇了全球價值鏈的「國內化」趨勢。她指出,在全球各地區價值鏈緊密程度呈現普遍下滑的趨勢下,東亞地區的價值鏈緊密度卻逆勢增加;在川普「美國優先」政策增加了其「盟友」的不安以及新冠疫情衝擊等條件下,中日韓三國的合作意識得到加強,RCEP的籤署更是加速了三國建立自

由貿易體系、加強經貿合作的進程,給中日韓產業合作帶來了新的機遇。最後,倪老師通過數據詳細分析了中日韓的貿易結構,提出我國應當加大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與日韓的產業合作力度,加強北上廣與日韓兩國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合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國際貿易室倪月菊研究員

第三位發言者為遼寧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教授、自由貿易區研究院副院長孫麗教授,其發言主題為「從區域層面到全球層面:日本擴大主導國際經貿規則制定權的戰略空間」。孫麗教授從雙邊、區域以及全球三個層面講述了日本如何構建國際經貿規則主導權。首先,日本希望通過日美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壓制新興國家,並通過日英EPA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力;其次,通過多邊區域自由貿易協定來主導國際經貿規則制定權;最後,通過G20峰會、WTO組織、APEC組織等擴大自身在全球範圍內的話語權。孫教授認為,日本的發展戰略會給中國參與構建國際經貿規則帶來巨大的壓力,但日本的行為對於我國同樣具有借鑑意義。我國需要積極推動自由貿易區戰略,通過提供更多的全球性公共產品,制定更為科學的戰略合作策略,積極維護多邊貿易規則,力爭加入CPTPP組織,以提升我國在國際經貿新規則的話語權。

遼寧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教授、自由貿易區研究院副院長孫麗教授

第四位發言者為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貿易系主任李春頂教授,其發言主題為「RCEP的貿易效應及其多元分解——考慮全球價值鏈和『義大利麵條碗』效應」。李教授構建了一個嵌入價值鏈和增加值貿易、包含26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一般均衡模型。他以2018年最新數據建立基準數據予以校準,利用一般均衡模型進行模擬預測,並與實際值進行對比來證明該模型的可靠性。通過數據分析,李教授指出,在不考慮價值鏈和「麵條碗」效應時,成員的貿易促進效應比同時考慮兩種效應時提高了約5倍。此外,通過對貿易效應的分解,我們得知,無論是對於出口還是進口,貿易創造效應發揮的作用都是主要的,佔據90%以上的份額;對於貿易的增長,雖然出口和進口的數量效應是主要的,但是價格效應也比較明顯。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貿易系主任李春頂教授

第五位發言者為遼寧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副院長、遼寧大學東北亞研究院院長張東明教授,其發言主題為「在RCEP的框架下,對中日經濟合作的思考」。張教授首先說明覆蓋包括東協10國和中、日、韓、澳、新15國的這一大型自貿區的重要性,對中日、中韓、日韓經貿關係的演進進行了詳細分析。他指出儘管受疫情影響,但中日、中韓、日韓間的經貿往來整體呈上升趨勢。在貨物貿易價值鏈體系中,中日韓三國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對本國和全球貿易的增長,都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疫情的衝擊反而為三國經貿合作提供新機會,如中韓為商務人士和投資人士創建綠色通道,以確保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物流鏈的暢通無阻。最後,張教授分析了RCEP、CPTPP和TPP協定下的大國關係,並認為協定如何演進的關鍵還在於中美關係。

會議第三節主題為「RCEP與中國經濟發展」,該部分由遼寧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院長劉文革教授主持。

遼寧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院長劉文革教授

第一位發言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張杰教授,其發言主題為「中美科技戰略競爭下的全球兩種科技創新體系的形成與預測」。張教授認為目前中美關係最突出的問題是,2020年至2035年,中美關係會進入以科技創新競爭為主導的戰略競爭階段。雖然美國表面上在地緣政治、國家制度、意識形態、價值觀方面對中國持續製造高強度的摩擦,但核心問題是中美之間日益凸顯的科技戰略競爭及爭奪未來戰略型新興產業的主導權。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科技產業領域的競爭是美國國家的共識。因此他預測在中美之間持續的科技創新競爭影響下,全球會較大概率形成以美國等發達國家所主導的科技創新體系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所主導的科技創新體系。另外他從美國違背市場規則和中國被動應對策略角度分析得出,中美之間相互割離式的科技創新體系的形成,短期內無逆轉的可能,並會逐步演變為全球重大的現實問題。

張杰教授就以上問題給出了中國的應對策略:1.構建以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為基礎的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催生戰略型新興體系的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並將其視為中國2025年—2035年的重點基本核心發展戰略。2.針對美國發起的排斥中國科技創新體系的挑釁,中國應採取對等開放原則作為雙方談判博弈和利益競爭的基礎,要以更大前瞻性策略與歐盟構建利益共同體,將更多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納入到中國正在構建的科技體系中,鼓勵雙方產業鏈和創新鏈體系的全面融合。3.吸引全球科技創新高端人才來華工作和從事研究工作,創造國民待遇條件,營造良好的生活和居住環境,這是人才開放的重點目標。

第二位發言者為南開大學原副校長、教育部經濟與貿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佟家棟教授,其發言主題為「中國加入RCEP與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佟家棟教授認為,中國加入RCEP不是一個簡單的貿易自由化協議。它意味著,一旦協議開始執行,90%以上的進口商品將享受零關稅待遇,並朝「三零原則」(關稅、壁壘、補貼)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時,佟教授認為,中國向國際規則靠攏做出的承諾是開放倒逼改革策略的再次嘗試。他表示,我們認可協定的全部條款意味著認可了市場經濟的「競爭中性」原則。關於推進「競爭中性」的現實困境,佟教授認為如果國有企業現行制度不能深入改革,就難以實現中國整體經濟真正的「競爭中性」。最後,佟教授提出,應通過採取更高層次發展措施為深化改革創造契機。例如:推動國有企業平等進入市場,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加快市場經濟法制建設,加強政府干預的規範性、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合規性、勞動力市場和要素市場的規範化。

南開大學原副校長佟家棟教授

第三位發言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楊盼盼副研究員,其發言主題為「RCEP和中國的經濟發展:東協和越南的角色」。楊老師旨在探討中國和東協國家的關聯及其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啟示。首先,她結合中國相關聯的貿易夥伴和出口國排名,指出對於東協和越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測算中國往年對東協的進出口額變化等指標,分析了東協的貿易地位變化,從而得出結論:中國和東協進出口產業關係呈現多樣性增強和明顯的產業價值鏈貿易特徵。其次,她從東協各國與中國的進出口層面,總結出越南與中國貿易往來地位已經上升。最後,楊老師結合東協和越南國家發展的典型特徵,分別從支出法視角、增長核算視角和外部均衡視角分析了RCEP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楊盼盼副研究員

第四位發言者為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孫瑾副教授,其發言主題為「區域貿易協定的規則演變及其影響」。孫瑾老師認為,進入九十年代以後,全球貿易協定的累計數量不斷攀升。很多學者認為,全球貿易更能顯著地推動一國的經濟增長,但事實卻是世界各國建立雙邊或多邊區域貿易協定的熱情高漲,即理論與現實出現了悖論。孫老師從悖論的解釋入手,從規則的演變和提升的角度進行解讀。理論上全球貿易會帶來最大的利益,但是目前的貿易條款規則變化較大,現實中各國則通過籤署覆蓋範圍和執行效率更高的區域貿易協定來促進經濟與貿易的增長。國外的學者也指出,國家籤署雙邊及多邊區域貿易協定,促進區域內更穩定高效的經濟和貿易發展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區域貿易協定在全球一些地區對經貿發展的促進和規範作用甚至超過了WTO的效力。孫老師從歷史的邏輯和脈絡解讀貿易規則的變化。之後,孫老師提出了在貿易規則的演變下中國的應對方式並從貿易、投資、貨幣、金融和國際治理幾個方面解讀了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孫瑾副教授

第五位發言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國際貿易室副主任蘇慶義副研究員,其發言主題為「RCEP對中國的影響」。首先,蘇老師從貨物貿易成本、市場準入、制度型規則和戰略層面四個維度分析籤署貿易協定的影響。其次,將RCEP和CPTPP進行對比。最後,蘇老師著重分析了中國應對目前形勢提出的四步走戰略。第一步為入世,融入美國建立的體系;第二步為防備美國的排斥;第三步為加入CPTPP,是為未來主導體系做準備;第四步則是中國主導建立基於規則的新的世界貿易體系。根據NAFTA的經驗,CPTPP將是未來15--20年最高標準的FTA,屆時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將有能力建立新的多邊體系(中美合作),或建立對自身有利的平行體系(中美不合作)。最後,蘇老師分別分析了中國周邊國家、歐盟和美國的處理方式,即中日韓、中歐和中美的合作和協定的形式和方法。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國際貿易室副主任蘇慶義副研究員

第六位發言者為遼寧大學李安民經濟研究院文惠老師,其發言題目為「RCEP對於全球價值鏈影響的測算」。文惠老師認為,RCEP正式籤署後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RCEP讓成員國及全球其他國家看到了經濟復甦的曙光。但現有文獻較多關注RCEP對於主要經濟體的GDP、貿易規模和部門產出的影響,較少分析RCEP對主要經濟體的價值鏈的影響。本次研究主要探討RCEP會給中國及成員國價值鏈帶來怎樣的影響,以及對全球經濟及價值鏈帶來怎樣的影響。文老師所採用的研究方法是基於GTAP模型模擬測算RCEP關稅降低給RCEP成員國及全球各區域部門產出所帶來的影響。初步研究結果顯示,在僅考慮RCEP成員國間降低關稅的前提下,中國的全球價值鏈參與度的提升幅度有限,且在疫情影響減弱之後,反而呈下降趨勢,並對全球價值鏈參與度呈現雙向影響。

遼寧大學李安民經濟研究院文惠老師

基於以上結論,文老師認為在RCEP協議下,中國加快技術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優化貿易結構,積極開拓與RCEP成員國之間技術合作、經濟合作比單純降低關稅對於保持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參與度與地位更加重要。

第七位發言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國際貿易室張琳助理研究員,其發言題目為「從國際經貿高規則來看RCEP對於中國的影響」。張琳老師指出,RCEP是全面、現代、高質量、互惠的自貿協定,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RCEP則是一個高標準、高規則的自貿協定。張老師從競爭政策章節方面解讀RCEP對中國的影響。張老師指出,競爭政策章節是規範性框架內容,屬於典型的「邊界後措施」,體現了國際規則向邊界後措施的發展趨勢,特別是程序公正、加強透明度的要求,體現了國際規則「柔性約束」的政策協調的發展趨勢。中國參與RCEP自由貿易協定有利於加速我國國內競爭法律與國際高標準相關法律接軌,符合我國的改革方向;同時,這一過程也是中國參與國際經濟規則重塑,發揮主動性,突破對我國不利的「制度性約束」的重要契機。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國際貿易室張琳助理研究員

在閉幕式上,劉文革院長代表主辦方和承辦方由衷感謝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感謝他們從不同視角展示了RCEP的重要意義,以及RCEP對亞太經濟合作和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本次會議是一場高水平、有深度的學術研討會,希望會對未來亞太區域合作發展及相關研究具有啟發性。

(供稿:遼寧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院長劉文革教授,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張琳助理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名詞解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APEC)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的經濟合作官方論壇,成立於1989年。
  • 報導|ISSI 2019會議綜述(一)——會議概述
    正式版本已發表於《圖書館論壇》期刊,並和知網合作進行網絡首發。引用格式為:楊思洛,祁凡.信息計量學的新發展:開放、融合、拓展——第17屆ISSI會議綜述[J/OL].圖書館論壇:1-11[2020-01-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306.g2.20200105.1918.002.html.
  • 高二政治教案:《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教學設計
    本文題目:高二政治教案: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一、教材分析  本專題介紹了具有代表性的國際組織,已經學習過了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本節介紹的是其另外一個重要成員——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一些基本問題,介紹它的宗旨和作用、獨特方式以及中國與亞太經合組織的關係。
  • 努力構建開放型亞太經濟格局
    原標題:努力構建開放型亞太經濟格局   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8日至19日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前APEC高官王嵎生。
  • 李承融:舉辦國際會議中的文明
    文明舉辦國際會議屬於社會政治文明的一部分。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是政策和措施符合人道主義,政府的行為受憲法的約束,受人民和輿論的監督,並被世界普遍地接受的現代性。文明地舉辦國際會議,會慎用國民的稅收,在儘量減少對當地民眾日常生活影響的情況下,讓會議成功以解決有關的國際問題。
  • 專訪:中國可持續發展助力亞太經濟繁榮穩定——訪韓國西江大學國際...
    新華社首爾11月12日電 專訪:中國可持續發展助力亞太經濟繁榮穩定——訪韓國西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教授金時中  新華社記者陸睿 耿學鵬  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1日在越南峴港閉幕,會議通過的宣言呼籲各成員經濟體支持多邊貿易體系。
  • 綜述:仗義執言 據理力爭——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2次會議上的中國...
    新華社日內瓦9月20日電 綜述:仗義執言 據理力爭——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2次會議上的中國聲音  新華社記者聶曉陽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2次會議正在瑞士日內瓦召開。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代表陳旭大使說,中國在本次會議期間積極倡導對話與合作、為發展中國家仗義執言。同時,針對一些國家對中國的無端批評指責,中國代表予以堅決駁斥。
  • 2020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長春)舉行
    吉林日報9月15日訊(記者張鶴)15日下午,2020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長春)在吉林大學開幕。來自中國、俄羅斯、烏克蘭等12個國家的百餘所高校、科研機構的近500位專家學者齊聚雲端,共同聚焦後疫情時代國際產學研用合作發展。副省長安立佳出席會議並致辭。
  • 國際敦煌項目合作單位工作會議在英國召開
    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國際敦煌項目(IDP)合作單位工作會議近日在英國圖書館召開。英國圖書館、英國博物館、中國國家圖書館、敦煌研究院、日本龍谷大學等7家項目夥伴國家的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國際敦煌項目未來發展方向。  國際敦煌項目(IDP)致力於將合作單位所在各個國家收藏的敦煌藏經洞文獻文物數位化,實現全球共享。
  • 盤點北京APEC會議成果:兩份文件明確亞太發展方向
    》,使之成為指導APEC互聯互通未來合作的綱領性文件  兩份成果文件明確亞太發展方向  11日下午,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結束後,習近平向中外記者介紹會議情況和成果  習近平強調,會議通過的兩份成果文件,進一步明確了亞太的發展方向 目的 舉措 「這是亞太合作進入歷史新階段的一次重要會議,也是亞太經合組織大家庭的又一次盛會
  • 亞太經濟高峰論壇暨金沙控股戰略籤約儀式圓滿舉辦!
    2020年9月15日亞太經濟高峰論壇暨金沙控股戰略籤約儀式在深圳圓滿舉辦!本次會議聚焦疫情下的全球經濟契機與亞太金融的發展,主要圍繞金沙控股的未來規劃與戰略布局開展。百位行業精英齊聚本次會議,共謀宏圖,堪比迎接新一年的金融界思維盛宴!
  • 亞歐會議框架下殘疾人合作會議關於加強亞歐殘疾人領域合作的聯合...
    亞歐會議框架下殘疾人合作會議關於加強亞歐殘疾人領域合作的聯合倡議(中英文)我們,亞歐會議成員殘疾人事務相關部門和機構代表,於2015年10月29—30日出席了在中國北京舉行的亞歐會議框架下殘疾人合作會議。
  • 【學術會議】重磅!2020絲綢之路航空航天國際產學研用合作研討會...
    為進一步擴大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教育合作交流,深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間更高水平產學研用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20絲綢之路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於2020年12月10日在西安順利開幕。
  • 2019國際貨幣論壇會議議程
    來源:金融界網站2019國際貨幣論壇會議議程會議時間:2019年7月6日(周六)—7日(周日) 會議地點: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堂 主辦單位: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承辦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 會議主題: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金融開放 開幕儀式暨《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9》發布會 時間:2019年7月6日(周六)09:00-12:00 地點: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堂第一報告廳
  • 第23天:國際主要組織和會議機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是根據1944年7月在布雷頓森林會議籤訂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於1945年12月27日在華盛頓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上海合作組織起源於1989年,是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關於加強邊境地區信任和裁軍的談判進程的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它進一步加強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
  • 合作開放大勢所趨 專家分析近期四次重要國際會議「關鍵詞」
    11月10日至21日,在短短11天的時間裡,上海合作組織第二十次元首理事會、「金磚國家」第十二次領導人峰會、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暨工商領導人會議、二十國集團(G20)第十五次峰會相繼舉行。
  • 一場重要會議將開,蔡英文果然坐不住了!25日汪文斌給其當頭棒喝
    按規劃,此次會議將於11月30日至12月4日在馬來西亞召開。不過隨著這一日期越來越近,蔡英文當局又坐不住了。臺外事部門發言人歐江安近日表示,臺當局目前已經開始籌備出席APEC經濟領袖會議的相關工作,與會人選確定後,將由蔡英文辦公室對外宣布。據報導,民進黨當局正積極爭取讓蔡英文參與此次峰會。
  • 新逸航國際教育集團與法政集團合作會議在京圓滿結束
    4月初,新逸航國際教育集團與法政集團王府學校合作會議在京圓滿結束。會議上雙方就當前國際留學趨勢、國際教育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地探討,並針對共享頂尖教育資源、培養未來複合型精英領袖人才,提升王府菁英學子核心素養,優化學生長遠學業規劃展開了圓桌會議。
  • 西北師範大學知行學院與英語語言學會召開國際交流合作會議並籤訂...
    西北師範大學知行學院與英語語言學會召開國際交流合作會議並籤訂相關協議  10月14日上午,我院與英語語言學會在辦公樓三樓會議室召開了國際合作交流會議,並籤訂了國際交流合作與交流協議。英語語言學會董事大衛.紐伯瑞(David Newbery),英語語言學會西莉亞(Celia),學院理事會副理事長、學院院長孫建安,黨委書記王喜存,副院長楊曉宏,院長助理、黨務與人力資源工作部部長、外事工作辦公室主任董捷,外國語言文學系主任時勝利及外事工作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出席了會議。會議由王喜存書記主持。
  •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第二次全體會議綜述
    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學習研討會綜述人民政協報記者 王泳思想引領方向,道路決定命運。7月31日,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學習研討會。從委員會主任到副主任、委員,大家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作為必修課,與自身履職工作、建言獻策相結合,以最新理論成果來引領方向、把握基調和重點任務,更好圍繞中心任務助力,為全局工作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