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在面對對熊孩子時總會說:「你要不聽話我就給你們老師打電話了。」尤其是剛上幼兒園的孩子老師在他們心中更是具有威懾性的存在。家長們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經常長舒一口氣放鬆地說:「終於有人替我照顧著熊孩子了。」但是老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存在,讓孩子上學是為了使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不是讓老師照顧孩子的生活,幫孩子解決麻煩。
小萱的兒子銘銘今年已經三歲半了,作為獨生子的銘銘平時就是家裡的「小霸王」,小萱和丈夫對孩子是百般疼愛,而孩子的爺爺奶奶更是對孫子有求必應;孩子吃飯時有爺爺奶奶追著身後餵飯,穿衣服時也是小萱幫孩子穿好,更嚴重的是孩子就連上廁所都需要小萱的丈夫陪同幫助。
眼看著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小萱心裡是既高興又擔心;自己終於不用全天地圍著孩子轉了,有了自己的時間,但是孩子上了幼兒園後會不會受欺負,幼兒園的老師能不能像家裡人一樣照顧兒子,有成了小萱的擔憂。
當孩子第一天放學回來後,小萱發現兒子的鞋帶沒有系好,於是小萱給老師打電話希望老師可以更精心地照顧孩子;到了第二天,兒子放學後說自己在學校沒有吃飽,小萱再次聯繫老師,老師說中午銘銘的確吃了很多飯,但是下午有一場戶外活動,孩子可能有較大的體力消耗。雖然老師的解釋很合理,但小萱仍然不滿。到了第三天,小萱被幼兒園的老師請到了學校,原來自己的兒子竟然被幼兒園勸退了。老師對小萱說:明明在幼兒園不僅十分「霸道」,搶小朋友的玩具、零食,而且快四歲的他基礎的自理能力都沒有,吃飯要老師一口一口餵、上廁所要老師陪同、衣服也不會穿……如果老師沒有第一時間滿足銘銘的要求他就會躺在地板上大哭。老師無奈地說:「幼兒園這麼多孩子,不可能每一個都照顧到,我們是老師,不是孩子的保姆。」
三歲的孩子應該有了基礎的自我能力,穿衣、吃飯都完全可以自己做。但是小萱的兒子卻因這些問題被幼兒園勸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讓孩子掌握基礎的自我能力也是為人父母的重要責任與義務。下面小編就整理出幾條三四歲孩子應該掌握的生活技能,為各位寶爸寶媽提供參考:
孩子剛開始學吃飯時總是拿著勺子把食物弄得到處都是,但家長這時不應嫌棄孩子一吃飯就一片狼藉的的場面,這是孩子在努力學習吃飯的方法。在孩子三歲左右,可以熟練地將食物用勺子送到嘴裡時,家長就可以讓孩子嘗試用筷子吃飯,一步步讓孩子掌握吃飯的方法,獲得基本的吃飯技能。
孩子到了三歲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自己穿衣服,讓孩子有選擇擦穿什麼的權利,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自己穿衣服的興趣,在不斷嘗試中讓孩子學會分辨左右手,懂得衣物要整齊擺放的道理。
個人衛生是孩子從小就應該注意的,刷牙、洗臉、飯前便後要洗手是父母從小就應該教會孩子的道理。到了孩子三歲左右,父母就應該減少幫助孩子處理個人衛生,讓他們學會獨立洗漱。
孩子在三歲左右就具備了自己上廁所的能力,父母不應該該無時無刻的陪同,畢竟到了孩子上學的時候這樣的事情是需要孩子自己獨立解決的。
父母要教會孩子養成講禮貌的好習慣,對於別人的幫助要懂得表達感謝;見面時要知道問好;給他人造成不便時要學會表示歉意。孩子講禮貌不僅會給他人留下一個好印象,更是對孩子自我修養的提升。
許多家長認為三四歲的孩子哪有什麼做家務的能力,但其實孩子們這個年齡段是可以做一些家務的。這些家務不需要很大的體力,幫媽媽拿一個紙巾、幫爸爸遞一個螺絲,都可以算得上孩子能做的家務。讓孩子在簡單的家務中獲得被人需要的滿足感,提升獨立勞動的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第一人老師「父母給予孩子的不僅僅疼惜與愛護。更應該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能力,讓孩子養成自信、獨立、講禮貌等好的品格與習慣,這才是正確教養孩子的方式,更能使孩子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