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幼兒園開學時,都是家長們最開心的時刻,終於可以把熊孩子送到幼兒園,稍微放鬆一下了,但事實並非如此,並不是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就萬事大吉、徹底不用管孩子了。有的孩子連幼兒園都不願意接收!
3歲的琦琦今年剛上幼兒園,在幼兒園裡老師發現琦琦總是搶奪小朋友的玩具,看到小朋友哭天抹淚,他還特別得意,覺得自己很威風,有時候還會無緣無故欺負小朋友,他每天中午不願意午休,老師告訴他安靜躺著不要說話,或到一旁玩玩具,不要發出聲音影響別人,可琦琦卻非要把玩具弄得響聲很大,吵得小朋友無法休息。
琦琦在幼兒園的這些行為引起很多家長的不滿,紛紛向幼兒園投訴,於是老師打電話與琦琦媽溝通,老師剛說完孩子近期的種種表現,琦琦媽就表示自家孩子的表現沒問題,是其他小朋友不懂得分享,還指責幼兒園老師不會管孩子,2000元的託費簡直是白交了。
老師聽到家長推卸責任、拒不配合,便嚴厲回擊「你們家長都不願意為孩子多操一點心,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還指望幼兒園老師全權代理替你管嗎?如果這樣的話,你還是把孩子領回家吧!」
聽到老師的這句話,琦琦媽頓時沒了脾氣,羞愧難當。原來,這已經是琦琦被第5家幼兒園勸退,琦琦父母工作特別忙,每晚9點以後才能到家,周末經常加班,只能把孩子放在爺爺奶奶家,但老人與孩子的溝通交流非常有限,再加上對孩子過分溺愛,才造成現在的局面。
對待孩子父母必須有清晰的教育思路,自己始終是教育孩子的責任主體,如果父母把孩子交給老人照顧,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1、提前溝通,分清責任
家中有老人幫著帶孩子,確實能解決孩子父母工作的後顧之憂,但如果把孩子的一切事務都推給老人,對老人和孩子都不合適。
父母需要提前與老人溝通好哪些事情需老人幫助,比如孩子的一日三餐、日常接送,像孩子的作業、家長會、與老師溝通這樣的事情最好由父母親自來做,以便父母及時了解孩子的表現。
2、拒絕溺愛,大膽放手
俗話說「隔輩親」,老人大多會比較溺愛孩子,一切都以孩子為中心,對孩子的要求不加思考全盤接收,很容易養出自私自利、不懂感恩的孩子。
父母要和老人達成共識,可以愛孩子,但一定要控制「度」,不能過分嬌慣孩子,比如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去做,比如讓孩子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父母還可以教孩子做簡單的家務,比如掃地、擦桌子、倒垃圾,通過參與勞動,讓孩子體會到自己也是家庭的成員之一,有責任和義務為家裡做家務。
3、真心陪伴,真情交流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多次講座中提到陪伴的重要性,尤其是孩子6歲以前,父母一定要多陪伴孩子。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一旦錯過,永遠也找不回來,所以父母不管工作有多忙,都不能缺少對孩子的陪伴,父母在陪孩子時一定要放下手機與工作,靜靜陪在孩子身邊,看看孩子在玩什麼、學什麼、想什麼,和孩子一起玩遊戲,父母還可以與孩子聊聊他感興趣的動畫片、幼兒園的生活,或與他關係要好的小夥伴,這才是用心用情的陪伴。
孩子的行為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長年累月養成的,家中的老人和幼兒園老師都不是孩子的萬能保姆,他們可以代為照看孩子,是家庭教育的補充,卻不能代替家庭教育。願每位家長都能負起教育責任,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今日互動話題:你是否會做把孩子交給老人的「甩手父母」呢?為什麼?請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