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全球夜間燈光地圖,看看地球上哪些地區不適宜人類居住?

2020-10-18 地理沙龍

任何一個物種的生存,都需要外部的保障條件,人類也不例外,所以在自然條件相對優越的地區,人口數量就多,人口分布就密集,會形成大規模的城市連綿帶;在自然條件相對較差的地區,人口數量就少,人口分布就稀疏,很少會出現大城市。世界上那些人口分布較少的地區,往往是受到了氣溫、降水、地形等條件的限制,而不適宜人類居住。

不適宜人類居住地區

通過夜間衛星燈光圖,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那些人口分布較少的地區。首先是氣候因素導致人口分布較少的地區,第一種情況是氣候過於寒冷,導致不適宜人類居住。由於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所以可以看成平行光的太陽輻射照射到地球上,各緯度的太陽高度不同,從而從低緯到高緯劃分出了熱帶、溫帶和寒帶,地處高緯度的南極洲、加拿大北部地區、格陵蘭島和西伯利亞北部地區都屬於高緯寒冷地區,人口稀少。

兩極地區

第二種情況,太冷的地方不適宜人類生活,那麼太熱的地區是不是適合人類居住呢?其實也不適合,比如南美亞馬遜平原和非洲剛果盆地等地,屬於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植被茂密,人類進入熱帶雨林,就像進入了一個桑拿房間一樣,潮溼悶熱,很不舒適,所以這些地區也是人口稀少。

熱帶雨林地區

第三種情況,溫度是影響人口分布的一類因素,降水條件對人類的額生存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沒有水源,就無法獲得飲水,無法開展農業活動,就不適宜人類大規模的生存,所以地球上那些降水稀少的地區,人口也很少分布。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地區,一是非洲撒哈拉沙漠、西亞阿拉伯半島和澳大利亞中西部沙漠等地,都是熱帶沙漠,終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氣候乾旱,降水稀少。二是中亞和我國新疆等地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氣候乾旱,降水稀少。

乾旱地區

其次是地形因素的影響,使得某些地區人口較少,比如我國的青藏高原地區,由於海拔過高,平均海拔高達4000米,空氣稀薄,並形成了高山高寒氣候,不適宜人口生存。另外,在地形崎嶇的地區,如高大的褶皺山脈分布地區,由於地形起伏大,農業生產活動難以開展,對外交通不便,使得人口分布也較少。

高原山地分布區

由於,全球各地的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對於我們人類來說,也就是生存條件有的地區優越,人口容量大,人口分布就多,人口密集。有些地區生存條件惡劣,人口容量小,人口分布就少,人口稀疏,當然,人類通過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某些自然條件進行改造,使得某些區域的人口容量增大,逐步適宜人類的生存。

沙漠裡的圓形麥田

相關焦點

  • 觀察全球夜間燈光地圖,看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徵
    地球上,這麼多的人口分布在七大洲的陸地上,但是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不是均勻的,人口密度的大小各地區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那麼,能不能直觀的觀察到,全球人口的分布狀況呢?辦法還是有的,那就是利用全球夜間燈光地圖,來觀察人口的分布。
  • 夜間的地球:從四年內的燈光變化可以看出什麼?
    澎湃新聞 蘇顥雲美國航空航天局 ( NASA ) 不久前發布了2016年地球夜間圖像,並升級了應用平臺,讓研究人員和愛好者們能夠更及時地拿到最新圖像。NASA地球觀測站發布的「每日一圖」中就有「夜間的地球」圖片,其中不乏對人類活動和氣象事件的有趣解讀。
  • 地圖看世界;人類全球足跡分布圖,地球上人跡罕至的地區
    (智人足跡遍布世界兩個原因:第一是尋找食物;第二是人類天性中的好奇)(1.8萬年前,居住在西伯利亞的一些族群,不知道為什麼,選擇了向東遷徙。於是他們踏過白令海峽,進入了美洲)(地球上有一部分人喜歡遠行,但也不要低估人類喜歡群居的特性;當下地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聚居在黃色區域;若按此標準,地球上還可以容納更多的人口)二,全球當下人類足跡分布地圖。人類的足跡指數地圖,越靠近黑色的足跡越多,黑色證明足跡最大,綠色最小。
  • 另一個地球?星球質量是地球的7倍,環境或適宜人類居住
    在我們高中的時候,學習地理知識,那時候我們就開始了解到地球為什麼會有生命的存在。是因為地球有合適的大氣層、適宜的溫度、有空氣、有水、有一年四季。曾經的我們不重視環境保護,讓地球母親受傷。近年來,我國有很多科幻題材的電影,假設地球滅亡,人類將何去何從?
  • 地圖看世界;地球上適合人類生存地區分布圖
    人類是一種相對很脆弱的生物,生存下來需要適宜的溫度、水、氧氣及足夠的能量供應。一,地球看起來很大,但是真正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不多。迄今為止上圖中藍色地區都適合人類生存,藍色越淺,越適宜人類生存;其他沒有顏色地區,以人類目前的科技能力,人類還未能在這些地區愉快的生活。
  • 以另一種視角看地圖:世界水系、人口密度、網速、廢除死刑地圖
    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由於世界各國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因而人口的地理分布是不平衡的。歐亞兩洲約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32.2%,但兩洲人口卻佔世界人口總數的75.2%。尤其是亞洲,世界人口的60%居住於此。
  • 被稱為地球的兄弟,萊普勒452B真的存在生命適合人類居住嗎?
    由於引力非常大,太空人在這個星球上行走時非常費力。如果一個星球的引力再大一些,可能人類在星球上根本邁不開步伐,連移動都變得不可能。因此,質量太大的星球,並不適宜人類生存。同樣,質量太小的星球,也不適宜人類生存。
  • 外媒:科學家發現兩顆最適宜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
    (照片來源:大衛·A·阿圭勒)中國網1月8日訊 據英國《衛報》網站1月6日報導,在太陽系之外,科學家發現了一顆最適宜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其名為克卜勒438b。它的體積略大於地球,並環繞橙矮星的軌道運行。與地球從太陽吸收的熱量相比,克卜勒438b可從橙矮星上多吸收約40%的熱量。由於它的體積不大,所以極有可能是由巖石構成。
  • 地球的壽命還有多久?人類還能居住多久?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地球,作為現已知能夠提供人類生存的行星,已經有了億萬年的歷史了,自誕生以來,地球上便產生了生命,那麼,現如今的地球壽命還有多久呢?而人類又能夠在地球上居住多長時間呢?答案可能會令許多人震驚。作為太陽系中自內而外的第三顆行星,地球不管是從密度、質量、直徑還是資源空氣來說無疑是最適合人類居住了,身為人類的母星,地球表面71%都覆蓋著海水,而只有29%的面積僅供人類居住,可以說,人類對於地球母親的開發並未到達極致。
  • 地球將不適宜人類生存:世界末日可能比你想像得更快
    目前,美國《紐約雜誌》撰文深度剖析全球氣溫現狀,表明未來人類將很難在地球上生存。我保證,這比你想像的更加糟糕,如果你對全球氣候轉暖的憂慮受海平面升高的恐懼主導控制,那麼你對全球變暖所帶來的災難和恐懼,只是淺嘗輒止,即使十幾歲的青年人在有生之年也很難全面認知全球氣候轉暖。
  • 為什麼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會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方?
    當今世界的總人口已經超過77億人,以目前全世界的人口增長速度,不出5年,全球的總人口將會邁上80億總人口大關。我們地球表面的陸地面積總共約為1.49億平方千米,約佔地球表面面積的30%,全球陸地可以分為七大洲,地球上的人口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是極不均勻的,其中亞洲的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是世界上人口最為稠密的地方。
  • 地球「孿生兄弟」被發現!科學家:有水,溫度適宜,已有人居住!
    在對宇宙不斷探索之後,科學家們發現了地球的雙胞胎兄弟克卜勒452b。由於地球的壽命是45億年,而克卜勒的壽命是60億年,所以這兩個行星幾乎都屬於老年行星。地球繞著太陽轉,每年旋轉365天。那就是克卜勒452b繞行星旋轉,每星期有385天旋轉,和地球的周期差不多。
  • 地球上還有人類沒有探索過的地方嗎?有哪些?
    人類是當下地球上的「主宰者」,而且人類在探索上已經不局限於地球,而是太空。但是儘管這樣,地球上仍然有未被人類發現的地方。我舉個簡單的例子,珠峰雖然已經有許多人成功登頂,但是上珠峰的道路就那麼幾條,剩下的一些無法攀登的地方也是珠峰的一部分,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人去過。基於這個說法,地球上人類未發現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首先,我們說一下沙漠。
  • 生命地圖:反思「人類的足跡」
    在這些地圖上,沒有七大洲的邊界,沒有各個國家的邊界,更沒有所謂的政治中心(首都)、航運中心(港口)等城市和經濟重鎮的標記。  在這些地圖上,有的只是一個個生命的圖景。
  • 冠狀疫情對地球影響幾何?照明減少,廢氣排放銳減!
    值得一提的是,衛星觀測到廢氣排放量正減少,夜間燈光強度正逐漸減弱,這是因為人們遵從命令呆在家中並減少與其他人的接觸。這些舉措不但有效對減緩了新冠病毒人傳人,也減少了人類對地球的影響。新冠病毒傳播如此迅速,以至於衛星很快就觀測到它對多個大洲的影響。就比如中國武漢,疫情在新年期間爆發,第一例疫情致死報告是在一月中旬;之後國家對該城市實施隔離。
  • 地圖看世界;熱帶為何無強國及強大的文明為何都產生於溫帶地區?
    熱帶地區,在大航海時代之前,一直是地球上人類生活的天堂;熱帶由於豐富的生存資源,渴飲山泉水,飢餐動物肉及樹上的水果,四季溫暖不需穿衣禦寒,生存在熱帶的人過著舒適的漁獵及採集生活,衣食無憂因而無動力產生社會協作和分工,因而也無法產生強大的文明
  • 最適宜人居住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看完豁然開朗!
    問題:最適宜人居住的海拔高度是多少?人體生理衛生實驗研究發現:最適合人類生存的海拔高度為「500/2000」米。500米低海拔,2500米中海拔,3500米高海拔。以前,自己的基本認識是:海拔越高,空氣密度越小,人類呼吸越困難,而且由於自己習慣了正常的氣壓,到了海拔高的地方,血液流動會減慢,會覺得心裡很憋,而且,海拔越高,越難把飯做熟。有些人會流鼻血。海拔太低悶熱如吐魯凡盆地,太高則空氣稀簿,如青藏高原-。
  • 人類適宜居住的第2 星球?科學家:我們沒有資格去那裡生存!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正在積極尋找第2顆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在多數人的認知當中認為在宇宙當中確實存在這樣一顆星球,畢竟宇宙當中的星球達到了上億萬顆,從概率學的角度來看,太空當中存在第二星球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 地球不再完美?科學家發現24個宜居行星,比地球更適宜人類生存
    ——秦觀《鵲橋仙》在古代傳說中,很多星球上不是住著人,就是住著神仙。月球上住著嫦娥和吳剛,還可以種桂花樹、釀桂花酒。牛郎、織女住在以他們名字命名的星球上,每年太空行走,相會一次。還有天球上的二十八星宿,也都有神仙居住。
  • 地球軌道力正強烈地影響著地球上的氣候模式,會影響人類居住麼?
    一個世紀以前,塞爾維亞科學家米蘭科維奇提出了一個假設,即地球與太陽位置相適應的變化所產生的長期的結果,是地球長期居住的強有力的因素,並負責觸發冰川期(冰河時代)的開始和結束。地球運轉的軌道有偏心,地球每年圍繞太陽的公轉並不是完全的圓形,但它非常接近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