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下午,浙江大學濱江研究院第一屆管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白馬湖建國飯店舉行。會議審議通過了研究院領導班子及工作職責;匯報了研究院下屬四大中心、浙江省鯤鵬生態創新中心建設進展;審議研究了院章程、各個中心建設方案及年度預算、院主要管理制度等。
浙江大學黨委書記任少波,區委書記王敏出席並講話。浙江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立忠,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楊波,附屬第二醫院黨委書記王建安,附屬兒童醫院黨委書記舒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陳剛,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院長張宏,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尹建偉;區領導李志龍、張瑋、姜永柱、陳健;浙江省鯤鵬生態創新中心運營主任杜洪亮參加。
任少波感謝高新區(濱江)對浙江大學濱江研究院和研究團隊的支持,他指出,浙江大學濱江研究院的建設,是浙江大學落實"四個面向」、科技發展戰略迭代的需要,是建設與高新區(濱江)之間發展共同體的有力紐帶,是探索新型研發機構的重要項目,是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服務鏈、政策鏈真正融合的實驗場所,是浙大高水平學科建設的重要載體和途徑。
任少波強調,要高標定位、形成高地,當前,高新區(濱江)正在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創新濱江、數字濱江、國際濱江,奮力建設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園區,研究院要定位創新策源地、高新產業集聚地,做一些真正具有創新意義的事。要聯企聯醫,生態融合,研究院四大中心要發揮合作雙方優勢,圍繞助力企業、孵化企業、聚集企業,緊盯項目、產品,產生更多創新性、顛覆性的研究成果,形成良好創新生態。要集聚隊伍、做實平臺,精心研究隊伍構成,探索多層次、多元化用人機制,把更優秀的人才集聚到高新區(濱江),參與到創新當中來。要制度創新,可持續發展,做優資金保障,在資本運作、資金鍊融合、產權制度上做深文章,為研究院運營拓展更多資金來源。要加強領導,健康運營,堅持制度先行,建立健康安全的運營規範,強化底線思維,為既定目標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王敏向浙江大學一直以來對高新區(濱江)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他指出,高新區(濱江)的發展始終與浙江大學緊密相連,與「浙大系」的創新力量和創業人才緊密相連。浙大濱江研究院,既是傳承合作歷史,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創新強省首位戰略的實際行動。
王敏強調,要續寫「浙大系」在杭州高新區的輝煌。希望研究院成為最好的橋梁和紐帶,把更多浙大校友、浙大元素引入杭州高新區,在杭州高新區落地更多「浙大系」項目,讓更多「浙大系」校友獲得最好的創業環境和發展機會。要以大平臺助力大發展,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產業創新體系。切實加快核心關鍵技術攻堅,推進重大基礎研究和科技攻關專項,著力破解「卡脖子」技術。推動協同創新,深化推動以研究院為核心的創新共同體建設。要加快數位技術與生物技術的融合創新。生命健康和數位技術融合發展,既是市場所需、濱江所能,更是浙大所長。要推動融合創新,把智慧健康、高端醫療器械、檢測試劑作為主導方向,打造千億級生命健康產業集群,建設生命健康世界科創高地。要敢為人先,產業報國,引領全球。浙大濱江研究院要從體制機制上謀求創新,為人才和團隊創新創業提供更多體制保障。要更加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多想新辦法、多找新出路,創造新經驗、開創新局面。
浙江大學濱江研究院是高新區(濱江)和浙江大學開展戰略合作的重要載體,研究院聚焦信息創新、生命健康等相關領域,緊盯全球科技和產業發展趨勢,對標世界一流創新平臺,聚焦產業鏈布局,打造生命健康產業與數字經濟、新製造業融合發展的綜合創新平臺。
自4月21日高新區(濱江)與浙江大學在海創基地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以來,雙方充分發揮「1+1>2」的疊加優勢,快馬加鞭,特事特辦,全力推進研究院落地。目前,研究院下屬的四個中心已經明確辦公場地,其中,浙江省鯤鵬生態創新中心作為研究院信創中心的重要分支,已建成一支包含60餘名技術、服務、市場人才的專業化隊伍,已發展347家鯤鵬生態體系的合作夥伴,認證發布中控、銀江、網易、閃捷等80餘家企業產品解決方案,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文字/盧凱
攝影/徐青青 樓晉瑜
編輯/周楓
來源/區委辦 區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