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進入學校時,已經是一個半成品了,認知風格、行為習慣、個性特徵基本都形成了。學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孩子的毛坯進行再加工。然而,很多父母意識不到自己本身的價值,意識不到自己在孩子成長當中的意義。其實,家庭教育是我們整個教育鏈的基礎和關鍵,重視家庭教育才是正確育兒的前提。
全納兒童能力訓練中心於2020年9月20日下午3點在香格裡拉新華書店內,很榮幸邀請到場了30組家庭,參加本次家長育兒知識課堂《家庭教育中我們應該做什麼》,感謝香格裡拉新華書店提供本次課堂場地。
家長課程進行中
孩子們集體參加全納課程體驗
孩子們集體參加全納課程體驗
家長應該做好3件事
1.家庭教育中父母也需要通過閱讀來成長
讀什麼比閱讀本身更重要。如今中國每年的圖書出版量已經超過40萬種,你選擇讓孩子讀什麼書?只有和偉大的、有教育意義的書對話才最有價值。
「人是自己食物的產物」,讀什麼你就會成為什麼,你閱讀的高度,直接影響你精神的高度。父母本身是需要成長的,父母的素養直接決定了孩子的素養。第二件
2. 關注孩子當下,童年階段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
童年時期由誰攜手帶路,周圍世界的哪些東西進入了孩子的頭腦和心靈。人的性格、思維、語言都在學齡前和學齡初期形成。當下的生活對孩子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童年時候的經歷對一個人來說是刻骨銘心的,是人生很多問題的
3.父母是孩子最長久的老師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首先就是父母陪伴著他們。陪伴的同時,也是在教育他們、影響他們。父母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和別人的交往都是教科書,孩子就是通過這些來學習的——他們通過父母的語言學習語言,通過父母和別人的交往學習他和別人的交往,通過學習父母的表情來豐富自己的表情。通過學習父母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言談舉止、興趣愛好···來豐富完善自己的世界。所以,一對好父母,就是兩位好老師!
家庭教育中的3個關鍵詞
1. 陪伴
因為你和孩子在一起吃飯,在一起說話,在一起交流,無時無刻不是在進行著交流和學習。為什麼我們說要有親子共讀,要有親子之間充分的交流?我們很多父母親都以為不要跟孩子多說話,沒有什麼意義,實際上你說的所有東西,即使他今天不懂,也都會成為構成他大腦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會決定整個家庭是否擁有共同的命運,我們提出一個主張: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基調就是陪伴,陪伴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2. 閱讀
兒童通過這些書的閱讀之後,開始喜歡閱讀。兒童早期的閱讀為什麼很重要?因為那些童書,和成年人讀的書有差別,會把人類最美好的東西,都悄悄通過一個個人物、動物的命運藏在其中,構建的是孩子們未來的價值觀
3. 習慣
心理學研究指出,一個好習慣養成需要連續21天不斷的訓練,我們針對一個習慣無論是運動還是閱讀,怎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覺得這是在家庭裡面非常需要的。比如早睡早起,就是一個習慣。對一個孩子來說,一個好習慣可以影響一生。
再次感謝香格裡拉新華書店
提供本次家長課程活動場地
讓更多的家長了解到了什麼是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