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婆婆和兒媳之間,常常會因為觀念不同,產生諸多矛盾,在雙方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些摩擦。怎麼樣才能避免婆媳矛盾發生呢?曉霞認為,雙方應該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對方,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才能破解婆媳長期以來的「不和」。
假如婆媳雙方做不到互相理解和尊重,在家庭生活中,就會因各種小事形成隔閡與不開心,家庭和睦也就無從談起。
黎靜和婆婆,因為一個名牌包包,差點和婆婆成為仇人。
01
黎靜和丈夫結婚後,和婆婆住在一起,婆婆性格豪爽大方,每當有親戚朋友來訪串門,婆婆多多少少都會拿些家裡的東西給對方帶回去。為了避免自己的「財產」受到「損失」,黎靜不在家時,總會把自己的東西收好放房間裡。
周末這天,黎靜剛逛完商場回到家,由於著急上廁所,就把剛買的包包扔到了沙發上,急匆匆地跑去廁所。沒把包收進房間,這一失誤,讓黎靜後悔莫及,她那性格豪爽大方的婆婆,把她新買的名牌包包送人了!
在衛生間的黎靜,察覺到家裡有客人來了,她覺得可能是某個親戚,現在的她不方便出去接待,她想著反正婆婆在家,就讓她先招待好了。沒想到的是,等她上完廁所,親戚離開了,而她的包包,也沒有了。
黎靜問婆婆這是怎麼一回事,婆婆說是丈夫的表妹來了,知道她前段時間生病了,這表妹有心,路過家順便上來看望一下自己。不僅如此,這表妹還提了很多東西給她,婆婆覺得表妹如此熱心,不能讓她空手而歸,婆婆也正好聽到表妹說沙發上的包包好漂亮,於是婆婆擅自做主地把包送給了表妹。
02
黎靜聽完婆婆的解釋,頓時火冒三丈,這個包包是她節衣縮食,好不容易攢夠錢買的,價值4千多的名牌包包,竟被婆婆這麼隨意的送人,黎靜有點接受不了。
婆婆看出黎靜很生氣,說:「就是一個包包而已,犯不著不開心,再買一個就行了,這包多少錢我出了。」但當黎靜表示這包值4千後,婆婆心虛反悔了,還指責黎靜欺騙她,說是一個包哪能值那麼多錢。
黎靜「損失」一個包包後,婆婆負不起責任,又不想賠她錢,這事在時間的流逝下,就不了了之了。但黎靜總覺得委屈和吃虧,她咽不下這口氣,她也想讓婆婆嘗一下她所受到的滋味。於是乎,說到做到的黎靜,得知婆婆最近花了3千多買了一張按摩椅後,就把目光盯在了那張按摩椅上。
03
婆婆的姐姐,就是黎靜丈夫的大姨,是個愛佔小便宜的人。黎靜找到大姨,說自己家裡有一張閒置的按摩椅不用,知道大姨腰背不好,想把按摩椅送她了。大姨聽黎靜這麼一說,笑得別提有多開心了。
第二天,黎靜趁婆婆不在,偷偷找人把按摩椅搬去了大姨家。婆婆回到家想坐上按摩椅按個摩時,發現不見了,黎靜風輕雲淡地說了句,送給大姨了。
得知椅子被兒媳送人後,婆婆暴跳如雷,大罵黎靜敗家,說:「3千多的按摩椅說送人就送人,經過我同意了嗎?」黎靜回懟婆婆說:「那我4千塊的包包還不是被你送人了?我說什麼了嗎?不就是一張破按摩椅嘛,再買一張就是了。」
黎靜說完後,心裡別提有多解氣,婆婆被黎靜懟得無言以對,她以後再也不敢隨意拿兒媳的東西送人了。
曉霞有話說:
婆婆未經兒媳同意,擅自拿兒媳東西送人,這是不尊重兒媳的表現,這種「借花獻佛」拿別人的東西為自己做人情的行為,實在是不可取。婆婆不尊重兒媳的行為,導致了兒媳對她產生了「記恨」之心,也讓自己受到了「報應」。
在婆媳關係中,要想雙方能夠相處愉快,沒有矛盾和爭執,這就需要雙方互相理解和尊重,不管做何事時,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矛盾和爭執就會隨之煙消雲散,家庭才能和和睦睦。
本文由曉霞說情原創,歡迎關注討論!(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