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兒媳,為何願意當牛做馬伺候婆婆?

2020-12-23 王福星

首先聲明一點,我今天寫的這篇貼文,主題是「古代婆媳的日常生活」,對於今天的婆媳關係,沒有任何的參考意義。

古代的男人,只能有一個六禮而聘的正妻。如果男人地位足夠高的話,還可以有若干個小妾。小妾等同於商品,可以買賣。正妻的地位穩固,不能隨隨便便休妻。

正妻必須犯了「七出之條」,夫家才能有理由休妻。七出之條裡面,有「不事舅姑」之條。翻譯成白話,就是說:「兒媳不孝順公公婆婆,婆家就可以休了她。」

曹丕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古代的婆婆,地位非常高。婆婆一句話,就可以休了兒媳婦。舉個例子,魏文帝曹丕,跟叔父曹洪有過節。曹洪很有錢,曹丕早年問叔父借錢。曹洪守財奴,不肯借錢給曹丕。

曹丕登基稱帝之後,找了一個藉口要殺曹洪。曹操的正妻、曹丕的親媽、曹洪的嫂子卞太后,出面勸曹丕說:「當年汴水之戰,要不是你叔救了你爸,哪有你今天的皇位啊。做人不能忘恩負義,你不能殺你叔。」

曹丕不聽母親的話,依然要殺曹洪。正史《三國志》記載,卞太后為了救曹洪,對兒媳郭皇后說:「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廢后矣。」

卞太后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郭女王是曹丕的正妻,大魏的皇后。皇后雖然母儀天下,但是沒有婆婆大。卞太后要是當眾宣布郭皇后不孝,曹丕就只能休妻廢后。郭皇后知道婆婆的厲害,只能「泣涕屢請」。

一個「屢」字,就寫出了郭皇后對婆婆的無奈之情。卞太后和兒子鬧矛盾,讓兒媳出面當擋箭牌。兒媳沒辦法,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哭著求丈夫放人。曹丕沒辦法,只能放了叔父曹洪。

郭女王貴為皇后,對婆婆都如此畏懼。平常人家的兒媳,對婆婆就更加敬畏了。我太原王氏先賢,唐朝詩人王建,有一首《新嫁娘詞》廣為流傳。這首詩就描寫了一個新婚三天的媳婦,盡心盡力奉養婆婆的故事。

郭女王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我先抄錄一份《新嫁娘詞》,與諸君分享:「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古代的時候,婆婆被稱為姑,公公被稱為「舅」。丈夫的姐妹,被稱為小姑。按照古禮,新娘子進門三天,可以不用幹活。三朝之後,那就對不起了。家裡的家務活,都歸兒媳婦幹了。

王建詩中的新嫁娘,結婚三天之後,就下廚房給婆婆做羹湯。兒媳第一次給婆家做飯,怕飯菜不合婆婆口味,特意把小姑子請進廚房,讓小姑子先嘗嘗味道。古代兒媳在婆婆面前的弱勢,由此可見一斑。

李世民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碰到脾氣不好的婆婆,兒媳還要當牛做馬伺候她。有些兒媳,不一定願意伺候婆婆。李世民家族制定的《唐律疏議》,在用「不事舅姑休妻」之條,壓制兒媳的同時。也用「與更喪三年,不出」的條款,給兒媳終身保障。

古代的時候,兒媳盡心盡力孝順公婆。在公婆去世之後,兒媳為公婆守孝三年。兒媳做到了這些,朝廷就會給她一項特權。這樣的兒媳,即便是犯了「七出之條」,丈夫也不能休了她。

《唐律疏議》「與更喪三年,不出」的條款,為歷朝歷代沿用。古代的兒媳,一旦熬死了公公婆婆,就能獲得終身免休權,這是古代兒媳願意盡心盡力伺候婆婆的原因。現在的法律,已經沒有這樣的條款。古代婆媳的倫常,在現代就沒有參考意義了。

長孫皇后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古代人結婚早,十五歲左右嫁人,三十多歲就當婆婆了。以長孫皇后為例,她十三歲就嫁給了唐國公次子李世民,三十剛出頭,就當上了婆婆。長孫皇后虛歲三十三歲的時候,就當奶奶了。

長孫皇后的婚配年齡,是古代女子的縮影。古代的兒媳,只要有兒子,熬到三十多歲,就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就輪到她享受兒媳的伺候了。

正常的情況,新兒媳進門,當牛做馬伺候婆婆。十幾年後,又是新兒媳進門。昔日的新嫁娘熬成婆,就可以享福了。這樣的循環,就是古代兒媳與婆婆的日常生活。

本文史料來源:《資治通鑑》《三國志》《隋唐人的婚姻生活》。

本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籤約,委託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

相關焦點

  • 「婆婆不幫忙帶娃,你願意伺候她養老嗎?」兒媳的回答很現實
    婆婆不幫忙帶娃,你會伺候她養老嗎?對於婆婆不幫忙帶娃這件事,各個兒媳的反應也都是不一樣的:小白生了孩子坐月子的期間,丈夫要出去工作,就想讓婆婆來幫忙照顧孩子,幫自己分擔一下,但是小白的婆婆說自己的身體不舒服,沒有精力去照顧他們,把小白給拒絕了。
  • 婆婆對兒媳不好,兒媳還願意給她養老,原因只有這一個
    都說十年看婆,十年看媳,結婚頭十年,兒媳最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婆婆若能伸一把手,一起渡過難關,兒媳熬過這十年,她會很感激婆婆。而這時的婆婆身體狀況走下坡路,也是需要兒媳來照顧,她記著婆婆的好,自然會心甘情願為婆婆養老。
  • 兒媳坐月子婆婆沒照顧,兒媳記恨婆婆咋辦?別擔心將來兒媳不伺候
    這位男士說妻子記恨婆婆估計有點兒過了,說忘不了我認為是真的,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在關鍵的節點上婆婆該做的事情沒有做,兒媳心裡一定存在委屈和不滿。 我娘家離得遠,當時我們是跟婆婆住在一起的,按理說在生孩子的時候,婆婆應該會好好照顧我坐月子吧。可是,我生孩子的時候,婆婆竟然連一天都沒有伺候,說這話可能有的媽媽會不相信,無論大家相信與否,事實就是如此。 當時,婆婆是在服裝制帽廠的門市部賣衣服,每天同一個班有3個人上班,家裡有事情完全可以請假的,可是婆婆卻絲毫沒有請假伺候我的意思。
  • 兒媳生完二胎,婆婆拒絕伺候坐月子,網友:這才是好婆婆的做法
    兒媳生完二胎,婆婆拒絕伺候坐月子,網友:這才是好婆婆的做法俗話說「多年的媳婦熬成婆。」通過這句話足以看出婆媳關係自古就是一個比較令人棘手的關係。現代社會由於年輕人大多不跟父母住一起,所以婆媳關係問題倒不像以前那麼突出。
  • 兒媳坐月子婆婆沒照顧,婆婆生病兒媳去照顧,兒媳:我是為了老公
    婆媳本來就是兩個陌生人,兒媳沒有繼承婆婆財產的權利,也沒有要贍養婆婆的義務。婆媳之間完全是一種情分,能夠相處得愉快,有困難時互相幫忙,這最好。但如果相處不好,不願意互相幫忙,這也沒什麼,不要強求。作為兒媳,要明白沒有誰是欠你的,生孩子也是你和老公兩個人的選擇,你們要對這選擇負責。婆婆願意來幫忙,這最好,那就要心懷感激。如果婆婆不來幫忙,也不要有奢求,試想假如婆婆已經不在人世了,難道你和老公就不要孩子了嗎?婆媳雙方把心態擺正了,這婆媳關係才會好相處。
  • 兒媳要3萬才肯伺候癱瘓婆婆,婆婆:當年她坐月子,我也這麼說的
    兒媳要3萬才肯伺候癱瘓婆婆,婆婆:當年她坐月子,我也這麼說的麗華和丈夫東明結婚五年,前一段時間她剛剛生產,生了一個男孩。都是一家人,婆婆卻把帳算得那麼清楚,麗華覺得很心寒,她平時從來沒有虧待婆婆,逢年過節也會主動給婆婆封紅包,從來沒有給跟婆婆計較錢的事情,就是因為把婆婆當作自家人,顯然婆婆並不是這麼想,照顧孩子本來也是東明的義務,婆婆來幫忙,與其說是幫她,還不如說是幫東明履行做父親的責任,現在婆婆明碼標價,就是把這些都當作是她自己一個事。
  • 婆婆不伺候兒媳坐月子,送了3000紅包,兒媳回家看到婆婆瞬間淚目
    導語: 婆婆不伺候兒媳坐月子,送了3000紅包,兒媳回家看到婆婆瞬間淚目/本文由小林觀天下原創,故事純屬虛構,為弘揚社會正能量,圖文無關,感謝大家支持曉紅和程軍是自由戀愛結婚的但是曉紅說婆婆還得在家種地,已經很累了,自己現在能照顧自己,於是就沒讓婆婆過來。十月懷胎之後,小紅生下了一個女兒。婆婆讓程軍回家拿了3000紅包,說自己老了,就不過來伺候月子了。小紅聽了很不高興,她覺得婆婆可能重男輕女,嫌棄自己生的是個女兒。沒辦法小紅只好讓自己的母親來伺候自己,在母親的照料下曉紅在月子期間很舒心。
  • 偏心婆婆只伺候小兒媳,照顧大兒媳時要保姆費,生病後追悔莫及
    而婆婆與兒媳之間的關係也是相對的,俗話說:你養我小,我養你老。你對我好,我才能對你好。所以我認為,做婆婆的,為了自己將來養老,也要對兒媳好一點。畢竟人都有老的一天,也有身體不適的時候,等到老了,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卻發現年輕時把照顧自己的人得罪了,這該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啊。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因為讀者紅梅的投稿。
  • 鄉下婆婆進城伺候兒媳小月子,聽到兒媳和親家聊天,婆婆含淚離開
    那天老伴看著兒子和兒媳笑得像花一樣,他開心的也流淚了。第二個月兒子告訴我兒媳可能懷孕了,例假推遲了一周,她說再過一周去醫院檢查。老伴聽到在他走之前能看到孫子,別提有多高興。那天老伴過生日,我做了一桌好菜,讓兒子和兒媳開車回來吃飯。兒媳說自己累不想回來,我想讓老伴開心,硬是叫兒子帶著她回來。
  • 婆婆「重男輕女」不伺候兒媳坐月子,女人反問一句話,婆婆拎清了
    聰明的婆媳或許可以藉此機會緩和關係,成為真正的一家人,但是也有不少婆婆,趁兒媳婦體弱便無止境的欺壓,一味地拿「老思想、老觀點」說教,甚至還將重男輕女的觀點搬上檯面,讓兒媳避之不及。一張漫是位老讀者了,從2019年就開始關注我,平時沒少跟我聊天。
  • 婆婆生病兒媳喊工作忙,女兒請假伺候,分家產兒媳:出嫁女兒沒份
    尤其在婆媳之間,兒媳享受了婆婆的家產,那麼就應該履行照顧婆婆的義務。如果兒媳不願意照顧婆婆,那麼財產也不應該全都分給兒子一個人。羅阿姨覺得很心痛,結婚前還聽話孝順的兒子,怎麼和兒媳婦結婚後,卻開始變得冷漠自私?究竟是兒子變了,還是兒媳婦帶壞了兒子?
  • 「老婆,你怎麼不管伺候我媽?」「她沒伺候我坐月子!」婆婆哭了
    那作為一個其實真正的「外來人」兒媳婦,如果得不到婆婆的照顧,她的心情將會是什麼樣的,做女人的想想就明白。02要是兒媳需要婆婆照顧月子,婆婆沒有去,在這個最需要幫助的情況,她會生氣,對你有意見,這是往後數年都很難和解的。
  • 兒媳和女兒同時坐月子,該伺候哪一個呢?這位婆婆的做法真霸氣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兒媳和女兒同時坐月子,老人該伺候哪一個呢?」,前段時間看到有網友在知乎上問這個問題,下面就有人回答,說自己當初坐月子的時候就是和小姑子趕到了一起。
  • 為何很多婆婆不願真心待兒媳,真是老人難相處?三位老人說了實情
    今天我們要談論的話題是為何很多婆婆不願真心待兒媳了?到底是婆婆們難相處還是年輕人不知足?讓我們來聽聽這幾個故事。為何很多婆婆不願真心對兒媳?②程大媽:在兒媳家出錢出力好幾年,可自己生病時兒媳卻說讓我去找女兒程大媽的遭遇更是讓人心疼,她從退休就去幫兒子和兒媳帶孩子,做了免費的保姆,什麼事情都做,可後來有一次程大媽不舒服,需要做個小手術。兒媳竟然說現在老人生病都是找女兒伺候,讓她也去找自己女兒去。
  • 「你生孩子,憑啥讓我伺候月子」婆婆發朋友圈,兒媳的評論亮了
    坐月子對女人很重要,按說婆婆是過來人,她應該能感同身受。但恰恰因為是過來人,更主要是媳婦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有些原本對媳婦看不慣的婆婆,自然就不想好好伺候媳婦坐月子。畢竟,伺候女人坐月子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活,難免會讓原本就對媳婦不滿的婆婆抗拒。
  • 婆婆在兒子家住,被兒媳當下人使喚,婆婆一句話,讓兒媳啞口無言
    因此想要做一個體面的人,首先應該要學會提升自己的經濟實力,人到了老年人,如果沒有足夠的財力,往往被人嫌棄,即使自己年輕時給別人當牛做馬,到老了,自己一無是處,也難免不被善待。因此老年人一定要學會把經濟大權掌在自己手裡,握有有經濟大權,也就擁有了受人尊敬的資本。李阿姨是一個特別偉大的女人,老公早年去世,自己擔心孩子會受委屈,一直沒有再婚,一個人將孩子拉扯大。
  • 婆婆癱瘓了,兒媳婦不願意伺候,夾在中間的男人怎麼辦
    別看平時一口一個媽的叫著,但那畢竟是別人家的閨女,與婆婆又沒有什麼骨肉親情,所以,婆婆癱瘓了,如果兒媳婦不願意伺候,那也真的沒什麼辦法,也是逼迫不得的。本來婆媳之間的關係就是很微妙,自古以來兩個人就是很難相處的,更別說長久地住在一個屋簷下,讓兒媳婦伺候婆婆了。
  • 婆婆做壽兒子花2萬,兒媳過生日婆婆稱:「窮」慣了的女人不講究
    美好的婚姻都是用真心換來的,婆婆作為旁觀者或者助力者都是一個很體面的身份,為何要站偏立場依照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兒子和兒媳的婚姻呢?這樣做顯然是不妥當的。杜月笙說過:「愛情生活或者婚姻生活是兩個人的,所以不必太自我,多為對方著想和付出。」
  • 一封婆婆寫給兒媳的信:不用你趕我走,我早就做夠了倒貼錢的保姆
    我兒子 ,媳婦什麼事都不管一日三餐得做著,菜得買著,錢我們花,我們都認了,但是我做飯的時候,兒媳婦是不是應該看一下孩子呀,就那都不願意,說困。她讓我在孩子沒醒的時候就把飯做好,大家說說我都快六十的人了,我讓她早上看一會孩子我做飯,這錯在哪裡了呢?
  • 生老大婆婆伺候月子,生老二老公伺候月子‖親身感受老公伺候為好
    傳統觀念和習俗,嫁到別人家了,月子都是婆婆伺候。但是現在不同了,有些婆婆不願意伺候,有些兒媳不願意婆婆來伺候,有些直接請自己親媽,有些乾脆請月嫂。君不見,為了這個婆婆是否伺候月子問題,「月子仇」這個詞語都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