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孩子,憑啥讓我伺候月子」婆婆發朋友圈,兒媳的評論亮了

2020-12-19 鏡天的情感家園

-01-

千古年來,不管時代如何變更,婆媳矛盾總是繞不開的話題。

在婆婆眼裡,自己生精心培養的兒子,有朝一日被另一個女人拐跑,從此兒子的心裡眼裡幾乎只有這個女人,她難免會不開心,甚至想方設法想奪回兒子的注意力。

媳婦作為小家庭的女主角,看不慣婆婆幹涉自己的家庭,更無法忍受她插在自己和老公之間,再加上,因生活習慣、思想觀念的差異,婆媳之間產生矛盾也在所難免。

在所有引發婆媳矛盾的問題中,坐月子是最容易激化矛盾的,就算平常表面上相處還算和諧的婆媳,一旦在坐月子的關鍵當口,任何微小的事情都可能引發兩個人的仇視和敵對,甚至到撕破臉的難堪程度。

畢竟坐月子是一個女人非常重要的時期,月子做好不好不僅跟身體的健康有直接關係,更會引發系列心理問題。現在不少產婦出現的抑鬱症,坐月子的好壞密不可分

坐月子對女人很重要,按說婆婆是過來人,她應該能感同身受。但恰恰因為是過來人,更主要是媳婦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有些原本對媳婦看不慣的婆婆,自然就不想好好伺候媳婦坐月子。

畢竟,伺候女人坐月子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活,難免會讓原本就對媳婦不滿的婆婆抗拒。

-02-

小雅的婆婆就存在這種心理婆婆的認知裡,媳婦生的是自己的孩子幹嘛要讓我照顧坐月子以前我的婆婆,也對我不管不顧呀。

所以,在兒子和小雅結婚時,她就明確表示,以後不會照顧媳婦坐月子,更不會給媳婦帶孩子。一口一個媳婦,婆婆這意思,好像媳婦生的孩子,兒子沒有半毛錢關係好像媳婦一個人就能生孩子,一個人就能養孩子似的。

那時,小雅沉浸在甜蜜的愛情裡,絲毫沒把這話放心裡。她覺得,婆婆不過是圖嘴上痛快,以後自己真的要生小孩了,不用她開口,老公都會把婆婆請過來。

畢竟,生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大事,自己生的還是她的孫子,她有什麼理由不照顧?更何況,她以後年老了,有生病的時候,又行動不便的時候,將心比心,也應該照顧兒媳婦呀。

兩年後,小雅懷孕了,老公經常出差,便想喊自己的母親來照顧媳婦的日常起居,給行動不便的媳婦做飯洗衣什麼的。

可婆婆明確拒絕了。我在鄉下生活慣了,在城裡生活不慣。再說了。我以前懷孕的時候,還地幹活呢,你媳婦就是太矯情了。

丈夫怕小雅動了胎氣,沒敢把母親的話告訴她,只說母親不習慣城裡的生活,等她快生孩子的時候,再過來照顧她月子。

-03-

小雅也沒多想,老公不再身邊的日子,她就自己給自己做飯吃,自己給自己洗衣服,自己一個人忍受孕期的不良反應,累並快樂著。轉眼,就要臨盆了。

小雅是遠嫁他鄉,她的娘家在千裡之外,且母親要幫她哥哥照顧孩子,沒辦法抽身過來。所以,她主動跟丈夫提出,請婆婆過來照顧自己坐月子。

結果,婆婆對兒子說,兒子,是不是成心給你媽過不去,眼下的日子好好的,你幹嘛讓我去給你媳婦當保姆?我再說一遍,這是她生孩子,不是我生孩子,更不是你生孩子,坐月子的事,讓她自己搞定,我才不去伺候她!」

「媽,你是糊塗了把,她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呀,你照顧她就是幫我照顧媳婦,是減輕我的負擔,你願意幫幫你兒子嗎?」

如果是你的事情,我自然願意幫忙,生孩子是的事情,我堅決不同意去。我本來對就有意見,當初就不同意你娶她進門,是你執意要和她結婚。結婚後,她仗著你的寵愛,不把我這個老太婆放在眼裡現在輪到求我了,我得好好讓嘗嘗這滋味。

眼瞅著自己馬上要生孩子了,老公的陪產假也沒幾天,請月嫂又得花好大一筆錢,小雅焦慮得幾乎無法睡著,她決定自己給婆婆打電話。

「媽,您孫子馬上要出生了,能麻煩您來城裡照顧我坐月子嗎?」

兒媳婦,不是我說你,生孩子是你自己的事情,你為什麼老是要拉上我?你自己也有,你讓她來照顧你就行了我跟你沒有血緣關係,我沒有義務照顧你,你找你自己的媽去。

-04-

婆婆的話如疾風暴雨般劈面而來,小雅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回應,直到聽到電話裡「嘟嘟的忙音,才知道是婆婆把電話給掛斷了。

小雅心裡實在氣不過,她努力告誡自己,為了孩子,莫生氣,莫生氣。為了轉移注意力,她打開微信,想看看朋友圈裡的動態。

結果,剛點開手機,就看到婆婆的朋友圈更新了,「你生孩子,憑啥讓我照顧月子?」

一股怒火仿佛噴發的火山,從小雅的五臟六腑噴薄而出,立馬在下面評論,等你老了,我讓你老無所依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小雅發誓,你不照顧我坐月子,也別怪我以後不贍養你,等你老了需要人照顧了,我讓你知道,什麼叫老無所依。

-05-

有人說,月子之仇不共戴天。在女人月子期間發生的恩恩怨怨,能引發地震似的毀壞性後果。

小雅和婆婆原本大面上還過得去,可自從坐月子事件後,她和婆婆的矛盾徹底激化,早已把這個老太婆拉入了人生的黑名單。

從客觀的角度講,老年人確實沒有義務照顧兒媳月子,也沒有責任幫兒媳帶孩子,這位婆婆直接拒絕媳婦的要求也挑不出什麼錯

在鏡天看來,小雅之所以大動肝火,甚至發誓要報仇,是因為婆婆說話的語氣和方式太過偏激,讓人氣憤。

兒媳生孩子,怎麼是她自己的事情呢?如果沒有你兒子,你媳婦怎麼會懷孕?可以說,女人生孩子,是她一個人的事情,更是你兒子的事情,是你們家族的事情。因為這個孩子是你們家的後代,是你兒子的兒子骨子裡留著你家尤其是你的血液,自然跟你息息相關,怎麼可以說,生孩子是兒媳婦自己的事?

很明顯,是婆婆的思維認知出了問題,導致說出來的話很難聽。

婆婆的錯,更錯在缺乏長遠眼光,不懂得人是需要相互幫助的道理。雖然照顧媳婦坐月子難免受累,甚至受氣,卻也是增進婆媳關係的重要方式。媳婦請婆婆來照顧月子,自然是出於對婆婆的信任,如果婆婆能夠大力相助,她會對這份幫助心懷感激,也會在婆婆年老時照顧她。

可以說,這是一種交換,這種交換會讓孝順更有現實的堅實土壤可惜這位婆婆目光太過短淺,只為了發洩對兒媳的不滿,竟然沒有替自己以後做打算,一旦兒媳婦以後真的不照顧她,她絕對拿他兒媳婦沒辦法。畢竟,是婆婆有錯在先。

其實婆媳也好還是夫妻也罷,要想關係融洽,都需要彼此真誠相待,用心付出,而不是你對我不滿,我瞧你不起,彼此之間互相怨懟,讓關係蒙上陰影,給家庭帶來不和諧,影響家庭的長遠發展。

女人生來就背負沉重的壓力,婆婆身為女人,何必為難同是女人的媳婦?媳婦也是女人,也不應該對婆婆斤斤計較。

所以,不管是婆婆還是媳婦,請對同為女人的對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多一份尊重,從而和睦相處,家和萬事興。

END。

今日話題:關於坐月子,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下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兒媳坐月子婆婆去旅遊,兒媳換了門鎖,婆婆不滿:我買的房憑啥不讓進?
    兒媳坐月子婆婆去旅遊,兒媳換了門鎖,婆婆不滿:我買的房憑啥不讓進? 許多人說婆媳是一對冤家,所謂冤家亦解不亦結。其實在我看來,許多婆媳矛盾都是小問題,基本能解決,可有些矛盾卻似乎解不開,比如女人坐月子。
  • 兒媳坐月子婆婆沒照顧,兒媳記恨婆婆咋辦?別擔心將來兒媳不伺候
    有位網友給我發消息求助:「老婆總是記恨坐月子的時候,我媽沒有照顧她,怎麼辦?」 看到這條消息第一想說的是,雖然妻子不滿意的是親媽,但是作為老公首先要接納妻子的不滿。因為生孩子是女人最大的事情,也是最關鍵的時期。
  • 「老婆,你怎麼不管伺候我媽?」「她沒伺候我坐月子!」婆婆哭了
    03當時這個問題我回答完有高達200多條評論,大多數人和我的觀點一樣都是贊同婆婆伺候兒媳的,當然也少數人持不同意見,以下是網友評論:1,如果不能兼顧,我選擇女兒,因為女兒是我生的,無關偏心誰,如果媳婦實在沒人照顧,儘量按排在一起照顧,畢竟都是孩子,都在最難時都需要照顧,論心裡疼誰,當然還是疼自己生的
  • 婆婆住院讓兒媳請假陪床「憑啥請假,我生孩子的時候她又沒幫忙」
    文/時光藏在情感裡(歡迎轉載分享)你逆光而來,配得上這世間所有的好。生活是一面鏡子,你的心怎麼樣,生活就怎麼樣。日子是自己的,別把人生交給別人,少一點抱怨,多一點力量,那些曾經遇見的苦難,都會讓自己變得更好。
  • 兒媳坐月子婆婆沒照顧,婆婆生病兒媳去照顧,兒媳:我是為了老公
    作為兒媳,要明白沒有誰是欠你的,生孩子也是你和老公兩個人的選擇,你們要對這選擇負責。婆婆願意來幫忙,這最好,那就要心懷感激。如果婆婆不來幫忙,也不要有奢求,試想假如婆婆已經不在人世了,難道你和老公就不要孩子了嗎?婆媳雙方把心態擺正了,這婆媳關係才會好相處。
  • 生老大婆婆伺候月子,生老二老公伺候月子‖親身感受老公伺候為好
    傳統觀念和習俗,嫁到別人家了,月子都是婆婆伺候。但是現在不同了,有些婆婆不願意伺候,有些兒媳不願意婆婆來伺候,有些直接請自己親媽,有些乾脆請月嫂。君不見,為了這個婆婆是否伺候月子問題,「月子仇」這個詞語都出來了。
  • 「你坐月子,憑啥我媽伺候?」寶媽回懟:那孩子跟我姓
    女性生孩子,相當於在鬼門關上闖一遭,會遭受很多身體和心理上的痛苦,但你以為生產之後,女人的痛苦就結束了嗎?不。十月懷胎時孕媽是家中寶,坐月子時孕媽地位就一落千丈,有多少女人在坐月子期間遭受著身體與心理上的雙重折磨。
  • 婆婆伺候月子是啥體驗?過來人:第一天就攢下月子仇,沒熬過一周
    雙方都是持著「距離產生美」的態度,不是逢年過節就少見面,但是生孩子坐月子,偏偏打破了這種平衡,讓一個個家庭頻頻爆發「月子仇」。婆婆伺候月子是什麼體驗?最後,婆婆伺候小芸月子連一周都沒熬到,彼此都受不了了,婆婆收拾東西回家,小芸自己受苦受累,度過了整個月子期。
  • 婆婆伺候月子是啥體驗?過來人:第一天就攢下月子仇,沒熬過一周
    雙方都是持著「距離產生美」的態度,不是逢年過節就少見面,但是生孩子坐月子,偏偏打破了這種平衡,讓一個個家庭頻頻爆發「月子仇」。;婆婆給孩子餵奶不拍嗝,小芸拍的時候她還阻止;婆婆嫌棄小芸買的衣服不舒服、不合身……婆婆伺候月子好幾天,兩人沒有一天笑臉相對的。
  • 兒媳生娃婆婆旅遊,她鬧離婚婆婆:三萬的月子中心,還有啥委屈
    如果婆婆因為旅遊,而沒有親自伺候你月子,相反她還出錢給你去月子中心坐月子,那麼作為兒媳的你,是欣然接受,還是覺得婆婆不重視自己的孩子,進而覺得百般委屈?現在的老年人,已經不再是過去的老年人,他們也有追求自己晚年幸福的權利。作為兒媳,不應該多加幹涉。
  • 「你生孩子,憑啥要我伺候你」「沒事,我就當孩子沒奶奶」
    導讀:「你生孩子,憑啥要我伺候你」「沒事,我就當孩子沒奶奶」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生孩子,憑啥要我伺候你」「沒事,我就當孩子沒奶奶」!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婆婆身體不好,想讓我替她伺候嫂子坐月子,該不該答應?」
    文|好孕姐近段時間,我的一位朋友才神秘兮兮地告訴我,她婆婆想要讓她伺候嫂子坐月子。理由也很充分,一是婆婆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顧自己還來不及;二是她廚藝好,又是年輕人,做飯肯定合嫂子胃口;三是她剛結婚,和嫂子還不熟,趁這個機會和嫂子聯絡一下感情也蠻好。問完朋友還認真地跟我請教「聽說月子餐是一天五頓是不,有啥需要注意的不?我其實覺得自己能承擔,但老公不建議我這麼做,就想問問你的意見。」我聽完就驚詫了,還有這操作?
  • 寶媽拍月子餐照片發朋友圈,老公直接把婆婆送回家,婆婆已自閉
    女人生孩子可以說是人生中的重大事件,也是人生中的一大難關了。而生完孩子之後面對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坐月子。月子坐不好,對於女人的身體傷害還是很大的。我們都知道坐月子的時候不能受涼,避免風邪入體,未來關節疼痛。而婆婆一般就會擔起照顧孩子、伺候月子的重任,但是婆媳關係卻是最難處的。
  • 「憑啥讓我媽伺候你月子」,老公護母心切,妻子生氣抱娃離家出走
    然而生活中,很多家庭並沒有注意寶媽的產後情緒,導致家庭內部矛盾頻發。在婚前就與婆婆時有摩擦,但是在老公的調節之下,也都各退一步,勉強維護著關係的和緩。剛剛懷孕時,小朱就想好了,準備請一名月嫂幫忙照顧寶寶。但是婆婆堅決反對,覺得自己完全可以照顧兒媳和寶寶,不用花這個「冤枉錢」。為了家庭關係的穩定,小朱雖然心裡不願意,但還是忍了下來,同意了婆婆的想法。
  • 「我媽沒義務伺候月子,但你有義務為她養老」寶爸的話無法反駁
    加上前幾年那篇在網上傳閱很火的文章《你不管我小,我不養你老!》,讓越來越多寶媽們開始記住月子仇,如果月子裡不伺候,那老了也別指望我給你養老。前段時間樓上樂樂媽媽跟我們吐槽,說那會兒婆婆不管伺候月子,現在要過來看病,但是樂樂爸爸要出差,樂樂媽媽表示:非常不願意。
  • 「我媽沒義務伺候月子,但你有義務為她養老」寶爸的話無法反駁!
    加上前幾年那篇在網上傳閱很火的文章《你不管我小,我不養你老!》,讓越來越多寶媽們開始記住月子仇,如果月子裡不伺候,那老了也別指望我給你養老。前段時間樓上樂樂媽媽跟我們吐槽,說那會兒婆婆不管伺候月子,現在要過來看病,但是樂樂爸爸要出差,樂樂媽媽表示:非常不願意。
  • 坐月子沒奶,婆婆嫌兒媳「體質不行」,兒媳大怒:你天天讓我吃啥
    在小娟生產前,婆婆和媽媽就已經商量好一人半月伺候小娟,這樣正好一個月,就出了月子。婆婆負責前半月,而媽媽負責後半月。在生孩子的時候,大強也趕了回來,那天小娟生下了女兒,母子平安。當時全家人都很開心,可不知婆婆突然冒出來一句:「生丫頭也湊活,不過以後你得再生個男孩,得給我們家留個傳宗接代的。」
  • 我難產那天,婆婆開心地發朋友圈:婆媳之間,永遠沒有感同身受
    有一次偶遇,我問她是如何減肥的,珍妮談到生孩子坐月子那段時期,就忍不住哽咽起來。原來,珍妮生孩子那天,在產床上躺了一天一夜,宮口只開到了兩指。家屬區和產房一牆之隔,所以大家說話都能聽見。珍妮的婆婆等得有點不耐煩,交代護士多打一些子宮收縮的藥,別管她疼不疼。
  • 我那生了7個孩子的婆婆,嘲諷老公伺候我坐月子:就不該慣這毛病
    原來之前他們說好以後生孩子全程都由婆婆照顧,但誰知道兒媳懷孕的同時,小姑子也懷孕了,母親哪有不偏心的,最終老太太因為女兒先生產就照顧自己女兒去了,等到兒媳這邊順利生完孩子,由於實在沒人照顧,發小只能讓自己老公請假照顧他。
  • 兒媳和女兒同時坐月子,該伺候哪一個呢?這位婆婆的做法真霸氣
    原本她還想著讓婆婆去伺候小姑子,自己也讓自己親媽過來伺候呢。沒曾想,網友的婆婆已經事先安排好了,她給女兒和兒媳訂了一樣的月子會所。等她們生孩子的時候都去會所,一樣的條件,公平地對待。不得不說這位老人真的是很有智慧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兒媳和女兒,你們在我心中是一樣的,沒有什麼親疏遠近,我不偏心誰也不向著誰,就是平等地對待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