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是這樣說:「月子之仇,不共戴天」。
因為月子期間,往往是女人最脆弱的時候,也更容易激化婆媳矛盾。
就拿我身邊的朋友來講,她們日常跟婆婆相處的還算融洽,但是在坐月子期間,因為育兒理念不同,甚至是生活觀點矛盾,導致關係惡化的也不再少數。
只能說這是一個特殊時期,會將好與壞都無限放大,以至於決定在往後的家庭環境中,彼此之間應該如何相處。
聰明的婆媳或許可以藉此機會緩和關係,成為真正的一家人,但是也有不少婆婆,趁兒媳婦體弱便無止境的欺壓,一味地拿「老思想、老觀點」說教,甚至還將重男輕女的觀點搬上檯面,讓兒媳避之不及。
一
張漫是位老讀者了,從2019年就開始關注我,平時沒少跟我聊天。
對於她的家庭,我有深入了解。
張漫家庭條件一般,家裡有兩個妹妹,二妹是重金罰款來的,因為父母喜歡男孩,寧願被罰款,也要繼續生。
也正因如此,張漫自小並不受父母待見,她承擔了不少在她這個年紀不該承擔的責任,比如每天早晨起床做飯,要接送妹妹上學,輔導功課,繳納學費之類的。
大學期間,張漫勤工儉學賺學費,有點積蓄就都給妹妹轉過去,因為即便她們想指望父母,也指望不上。
村裡人都笑話張漫的父母「生不出兒子」,家裡三朵金花,早晚是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
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再正常不過,張漫空有一肚子高等教育,面對村裡的非議,也是蚍蜉撼樹般無能為力。
前幾年,開放了二胎政策,張漫家裡雖不符合生育條件,但是將近50歲的母親還躍躍欲試,希望能給家裡添個丁。
張漫聽說後,一個電話打回去:「求求您了媽,您別折騰了,您有高血壓跟糖尿病,不至於為了一個孩子將自己搭進去。」
母親說:「無後啊無後,咱家斷了香火,沒男孩子啊。」
張漫實在想不通,究竟為何母親,或者周圍的人對男孩這麼執著,直到她自己結婚後才明白,這是個普遍現象,因為她也同樣遭受著「重男輕女」的綁架。
她的婆婆就曾「威脅」她:「兒媳,你不生兒子,我不伺候月子,你得讓我抱孫子才行。」
那一瞬間,張漫感覺生活簡直太諷刺,但是她沒有認輸,而是告訴婆婆「重男輕女」的後果是什麼,才讓婆婆拎得清究竟該怎麼做。
二
張漫的丈夫在建築行業工作,工作時長不固定,有活的時候就去做,沒活的時候就閒賦在家。
丈夫是家裡的獨生子,婆婆自張漫進門後,就一直叮囑她一定要生兒子。
張漫出於厭惡曾反駁道:「是閨女又怎樣?」
婆婆斜睨了她一言回道:「不是能生兩個嗎,一兒一女也挺好。」
張漫搖搖頭:「我還要工作,只生一個,聽天由命吧。」
說完轉身去了臥室,婆婆忙不迭的跟上去:「那怎麼行,我們家可是兩代單傳,不能斷了香火,讓別人笑話。」
「都什麼年代了,誰會笑話啊。刻意的追求男女,重男輕女的人才會被笑話吧」
「話可不是這麼說,你以為那些說什麼重男輕女的人不想要兒子?都是自我安慰而已。」
張漫跟婆婆的幾次爭論,沒有一次勝利,婆婆沉浸在自己的思想裡拔不出來,當然,自己的父母也是如此。
母親也曾苦口婆心教導她:「小漫,你調理身體了嗎,可不能跟爸媽似的不注意,得生男孩,在婆家站穩腳跟。」
當然,張漫每次都聽一聽就掛斷電話,絲毫沒往心裡去,因為她打定主意,自己絕對不當「生育機器」。
時間過得很快,張漫懷孕了。
自懷孕伊始,婆婆就在打聽:「有什麼感覺嗎?是男孩還是女孩?」、「找個人給你看看孩子性別吧,咱也好做做準備。」
甚至平時遇到小孩子,也會故意指著張漫的肚子問:「阿姨肚子裡是小弟弟還是小妹妹呀?」
如果孩子回答是「小弟弟」,婆婆會高興的合不攏嘴。
可惜等孩子生下來,婆婆的嘴就列不開了,是個女孩。
三
婆婆見到孩子第一面後,就拉下臉撇了撇嘴。
然後等張漫清醒以後說:「是女孩我就不伺候你月子了,請月嫂,或者叫你媽來都可以。」
張漫也沒生氣,理了理頭髮說:「媽,您可想好,一報還一報,你現在這樣對我,等你晚年老了,我可只照顧公公,不照顧你。
別管你是臥病在床,還是需要人伺候,我絕對不會搭把手,你看不上女人,就讓你兒子來照顧你。」
「你說的這是人話嗎?你憑什麼不伺候我!」婆婆急了。
「那您說的是什麼話,孩子出生不到一天,您這個當奶奶的就避之不及,您說憑什麼?咱不說生男生女這件事究竟是不是我能決定的,您但凡有點親情也不會說出剛才的一番話吧。」
「我,我,我這不是一時著急嗎?」
張漫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您著急什麼,您跟我爸媽一樣,沒男孩子就不能活?那我也說了,以後這孩子跟你們一點關係都沒有,您也不用紆尊降貴當她奶奶,我也沒您這樣的婆婆。」
兩個人一番吵鬧,將護士、醫生都吵了進來。
可能醫院上演這種「重男輕女」的戲碼太多了,醫護人員也見怪不怪,一邊勸婆婆男孩女孩都一樣,一邊勸張漫剛生完孩子別生氣,忙得不可開交。
張漫說,有護士跟她聊天,說像她家這種情況確實特別多,兒媳婦受苦受累生了孩子還不被待見,真是挺殘酷的。
幸好,經過這一鬧,婆婆再沒有說過不伺候張漫月子的話,反而時候多次跟她解釋,自己並不是非要孫子不可,而是覺得男孩子好養好帶,以後千萬別等她老了不管她。
張漫告訴我:「我反正挺記恨她的,至於這個恨什麼時候能消,就看以後我倆的關係吧,至少現在,我是真不想給她養老。」
其實,我真的很想勸告天下的婆婆,不要太逼迫兒媳婦,孫子、孫女都是自己的孩子,何必分的這麼清楚,平時多對兒媳婦好一些,晚年多個人孝順自己不好嗎?
老年人,千萬不要想不開啊。
今日話題:你怎麼看待「重男輕女」的婆婆?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