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一出生,作為父母,我們不僅是要讓他吃好穿好,更重要的是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
很多父母都認同這樣一個觀點:幸福的家庭就是有一個溫和的媽媽,慈祥的爸爸,並且爸爸媽媽彼此相愛。那麼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以下幾點,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夠營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圍。
一、家長情緒穩定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小編對曾經看過的一篇文章印象很深刻,文中的媽媽有三個孩子,媽媽是一位非常和藹可親的人,說話的時候也是柔聲細語,但是也是非常有主張的一位媽媽。
孩子天性愛玩,難免有時候調皮做錯事情,但這位媽媽卻從來不大聲的呵斥孩子,而會抱著孩子,輕柔地說道:孩子,你不應該......你的這個行為錯在......因為這位媽媽從來不對孩子發脾氣,用溫暖的懷抱,溫和的語氣與孩子交談,使得這種批評方式反而更加有力量,情緒平和的媽媽會給孩子帶來一個快樂難忘的童年。
二、爸爸媽媽相愛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爸爸媽媽經常在孩子面前有親切的交流,並且在重要的日子會給對方帶來驚喜。簡單來說就是在孩子面前適當的「秀一秀恩愛」,「撒一撒狗糧」。孩子都是很敏感的,這些點點滴滴看在眼裡,也會心裡埋下一顆幸福的種子,將來自己也要像父母一樣和愛人相愛,建立幸福的家庭。
如果在孩子面前吵過架的家長們是否記得,當你們吵架的時候孩子在做什麼?是不是在哭泣?這是因為孩子被嚇到了,因為你們吵架讓孩子恐懼了,所以孩子就害怕的哭了,會感覺缺乏安全感!這不僅會給孩子帶來精神上的傷害,還會導致孩子身體素質的下降,孩子會變得憂鬱、易生病、晚上也容易做噩夢!
當孩子在你們吵架的時候表現出無所謂的時候,說明孩子對你們已經非常失望了,已經放棄你們了,這個時候親子關係就很難得到緩和了。這個轉變的過程中孩子就容易變得孤僻、叛逆、聽不進家長們說的任何言語。
在孩子面前展示父母的相愛,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安全感。
三、爸爸對孩子的「職責」。
一個重視親子教育的爸爸和一個不重視的,對於孩子的影響差別是很大的。傳統教育中一直很推崇「嚴父」的理念,但是大家常常只注重了要當一個嚴厲的父親,卻忽視了為什麼要成為一個嚴厲的父親。
這是因為爸爸們是孩子最好的,也是最早的榜樣。父親們需要給孩子立規矩,需要言傳身教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做錯事了需要受到懲罰,要盡到「管」的職責。
而對於父親這個「職業」而言,「管」和「教」是分不開的。在原始社會中,父親會帶孩子出門打獵,教孩子生存技能,或者帶孩子探索外面的世界。但是現在在很多家庭中,爸爸們卻沒能成為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角色,而是變成了「透明人」,沒有盡到「教」的義務。
沒有時間和孩子相處,沒有時間和孩子談心,所以也就談不上了解自己的孩子,遇到事情就只能靠大聲的吼,這樣只會讓孩子越發的牴觸。所以,無論爸爸們無論平時多忙多累也需要每天抽些時間來關心孩子,因為這也是你的職責。
四、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經常稱讚他們。
家庭成員之間最重要的環節是彼此之間的情感支持,當孩子做了好事,我們要及時地稱讚他。也包括父母之間彼此的誇讚。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樹立孩子自信,樂觀,向上的精神,孩子將來也會活得很快樂、很幸福。
五、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周末的時候可以安排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整理床鋪,打掃房間,幫媽媽洗碗等等。當我們給孩子安排這些工作的時候,孩子會有一種使命感,被信任的感覺,儘管他不一定能做得很好,但是賦予孩子一定的責任勝過給孩子提要求。不要小瞧這些工作,往往這些不起眼的小事也許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六、給孩子最簡單的物質生活。
孩子快樂童年不一定是金錢所能給予的,選擇豐富的活動,好的朋友,足夠的關注和愛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對孩子來說一個正確的價值導向是需要家長們進行引導的,最初孩子並不會有什么正確的是非觀念、價值觀念,這些都是靠家長們逐步的教導,言傳身教才形成的。
七、最重要的環節還是父母的陪伴。
當父母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陪孩子,那麼孩子也會更願意與父母交流,聽父母的話。因為在孩子的心裡父母一直在自己身邊,自己無論遇到什麼事情,轉過身都可以看到有父母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一直都有父母的陪伴,他所經歷的所有重要的時刻都有父母在,孩子會很安心。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陪伴,孩子從小和父母間的關係都會非常好,也樂於交流和分享。即便是到了青春期,依然也會與爸爸、媽媽這兩個大「朋友」交流,這才是每一個家庭最好的狀態!
歡迎在留言區與我們分享,你教育孩子的趣事!
關注「小小計劃APP」,你能看到專屬於孩子的時間管理、教育、育兒的相關內容!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