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般的企業以捐款捐物的數量作為評估企業社會責任的成效時,愛普生·多媒體愛心課堂已經將「為社會帶來的變化」作為實施企業社會責任的評估基礎了,通過最大化地整合企業內外部資源,愛普生的企業社會責任行動已不僅僅局限於定向「捐糧」,更在於廣域「播種」。
慈善比賺錢更困難?
1919年,福特公司因為一次慈善行動被股東告上了法庭,法庭認定:「公司不是慈善機構,福特慷股東之慨,違反了受託人義務之行為,屬於惡意,應加以禁止。」
2010年,愛普生在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中,將企業的價值觀歸納為「為了客戶、為了社會而存在」,取得全體股東的一致贊同。
的確,風向變了。對於任何一家企業而言,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做慈善」,而是「如何做慈善」——不是「該不該盡企業社會責任」,而是「如何實施企業社會責任」。
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就像比爾蓋茨所感嘆的那樣——做慈善其實比賺錢更困難。事實上,對於任何一家致力於有效實施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而言,在行動之前,它首先要在「沙盤」上解開四個很大的問號:想解決的社會問題是什麼?解決方案是什麼?解決方案的可行性如何?持續性又如何?否則,企業社會責任的實施往往只能停留在捐資、捐物的簡單層面上。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項名為「愛普生•多媒體愛心課堂」的西部鄉村教育援助項目牢牢吸引了官產學各界人士的眼球。此活動是一項由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及21世紀經濟報導聯合發起的旨在支援中國西部鄉村教育的計劃,內容是為陝西和甘肅兩省貧困地區12所鎮級中心小學捐建多媒體教室,並相應地開展相關教學技能培訓等活動。
從2010年2月至10月,「愛普生•多媒體愛心課堂」項目下的各項活動環環相扣、次遞展開,高效率、高質量地動員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優質教育資源,不僅為12所受助小學提供了全方位的滋養,還激發了陝、甘兩省所有的鄉村學校師生對於多媒體教學的應用熱情,「愛普生成功地扮演了支援西部鄉村教育的解決方案供應商,為同道的企業公民提供了鮮活的企業社會責任實施範例。」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楊曉禹說。
從問題到解決方案
行之有效的行動一定要從準確的發現問題開始。
近年來,多媒體教學在經濟發達地區基本普及,但在西部貧困鄉村的應用卻發展緩慢。由於鄉村教師的多媒體教學技能有限,有些學校即便擁有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往往由於不能正確使用或缺乏專業維護,導致設備損壞率很多,或乾脆被被棄之不用。
「西部鄉村教育存在著硬體、軟體的雙重饑渴,只有雙管齊下,才能使教育支援行動的效用最大化。」愛普生的一位負責人說。
真實、全面地了解到上述現實問題之後,在正式開展行動之前,「愛普生•多媒體愛心課堂」主辦方首先擬定三個解決方案:其一,既捐助硬體,又組織培訓,實現「軟硬兼施」;其二,組織活動,激發鄉村教師們的多媒體教學應用熱情;其三,啟動「幫扶」機制,確保項目的可持續性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在具體操作層面上,則要突出一個核心詞——整合:整合軟硬體,打包支援;整合社會資源,確保每個環節的可執行性以及可持續性。」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楊曉禹說。
「愛心」多米諾骨牌
自從2010年4月第一所「愛普生•多媒體愛心教室」落戶甘肅省臨夏州東鄉民族師範附屬小學之後,就像推倒了第一塊多米諾骨牌一般,一連串行動開始了。
5月,來自受捐學校的總計100名教師和學校管理者抵達上海,接受青基會希望工程全國教師培訓中心提供的封閉培訓。用愛普生這位負責人的話說:「將隊伍拉出來的好處是,讓他們開視野,長見識,接受高水平培訓,在上海,這些老師就成了學生,回到鄉村學校,他們不但是學生的老師,還會成為老師的老師。」
培訓完畢,主辦方馬不停蹄地啟動了兩項活動:啟動幫扶機制;面向甘肅、陝西兩省全體農村小學教師,啟動優秀課件評選活動。
一方面,2010年6月的整整一個月,受訓教師以點帶面,分別為其它臨近學校的教師開設公開課,宗旨是帶動整個地區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另一方面,三個月後,經過甘肅、陝西兩省教委聘請的專家組進行嚴格的評審,總計28位鄉村教師分獲一、二、三等獎。獲獎者畢竟是極少數,從整體上看,最大的收穫是,這場比賽將「多媒體愛心課堂」效應擴展至整個陝、甘兩省,最大化地動員、激勵了鄉村教師提高多媒體課件製作水平的熱情。
「當一般的企業以捐款捐物的數量作為評估企業社會責任的成效時,愛普生·多媒體愛心課堂已經將為社會帶來的變化作為實施企業社會責任的評估基礎了,而愛普生則演化成了一家優秀的社會企業。」一位教育專家這樣說道。
顯然,從2004年起便潛心於中國西部鄉村教育支援的愛普生,用正確的解決方案解答了正確的問題,不僅直接地為12所鄉村學校帶來改變,還推動了更為廣大的地區參與到變化當中,通過最大化地整合企業內外部資源以及社會資源,愛普生的企業社會責任行動已不是定向「捐糧」,而是廣域「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