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遼寧省召開遼寧省五大區域落實三年計劃工作推進會議,通報2019年五大區域考核情況,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其中提到了要加快推動瀋陽經濟區一體化,強化溝通協調,統籌謀劃推進,打造全省經濟發展重要引擎。
2017年瀋陽經濟區進行調整,由瀋陽,鞍山,撫順,本溪,遼陽五個城市組成。營口被加入沿海經濟帶,鐵嶺和附近加入遼西北地區。
2019年瀋陽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共同行動計劃及框架協議籤約儀式在瀋陽舉行。
瀋陽市政府與鞍山市政府、撫順市政府、本溪市政府、遼陽市政府共同籤署《瀋陽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共同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共同行動計劃》)及框架協議。
會議中還提到要以瀋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加大中心城市建設和區域合作力度,加快推進瀋陽經濟區一體化。
這是最新的一個提到瀋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事情。
瀋陽地處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區位,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通往關東地區的綜合樞紐中心,是國家在環渤海地區布局的遼中南城市群及瀋陽經濟區的核心城市。2018年底,以瀋陽為中心,150公裡範圍內涵蓋了8個人口超百萬的城市,2018年超過2400萬人,佔全省人口總數的55.5%
瀋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未來可期、前景可待。在頂層設計上,瀋陽結合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高標準謀劃「十四五」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到「十四五」期末,經濟總量、人口規模和財政收入水平與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相適應。在提升城市功能上,瀋陽著力提升瀋陽交通樞紐、對外交往、科技創新、生態宜居、文化創意等功能,打造東北科創中心、區域金融中心、東北人才中心、東北亞物流中心。在引領區域發展上,瀋陽發揮對周邊區域的集聚、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推進瀋陽經濟區一體化和遼中南城市群建設,打造現代化都市圈,提升承載力和聚合力。
加快推動瀋陽從區域中心城市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爭取早日納入國家中心城市體系,不斷開創振興發展新局面!
上面這句話正是2020年瀋陽政府報告中提到的文字。
從去年開始遼瀋官方發言中,多次提到瀋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一改以前連提都不敢提的局面。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是經濟的恢復!
瀋陽為啥到現在都不是國家中心城市,就是因為經濟數據拉後腿!
從支援湖北這段時間來看,瀋陽的科教文衛水平絕對配得上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三甲醫院數量排名全國第五,瀋陽一個城市支援湖北的人數都超過很多省份的全省支援人數了。
東軟醫療,新松機器人,開普醫療,上博智像,拜澳泰克,華晨雷諾等等也在源源不斷的支援湖北各種代表瀋陽科技實力的產品。
但是就是這個最顯眼的經濟數據瀋陽卻落後很多,2018年的GDP就不用說在全國排名了,在東北排名都慘不忍睹,在東北都已經排到第四了,雖然稅收數據依然不錯,但是GDP已經不匹配財政收入了,都已經落後哈爾濱好幾億了,可以說2018年誰也不好意思提瀋陽國家中心城市這件事了。
那麼為啥2019年頻繁提到瀋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了呢?
就是經濟的復甦,進入2019年,各種「大咖」紛紛投資瀋陽,為瀋陽經濟發展助力。
到了2020年,各地區的經濟數據出來後,一看結果,果然是瀋陽經濟復甦了,或者說其他地區經濟數據比較真實了。
瀋陽重新回到了東北第二( 大連7001億元、瀋陽6470億元、長春5904億元、哈爾濱5249億元 )。
位次回到了第二,經濟形式一片大好,才讓瀋陽有勇氣喊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話。
今年又一批大的項目開復工,寶馬大東新工廠和鐵西新工廠同年開工,恆大新能源汽車三個項目紛紛開工。
機器人未來城開工,國安及材料中心,東軟健康裝備產業基地開工。
中核和工業研發裝備製造產業城,中南高端智能製造開工。
可以說2020年瀋陽更有勇氣喊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