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3位。據2007年國家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地區潘姓人口總數超800萬,約佔人口總數的0.48%,在所有姓氏中排名第52位。
昨天上午,江都大橋鎮姓氏文化愛好者殷澤利向記者展示了嘶馬《潘氏族譜》,並講述了嘶馬潘氏的遷徙歷程和為鄉裡稱道的家風家訓。
姓氏來源
潘姓是典型多源流姓氏
殷澤利告訴記者,潘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源流姓氏。「第一種說法是源於姬姓,據載周文王十五子畢公高的幼子季孫封邑在潘。春秋後國滅,其子孫不以姬為姓而以國名為姓,該支潘氏後裔奉季孫為得姓始祖。」
「第二種說法是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楚國公族羋潘崇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這支潘氏後人尊羋潘崇為得姓始祖。第三種說法是源於姚姓,是上古舜帝姚重華後裔,是以國名為姓。史載,舜帝建都於潘地(今北京延慶),後將潘地移至今陝西省興平。商王朝時期,舜帝後裔建有潘子國,到殷商末期被周文王所滅,其子孫遂以國名為姓氏而姓潘。」
殷澤利說,至於其他還有因地得姓、鮮卑改姓、其他少數民族改姓等眾多源流。「如今,大多數潘氏後人認同源於姬姓這一源流說。」
遷徙歷程
入江都籍已有六百餘年
關於嘶馬潘氏的遷徙歷程,譜中記載非常詳細。「嘶馬潘氏祖籍滎陽,宋代時潘氏先祖維興公考取進士,官至戶部侍郎封三品嘉議大夫、南道都總管入樞密院,可謂位高權重。後因金兵入關,維興公深感國家興亡非一人之力可以改變,於是棄官隱居於雲陽漢王廟後營村。」
「傳至明代天順年間,嘶馬潘氏始遷祖倫公舉家遷居至邗東,入江都籍,傳承至今已有六百餘年了。數百年間,嘶馬潘氏繁衍生息,到了清代末期已經是當地有名的世家望族。譜中記載,嘶馬潘氏曾有一個很氣派的祠堂,祠堂門前左有馬橋,車馳馬驟;右有水鬥,涵澹澎湃;中間是官港,各類船隻絡繹不絕,熱鬧非凡。」殷澤利說,自己幼時曾聽先輩提起過潘家宗祠,讚不絕口。只是後來因為歷史原因,宗祠毀於戰火之中。
家風家訓
存忠孝禮義廉恥之風
殷澤利說,嘶馬潘氏的家風家訓可以總結為「忠於綱常、守功名教、存忠孝禮義廉恥之風。」即堅守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遵從正統思想,對正統的思想進行弘揚;嚴於律己,注重自己的聲譽和名望。
「清末戰亂年代,嘶馬潘氏始終堅持辦學,教化鄉裡,這一點深受周邊鄉鄰的敬重和愛戴。潘家的孩子,無論男女都有書讀。潘家所辦學堂是當地最大規模的,讓鄉親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這在當時是一種非常難能可貴的精神。」
2017年,嘶馬潘氏後人潘運生在續修家譜時加入了「做人八修」,文中提到「人我不計較、彼此不計較、處事有禮貌、見人要微笑、吃虧讓三分、待人要厚道、心內無煩惱、口中多說好。」也許這便是一個傳承數百年大家族的歷史積澱和興盛不衰的處世之道吧。 來源: 揚州晚報-揚州網 記者宮鋆煜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