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影響推遲了大半年,美國藝術家 Alex Da Corte 個展「橡膠鉛筆惡魔」終於在 Prada 榮宅開幕。
擺放在榮宅各個房間內的巨大方盒,播放著藝術家 Alex 影像作品《橡膠鉛筆惡魔》的不同片段,移步換景的觀展過程,就像在看一幕幕詼諧、魔幻的迷你劇。
畫面中那些被重新解構的角色,比如自由女神、彼得·潘、兔八哥、辛普森等,呈現了太多明確和隱含的文化信息,給身處意義過剩世界的我們,提供了一個重新思考權力結構、消費主義等命題的絕佳窗口。
01Alex Da Corte 何許人也?
對於中國人來說,藝術家 Alex Da Corte 的名字相對陌生。
1980 年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卡姆登,2004 年獲得費城藝術大學版畫和美術學士學位,2010 年獲得耶魯大學雕塑藝術碩士學位,Alex 的成長期,正值美國流行文化和消費主義盛行且大舉全球擴張的階段,這多多少少影響了他的藝術創作方向。
一邊是成長過程中經歷的俗趣洗禮,一邊要進行嚴肅的藝術追求,因此他的藝術作品表現出雅俗共賞的風貌,表現形式非常多元且當代,融合了影像、表演、裝置、繪畫、雕塑等多種媒介。
具體的作品層面,波普藝術、坎普文化是其作品中常見的風格元素。以循環影像作品《橡膠鉛筆惡魔》為例,160 分鐘的畫面中,粉紅豹、自由女神、彼得·潘、兔八哥(萬能兔)、傻大貓、辛普森、西爾維斯特貓、大力水手等無數經典的美國流行文化符號,以及近 5 米長的亨氏番茄醬瓶等美式日常生活物件,都被他拆解重組,再聚集到個人藝術框架內進行演繹。
02Prada 榮宅所呈現的
《橡膠鉛筆惡魔》一共 57 個章節,其中有 51 個章節出現在 Prada 榮宅的展覽現場,通過放置在不同房間的 19 個投影立方體進行放映。
步入榮宅觀展前,估計很多人會和我一樣,嚴重懷疑這件動態影像作品的呈現方式會不會像電梯廣告一樣枯燥乏味。進入榮宅之後,一切顧慮都被打消,你會發現榮宅的居家空間氛圍,並沒有束縛動態的視頻,反倒是一間間相連的房間和房間內的巨大方盒,成為串聯起這件被打散的「整體藝術」作品的新線索。
作品透過被分割的影像、音樂、空間所承載和傳達的信息,超越了它原有的立意和呈現它的方盒屏幕,給人一種沉浸式的身心體驗。尤其一些作品反映的主題,與所在展示空間的功能,兩者被巧妙結合之後,令現場的觀展體驗變得與眾不同。
比如《彼時與現在》章節,本是中產之家男主人進出家門的一系列動作循環,畫面明顯是批判當代都市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不斷重複的工具人屬性。
當這一幕出現在二樓榮夫人臥室裡,作品本身的批判立意之外,多了幾分挑釁,甚至會讓參觀者產生自我懷疑。
來到宴會大廳,4 個方盒播放的章節片段,基本上呼應了大廳原有的功能。比如引發咳嗽的香菸、準備下廚的金髮美女等與口舌誘惑相關的畫面,足夠讓人腦補大廳過去宴請賓客時的香豔時刻。
彼得·潘擦鼻子的章節片段,被安排在三樓榮先生的臥室裡,這樣的場景和畫面出現在眼前,會讓人腦海裡立馬浮現出童真、教養等相關的關鍵詞,甚至遠不止如此。
此外,榮宅各個房間的門窗玻璃,都貼上了與方盒顏色一致的透明色膜,以更好地烘託和營造展覽現場的氣氛。
03意義過剩世界的「人」
《橡膠鉛筆惡魔》完成於 2018 年,劇本、布景設計和搭建、服裝製作等都由 Alex Da Corte 親力親為。當被問到誰是「橡膠鉛筆惡魔」時,他回答說:「我不能確定誰是『橡膠鉛筆惡魔』,但我可以肯定的是,當我閉上雙眼,我就能看到他們。」
這樣的回答,十分高明,足見藝術家對意義過剩的當代世界的深刻洞見。
不給出明確答案,意味著人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作答。闡述新意,或曲解原意,都是意義過剩的表現,且有利於藝術家作品及其創作思路的流傳。
眾所周知,隨著社交媒體和川普主義在近些年風靡全球,無數人在後冷戰時代以美式流行文化和消費主義為基礎構建起來的信仰,即便通過所謂的網絡民主情緒和自洽邏輯維繫,早已被意義過剩消解得面目全非。
無數人需要不斷地回答「我是誰?我接受誰?我反對誰?」然後才能在意義過剩中穩定自己的坐標和信仰。
很顯然,消費主義已經不足以解答這些問題。而且越來越多人發現,以美國或美式流行文化和消費主義為代表的西方權力集團,過去之所以贏得世界,並非通過其思想或價值觀的優越,而是通過暴力和霸權的形式。
理解到這一層,再看 Alex Da Corte 在其作品《橡膠鉛筆惡魔》中對美式流行文化和消費主義的解構——明亮的色彩、十足的幽默感、情節的毫無邏輯性……呼應人的欲望和幻想的同時,實則在探索和求證個體被文化、政治同化或異化的走向,尤其道出了流行文化和消費主義的操控性本質,以及資本主義發展到晚期是否會自我毀滅等種種問題。
藝術家也試圖給自己探索和求證的問題指明方向,「在這些視頻中,我將等級結構扁平化,剝離一些角色可能擁有的特權或權威,讓他們產生一點困惑。當你把不同元素聯繫起來,講述一個新故事時,就會產生一種流動性。」
因此,在 Prada 榮宅的觀展過程中,那些詼諧的、魔幻的動態畫面,可以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藝術家對身處意義過剩世界的「人」的生活被權力集團和消費主義操控的真實現狀的同情。
撰文:PiPiJuiCe(空白雜誌出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