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帖範本的選擇
馮賢波/文
一、 書法學習主要解決四個方面的問題:
1、觀念
體會教師的講解,相關討論、爭鳴、交流,努力體會歷來經典書學思想,改變固有習氣。
2、視野
字帖多、字典多、作品集等資料多,原作真跡見得多,視野自然就會開闊。
3、技能
正確臨寫經典高難度技巧的法帖,練活手、筆,熟悉各種工具材料,提高技法表達能力。
4、創造(想像力)力
使自身處於作品創作情景之中,對範本進行生發、取捨、轉換,經常嘗試再創造,多做習作。
二、主攻方向擇帖。
多種書體字帖經過分析、比較、練習後,形成紮實的書法基本功。對字帖範本有了綜合性的認識,建立了廣泛性、系統化的經典意識後就可進入主攻方向的擇帖過程。
(一)主攻方向擇帖注意事項:
1、選定主攻書體,以該書體所有經典範本為必修課。
2、取法乎上,選擇格調高、技巧高的範本。
3、避免副作用發生的校正意識。
4、追根溯源及傍流意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5、對個人氣質的互補意識,五體書相互支持、配合。
6、主攻點逐步攀升,不斷對技能、格調、創作觀念予以錘鍊和提高。
(二)每個習書者的氣質與書寫經驗不同,需要不同的方式互補。
1、筆勢太柔弱者要以雄強補之。
2、長期寫小作品者要多做大場面。
3、性格太粗、太武、太野者要補文氣、逸氣、書卷氣。
4、格局氣象體勢近時人者要以古意補之。
5、書風平淡者要以奇險補之。
字帖範本是我們認識書法藝術、書寫技法的主要知識來源,如果字帖的質量有問題,必然導致認識上的偏差,造成極大的誤區、誤導,這種誤導已經到了極為普遍的嚴重程度。比如:很多書法愛好者習書多年,且分不清寫字與書法的異同,而混為一談;受大量將原作分割成單字並畫框的字帖的影響,寫得狀如算子等等。
三、合格範本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
1、歷代公認的經典書法藝術作品。
2、可供後人取法和學習的典範(揭示書法普遍基本規律的)。
必須同時滿足以上兩個條件才可以是學習的範本,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很多作品,都是不可多得的書法藝術珍品,但並不值得普遍取法,尤其是基礎薄弱者。如宋徽宗的《瘦金體》、毛澤東的書法等。但基本功較完備者卻可以作為非常好的風格參照資料使用。
四、當前出版的字帖範本在製版、印刷質量等方面存在以下狀況:
1、印刷粗劣、製版時人為減弱筆觸層次。
低成本意識產生粗劣的印刷質量,造成範本的精度損失嚴重,片面地加重灰底,字跡加黑加實,造成筆觸滯板含糊。更有甚者將墨跡本反白變成「刻帖」,筆觸層次完全消失了。還有將刻帖、碑刻反白成「墨跡」的,造成臨寫過程中描頭畫角的誤解。製版、印刷過程中對原作造成的損失是極為普遍的,有些字帖只反映原作效果的一二成,僅剩下軀殼,已經不能作為字帖使用了,如果用這種版本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系列認識上的偏差。
2、翻版過多。
每次翻版與原版比較總是要打折扣的,再加上低級的畫蛇添足,如加彩色灰底、修版、增加黑白反差等計算機製作,如果比較一下原版與翻版的差異就—目瞭然。甚至有些帖是翻版再翻版,再三再四,失真情況就更為嚴重了。
3.隨意縮小、放大、割字,失去原作面貌。
集字、割字本可以作為書法學習特定階段的特殊使用,但不能作為常規臨寫範本。縮、放、割字等處理手法失去原作的面貌,對了解原帖不深的初學者而言,形成似是而非的印記,何時得以校正或能否得以校正是很難說的,切不可輕視。
4.出版的字帖不註明相關背景資料,如真偽考證、流傳、釋文、尺寸規格、紙質、墨質、作品出處、收藏等情況。
這是更高層次的要求,編輯需有廣博的書法專業知識,也有責任將上述情況介紹給讀者,也是學習研究該字帖時不可或缺的知識點。
五、好字帖的基本特徵:
1、傳達原作最充分,原色原大。尤其是墨跡本。
2、刻貼、碑刻拓片原版很重要。選用拓本越早越好,儘量避免人為破壞過,或者拓片製作人水平不高的拓片。
3、印刷質量好、精確度好,最好高清,如日本二玄社所出字帖,可以說是「下真跡一等」。
六、不同字帖範本在臨寫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墨跡本,以原作為版本,直接以墨跡形式印刷的。
(1)尤其是元代以前的墨跡本,最值得精臨、精讀、反覆細節化品味,是也書法的主要技法之源。
(2)對臨習者而言墨跡本產生的誤解較少。要求尊重原作,客觀準確的臨摹。
2、刻貼本,以原作墨跡為藍本,拷貝翻刻的。
以墨跡為參考,糾正刻帖翻刻所產生的誤差。如《淳化閣帖》、《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要與摹本《馮承素摹王羲之蘭亭序》、《二王尺牘》,以及墨跡本真跡《平復帖》、《伯遠帖》、《李柏文書》、《苦筍貼》等相互印證學習。
3、碑刻本,直接由碑拓製成。
(1)金文、漢碑、魏碑因書法線條語言系統不同,不必印證墨跡。
(2)相對模糊、粗率、隨意性強的拓本,不必拘泥於人為殘損、風化、刻劃、錘拓不慎等非書寫的成分。對這些範本的臨寫加以分析、理解與想像,即使喲啊準確臨摹,也以相對準確為原則,才是比較合理的態度,主要把握作品大感覺、審美特性、趣味性等方面入手,免得轉牛角尖,產生曲解誤讀。
(3)適當參考碑派大家的臨作,可以輔助理解拓本的模糊問題。
(4)唐碑可以看作刻帖,需要與墨跡相互印證。
七、碑與帖互補學習
1、碑與帖雖是不同類型,對於學習而言,既要堅持對碑與帖的全面吸收,又要予以互補。
2、相對來說,帖尚韻、碑尚勢;帖飄逸、碑厚重,各有所長。
3、氣勢不足時可取碑,多寫大字及多字、多行、多列、多屏的大規模大場面作品,以增筆力與氣勢。
4、韻不足時可取帖,寫小或中等大小字,寫精,增加書卷氣與筆觸的敏感性,最終實現兼融並蓄,豐富技法範疇,為今後的學習與提高留下更為開闊的空間。
5、各種遺留問題最終都可以通過原作真跡、原石、原器物的學習予以校正。
八、書法學習範本舉例:
(一)大篆
《吳昌碩臨石鼓文墨跡》《黃賓虹臨大盂鼎墨跡及大篆聯》《潘天壽甲骨文》《劉江甲骨文》《羅振玉甲骨文書法》《甲骨文》《戍嗣子鼎》《大盂鼎》《大克鼎》 《散氏盤》 《毛公鼎 》《秦公簋 》《牆盤 》《虢季子白盤》 《中山王鼎》《石鼓文》
(二)小篆
《鄧石如篆書墨跡》《吳讓之》《趙之謙》《李陽冰三墳記》《李斯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秦詔量銘文》《秦「蘇解為」陶蓋文》《漢金文》《袁安袁敞碑》《漢金文》
(三)古隸
《侯馬盟書》《信陽楚簡》《郭店楚墓竹簡》《青川木牘》
(四)漢隸
《西狹頌》《張遷碑》《鮮于璜碑》《石門頌》《衡方碑》
《祀三公山碑》《史晨碑》《封龍山頌》《西嶽華山廟碑》《莽新嘉量銘文 》《禮器碑》 《孔宙碑》《乙瑛碑》《朝侯小子殘石》《曹全碑》《萊子侯刻石》《洛陽刑徒墓葬磚銘 》《天發神讖碑》
(五)魏碑及墓誌
《北魏太武帝東巡碑》 《元懷墓誌 》《元暉墓誌 》《張黑女墓誌》《石門銘 》 《暉福寺碑 》 《元景造像記》 《張猛龍碑 》 《龍門二十品( 始平公造像記楊大眼造像記 鄭長猷造像記 孫秋生造像記 等)》 《雲峰山刻石 》《鄭文公碑 》《刁遵墓誌 》《司馬元興墓志銘 》 《元瑛墓誌》 《崔敬邕墓誌》 《中嶽嵩靈廟碑 》 《泰山經石峪 》 《爨寶子碑》 《爨龍顏碑》 《瘞鶴銘》《東晉王興之夫婦墓誌》《董美人墓誌》《龍藏寺碑》
(六)唐楷
薛稷 《信行禪師碑》
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 《皇甫誕碑》
褚遂良 《雁塔聖教序》 《伊闕佛龕碑》 《孟法師碑》 《陰符經》
虞世南 《孔子廟堂碑》
顏真卿 《顏勤禮碑》 《麻姑仙壇記》 《多寶塔碑》 《東方朔畫贊》《麻姑仙壇記》 《大唐中興頌》 《顏氏家廟碑》 《自書告身帖》 《竹山潘氏堂聯句》
徐浩 《不空和尚碑》
柳公權 《玄秘塔碑》《神策軍碑》
趙孟頫 《三門記》
歐陽修 《集古錄跋尾》
(七)小楷
鍾繇 《宣示表》 《薦季直表》
王羲之 《黃庭經》
王獻之 《洛神賦》
歐陽詢 《心經》
鍾紹京 《靈飛經》
姜夔 《跋王獻之保母帖》
趙孟頫 《汲黯傳》 《道德經》 《洛神賦》
黃道周 《死後吟》
文徵明 《離騷經》 《赤壁後賦》 《醉翁亭記》
祝枝山 《出師表》
董其昌 《臨鍾繇》
張即之 《汪氏報本庵記》
《敦煌寫經》《唐人寫經》《大方廣華嚴經卷》《司馬金龍墓漆畫題字》 《北魏東陽王元榮造經與敦煌的抄經唐楷》
(八)行草書
《居延漢簡》《武威漢簡》《漢簡草隸》《馬王堆帛書》
索靖 《出師頌》 《月儀帖》
衛夫人 《淳化閣帖遊相本載衛夫人作品》
王羲之 《蘭亭序》 《孔侍中帖》 《二謝帖》 《姨母帖》 《初月帖》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行穰帖》
王獻之 《中秋帖》 《鴨頭丸帖》
謝安 《謝萬帖(選自大觀帖)》
王珣 《伯遠帖》
《樓蘭文書殘紙》
《智永真草千字文》
李世民 《晉祠銘》 《溫泉銘》
褚遂良 《枯樹賦》
賀知章 《草書孝經》
孫過庭 《書譜》
懷素 《苦筍帖》 《論書帖》 《小草千字文》《自敘帖》
歐陽詢 《夢奠帖》 《張翰帖》 《卜商帖》 《千字文》
張 旭 《草書古詩四首》 《肚痛帖》
懷 素 《自敘帖》 《食魚帖》
虞世南 《汝南公主墓誌 》
陸柬之 《文賦》
李邕 《李思訓碑》
顏真卿 《祭侄文稿》 《爭座位帖》 《祭伯父文稿》 《劉中使帖》《裴將軍詩》 《湖州帖》
杜牧 《張好好詩》
高閒 《草書千字文》
楊凝式 《韭花帖》《夏熱帖》 《神仙起居法》
李建中 《土母帖》 《同年帖》
趙佶 《草書千字文》 《閏中秋月》
趙構 《草書洛神賦卷》
蔡襄 《扈從帖》 《手札》 《詩稿 》
蔡京 《手札》 《題聽琴圖詩》
歐陽修 《譜圖序稿》
範仲淹 《道服贊》 《師魯帖》
蘇軾 《寒食帖》 《赤壁賦》 《洞庭春色賦》
米芾 《 張季明帖》 《吳江舟中詩》
黃庭堅 《行書軸》 《李白憶舊遊詩卷》 《蘇軾寒食帖題跋》 《 花氣燻人帖》
薛紹彭 《 晴和帖》 《行書詩卷》
吳琚 《蔡襄七絕詩軸》 《雜詩帖》
陸遊 《 自書詩卷》 《手札》
趙孟頫 《赤壁賦》 《歸去來辭》 《種松帖》 《行書手札》
王 冕 《行草詩箋》
鮮于樞 《 草書手卷》 《麻徵君透光古鏡歌》 《草書韓愈石鼓歌》
倪瓚 《淡室詩》
張雨 《登南峰絕頂行草軸》 《題畫詩》
鄧文原 《芳草帖》 《題松風閣卷》 《跋王羲之雨後帖》《手札》
吳鎮 《心經卷 》
楊維楨 《城南唱和詩稿》 《行書真鏡庵募緣疏》
康裡巎巎 《李白詩》 《手札》 《述筆法》
文徵明 《行書五律》 《赤壁後賦》
文彭 《手卷》 《草書條幅》
王寵 《草書冊頁》 《 送陳子齡會試三首》《行草書扇面》
陳淳 《行草扇面》 《自書詩》 《花卉圖跋》
趙宦光 《綦母潛詩句》
陳繼儒 《張子房留侯贊軸》
唐寅 《行書落花詩冊》
王守仁 《行草手札》
吳寬 《行書扇面 》
祝允明 《致元和手札》 《草書手卷閒居秋日》 《草書手卷白馬篇》
董其昌 《行書五絕》 《行書百羽扇賦》 《草書扇面》 《羅漢贊行草手卷》
徐渭 《芙蓉館詩卷》 《草書詩軸》 《草書杜甫詩一首》
陳洪綬 《行書條幅》 《手札》
張瑞圖 《 行草立軸 》
黃道周 《喜雨詩軸》 《草書詩軸》
倪元璐 《扇面》 《詩軸》
王鐸 《行書自書詩》《行書條幅》《臨王羲之書》《臨法帖扇面》《行書手卷 》
祝枝山 《歸田賦》《滕王閣序》
林散之書法 沈曾植書法
(九)章草
皇象 《急就章》
陸機 《平復帖》
鄧文原 《臨急就章》
宋克 《章草急就章》
楊維楨《張氏通波阡表》
(十)常用工具書:
1、書論:《歷代書法論文選》、《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陸維釗書論》等。
2、字典:《說文解字》《篆字篇》《隸字篇》《楷字篇》《行字篇》《草字篇》等。
九、出版社選擇。
1、上海書畫出版社
2、文物出版社
3、西泠印社出版社
4、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5、上海古籍出版社
6、吉林文史出版社
7、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關注我們,給您驚喜!
美的享受,不為取悅!
歡迎投稿:1727500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