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上的城市車流熙熙攘攘,在街角的咖啡店與三兩好友談談心事,聊聊人生;抑或是在慵懶的午後泡上一杯咖啡,坐在陽光和煦的窗邊,享受靜謐的時刻,這也許是很多都市年輕人都喜歡的事情。
在茶文化流傳了兩千多年的中國,咖啡從一開始進入不受待見到現今成為都市白領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經歷了文化的融合與市場的考驗,並且有越來越流行的趨勢。
在2014年中國咖啡連鎖店行業最具影響力品牌排名中,星巴克佔據第一的位置,緊接著是上島、左岸、名典以及半島咖啡的等。中國咖啡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要從中取得一席之地也需要下一番功夫。
定位為高端咖啡店的漫咖啡,取「浪漫」與「慢空間」之意,注重消費體驗,旨在打造「現代化城市舒適的休息空間」,讓人們能夠身處其中享受一天中的閒適時光。
北京漫創作餐飲管理有限公司CEO姜念豹向記者介紹,漫咖啡是在中國策劃出來的品牌,是最適合中國消費者的咖啡店。自2011年年底第一家門店北京麗都店開業以來,「在短時間內靠口碑傳播迅速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截至目前,漫咖啡在全國已開店面數量達到150多家,未來五年,還將以每年100家的速度繼續拓展。
姜念豹表示,對於漫咖啡而言,講究開店數量固然重要,但更看重的是先打好自身的基礎,在未來十年爭取做到中國業內前三名。
據記者了解,漫咖啡在中國市場採取直營模式,抓住了人們對「聚」這一傳統文化的心理特性,漫咖啡的店內面積從80—3000平方米不等,在提供優質咖啡和現點現做的新鮮餐品的同時,也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了一個舒適放鬆的空間。
漫咖啡消費群體也比較多元化,有把會議洽談約在店內的商務人士,也有不少以家庭為單位的消費者,不過最主要的客源還是來自年輕群體,店內足夠大的空間以及健康的飲食風尚都是吸引他們的賣點。
姜念豹指出,根據漫咖啡每家店面的規模和性質的不同,每開一家店的成本從200萬-700萬不等,盈利周期基本都能保持在平均1.2年。
漫咖啡能夠穩步擴張的關鍵因素則是對培養人才源源不斷的投入,在北京、上海和重慶分別設有培訓基地,以確保每家店面的咖啡師、麵包師、服務人員都能接受統一專業的培訓。
姜念豹稱,漫咖啡還與業內資深的培訓機構合作,對門店及總部的管理層人員進行針對性的階段培訓。
現今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力在不斷提高,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咖啡店的需求日漸多元化。不同於星巴克以及COSTA等發展比較成熟而且為大家所熟知品牌,漫咖啡有著自己獨特的市場定位。
漫咖啡提倡一種生活方式,主要為消費者營造一個「第三空間」的概念,重視消費者的到店體驗,以口碑宣傳得到市場的認可。
注重消費者需求的漫咖啡認為咖啡豆的貨源是關鍵,漫咖啡的專業咖啡師每年都會親赴哥倫比亞、巴西、衣索比亞的咖啡產地和農場,通過100%直購的方式引進精品咖啡。
不僅如此,還從美國精選優質食材,提倡「Farm to Table」的概念。
記者獲悉,今年漫咖啡以「咖啡博物館」的概念,在北京的將府公園南門開了第一家精品咖啡店,店內提供手衝式、虹吸式、意式、蒸汽朋克和冰滴咖啡,為咖啡好愛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姜念豹表示,中國的消費市場受電商衝擊較大,體驗式消費的模式更加受到開發商的青睞。漫咖啡一直強調注重店內的每一個細節,包括燈光的亮度、插座的設置、包間的提供、空間氛圍的設計等,讓消費者在店內獲得優質的體驗,使得漫咖啡產生品牌效應,從而為開發商帶來客流量。
以下為記者對北京漫創作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姜念豹先生採訪實錄:
記者:在中國咖啡連鎖中存在哪些運營模式?漫咖啡定位為高級咖啡店,主要的消費模式是怎樣的?
姜念豹:漫咖啡是在中國策劃出來的品牌,是最適合中國消費者的咖啡店。在中國採取直營模式。定義為高端咖啡店,更多的體現在我們對消費體驗的重視。
漫咖啡在提供優質咖啡和現點現做的新鮮餐品同時,更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了一個舒適放鬆的空間,滿足中國人喜歡聚在一起的特性。目前來看,漫咖啡的消費群體比較多元化,很多商務人士喜歡將會議洽談約在店內,還有不少以家庭為單位的消費者;而年輕群體也是漫咖啡主要的客源,舒適的店內空間和健康的飲食風尚吸引他們在此共享歡樂時光。
記者:漫咖啡自2013年開第一家店,到目前為止擁有多少家門店?在未來5年裡,漫咖啡的發展規劃是怎樣的?
姜念豹:2011年12月25日,漫咖啡第一家門店——北京麗都店開業,在短時間內靠口碑傳播迅速得到消費者的認可。至今為止,漫咖啡全國已開業店面數量達到150多家。未來5年,漫咖啡將以每年100家的開店速度繼續拓展。
記者:每新開一間店需要多少成本?盈利的周期是多長?漫咖啡是怎樣保障在複製擴張的過程中管理與運營模式?
姜念豹:根據漫咖啡每家店面的規模和性質的不同,每開一家店的成本從200萬-700萬不等,盈利周期基本都能保持在平均1.2年。
漫咖啡對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視,我們在北京、上海和重慶分別設有自己的培訓基地,以確保每家店面的咖啡師、麵包師、服務人員都能接受到統一專業的培訓。
另外,我們還與業內資深的培訓機構合作,對門店及總部的管理層人員進行針對性的階段培訓。這些對培養人才源源不斷的投入,成為了漫咖啡能夠穩步擴張的關鍵因素。
記者:通過您的觀察與研究,在中國文化裡,消費者對於咖啡的態度是怎樣的?對咖啡店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姜念豹:咖啡在中國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聚」是一種特有的顯現。漫咖啡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以平均500-1000平方米的店內面積,適合多人聚會的長桌設計,高挑的空間,舒適的氛圍等,為消費者營造出一個適合聚會的地點。目前,漫咖啡店內面積最大的門店在海口,近3000平方米的空間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多元化的體驗,而最小的店面則在北京,不到80平方米的店面規模是漫咖啡的一種新嘗試。
記者:在咖啡消費市場上,比如像星巴克、COSTA等品牌發展比較成熟而且為大家所熟知,漫咖啡是如何進行品牌塑造的?在品牌推廣方面有哪些好的策略?
姜念豹: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力在不斷提高,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咖啡店的需求日漸多元化。
漫咖啡的市場定位與市面上其他咖啡店不同,我們提倡一種生活方式,更多的是為消費者營造一個「第三空間」的概念,重視消費者的到店體驗,以口碑宣傳得到市場的認可。
記者:數據顯示,十年後咖啡消費市場將達到1萬億元,您預期到時候漫咖啡的市場佔有率會達到多少?
姜念豹:對於漫咖啡來說,開店數量固然重要,但是我們更看重的是先打好自身的基礎,在未來十年,我們有信心做到中國業內前三名。
記者:漫咖啡本身也在不斷創新和進化,據了解,已經和巴西農場進行合作,引入「farm-table」(農場到餐桌)概念,這種創新的資金投入與收益比例如何?
姜念豹:每年,漫咖啡的專業咖啡師都會親赴哥倫比亞、巴西、衣索比亞的咖啡產地和農場直購咖啡豆。
對於漫咖啡來說,目前我們不以盈利為目的,更多的還是看重中國消費者的需求,逐漸培養中國人喝咖啡的習慣。
咖啡豆的貨源是關鍵,我們會繼續尋找優質咖啡豆,通過100%直購的方式,引進精品咖啡。
今年在北京的將府公園南門,漫咖啡以「咖啡博物館」的概念開了第一家精品咖啡店,店內提供手衝式、虹吸式、意式、蒸汽朋克和冰滴咖啡,為咖啡好愛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另外,漫咖啡還從美國精選優質食材,提倡「Farm to Table」的概念。同時還會不斷了解消費者需求,從每一個細節中努力提升消費者到店體驗。
記者:餐飲在購物中心的佔比越來越重,同時也是客流量的巨大「引擎」,您認為餐飲如何與商業地產共生共榮?
姜念豹:中國的消費市場受電商衝擊較大,體驗式消費的模式更加受到開發商的青睞。
以漫咖啡為例,我們一直強調注重店內的每一個細節,包括燈光的亮度、插座的設置、包間的提供、空間氛圍的設計等,無處不體現著對消費者體驗的重視。讓消費者在店內獲得優質的體驗,使得漫咖啡產生品牌效應,從而為開發商帶來客流量。
(來源:觀點地產網)
轉載免責聲明:凡本站註明 「來源:XXX(非搜鋪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傳遞,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繫本站採編中心:0571-87015503-809,郵箱:zhousongping@soup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