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力量規模和結構編成改革後,機關「減肥瘦身」,基層「壯骨擴容」,部隊呈現出機關小了、層級少了、基層大了、類型多了等新特點。
面對「橫寬縱淺」的新體制編制,領導機關如何改進工作指導方式,是擺在各級領導機關面前的時代課題。
上面「千條線」,如何穿好基層「一根針」?初秋時節,記者探訪第78集團軍部隊,從他們的實踐中找到了些許答案。
抓基層就好比「生爐子」,新體制下當「司爐」,必須掌握「生爐子」的規律——
「人勤火不旺」,亂「捅爐子」要不得
「辛辛苦苦幹一年,沒拿先進還討嫌!」說起去年連隊「三地部署」的日子,第78集團軍某特戰旅特戰二連連長於和江話語中透著鬱悶。
自全連官兵從四面八方歸建之日起,他暗下決心:今年連隊建設一定要打個「翻身仗」!
該連去年兵分三路,有的負責維護野外訓練場,有的在旅彈藥庫執勤,有的跟隨旅隊正常參加年度訓練。由於連隊人員分散,加之部分幹部骨幹能力素質欠缺,機關檢查督導工作時,連隊「按下葫蘆浮起瓢」:這邊剛「爭點彩」,那邊就「冒個泡」,按綱建連打分排名始終不高。
一年都在忙忙碌碌,不但沒評先,還沒少挨批評,這樣的結果著實令該連官兵感到憋屈。有的官兵發牢騷,機關來檢查指導無可厚非,可大都只查問題,而對於他們這種人員分散的單位怎樣才能形成抓建合力,往往支招不多……
對於他們的「苦惱」,一些兄弟單位也感同身受。
去年,某合成旅裝步七連奉命赴3個營區擔負執勤和保障任務,連長、指導員和副連長兵分三路,一年到頭難見一面,組織生活更是難以正常開展。機關前來檢查指導,給出的是問題清單,但對於怎樣才能有效根治問題,確保連隊動散條件下建設不走樣的意見建議卻鮮有涉及。
今年上半年,隨著一場首長機關應當如何指導基層的調研在集團軍部隊展開,官兵們熱議的話題也逐漸向此聚焦:「捅爐子」的人不少,但「會生火」的人並不多。
去年下半年,某合成旅好幾項重要工作平行推開,忙得坦克七連指導員梁海洋團團轉。
「為了引起基層重視,機關動輒就讓營連主官牽頭,大會小會都讓我們參加。」梁海洋說,那段日子,他和連長不僅要參加上級層層動員,回到連隊還要自己再搞動員。具體落實工作時,倆人雖然分了工,但需要主官親自抓的事太多,結果是樣樣都抓了,樣樣都沒徹底抓到位。
「頭痛醫頭、重痕輕效的問題也不容小視。」某旅教導員尹航說,去年該旅首長機關多次強調智慧型手機管理使用的問題,可檢查重點大都放在教育搞了沒有、筆記記了沒有,官兵手機有無不良瀏覽痕跡、有無不良消費記錄等等。這些具體工作,基層自身也能抓,基層真正需要的是看了就明白、照著就能做的「乾貨」。
「有時蜻蜓點水,有時越俎代庖。」某旅裝步二連連長孫磊告訴記者,一次,機關通知各營建設器械訓練場,卻並未明確具體建設標準,各單位只得按照自己的最高標準「自由發揮」。結果,機關發現合成二營的整體建設標準最高,於是讓各營連按照二營的標準改建,建完才發現部分訓練器械的間距不統一。就這樣,基層營連反覆折騰了幾次,才算把器械訓練場建好。
隨著軍旅兩級專項調研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官兵吐露了自己的心聲:基層建設已經進入「新體制時間」,但機關在幫建指導基層時「穿新鞋走老路」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具體說來,「亂捅爐子」的有之,形式主義的有之,政出多門的有之……
翻看基層反映的種種問題,首長機關人員很感慨:抓基層就好比「生爐子」,一個個基層單位就好比熊熊燃燒的爐子,領導機關就是讓爐子燒旺的「司爐」。注意把握「火候」,該「通風」時「通風」,該「加煤」時「加煤」,該「掏灰」時「掏灰」,才能把基層的爐火越燒越旺。反之,如果不了解「生爐子」的規律,一會兒「揭爐蓋」,一會兒「填煤塊」,一會兒「捅爐底」,這樣的「勤快」,結果可想而知。
新體制下小機關帶大部隊,形成「下面千條線,上面一根針」的局面——
「小馬拉大車」,強體健腦是根本
「指導員,我因公出差的車票還能報銷麼?」去年年底,某旅中士小王隨口問的一句話,令該連指導員李立忠尷尬不已。
去年初冬,連隊安排小王到該旅另外一個營區執行保障任務。小王自行墊付的火車票,按照規定是可以報銷的。
李立忠詢問機關報銷流程,頓感「頭都大了」——首先要有人力資源科出具的公出派遣單,其次需附車票報銷憑證和手機支付單號、綁定手機的銀行卡號,而後由派遣部門領導籤字,才能交財務審核。
雖然流程比較麻煩,但李立忠還是幫小王將報銷流程走完。然而,由於該旅三地分布,財務部門也是人少事多,人員常年多地奔波,一來二去近兩個月過去了,小王的差旅費還是沒有報銷下來。年底的雙向講評會上,李立忠將此事擺上桌面,在旅裡掀起了不小的「風波」。
「機關在指導和服務基層時,有一些工作總是慢半拍!」面對基層官兵的「吐槽」,機關的同志也是一肚子苦水沒處倒:拿該旅機關來說,機關科室雖然不少,但有的科室編制上只有兩三個人,就算全員全年不休假,想保障好全旅官兵各項事務也得「跑斷腿」。
這些話,道出了集團軍部隊相當一部分機關幹部的心聲。某合成旅作訓科參謀吳昊深有感觸地說,前不久,他們科就遇到了多項工作「撞車」的煩心事:有的營連有武器裝備試訓任務,有的營連要外出駐訓,還有的單位要參加旅裡的戰備演練。
幾項工作需要同步推進,吳昊和科裡其他同事幾乎人手一攤「大活兒」。然而,有的工作僅憑單槍匹馬不可能籌劃周詳,大伙兒一天到晚忙得「腳打後腦勺」,還是出現了顧此失彼的情況。
結合近年來在機關工作的經歷,某防空旅政治工作部宣傳科科長侯敏說,站在基層的角度看,機關任何一個科室主抓的工作,基層都需要落實,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但反過來看,新體制下基層營連建制單位多了,兵種專業多了,武器裝備種類多了,需要的各類指導和保障也多了,可機關人員的編制卻壓縮了,對單個科室而言,何嘗不是「下面千條線,上面一根針呢」?
對於機關的難處,基層官兵也不是不通情理,但他們認為:機關人少事多,工作中偶爾有不到位的地方可以理解,但不能以此為由使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
「小機關大部隊,更需要機關各部門打破建制壁壘,加強工作統籌和溝通協調。」某陸航旅勤務直升機營營長龍佔洋回憶,去年秋天,旅裡一名參謀輾轉多個營區調試更新視頻會議系統線路,順便幫機關其他科室流轉官兵辦理軍官證、士兵證的手續和探親路費報銷憑證,既節省了機關人力,又提升了辦事效率。
「新體制下首長機關經歷了瘦身塑型,需要更多全面過硬的通才。」某特戰旅政治工作部主任趙廣宇說,機關編制壓縮後,如果大家還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勢必跟不上部隊建設發展節奏。只有強化一盤棋思想,不斷提升人的執行力、利用率、貢獻率,才能與精簡後的機關崗位相匹配,更好地指導服務基層。
「有的機關幹部之所以活沒少幹卻收效甚微,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依法抓建缺乏剛性。」一些基層官兵反映,少數機關幹部指導幫建基層總感覺走老路子穩當、用老辦法順手,這也使「另起爐灶」「層層加碼」的問題凸顯出來,結果「費時又費力」「出力不討好」。
事越說越清,理越辯越明。機關基層漸漸達成一致:「小馬拉大車」,一方面要讓「馬兒」茁壯成長、強身健體、渾身是勁;另一方面要教會「馬兒拉車」的技巧,學會使巧勁,而不是一味地用蠻力;還要弄清楚車裡該裝什麼、該怎麼裝,只有這些因素都考慮到、做周全,才能確保「馬兒」既拉得動又跑得快。
新體制下機關「供給側」,如何與基層「需求側」精準對接——
培養「明白人」,科學指導促轉變
說起今年5月旅裡組織的那次裝備換季保養,某合成營教導員杜官總是難掩讚許之情。對他而言,那次裝備換季保養可謂「一舉三得」。
原來,杜官在此次裝備換季保養中,既要參加旅裡組織的政治工作幹部大練兵活動,也要抓好營裡裝備換季保養中的宣傳工作。換季結束後,他還要參加上級組織的指揮通聯要素演練。
「這3項工作看似平行展開、牽扯精力,其實就是一項工作。」杜官解釋說,參加政治工作幹部大練兵,需要他每天鉚在裝備車場苦練本領,本身就為全營的裝備換季保養工作營造了濃厚氛圍,而參加上級組織的演練,恰好可以檢驗自己的訓練成效。
對於杜官的說法,該旅裝步三連連長楊威感同身受:「以前基層受領大項任務時,機關各部門很少有交集,大都擔心會相互影響,而這次裝備換季保養卻刷新了大家的認識。」楊威告訴記者,旅參謀部抓的戰備演練和指揮通聯要素演練,恰好能幫基層找準裝備故障、檢驗換季質效,旅政治工作部開展大練兵活動,則為基層官兵作出了表率,三項工作同步推進,工作質效卻一點也沒打折扣。
「這困難那困難,學會統籌就不難。」某陸航旅攻擊直升機營營長袁國明說,今年該旅飛行訓練仍像去年一樣,在兩個營區同步展開,但組訓和管理模式卻發生了改變。他所在的營區,參訓的直升機營不再「各自為戰」,而是整合成為兩個臨時黨支部,由他和其他營的一名主官分頭負責,而另外一個營區也是照此執行。這樣一來,不論戰備、訓練、教育和管理等秩序都得到了統一,各方面力量和資源也得到了加強。
「在依法抓建上下功夫,許多困難就會迎刃而解。」說到動散條件下如何正規秩序的話題,某合成旅裝步三連連長洪志強感慨不已。入夏以後,洪志強帶領連隊隨旅出徵,在科爾沁草原深處開始了長達半年之久的野外駐訓。由於駐訓時間較長,許多營連提議對野外營區的各類秩序進行統一和規範。
該旅前身是一支紅軍部隊,許多營連都有自己的傳統和特色,到底按照誰的標準來統一呢?旅黨委給出的答案是:嚴格按照條令條例來。
這件事不知怎麼傳到了集團軍首長那裡。結果該旅規範野外營區秩序的工作越做越大,引得與該旅駐訓地毗鄰的幾家兄弟單位紛紛前來參觀見學。一時間,出自該旅基層營連的秩序規範成了各駐訓部隊的樣板和標杆。
「指導方式的轉變,來自對學習的總結和實踐的探索。」對此,某旅宣傳科科長譚波說,今年以來,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軍旅兩級機關抓的網上業務學習和各類培訓明顯增多了。以往政治工作幹部上夜校,大都把功夫放在講臺上,講強項的多,談弱項的少;而今年大家卻不得不把功夫放在講臺下,因為每學完一項具體業務,軍旅兩級首長不僅要隨機抽點人員談體會,還結合工作布置「課後作業」,使大家大抓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了起來。
經過理論輔導、集中培訓、蹲點交流,軍旅兩級首長機關的同志總結摸索出「層級式」「輻射式」「樣板式」「點穴式」等指導服務基層的方法,有的經過實踐檢驗後已日趨成熟,讓許多基層單位嘗到了「甜頭」。
前不久,某合成旅集指揮控制、實兵行動、實彈檢驗於一體的實兵演練圓滿結束。手捧冒著「熱氣」的演訓成果,某合成營營長續開亮興奮地說:「從籌備階段開始,旅裡的指導組就全程進駐營連進行跟蹤指導。演練展開前,集團軍首長還專門帶工作組來旅裡進行指導,使營連面臨的實際困難得以有效解決,為演練實現一案到底、全程融合的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
軍旅兩級首長機關改進指導方式的探索與實踐,令許多基層官兵深受觸動:機關指導基層的過程,與經濟學中「供給側」「需求側」的關係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機關這個「供給側」,需要不斷提升「產品」質量,也就是提升指導質量和服務效能,才能讓「產品」更好地暢達基層、惠及官兵。
「要使機關『供給側』與基層『需求側』精準對接,需要機關不斷探索總結新時代基層建設特點規律,持續學習掌握科學抓建的業務本領。」該集團軍領導說。
圖①:某旅宣傳科幹事李巖走進營連培訓宣傳骨幹。
圖②:北部戰區陸軍訓練處處長尤鋒(居中者)在某旅指導合成營綜合演練。
圖③:某合成旅旅長李湘北(左一)為基層司號員做演示。
鐵彥男、褚 振攝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