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滕王閣序》中的4個經典人物典故,你了解多少?

2020-12-20 品詩詞

《滕王閣序》可謂是王勃的巔峰之作,旁人難以超越。此篇駢文,不僅詞藻優美自然,其典故之多更是《滕王閣序》的一大特點,雖然此文只有707個字,但是典故卻有四五十個之多,讓人讀起來猶如欣賞一部古代人物百科全書。

王勃不愧為少年奇才,通過一篇《滕王閣序》,便將眾多古代人物串聯起來,一氣呵成,酣暢淋漓。

之前筆者具體講述過徐孺、陳蕃、曹植(在滕王閣序中均有提到過)等人物的故事,為了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滕王閣序》,今天我們繼續探討其他經典人物的故事,體驗他們別樣的人生。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此時的王勃,經過兩次被貶,從此與仕途無緣,所以他自嘲自己是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王勃雖然有心報國,卻無路請纓。

終軍

此時的王勃已經是20歲有餘,他遙想當年,西漢著名的少年外交家和軍事家終軍在弱冠之年便已成為國家的棟梁,上陣殺敵。

有一次,朝廷需要使節赴匈奴,終軍雖然年齡不大,卻頗有膽識,他毛遂自薦出使匈奴,並大獲成功,從此深受漢武帝的器重和賞識。「戰前請纓」的典故便是出自王勃出使南越的故事。

班超

而投筆從戎講述的是東漢的軍事家和外交家班超,據《後漢書.班超》記載,班超家境並不富裕,在朝廷工作的時候,每日都是抄抄寫寫的工作,他並不屑於這樣的工作,有時候會扔下筆,嘆息到:「自己身為男子漢大丈夫,本應該在邊疆為國立功,像張騫和傅介子,怎麼總幹這些筆墨營生呢?」

宗愨

長風破浪的典故出自南朝宋名將宗愨,宗愨從小便志向高遠。在他小的時候,叔父宗炳問他的志向,宗愨回答道:「我願駕著長風,劈開延綿萬裡的巨浪」。詩仙李白也頗喜歡長風破浪這個典故,因此在《行路難》中寫道「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馬援

在《滕王閣序》中,「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一句應該是王勃最想表達的思想,雖然此時處於人生的低谷,但是也不能從此沒落下去,面對人生的困苦,要更加的堅定不移,永遠不改其內心的壯志凌雲。

文中的老當益壯和窮且益堅,指的便是西漢著名軍事家和東漢開國功臣馬援,在《後漢書.馬援傳》中記載,「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可以說,馬援的一生都是在戎馬生涯中度過,真正實現了馬革裹屍、不死床簀的偉大志向。即使再朝廷中身居高位,也從不結黨營私,可謂一代良將。

在王勃27年的生涯中,雖然生命短暫如曇花,卻也有過無比輝煌與榮耀的時刻,王勃最讓人敬佩之處是在他人生處於低谷與彷徨時,永遠沒有喪失掉對生活的決心和志向,這正是我們每個人需要向他學習的地方。

我們欲想真正了解《滕王閣序》的大美和王勃真正要表達的情感,了解每其中的每個典故必不可少。水平有限,希望各位文壇大俠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王勃「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後附錄的滕王閣詩,你讀過嗎?
    詩人王勃這篇古文,就是留下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滕王閣序》;這首五律,就是有他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然而天妒英才,這個少年就負有才名的詩人,26歲年紀輕輕就去世了。而且這個天才的去世,多少有點憋屈:先是溺水,而後被救出驚嚇而死。唉!一聲長嘆!
  • 王勃《滕王閣序》背後的故事
    上一期為大家讀了王勃的《滕王閣序》,因為這篇作品十分有名且被收錄到語文教材課本當中.想必很多朋友對於文章的文意已經非常熟悉了,因此在這一期節目中,我們著重分享有關才子王勃和《滕王閣序》的背後故事。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河津,生於公元649年,卒於676年,詩文俱佳,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
  • 王勃《滕王閣序》
    元 夏永《滕王閣圖頁》王勃的《滕王閣序》如何?王勃又如何?駢文中的極致,輕鬆做到極致的獨一檔人物。
  • 王勃《滕王閣序》水平很高?百年後,杜甫終於敢說真話了
    在被譽為「千古第一駢文」的《滕王閣序》中:王勃憑藉短短773個字,化用了46個典故、名句,並且還原創了29個成語。其語言運用水平,以及知識儲備廣度,已經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並且這樣大的信息密度下,《滕王閣序》整體結構也沒受絲毫影響,比如: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滕王閣的美景,在王勃筆下,就如同一幅緩緩展開的畫卷。沒有任何形容美的詞彙,但只要你讀起《滕王閣序》,那種美的感覺根本不需要體味,悄無聲息間便沁透了心靈。
  • 【每日一句】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
    今天的每日一句,我們來分享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賒,遠;扶搖,暴風由下向上升騰。「北海雖賒,扶搖可接」的意思是:北海雖然非常遙遠,但是乘著羊角旋風就能夠達到。東隅,東邊的角落,指日出的地方;桑榆,西邊的樹木,指日落的地方。
  • 王勃的《滕王閣序》在古文中當屬什麼水準?文章本質就是形式美
    古往今來多少人,得有多少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小人物,也常發憂愁憤懣之情。但是,他們發了也就發了,沒人記住他們是怎麼發的、也沒人記住他們發的是什麼。原因就是陳子昂把文學玩到了極致,其他人不行。王勃的這篇文章也是如此,文字的形式主義已經玩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另外,就是古人文章的兩個走向,即便現在也是這兩個走向。
  • 【美聲詩詞】83.王勃《滕王閣序》
    王勃《滕王閣序》《滕王閣序》王勃的這篇文章
  • 《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同為千古名篇,誰的功力更勝一籌?
    風格浮誇、華麗,大量運用典故,以比喻、對偶、誇張等修辭手法來懾人心魄。創作起來比較耗費心力。王勃在他的《滕王閣序》倒數第二段提到了「蘭亭雅集」,感嘆當時滕王閣內的盛宴,也要像「蘭亭雅集」一樣散去。事實上,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聚會。
  • 王勃《滕王閣詩》
    王勃自幼聰敏好學,六歲就能寫文章,且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十六歲科試及第。在他短短幾年的職業生涯中,竟然兩次被貶。二十六歲時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志向高遠,勇於進取,才華橫溢,文採斐然。王勃的詩給初唐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時代氣息,既壯闊明朗又慷慨激越。他的送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氣勢磅礴、雄渾壯闊,一掃惜別傷離的低沉氣息。我們都知道王勃的《滕王閣序》名揚千古,今天讓大家再看看王勃的《滕王閣詩》。滕王閣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 王勃《滕王閣序》賞析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賞析 寫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點珠描繪滕王閣雄偉壯麗的景象。狀寫宴會高雅而宏大的氣勢,抒發自己的感慨情懷。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歷史沿革後。便由閣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環境寫起。
  • 《滕王閣序》《嶽陽樓記》都經典,為何不少老師只讓全文背誦前者
    本來以為從此便解脫了,但到了高一下學期,學到王勃的《滕王閣序》,老師又開始變得不近人情了,一句「全文背誦」讓當時的我們叫苦連天,也讓我們幾個調皮的孩子恨了她許久。或許很多會說《滕王閣序》寫得這麼經典,讓我們背也是情理之中。
  • 王勃的《滕王閣序》驚豔了世人,其實這篇文章後面的詩詞更為經典
    我們在高中的時候都學過王勃的《滕王閣序》,那篇文章華麗飄逸的文字與浪漫豪邁的風格讓我們深深迷醉。在文章的最後,王勃還寫下了一首詩,今天我就一起來重溫經典,賞析一下這首《滕王閣詩》。王勃作為「初唐四傑」之首,本身就才華橫溢,為我們留下了非常多著名的詩文,而單單來看這首《滕王閣詩》也是其代表作之一。只不過天妒英才,王勃有一次在探望父親之後返程的途中不幸墜海身亡。滕王閣作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歷來為文人雅士所稱道。根據史料記載,是唐朝時任洪州都督李元嬰籌建的,後歷經多次修繕才有了今天的模樣,而在古代也是極為雄偉的建築。
  • 滕王閣序
    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1)歷敘洪都雄偉的地勢、遊玩的時間、珍異的物產、傑出的人才以及尊貴的賓客,緊扣題中「洪府」二字來寫;第2段(2—3)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閣秋景圖,近觀遠眺,都是濃墨重彩,寫出了滕王閣壯美而又秀麗的景色,緊扣題目「秋日」、「登滕王閣」六字來寫;第3段(4—5)由對宴會的描寫轉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緊扣題目中「餞」字來寫;最後一段(6—7)自敘遭際,表示當此臨別之際,既遇知音,自當賦詩作文
  • 王勃:滕王閣序
    王勃:滕王閣序——《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創作的一篇駢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遊寫到人生遇合,抒發身世之感;接著寫作者的遭遇並表白要自勵志節,最後以應命賦詩和自謙之辭作結。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情。文章除少數虛詞以外,通篇對偶。
  • 唐代才子王勃廣州版「滕王閣序」藏身六榕寺 方丈發微信求翻譯(圖)
    唐代才子王勃廣州版「滕王閣序」藏身六榕寺 方丈發微信求翻譯王勃廣州版《滕王閣序》藏身六榕寺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你還記得寫就《滕王閣序》的王勃麼?  南都君最近才知道,這位唐代才子還為廣州的六榕寺寫過一篇媲美《滕王閣序》的雄文《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不過,遺憾的是,這篇碑文因沒有完整的白話文譯文和註解,一直無法讓現代人領略其文採風流。  近日,六榕寺方丈通過微信公眾號廣發英雄帖,邀請各路學霸翻譯王勃的這篇雄文。
  • 一篇《滕王閣序》,竟有40個成語,不愧是「天下第一駢文」
    像王勃的《滕王閣序》,就是駢文中的精品,短短773個字,包含了40個成語,被譽為「天下第一駢文」。 「初唐四傑之首」,王勃一生作品很多,不過真正讓他聲震天下、流傳後世的,還是在他二十多歲時寫成的千古奇文《滕王閣序》。
  • 回味經典:滕王閣序
    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為慶祝滕王閣新修成,閻公於九月九日大會賓客,讓其婿吳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卻提筆就作。閻公初以「更衣」為名,憤然離席,專會人伺其下筆。
  • 《滕王閣序》中的20個典故詳解,剛考完的也要看看
    因此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說「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把徐稚作為江西「人傑地靈」的代表。今南昌市有名勝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釣之處,為豫章十景之一。1979年建成孺子亭公園。 這個典故主要是說徐孺子的,因為他是江西人,而陳蕃是河南人,是通過陳蕃的禮賢下士來陪襯徐孺。順便說到,將徐孺子稱為徐孺是古漢語中的節縮,節縮的目的是為了使結構勻稱、節奏整齊。
  • 王勃的《滕王閣序》表達了一生的抱負,《春日還郊》則充滿了愁緒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大家都很熟悉,他在滕王閣即興創作的那篇《滕王閣序》,一舉奠定了他在初唐文壇的地位。我們常常假設,如果王勃在27歲那年沒有由於渡海驚悸而死,而是活到壽終正寢,那對文壇該是多麼幸運的事。
  • 周新廉將軍文集:文無第一,簡評《蘭亭集序》與《滕王閣序》
    老家洪都「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而名垂千古;《蘭亭集序》因王羲之名而流芳百世,二者難分伯仲。從參加宴會的幾個主要人物來看,很顯然,「蘭亭集會」呈現出人物眾多、真實可靠、大腕如雲三個特點,像王羲之、謝安、王彬、孫綽等是一等一的「大腕」「名流」。而「滕王閣宴」中的人物則主要是一個「幕僚和賓客」,並非「大腕」「名流」。宇文新洲、孟學士、王將軍在歷史資料上的記載都不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