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滕王閣序》驚豔了世人,其實這篇文章後面的詩詞更為經典

2020-12-20 賞詩詞品歷史

我們在高中的時候都學過王勃的《滕王閣序》,那篇文章華麗飄逸的文字與浪漫豪邁的風格讓我們深深迷醉。在文章的最後,王勃還寫下了一首詩,今天我就一起來重溫經典,賞析一下這首《滕王閣詩》。王勃作為「初唐四傑」之首,本身就才華橫溢,為我們留下了非常多著名的詩文,而單單來看這首《滕王閣詩》也是其代表作之一。只不過天妒英才,王勃有一次在探望父親之後返程的途中不幸墜海身亡。

滕王閣作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歷來為文人雅士所稱道。根據史料記載,是唐朝時任洪州都督李元嬰籌建的,後歷經多次修繕才有了今天的模樣,而在古代也是極為雄偉的建築。登高望遠,視野開闊,讓人頓時詩興大發。這首《滕王閣詩》就是王勃在宴席之間的即興之作,涵蓋了《滕王閣序》的全部內容,凝練而優美。

滕王閣詩唐代:王勃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這首詩雖然是附在《滕王閣序》的後面的,但是其實是對整篇文章的高度概括與凝練,極富才情!這首詩的第一句便開門見山地寫明了滕王閣的位置與氣勢,筆法蒼勁,意境雄渾。因為當時的洪州都督為唐高祖李淵的兒子,被敕封為滕王,所以便有了「滕王閣」這個名字。極目遠眺,千裡江山盡收眼底,浩浩江水奔流不息。想當年這裡是多麼熱鬧非凡啊,王公貴族來來往往,觥籌交錯,管弦絲竹不絕於耳,但是當年的滕王早已歸為塵土,這裡的豪華景象已經一去不回了!熱鬧與幽靜之對比顯現出時間的流逝,也是詩人對於人生盛衰無常的感慨。

接下來作者用同樣的手法來描繪滕王閣的冷清與孤寂。曾經的滕王閣是雕梁畫棟,珠玉遍布,和雲雨相伴,氣勢何等壯闊雄渾!但是這麼精緻壯美的建築現在也日漸凋敝,沒有了王公貴族的來往,沒有了珠寶玉石的襯託,現在的滕王閣已經繁華不在了。通過對往昔的回憶來反襯出當下的寂寥,人去樓空,物是人非,滿目蒼涼。

這首詩的後四句是作者的人生感慨,一棟曾經如此繁華的閣樓現在都變成了這樣,更何況是一個平平無奇的人呢!時光易逝,人生無常,這裡也讓我們讀到了作者一絲消極悲涼的情緒。雲朵的影子悠閒地倒映在水裡,人世變遷已經度過了不知道多少個春秋。這裡情景交融,讓我們情不自禁地沉醉到作者悲傷落寞的情境之中了。

這首詩的最後兩句也是在抒發感慨,往事已矣,江水還在奔流,時間在無情的流逝,無論曾經多麼輝煌奪目的生命終將遠去,作者把目光投向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讓整首詩的意境也隨之開闊起來。一個「空」字成為情感的迸發點,將悲傷落寞之情帶到了極點,也將消沉孤寂之感帶到了極點,一切的功名利祿、所有的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雲煙,或許這才是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後的大徹大悟吧!

這首詩的首聯遙想滕王閣當年的豪華宴會,頷聯寫出滕王閣的恢宏氣勢,頸聯則由空間寫到時間,點明時光飛逝,萬物更迭的現實,尾聯則感慨物是人非的落寞,以江水奔流結束全篇。整首詩通過靜態與動態、現在與過去、時間和空間的多重結合與對比,將滕王閣的形象與自己的情感很好的結合起來,意境高遠,境界宏大,言語凝練,就算不是《滕王閣序》的結尾詩詞,相信同樣會驚艷后人!

您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哦!

相關焦點

  • 【美聲詩詞】83.王勃《滕王閣序》
    王勃《滕王閣序》《滕王閣序》王勃的這篇文章
  • 王勃《滕王閣序》背後的故事
    上一期為大家讀了王勃的《滕王閣序》,因為這篇作品十分有名且被收錄到語文教材課本當中.想必很多朋友對於文章的文意已經非常熟悉了,因此在這一期節目中,我們著重分享有關才子王勃和《滕王閣序》的背後故事。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河津,生於公元649年,卒於676年,詩文俱佳,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
  • 王勃的《滕王閣序》在古文中當屬什麼水準?文章本質就是形式美
    絕對屬於上乘佳作,說是王勃口佔而成,但這肯定是不可能的。你只能說王勃這人腦子太好,自己提前就寫好了,然後現場給默寫了出來。為什麼有人說這篇文章不屬於一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對六朝辭藻堆砌的鄙視,這個從隋唐就開始了,認為文風質樸才是最好。另一個是認為這篇文章沒有什麼思想性,於治國治民沒啥用處。
  • 《滕王閣序》《嶽陽樓記》都經典,為何不少老師只讓全文背誦前者
    本來以為從此便解脫了,但到了高一下學期,學到王勃的《滕王閣序》,老師又開始變得不近人情了,一句「全文背誦」讓當時的我們叫苦連天,也讓我們幾個調皮的孩子恨了她許久。或許很多會說《滕王閣序》寫得這麼經典,讓我們背也是情理之中。
  • 王勃《滕王閣序》
    元 夏永《滕王閣圖頁》王勃的《滕王閣序》如何?王勃又如何?駢文中的極致,輕鬆做到極致的獨一檔人物。
  • 王勃「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後附錄的滕王閣詩,你讀過嗎?
    詩人王勃這篇古文,就是留下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滕王閣序》;這首五律,就是有他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然而天妒英才,這個少年就負有才名的詩人,26歲年紀輕輕就去世了。而且這個天才的去世,多少有點憋屈:先是溺水,而後被救出驚嚇而死。唉!一聲長嘆!
  • 《滕王閣序》描繪的景色美輪美奐,世人閱讀後感受是如何的?
    要說王勃提前寫了《滕王閣序》,然後默寫出來,認為不太可能。比如「落霞與孤鶩齊飛」一句,王勃怎麼能提前知道當時飛的是一隻野鴨子呢?萬一當天有兩隻野鴨子飛過,豈不尷尬。但是這不代表王勃事先毫無準備。首先,滕王閣序詞句雖美輪美奐,但是層次不高,內核還是初中作文水平,遠不如醉翁亭記,嶽陽樓記寫得好。裡面一些我們看著厲害的詞語描寫,在當時的古文圈裡可能只是常用。這幫自小寫詩弄對的文人堆裡,出了一個百年不遇的奇才,當場做出這篇文章我覺得還是比較可信的。可是回過來說,他事先有準備,或者當場寫好但是後來又進行改動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 王勃《滕王閣詩》
    王勃自幼聰敏好學,六歲就能寫文章,且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十六歲科試及第。在他短短幾年的職業生涯中,竟然兩次被貶。二十六歲時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志向高遠,勇於進取,才華橫溢,文採斐然。但由於出名太早,因此他恃才傲物,蔑視塵俗,為世人所嫉。王勃的詩給初唐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時代氣息,既壯闊明朗又慷慨激越。他的送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氣勢磅礴、雄渾壯闊,一掃惜別傷離的低沉氣息。我們都知道王勃的《滕王閣序》名揚千古,今天讓大家再看看王勃的《滕王閣詩》。滕王閣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 王勃寫《滕王閣序》被指抄襲,當場另寫一首詩,流傳至今成為經典
    一語成讖,王勃在寫完這篇序文後,便溺水而亡,享年二十七歲。清秋裡的一個黃昏,遼遠空曠的馬場上,華美的錦屏圍出了一方天地,裡面桌椅俱備,美酒佳餚皆齊,而就在這片天地的正中間,有兩隻雄雞正在激烈地啄鬥,周遭圍觀的人群皆漲紅了臉、瞪大了眼睛,嘴裡不時發出「鬥!」「鬥!」的聲聲喝彩。卻唯獨有一人,仰起頭看著天邊的雲霞,背影蕭颯而落寞,他便是王勃。
  • 王勃的《滕王閣序》中的4個經典人物典故,你了解多少?
    《滕王閣序》可謂是王勃的巔峰之作,旁人難以超越。此篇駢文,不僅詞藻優美自然,其典故之多更是《滕王閣序》的一大特點,雖然此文只有707個字,但是典故卻有四五十個之多,讓人讀起來猶如欣賞一部古代人物百科全書。
  • 《滕王閣序》被人質疑了1300年,這些質疑點真的站得住腳嗎?
    文章除少數虛詞以外,通篇對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為多,對得整齊;又幾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較自然而恰當,顯得典雅而工巧。一篇七百餘字的《滕王閣序》,其遣詞造句,文章排列堪稱經典,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一個少年的絕妙文採,一篇文章驚起千層浪,讓無數文人墨客拍案叫絕。相傳,這篇文章卻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經歷。
  • 周新廉將軍文集:文無第一,簡評《蘭亭集序》與《滕王閣序》
    「書聖」表現了王羲之在書法上的成就,「初唐四傑」表現了王勃在文學上的成就。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請注意,這是從「書法」角度來評價的,而不是「文學」角度。王勃的《滕王閣序》被譽為「當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唐摭言》),他的文章在有唐一代已經非常聞名,被《四庫全書》列為「四傑之冠」。
  • 王勃《滕王閣序》水平很高?百年後,杜甫終於敢說真話了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這就是杜甫對「初唐四傑」之首王勃才華的評價。並且這樣大的信息密度下,《滕王閣序》整體結構也沒受絲毫影響,比如: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滕王閣的美景,在王勃筆下,就如同一幅緩緩展開的畫卷。沒有任何形容美的詞彙,但只要你讀起《滕王閣序》,那種美的感覺根本不需要體味,悄無聲息間便沁透了心靈。
  • 王勃:滕王閣序
    王勃:滕王閣序——《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創作的一篇駢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遊寫到人生遇合,抒發身世之感;接著寫作者的遭遇並表白要自勵志節,最後以應命賦詩和自謙之辭作結。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情。文章除少數虛詞以外,通篇對偶。
  • 《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同為千古名篇,誰的功力更勝一籌?
    其實這兩篇文章各有千秋,很難分出高下。《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比較,論思想境界前者略高一籌;論文章華彩與厚度,後者又遠勝於前者。王勃在他的《滕王閣序》倒數第二段提到了「蘭亭雅集」,感嘆當時滕王閣內的盛宴,也要像「蘭亭雅集」一樣散去。事實上,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聚會。
  • 《滕王閣序》的文學地位有多高?千古第一駢文 絕筆收藏價值
    王勃的千古名篇,在文學史上影響巨大,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裡程碑。1.令人神往,鶴立雞群,傳奇色彩濃厚。王勃寫《滕王閣序》也是如此,少年一鳴驚人。這樣的傳奇色彩讓王勃和《滕王閣序》都被突出凸現,而更被廣為流傳了。這屬於傳播學範疇,王勃相當於唐朝的網紅,而這篇《滕王閣序》就相當於少年網紅最經典的作品。少年能夠寫出這麼樣的精品,世人人都舉目驚嘆之傳奇。
  • 唐代才子王勃廣州版「滕王閣序」藏身六榕寺 方丈發微信求翻譯(圖)
    唐代才子王勃廣州版「滕王閣序」藏身六榕寺 方丈發微信求翻譯王勃廣州版《滕王閣序》藏身六榕寺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你還記得寫就《滕王閣序》的王勃麼?  南都君最近才知道,這位唐代才子還為廣州的六榕寺寫過一篇媲美《滕王閣序》的雄文《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不過,遺憾的是,這篇碑文因沒有完整的白話文譯文和註解,一直無法讓現代人領略其文採風流。  近日,六榕寺方丈通過微信公眾號廣發英雄帖,邀請各路學霸翻譯王勃的這篇雄文。
  • 即興寫下《滕王閣序》流傳千古,但經常引用的兩句翻譯不夠準確
    即興寫下《滕王閣序》流傳千古,但經常引用的兩句翻譯不夠準確學校裡面我們學到許多中國的詩詞文賦,而有一篇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就是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的《滕王閣序》。王勃可以說是神童了,小編看到舊唐書上面寫著,王勃六歲就能寫出文章,九歲開始跨年級讀典籍,直到十六歲就高考成功,還拿到了朝散郎的職位,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連續跳級。而《滕王閣序》更是華美非凡,時至今日,讀完之後也不得不感嘆一句此文的文採斐然,但其中兩句卻是被現在人錯誤理解,你又知不知道呢?
  • 回味經典:滕王閣序
    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為慶祝滕王閣新修成,閻公於九月九日大會賓客,讓其婿吳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卻提筆就作。閻公初以「更衣」為名,憤然離席,專會人伺其下筆。
  • 為何老師只讓你背誦《滕王閣序》,卻不說滕王是誰?其實原因很簡單
    要是說起中學時期難以背誦的文章,那其中一定會有《滕王閣序》的一席之地。全文字數雖不多,只有773個字,但卻通篇用典,理解起來都費勁,更別說是要全文背誦了。學習這篇文章時老師又是介紹時代背景,又是介紹詩人,還逐字逐句地翻譯文章,為什麼卻獨獨不提《滕王閣序》中的滕王到底是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