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節假期,都是孩子意外多發期。長春市兒童醫院內鏡中心主任醫師趙芳興介紹,就在春節前後的這幾天,長春市兒童醫院陸續接診了6例氣道消化道異物患兒。其中,包括2例幼童異物誤入氣管病例,4例誤吞異物到消化道病例。
農安21個月大男寶,除夕夜異物卡進氣管
正月初四, 21個月大的小何(化名)被家長急匆匆的抱到長春市兒童醫院。據小何的媽媽介紹,除夕夜,一家人團聚,吃乾果看晚會,好奇的小何無意中搶了榛子塞進嘴裡嗆了下,此後便哭鬧不止、咳嗽、陣發性喘息,在當地輾轉了幾家醫院,也都沒能得到有效醫治,也不清楚小何是受到驚嚇還是仍有榛子卡在呼吸道。
醫院馬上開啟綠色通道,第一時間為小何做了檢查確認,果然有榛子仁卡在孩子左主支氣管處。
經電子支氣管鏡異物取出術,取出榛子仁
「嬰兒氣管管徑細,咀嚼能力不完善,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保護能力相對弱,很容易就卡到了,不管是食物還是其他異物,一旦卡在氣管裡咳不出來,危險不言而喻。孩子被食物卡住氣管窒息的悲劇不在少數。」趙芳興立刻決定做手術取出,小何的爸爸媽媽也十分配合。
因為孩子較小,趙芳興決定採用經電子支氣管異物取出術為男嬰取出異物,經過半個多小時努力,趙主任帶領內鏡中心醫護人員成功取出榛子仁,手術順利完成。2天的觀察期過,小何也順利康復出院。
25個月大寶寶吃花生,哭鬧中嗆進氣管
在小何出院後,緊接著又有一位小朋友小彥(化名)被送到醫院。這位「熊孩子」今年25個月大,與年長的姐姐一起吃花生,嬉笑打鬧間,小彥哭了起來,而此刻嘴裡的花生豆也隨著抽泣直接進了氣管。家長發現後緊急送到長春市兒童醫院,內鏡中心醫護人員採用經電子支氣管鏡異物取出術,經過近半個小時,為其取出了卡在氣管裡的花生。
專家提醒:
這些東西,3歲前儘量別讓孩子碰
趙主任提醒,孩子氣道異物和消化道異物非常危險,家長們一定要有安全意識。在0至3歲這個年齡段,儘量避免讓孩子接觸到易拉罐環、紐扣電池、硬幣等小物件,以及花生、瓜子、豆類及其它帶核的堅果類食物。3歲以前的孩子要吃堅果,儘量碾碎做成糊狀。
誤吞異物,不要用饅頭醋往下咽
趙主任提醒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吞食異物,不要用饅頭或者醋往下咽,這樣是不科學的,可能會導致異物被卡得更深,增加取出的難度。另外,送到醫院,醫生會做術前準備,需要麻醉,所以最好不要再給孩子喝水、吃東西,以保證手術能更早進行。
第一時間急救,學會海姆立克法
要第一時間採取急救措施,學會海姆立克急救法。2歲以前的孩子,可讓患兒趴在大人的膝蓋上,頭朝下,拍打其背部把異物吐出來。拍打要有節奏,力度大一點。稍大些的孩子,家長可站在其身後抱住孩子,兩手摺疊向其腹部使勁有節奏地向上頂壓,利用腹壓讓孩子把異物咳出來。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一旦發現孩子進食後出現劇烈嗆咳,懷疑嗆入異物,家長又無法自行處理,一定要儘快前往具備治療技術和經驗的大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