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泰安2歲3個月的小恩(化名)突然出現夜間睡眠喘息,呼吸困難,喉中痰鳴的症狀。患兒發病後在外肌注「抗生素」治療,喘息沒有減輕反而加重了。24日,家長帶孩子來到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市兒童醫院)檢查後發現,在小恩的氣管裡,有半粒花生。25日,內鏡室醫護人員通過鎮靜配合局部麻醉,僅用10分鐘,用電子支氣管鏡將異物取出。目前小恩已無大礙。
「兒童吸入花生等堅果的案例是比較常見的。」內鏡室主任、醫學博士劉鋼鐵說,在小恩氣管中取出的花生,經測量, 大小約1cm*0.5cm。
劉鋼鐵介紹,小恩在21號白天吃「花生」後,當天夜間睡眠時出現喘息,呼吸困難,喉中痰鳴,無明顯咳嗽,無聲嘶,無發熱。在外進行「抗生素」肌注治療效果差,喘息情況加重。為了讓孩子得到更專業的診斷和治療,24日,小恩的家長帶其來到了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就診,經檢查,小恩胸部CT提示右主支氣管異物。
據悉,確診小恩為異物吸入後,劉鋼鐵立即帶領團隊制定治療方案。由於患兒右肺主支氣管遠端位置嵌頓異物,屬於小氣道異物,對於這個部位的異物只有電子支氣管鏡才可以探查。
25日,經過充分術前的評估和防護準備,劉鋼鐵帶領醫護團隊為小恩施行氣管鏡手術。術中發現小恩的右肺中間段支氣管遠端有一白色異物堵塞,且探查異物質地較硬。劉鋼鐵通過電子支氣管鏡伸出的異物網籃順利取出異物,整個手術耗時10分鐘,原來小恩嗆到氣管裡的是一粒1cm*0.5cm的花生。
據劉鋼鐵介紹,下呼吸道外源性異物往往存在嚴重的併發症,乃至危及生命,及時取出異物避免併發症產生是治療兒童呼吸道異物的根本方法。目前最常用的呼吸道異物取出方法包括:硬質支氣管鏡、電子支氣管鏡(即軟式支氣管鏡)以及外科手術。如何根據異物種類,選擇正確的取異物手段及器械是成功取出異物、減少併發症及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劉鋼鐵提醒,氣道異物可發生於各個年齡段,嬰幼兒可能因磨牙發育不全,食物未經充分咀嚼就囫圇吞咽導致誤吸;兒童多因飲食不慎誤嗆異物,或口中含物玩耍,如硬幣、瓶蓋,異物暫時停留或嵌於食管引起。
可能引發問題的異物種類繁多,以動物性最常見,如魚刺、雞骨等;其次為金屬類,如硬幣、針釘等;還有化學合成類及植物類,如棗核、瓜子、花生、豆類等,尤其在春節期間我國有炒食瓜子、花生及豆類食品的習俗,氣管異物的發生率較平時要高。
異物進入氣管及支氣管後多發生劇烈的嗆咳、憋氣和噁心,較大的異物可引起窒息死亡,較小的異物進入支氣管可引起肺不張、肺氣腫,時間較長的異物可引起肺部感染。若異物正好卡在聲門處,或聲門下頭,在食道裡把整個氣管堵滿了,人就等於沒法呼吸了,此時就會發生窒息,窒息五分鐘,就有可能出現腦死亡。
5歲以下是兒童氣管內異物的高發年齡,請家長們看護好孩子,一旦發現有異物吸入請立即做急救處理,並及時到醫院就診。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讓孩子陷入這種危險之中呢?
對此,劉鋼鐵提醒廣大幼兒家長:
避免給3歲以下小兒吃花生、瓜子、豆類食物和能夠進入口中、鼻孔的小玩具,也最好不要餵果凍;
教育兒童不要口中含物玩耍,如發現,應婉言勸說,使其吐出,不能用手指強行掏取,以免引起哭鬧吸入氣道;
進食不宜過快,尤其吃帶骨刺類食物時,不宜飯菜同口而咽,要細咀嚼將骨刺吐出,以防誤咽;
進食時不要嬉笑、哭鬧、打罵,以免深吸氣時將異物誤吸入氣道。
嬰幼兒最好在家長的照看下進食;一旦發現有異物吸入的情況,要及早就醫。
大眾報業·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 聶美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