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匠心」一詞高頻地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提到匠心大家的第一感覺大都是與傳統息息相關,仿佛就是老一輩手藝人對工藝的堅守,但其實這種強調持久專注、精益求精地做好一件事在現代獲得很高的認同。因為匠心精神對大到國家發展,小到孩子教育、企業發展等等有著重要意義。
現實是做到擁有匠心的人少之又少,但我們可以把它看作一個新鮮的理念,培養「持久做一件事,做到最好,不斷突破的匠心精神」從娃娃做事不能半途而廢抓起。
小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因為好奇和有趣而喜歡一樣東西。同樣的,他們也會因此喜歡上別的東西,這是因為兒童心智發育還不成熟,對事物的判斷沒有認知基礎而往往比成人更加容易「見異思遷」。對於一些無傷大雅的事情尚可,但是一旦養成了這種做事情東一下西一下、半途而廢的習慣,以後再去改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
俄國教育家沃多索娃指出,在兒童教育中,主要的是要培養有良好的道德習慣。但現狀是我們沒有從搖籃時期起就開始對兒童進行教育,教育往往是從學齡期開始。由於這時神經系統的可塑性小,頭腦不大起作用,而且已經指向了某個方向,所以在這個時期有些壞習慣已經紮下了根。如果家長不能夠合理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或稍有疏失對兒童關心不夠,或有時候偷懶起來,放鬆了對兒童的教育,有些壞習慣改正就會有些困難。
長此以往,甚至會直接影響其長大後為人處世、面對困難的態度,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培養他持之以恆,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對待任何一件事情的態度是很有必要的。
時代勇者具匠心 榜樣力量促成長
天下最容易的事情就是「放棄」,所以那些能夠把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當中,持續做好並取得成就的人,是多麼的難能可貴。他們是民族的英雄、國家的楷模,社會發展的動力,是具有匠心精神的平凡人,也是小朋友學會堅守和忍耐,用心與耐心的榜樣。
1960年,嚴重的大饑荒像蝗蟲般掠過中華大地,餓殍遍野,慘不忍睹。袁隆平內心的壯志被激發起來了,他發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種高產的水稻,讓自己的同胞吃飽!當時,科學家都認定水稻雜交沒有優勢,可是倔強的袁隆平不認輸,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無數次實驗、無數次失敗,都沒有使他氣餒。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樣走在實驗田裡,突然發現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驚喜之下,繼續潛心研究。終於,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國水稻科研會議上,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著名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經常出現在教科書中的人物。他因興趣所在、抱負所在,從「南優2號」到超級稻,幾十年來,對雜交水稻不斷改良。使雜交稻覆蓋了全中國和許多國家。如今快90歲的袁老,依然每天堅持到試驗田「打卡」,持續突破,不斷努力繼續攀下一個高峰。
這樣具有「匠心精神」的時代勇者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小朋友形成責任感、成就感、榮譽感,為其以後的成長奠下堅實的人格基礎。
建立興趣點,培養專注力
1. 有趣的故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並建立小朋友的興趣。
小朋友因為身體的大小和行動的範圍縮小了他認知這個世界的邊界,所以常常喜歡聽故事去了解更廣闊的世界,而有趣的故事能激發小朋友無限的想像力,抓住小朋友容易渙散的注意力,並建立對其中傳遞的價值觀的興趣。當然,故事要根據自己的語言風格和小朋友喜愛的角度切入去講述,不能太官方。
比如:袁隆平的故事,如果照著原本的故事講就太像新聞了。我們可以先將人物的身份隱去,從普通人的角度入手,講述一個小朋友從小挨餓,身邊的人的困苦,父母的艱辛,然後再從其面對困難不斷突破、不斷試錯最終為社會帶來了貢獻的故事,告訴小朋友每一粒米的來之不易,和堅持做好一件事,不斷突破的匠心精神影響很多人。
2. 巧用機會教育,培養小朋友持之以恆的匠人精神。
小朋友從幼兒起就愛玩具,因為玩具是小朋友認識「成人世界」的一種介質,也是兒童早期建立世界觀、秩序觀和認知觀的一種途經,所以我們可以用玩具和小朋友講有趣的故事,在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同時培養其對事物的興趣,再通過製造「困境」激發小朋友的想像力突破傳統思維,去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比如孩子玩遙控車沒有電的時候,讓他自己去發現玩具車沒電的問題,琢磨遙控車或者拆解遙控車,發現遙控車的運動原理和內部構造,然後偷偷在他身邊放上新電池,讓他自己發現哪個電池好,哪個電池沒有電,等他自己換上電池繼續開心地玩,再拿著電池給孩子講是因為沒有電池了,然後把孩子小手按在自己的胸口,說:「電池就像人的心臟,有電池的話就會活力四射,要想遙控車玩兒得更久,就要用能夠提供更多電量的電池」。
這樣一來小朋友不是遇到問題就把玩具車丟到一邊,而是能夠以自己的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默默培養小朋友持久做一件事,做到最好,不斷突破的做事態度。相信他在以後成長過程中遇到人生難題不是逃避和推卸,而是能夠勇敢面對,堅持全力以赴,獲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