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價的「便便」:我們為什麼要保護鯨魚

2020-12-09 澎湃新聞

灰鯨幼崽。圖片版權@ Tony Wu

就應對氣候變化和維護海洋健康來說,拯救鯨魚可能比植樹造林更加重要。鯨魚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動物,它能為浮遊植物提供肥料,而這些浮遊植物可以吸收全球40%的二氧化碳。從這一點來看,鯨魚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此外,鯨魚體內還固存了大量的碳,死亡後,這些碳會隨之沉入海底,有時能在那裡封存數百年。

去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鯨魚在碳封存和維持海洋功能健康方面的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基於其對碳捕獲、漁業增殖和旅遊業的貢獻,一頭鯨魚的價值要超過200萬美元。

但過去兩百年間,全球海洋中鯨魚的數量已經從500萬頭下降至今天的150萬頭。商業捕鯨活動已經基本被禁止了30多年,但它們仍面臨著人類帶來的各種各樣的影響,如塑料和噪音汙染,被船隻所傷,被漁具纏繞,以及全球變暖導致的海洋變化等。

一對座頭鯨母子:它們可能會共同生活一年或更長。圖片版權© Wade & Robyn Hughes

鯨魚和碳捕獲

在其漫長的一生中,鯨魚能夠通過進食把碳積累並儲存在自己體內。有些鯨魚重達200噸,平均壽命70年,而弓頭鯨的壽命據估計更是長達268年。

鯨魚死亡後,其屍體以及體內封存的碳一併沉入海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每頭鯨魚平均能夠封存33噸二氧化碳,而一棵樹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只有22公斤。植樹造林被認為是消除大氣中二氧化碳最便宜、最快的方法,但證據表明保護和擴大鯨魚種群也有很大的碳捕獲潛力。

沉入海底的鯨屍需要幾十年才能分解,其本身就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能夠為大到食腐動物、小到細菌的深海物種提供大量的直接食物來源。

一頭正在放屁的抹香鯨。這種「生態系統服務」尚未受到經濟學家們的重視。圖片版權© Wade & Robyn Hughes

無價的糞便

然而,活著的鯨魚能為碳捕獲做出更多的貢獻,這要歸功於它們的巨型糞便。它們的糞便含中有磷、鐵、氮等大量營養物質,這些都是浮遊植物這種微生物生長所必須的。浮遊植物光合作用時會消耗二氧化碳並產生氧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浮遊植物可捕獲約370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1.7萬億棵樹,也就是4個亞馬遜雨林。它們還為地球大氣貢獻了50%到85%的氧氣。《國家地理》雜誌著名海洋探險家西爾維亞·厄爾(Sylvia Earle)估計,人類每呼吸五次,其中就有一次的氧氣來自浮遊生物。

科學研究表明鯨魚可以帶來「乘數效應」,它們無論到哪裡都會增加那裡浮遊植物的產量。除了通過垂直運動將海洋深處的營養物質運送到海面,即所謂的「鯨魚泵」作用之外,鯨魚還通過大範圍的遷徙運動帶動這些營養物質的橫向擴散,即「鯨魚傳送帶」現象。

一群抹香鯨聚在一起排便。人們還不清楚這種鮮少被記錄的行為為什麼會發生,它可能是一種防禦機制,也有可能僅是鯨的某種社交活動。圖片版權© Tony Wu

鯨魚行為

人類總是認為鯨魚的行為既有趣又可愛,大概是因為彼此之間存在很多共同點。鯨魚和海豚以群落的形式生活在一起,成員間關係緊密、複雜,並且它們相互之間能夠交流。2017年的一項研究總結了鯨魚與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相似的一系列行為,包括:為了共同利益達成合作;教授年輕一代如何捕食和使用工具;使用「方言」;通過獨特的聲音識別個體;照顧其它鯨魚的幼崽;以及社交遊戲。

亞速爾群島的一個小型的抹香鯨社會單元。抹香鯨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動物,有時一個群落中有多達50頭抹香鯨。圖片版權© Wade & Robyn Hughes

船隻撞擊和纏繞

世界上許多最繁忙的貨物和渡輪航道及港口與鯨魚遷徙途中覓食、繁殖或遊憩的海域重疊。鯨魚往往無法及時躲避船隻而與其相撞,因此撞擊已經成為導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船隻發出的噪音也會對鯨魚導航和交流的能力造成幹擾。

這頭藍鯨很可能死於船隻撞擊,它的屍體被發現於斯裡蘭卡南部繁忙的航運水域。圖片版權© Tony Wu

隨著全球海產品需求的增長,漁業活動也日益繁忙,被漁具纏繞更是逐漸成為很多鯨魚物種面臨的一大威脅,尤其是北大西洋露脊鯨。這種鯨常見於北美洲東海岸弗羅裡達州到加拿大一帶海域,這裡還有利潤豐厚的龍蝦和螃蟹漁業。放置在海底的捕蝦籠與海面的浮標之間通過一根長長的繩索或「線」相連。這根垂直的 「長線」便成了露脊鯨面臨的一大致命威脅。一旦被它們纏住,這些繩索就會對鯨魚身體構成壓迫,甚至傷其筋骨,造成擦傷、感染,有時甚至斷肢。通常鯨魚可以拖著沉重的漁具生活數月,掙扎著進食、遊泳、潛水和繁殖,最終逐漸消瘦,失去力量,有時要掙扎數年才能死去。

研究表明,2010至2018年間死亡的北大西洋露脊鯨有近四分之三(72%)是由漁具纏繞造成的,有85%曾至少被漁具纏繞過一次。目前全球北大西洋露脊鯨僅存409頭,處於育齡的雌性不到100頭。如果不採取幹預措施,它們可能在2040年功能性滅絕。

除了正在使用的漁具, 「幽靈漁具」也是導致成千上萬頭鯨魚死去的罪魁禍首:這些被遺棄、丟失或拋棄的塑料漁網、繩索和漁線會困住鯨魚。

這隻座頭鯨被延繩釣漁具纏住,嚴重影響了它的遊動能力。圖片版權© Tony Wu

氣候變化

海洋溫度升高和海冰融化對鯨魚這種龐然大物的生存構成了嚴重威脅。海冰覆蓋的減少可能會影響白鯨、獨角鯨和弓頭鯨,因為北極是它們的棲息地和覓食地。南極一些地區的海冰也在減少,導致磷蝦大量減少,而磷蝦是包括鯨魚在內許多物種的主要食物來源。

阿拉斯加的座頭鯨有其獨特的捕捉鯡魚的方法,但它們的獵物正面臨海洋變暖的威脅。圖片版權© Wade & Robyn Hughes

構成海洋生態系統基礎的磷蝦和浮遊生物也受到海洋酸化加劇的影響。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海水酸化也就越嚴重,這就意味著其中一些物種將無法形成和維持自身的保護性碳酸鈣外殼,從而進一步威脅食物鏈上遊的關鍵物種。研究表明到2050年,浮遊生物的數量可能減少40%。珊瑚礁和極地地區是酸化危機的前沿,北太平洋鮭魚、鯖魚、鯡魚、鱈魚和鬚鯨都是面臨最直接威脅的物種。

海洋變暖也會影響鯨魚分布。如果獵物因氣候變化而遷移,鯨魚很可能會隨之而去。物種向不同的生境大規模遷移,再加上獵物數量的不斷減少,導致競爭加劇。

有毒化學品持續汙染對虎鯨的威脅尤為嚴重。圖片版權© Tony Wu

汙染

科學家認為,幾十年前就被禁止使用的有毒化學物質可能在30至50年內殺死全球一半以上的虎鯨種群。多氯聯苯屬於人造有機化合物,曾用於電氣設備、阻燃劑和油漆,後被發現對人體健康有重大危害,因而美國和歐洲分別於上世紀70年代和1987年禁用這種化合物。耐熱、化學性狀穩定、不易自然降解,這些曾經讓多氯聯苯極具吸引力的性質也讓它難以分解,因此能夠在生態系統中存在數十年。有的是因為儲存或處置不當,有的甚至會被直接排入土壤、河流、溼地和海洋。多氯聯苯進入食物鏈後一路向上,在頂端食肉動物體內積聚,引發癌症,導致行為改變,免疫系統受到破壞,生殖力受損。歐洲的虎鯨種群、海豚和鼠海豚是世界上受汙染影響最嚴重的物種,一些汙染暴露最嚴重的種群預計活不過未來幾十年。

感謝託尼 ·吳(Tony Wu)、韋德和羅賓 ·休斯(Wade and Robyn Hughes)為本文提供的精美絕倫的照片。

韋德和羅賓的新書《尋找鯨魚》(Looking for Whales)目前可以在網上訂購。

作者:傑西卡·奧爾德雷德,中外對話項目編輯,專注於包括海洋和生物多樣性在內的全球性環境議題。 她曾在《衛報》擔任環境副總編輯一職10年,並在倫敦、雪梨和墨爾本的主要媒體工作了近20年。關注她的推特@j_aldred。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科學家要千方百計給鯨魚驗孕?科學家:為了保護它們
    「以前的測試只研究了鯨脂樣本中的孕酮,」幫助開發新測試的NIST研究生物學家阿什利·博格斯(Ashley Boggs)說:「我們發現,雄激素,尤其是雄烯二酮與孕酮的結合,更有可能成為妊娠的可靠標誌。」能夠確定鯨魚懷孕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提供了一個研究鯨魚種群規模的觀察窗口。
  • 鯨魚可以吃嗎?為什麼中國人不吃鯨魚?
    說到吃貨其實大家都知道的這些人啊幾乎就是看到吃的就走不動路了,給人的感覺就是只要能吃的吃貨們都愛吃,最近小編有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日本人吃鯨魚是比較常見的,但是中國人好像不怎麼吃鯨魚,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具體是什麼情況吧!
  • 為什麼日本人寧願補貼80億,也要捕殺全球保護動物的鯨魚?很沉默!
    日本的捕魚業在古代是非常發達的,因此,鯨魚在當時作為一種可食用的肉類,也是經常被捕殺的魚類之一。每過一段時間都會大範圍的開展捕鯨活動,而令我們好奇的是,為什麼日本寧願交80億的補貼,也不願意放棄這一項殘忍的活動呢?去年,日本計劃在6月底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並將在7月恢復商業捕鯨。
  • 上百頭鯨魚在斯裡蘭卡擱淺引關注!為什麼鯨魚一旦在海邊擱淺 就很...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上百頭鯨魚在斯裡蘭卡擱淺引關注!為什麼鯨魚一旦在海邊擱淺 就很難再救回來了? 上百頭鯨魚在斯裡蘭卡擱淺什麼原因造成的? 當地時間11月2日,大約100頭巨頭鯨被衝到斯裡蘭卡科倫坡附近的海灘上,這是當地歷史上最大的鯨魚擱淺事件。
  • 為什麼我們認為便便不是香的,而是臭的?
    在大自然中,有很多動物和人類一樣,討厭便便,但也有物種特別喜歡便便。最為熟悉的就是屎殼郎,也叫蜣螂,以滾糞球、吃糞球為生,還有我們的毛孩子,狗子也很喜歡吃便便,在它們眼中,便便是一種富含營養、冒著香氣的「零食」,而且隨處可見。所以說,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覺得便便是臭的。
  • 為什麼日本人非要吃鯨魚肉?
    1958年鯨魚肉的產量約為13.8萬噸,到了高峰時期的1962年達到22.6萬噸。對於成長於戰後年代的人們來說即對鯨魚肉存在著「替代品、廉價」的偏見與厭惡感,同時也極易引起」懷舊」情愫。當時「龍田炸鯨魚塊」就是戰後學校配餐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道菜。因此那個年代的日本人對鯨魚有一種特殊的情結。  為什麼非要吃鯨魚肉?
  • 鯨魚是怎麼拉粑粑的?為什麼說它們的糞便價值超過50萬美元?
    我們知道,抹香鯨屬於哺乳動物,這意味著它們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擁有肛門,但是抹香鯨的糞便和陸地哺乳動物不同的是,它們的糞便並不是固態的,而是飛絮狀。 在排便過程中,抹香鯨會在水中上下遊動,並用尾巴將自己的糞便擴散開,據了解這一行為的目的是為了利用糞便隱藏自己。
  • 我們常說「黃金有價玉無價」,玉為什麼沒價?
    而且從古至今,黃金成為貨幣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那為什麼說黃金是有價的呢?因為黃金作為貨幣,所以它的重量核算價格在國際上都有非常明確的規定。那為什麼又說玉無價呢?玉在我國歷史悠久,而體現玉價值有很多,比如我們古代祭祀用禮器,首飾價值,祈福的價值等等,但玉的價值卻沒有準確的規定。
  • 日本為什麼執意捕殺鯨魚?不是愛吃鯨魚肉,而是「面子工程」必須做
    倘若這世間的相逢和別離,都可以潔淨如一,那麼我們應該感恩這塵緣賜予的溫暖—— 白落梅身處自然之中,人類接受著屬於大自然的特殊的饋贈,驚豔了時光,溫柔了餘下的歲月。在自然處,我們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世界動物保護組織曾經多次警告日本人,希望他們保護海洋的生態環境,停止對鯨魚的捕殺,然而日本人卻始終無動於衷,依舊我行我素。多年來,數不清的鯨魚命喪日本人之手,毫無疑問,日本人就是鯨魚在陸地上最大的天敵。日本人為什麼近乎瘋狂地捕殺鯨魚呢?難道僅僅只是為了吃鯨魚肉嗎?
  • 貓科動物的便便為什麼會成為「生化武器」?
    為什麼貓貓這麼可愛,它的便便卻臭的「慘絕人寰」?    不僅其臭無比,而且很可能比常見貓主子的便便更臭。  那麼為什麼貓科動物的便便會這麼臭呢?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它們消化食物的過程。    貓科動物進食通常不咀嚼,它們的牙齒生來為了獵殺和撕咬,即將獵物撕扯成合適吞咽的碎片,然後吞咽[2,6]。因此食物從口腔到胃所需的時間相當短。
  • 鯨魚肉都是重金屬,為啥日本人還這麼熱衷?原因太讓人意外!
    世界上有過捕鯨歷史的國家不在少數,至今都還有國家在從事捕鯨這一行為,但這之中唯獨只有日本,會將鯨魚從頭到尾完全利用完,包括鯨魚的肉。世界其他捕鯨的國家,捕殺鯨魚主要是為了獲取鯨魚的魚油,日本則不一樣,當地人捕鯨不僅要取魚油,從鯨魚皮到鯨魚肉一點都不會放過。尤其是鯨魚肉可以說是日本人的最愛,但實際上鯨魚肉的重金屬超標,為啥日本人卻這麼熱衷呢?
  • 澳海洋守護者協會"追逐"日本捕鯨船 保護鯨魚
    「六年多來環境部長一直在號召不要再捕殺鯨魚,現在是該付諸行動的時候了。」一名綠黨議員表示。「格雷格•亨特必須立刻將此事報告給阿伯特,並由阿伯特代表澳大利亞人民來直接與日本首相交談,找到解決這一事件的方法。」維士•威爾森表示:「是時候讓亨特和阿伯特選擇到底是站在澳大利亞人民的一方還是站在鯨魚捕殺者的一方了。」
  • 為什麼你的便便這麼臭?
    尤其是當室友/家人緊接著用衛生間的時候,你只能通過TA的表情和抱怨知道——你的便便真的很臭。此時的你只能露出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的便便有時候會這麼臭?有時候卻還比較「正常」?首先讓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了解一下—— 便便是如何誕生的?
  • 看到鯨魚屍體,為什麼一定要趕緊躲開?看完驚出一身冷汗
    但是誰會想得到所有人,認為脾氣溫和的鯨魚其實才是最大的殺手呢?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其實嚴格來說,鯨魚是海洋中最大的殺手,是有特定的環境的,比如鯨魚擱淺。擱淺的鯨魚會在自己死後的一刻爆發出強大的威力,從而會給周圍的人帶去很大的危害。
  • 便便都是廢物?這些固體排洩物卻價值不菲
    通常來說,便便就是人或動物體內的固體排洩廢物,應該沒什麼價值。然而,有些排洩物卻價值連城,甚至堪稱無價之寶。大多數時候,是因為這些便便中含有可以用來製造更高價值的產品原料。但在其他情況下,糞便本身可能是某段重要歷史的見證。下面,就讓我們盤點下那些貴的離譜的便便。
  • 「我們的尊嚴是無價的」
    面對美國壓力,27日,厄瓜多總統科雷亞宣布:「厄瓜多向全世界宣布,我們單方面、不可改變地放棄美國關稅最惠國待遇,我們的尊嚴是無價的。」  美國是厄瓜多第一大貿易夥伴,2002年通過的《安第斯貿易促進和根除毒品法》為厄瓜多等4個安第斯國家的多種出口產品提供免稅待遇,厄瓜多每年免稅金額大約2300萬美元,這項法案將於今年7月到期。
  • 日本為什麼堅持捕殺鯨魚?不是為了肉,真正目的值得人們注意
    人類的發展已經來到了全新的時代,發展腳步被迫放緩,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許多保護稀有動物的法案也在世界被提出普及。但日本為什麼堅持捕殺鯨魚?甚至設立了專門捕殺鯨魚的節日,他們主要不是為吃肉,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隱情?真正的目的值得人們注意。
  • 鯨魚和海豚身上有很多藤壺,為什麼?
    鯨魚和海豚身上有很多藤壺,為什麼?藤壺是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寄生蟲,尤其是大型哺乳動物,如鯨魚,我們經常能看到鯨魚從海裡跳出來,事實上鯨魚出來並不是為了呼吸,而是依靠強大的衝擊力來甩掉藤壺。很多人對此表示懷疑,為什麼鯨魚寄生在這麼多的藤壺裡而海豚卻很乾淨?事實上鯨魚的皮膚非常粗糙,這很適合藤壺寄生,這是因為鯨魚遊動的速度比較慢,更適合吸收營養。然而對於相比較,海豚的速度非常快,特別是在危險時刻,甚至比快艇的速度還要快,在海水不斷的衝擊下,藤壺很容易從海豚身上掉下來。
  • 拉便便姿勢影響健康?這樣拉便便你一定要知道
    拉便便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做的事情,它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重要方式之一。相信我們很多人都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什麼樣的拉便便姿勢更有利於我的身體健康呢?可能我們認為管它什麼姿勢呢,只要舒服就好了!其實,你不知道,正確的如廁方式,是會預防很多疾病的!
  • 抵制商業捕撈,鯨魚最美的逝去是「鯨落」|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近日,日本重啟商業捕鯨,商家公開售賣鯨魚肉。血腥的捕鯨活動一旦重啟,必將導致鯨魚數量急劇減少,甚至物種的滅絕。(圖片來源於覓知網,僅公益宣傳使用,如涉版權請及時與綠會聯繫。)生,為海洋食物鏈頂端的王者巨型鯨魚會在海底深處生產幼崽,鯨魚幼崽憑藉體內空氣上浮,一旦空氣耗盡或者承受不住水壓的變化便會死去。少數鯨魚幼崽能歷經考驗最終浮出海面,亦因此這些鯨魚將成長為比其它鯨魚大一倍的巨型鯨魚。海洋中鯨魚大多以鬚鯨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