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系統靈活性提升難在哪(記者調查)

2020-12-13 人民日報

  國際能源署日前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預計,未來10年全球電力需求增量的八成將依靠可再生能源來滿足;「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也決定了我國未來將進一步大幅提高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力佔比,推動電力系統向清潔低碳轉型。但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電源波動性特徵明顯,電力輸出極不穩定,需要電力系統的靈活調節。而橫向對比其他新能源佔比較高國家的電力系統,靈活性不足恰是我國電力系統的關鍵短板。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稍早前發布的《煤電機組靈活性運行政策研究》顯示,目前國際上新能源發展較好的國家,靈活電源比重普遍較高,其中,西班牙、德國、美國佔比分別為34%、18%、49%。反觀以煤電為主力電源的我國,抽水蓄能、燃氣發電等靈活調節電源裝機佔比還不到6%。其中,「三北」地區新能源富集,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分別佔全國的72%、61%,但靈活調節電源卻不足3%,調節能力先天不足。

  為增加靈活性電源佔比、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將在「三北」地區推行熱電機組靈活性改造約1.33億千瓦、純凝機組改造約820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裝機達到4000萬千瓦左右;全國氣電裝機2020年達到1.1億千瓦以上。然而,「十三五」收官在即,電力系統靈活性提升目標卻遠未完成:截至2020年9月底,我國氣電裝機容量9637萬千瓦、抽水蓄能裝機容量3089萬千瓦,均大幅低於規劃目標;煤電靈活性改造進度更為緩慢,截至2019年底,只改造完成5775萬千瓦,僅為目標改造容量的1/4,且截至目前情況並無明顯改觀。

  激勵機制不暢

  改造動力嚴重不足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無論是抽蓄、氣電建設,還是煤電靈活性改造,都卡在了「不賺錢」上。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指出,抽水蓄能電站前期投資大、建設周期長,非常依賴足夠高的電價來收回成本。「抽蓄電站在用電低谷時從電網購電,在用電高峰時向電網售電,靠低買高賣『吃差價』收回投資。但當前我國電價機制不到位,大部分電網的峰谷電價差都不夠大,電站不賺錢,央企都很難激勵,更不用說民間資本了。這是制約抽蓄髮展的關鍵問題。」

  近年來經營壓力巨大的煤電企業,對改造成本與調峰價格的不匹配也十分敏感。甘肅某煤電企業負責人直言,一些60萬千瓦甚至100萬千瓦級的機組都在參與調峰,出力不高的情況下,大型機組低煤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優勢無從體現,運行成本極高;煤電靈活性改造單位千瓦調峰容量成本約在500—1500元;加上後期運維等成本,若沒有合理經濟回報,電廠難以承擔調峰損失。「雖然煤電靈活性改造相比新建抽蓄、燃氣電站成本更低,但微薄的調峰補貼也難以激發煤電企業改造意願。」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氣電身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說:「事實上,氣電調峰是雙向的。一方面,作為電力生產方,氣電可以參與電力系統的調峰;另一方面,作為天然氣使用方,氣電也可以參與天然氣系統的調峰。但目前我國缺少電力調峰和天然氣調峰的補償政策,氣電的雙向調峰均難以得到合理回報。」

  「三種靈活性電源——抽蓄、氣電、靈活性煤電目前面臨的共性問題,還是沒有長期可預見的盈利模式。」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袁家海說,目前大部分地區對於靈活性電源提供的調節服務是通過政府補貼、補償的方式進行。「氣電方面,現在只有個別發達地區可以補貼得起,並且廣東、浙江等地也在逐漸改革補貼政策。而煤電靈活性改造方面,比較典型的東北地區出臺了深度調峰機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本質上這種補償機制並不能長期、更大規模地延續。」

  煤電過剩

  靈活性改造陷入路徑依賴

  然而,有觀點認為,相比價格機制的不到位,抽蓄、氣電規模難以達標的更深層次阻力,來源於「十三五」初期新建煤電機組的過剩問題。

  「抽蓄、氣電的出力調節範圍都可以達到0-100%,而煤電目前壓負荷最低也就能達到20%左右的水平,調節性能明顯不如抽蓄、氣電,還會影響效率、汙染物控制等。抽蓄還可以將風、光富餘電力儲存起來,但煤電不行。抽水蓄能規劃最初希望到2020年底達到1億千瓦,『十二五』降到了6000萬千瓦,『十三五』又降到4000萬千瓦。抽蓄規劃目標一降再降,但仍然沒有完成,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煤電過剩的影響。」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認為,「現在的情況是,一邊是電網需要靈活性電源,一邊是大量現成的、閒置的煤電機組可以接受靈活性調度。這就放大了抽蓄和氣電在資源約束、投資、價格等方面的劣勢。電力系統也形成了對煤電的『路徑依賴』。抽蓄、氣電沒有了市場空間,自然也就失去了競爭力。」

  但一位不願具名的電網公司研究人員直言,各省電網差異較大,電力系統究竟需要何種規模、何種路線的靈活性資源並不能一概而論。「例如,寧夏當地的煤電調節能力當前已經發揮得很充分,且西北地區整體水電調節能力已經使用殆盡。西北地區蒸發量大,抽蓄效率不高,寧夏地區的煤電未來還要考慮為整個西北電網服務。因此,到底建什麼、建多少,每個地方需要具體分析。」

  上述研究人員進一步指出,從現狀來看,存量煤電的靈活性改造是提升系統靈活性最現實、經濟的方式,存量改造應優先於新建增量。「大建快上的時代過去了,應該走精益化發展的道路。但一方面,地方仍然有通過新建煤電、抽蓄來拉動投資的需求,另一方面,從調度的角度講,你是願意系統調節能力寬裕一些,還是卡著極限天天操心呢?」

  「減碳」當頭

  政策、市場需雙管齊下

  儘管三個主流靈活性電源的建設、改造均未達到預期目標,但根據國網公司統計,2019年,該公司經營區新能源利用率高達96.7%,完成了2019年初制定的「新能源利用率達95%以上」的目標。在靈活性資源支撐力度未達預期的同時,全國平均棄風、棄光率已分別降至4%和2%。

  「其中一大因素是來源於用電需求超預期的增長,當然電網公司在其中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推進跨區域省間富餘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日前現貨交易等。國網公司印發的《促進新能源發展白皮書2018》中提出的20項具體措施,都在同步推進。」前述電網公司人員說。

  袁家海說:「由此可以看出,靈活性資源的不足,客觀上也倒逼電網作出了調整,包括調動各個通道的富餘能力促進電網之間更好地互濟等。但也應看到,電網自身機制的優化也是有限度的。現在很多地區要求新建可再生能源項目配置儲能,或要求新能源場站具備一次調頻能力。正是靈活性資源缺乏,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門檻。」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未來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必然會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接入系統的比例,現有的靈活性資源建設模式和步伐將無法滿足未來需求。

  「提高系統靈活性、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就是要推進能源革命。如果系統運行反過來越來越依賴煤電,能源革命就還是沒有邁開步伐。」張博庭直言,假設現在電力系統減少2-3億千瓦煤電,增加5000萬千瓦抽蓄,讓煤電都以5000或6000的利用小時數基荷運行,整個發電、電力行業的成本都將大幅下降。「現階段應儘可能減少煤電新建項目,讓存量煤電按照容量等級各自發揮應有的作用,避免更大規模的投資浪費,並儘快明確煤電退出的時間表。」

  「近中期來看,引導煤電靈活性改造還是要建立起市場化機制,用現貨市場上的價格信號,引導企業自行找到利潤最大化的運行、調節模式。」袁家海說。

  林伯強說:「煤電承擔更多靈活性調節任務的現狀,從側面說明了我們對系統效率的關注不夠。這種缺乏效率的手段可以用一時,但不應該作為中長期的策略去布局。今後還是應該建立健全電價機制,以便大幅提高抽蓄、氣電在電力系統中的佔比。」

相關焦點

  • 記者調查:電力系統靈活性提升難在哪
    但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電源波動性特徵明顯,電力輸出極不穩定,需要電力系統的靈活調節。而橫向對比其他新能源佔比較高國家的電力系統,靈活性不足恰是我國電力系統的關鍵短板。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稍早前發布的《煤電機組靈活性運行政策研究》顯示,目前國際上新能源發展較好的國家,靈活電源比重普遍較高,其中,西班牙、德國、美國佔比分別為34%、18%、49%。
  • 蘇州論壇|舒印彪:構建新一代電力系統
    與此同時,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不斷提升,2000年以來,中國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由14.8%提高到23.5%,提升了約9個百分點,比全球平均水平高約5個百分點。預計2020、2035、2050年,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將由目前的23.5%提升至25%、30%、40%。
  • 碳中和、電力系統脫碳與煤電退出
    這意味著電力部門將要開展更深度的低碳轉型,顛覆現今煤電主導的電力系統,構築足以支撐高電氣化社會龐大用能需求的清潔電力系統。因此,2060年我國能源效率要有巨大提升,甚至遠超同階段發達國家水平,才能降低非化石能源開發壓力。能效提升不僅依靠技術進步,還需產業模式升級、工藝流程創新、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化進程加速、社會性節能、可持續農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在終端用能方面,2018年,我國終端用能佔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63%(見圖2)、終端電氣化率達到了25.5%。
  • 羅切斯特大學利用雷射系統模型PSOPS提升裝置運行性能與靈活性
    想要能夠精確輸出複雜脈衝形狀,並使裝置穩定運行、實驗效率最大化,對雷射系統時空輸出特性的精確實時預測十分關鍵。近期,來自羅切斯特大學OMEGA EP裝置的研究團隊在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0年第1期的論文中,報導了一種基於OMEGA EP裝置的半解析MATLAB模型PSOPS,能夠實時預測雷射輸出性能,為提升雷射系統的參數精確性和運行靈活性提供依據。
  • 綜合分析:碳中和、電力系統脫碳與煤電退出路徑
    這意味著電力部門將要開展更深度的低碳轉型,顛覆現今煤電主導的電力系統,構築足以支撐高電氣化社會龐大用能需求的清潔電力系統。碳中和的目標內涵、邊界條件及實現路徑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和長期以來的經濟增長結構使得能源密集型重工業依然佔據相當大的增加值比重,而資源稟賦決定了我國煤炭主導的能源結構。
  • 電力系統如何加快低碳轉型?聽聽專家怎麼說
    電力行業低碳轉型被認為是中國低碳發展的關鍵,也是實現氣候變化目標的核心舉措。但目前在既有電力市場中,調峰輔助服務機制、容量市場以及容量補償機制的制定,還不能滿足未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需要。在主題為「新電改破局五周年:從蹣跚學步到披荊斬棘——聚焦電力輔助服務和容量市場」的電力系統低碳轉型沙龍上,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工程馬莉認為,這對於能源行業來說是雙重挑戰,「第一個確實結構要優化,要低碳轉型,同時能源要增長。這種情況下,體制機制不創新、不配套的話,真的很難達到預期目標。所以現在電力市場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
  • 破解「入園難入園貴」①|記者調查:上個幼兒園,到底難在哪裡?
    進一步破解「入園難 入園貴」,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對幼有所育的期盼,不僅是江蘇決戰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更好落實中共江蘇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的務實之舉。學前教育的短板為何長期存在,如何破解這一難題,本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深入基層一線調查,從今日起推出系列報導。記者調查:上個幼兒園,到底難在哪裡?
  • 廣州將開展舊城區慢行系統調查,發現問題進行優化提升
    近日,廣州市舊城區主次幹路慢行系統現狀梳理及優化建議項目開始招標,廣州將全面開展舊城區主次幹路慢行系統調查,發現自行車道、人行道設置存在的問題,進而優化提升慢行系統。 然而,由於在機動化進程中部分慢行設施被壓縮、被剷除等歷史原因,廣州市舊城區主次幹路慢行系統不暢、慢行空間不足等問題日益凸顯。招標公告中要求,通過對舊城區主次幹路進行詳細的現狀調查,系統地梳理廣州市舊城區的慢行系統現狀情況,在深入評估分析的基礎上,總結提煉現狀舊城區慢行系統存在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提出慢行系統的優化建議,進而優化慢行系統,提升市民出行體驗。
  • 重慶電力運用電力環保大數據監測系統助力企業合理排汙
    中新網重慶12月16日電 (記者 周毅)16日,記者從國網重慶長壽供電公司獲悉,為助力企業合理排汙,國網重慶長壽供電公司聯合長壽區生態環境局、重慶電科院能源大數據中心研發了「電力大數據+環保」監測系統。該系統以後臺統一環保設備運行監控平臺為支撐,將企業環保設施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測。 圖為電力工人在現場調試設備。
  • 電機系師生獲2020年IEEE電力與能源學會最佳論文獎
    清華新聞網8月13日電 8月3-6日,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電力與能源學會年會(IEEE Power & Energy Society General Meeting)在線上召開。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項目「綜合能源系統多能轉換模擬與綜合能效評估技術研究」的資助。
  • 二、零基礎學電工基礎篇-電力系統及運行
    為了使從事電氣管理與維修的朋友們快速走上工作崗位,今天進一步介紹電氣系統的運行。上一章我們了解了電力的產生,當電力產生後,又是怎麼變成我們能夠使用的能源,這裡就涉及到電力的輸送問題,即整個電力系統的網絡與運行。
  • 電力系統如此脆弱 蔡英文怒了
    815全臺大停電,蔡英文、林全16日公開表達歉意,強調會針對電力供應系統進行全面體檢。(陳信翰、張鎧乙攝)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815全臺大停電,蔡英文、林全16日公開表達歉意,強調會針對電力供應系統進行全面體檢。
  • 移動插座—校園電力系統新風潮
    隨著技術的日益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走進了教學中心,諸如可書寫的觸控螢幕黑板、教學升降桌等,這些新技術能夠幫助師生更好地教學和學習,但隨之呈現的,則是傳統電力系統無法滿足新設備新技術用電需求的弊端。
  • 「功能訓練」手腕靈活性不容忽視,提升腕關節靈活性的訓練方法
    很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到,無論是去打高爾夫、還是在廚房做飯、甚至是開車,在這些活動中腕關節的靈活性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將會向大家介紹一些維持腕關節健康和增加其靈活性的訓練方法。一、為什麼腕關節靈活性如此重要?腕關節的靈活性對於很多日常活動都非常重要。
  • 李俊峰:電力行業低碳發展的目標將更加明晰
    「十三五」時期電力行業低碳轉型喜憂參半「十三五」以來,我國電力結構持續優化,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快速提升,這既是新時期我國電力自身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質量改善的外在要求。李俊峰告訴記者,中國如果要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電力行業單位供電碳排放要從目前的600克左右,至少以每年平均10克左右的速度下降,才能確保2060年左右達到目前近零排放國家的水平。「這就需要電力行業低碳發展有一個非常清晰的目標,就是儘可能地降低單位供電碳排放。」李俊峰指出。
  • 第三屆電力電子實踐教學改革研討會暨固緯電力電子開發設計與實訓系統師資培訓會在校舉行
    7月31日至8月2日,由湖北省高等學校實驗室工作研究會、武漢電源學會、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和固緯電子(蘇州)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第三屆電力電子實踐教學改革研討會暨固緯電力電子開發設計與實訓系統
  • 心理靈活性:如果想提升抗逆力,那麼減輕痛苦可能是錯誤目標
    當人們不能準確識別出憤怒源時,憤怒情緒就會變得更強烈,更難控制,更難以傳達,而無法表達會讓人們更加遺憾。如果我們想幫助人們提升抗逆力,那麼減輕痛苦也許是一個錯誤的治療目標。有了這一工具,研究者可以明確幹預措施是否有效,有效性是否為心理靈活性提升的結果,以及現代心理療法(如認知行為療法、行為激活技術、人際關係療法)是否在作用過程和機制上有所不同。從對以往使用的測量方法的批評來看,我們對ACT有效性和機制的了解尚且不足。
  • 電力系統鐵磁諧振研究現狀
    3 防止鐵磁諧振的措施電力系統實際運行經驗表明,35 kV及以下配電網中,各種形式的鐵磁諧振頻繁發生,110 kV~220 kV 的高壓系統中,這種事故也經常發生。可利用的方法有圖解法、諧波平衡法、相平面法、描述函數法等,但這些方法只能進行定性的分析或穩態情況下的定性計算,對於三相非線性電路的定量計算缺少全面有效的算法,所以這些方法很難取得好的效果。② 採用電力系統電磁暫態計算程序等電力系統專用仿真計算程序,對實際系統進行仿真計算。實際上此類程序並沒有專門針對鐵磁諧振現象進行計算,所以仿真效果並不是很理想。
  • 浙江省2011年1月自考電力系統遠動及調度自動化試題
    浙江省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電力系統遠動及調度自動化試題  課程代碼:02312一、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電力系統的自動化系統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兩部分組成。2. 信息傳輸子系統按其信道的制式不同,可分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兩類。3. 遙信量的基本狀態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4. 2-10進位數轉換的連續減法適用於___________。5.
  • 電力系統的諧波檢測和治理
    摘要:目前電力系統諧波危害已經引起了各個部門的關注,為了整個供電系統的供電質量,必須對諧波進行有效的檢測和治理。關鍵字:電力諧波 檢測 治理前言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迅猛發展,電網裝機容量不斷加大,電網中電力電子元件的使用也越來越多,致使大量的諧波電流注入電網,造成正弦波畸變,電能質量下降,不但對電力系統的一些重要設備產生重大影響,對廣大用戶也產生了嚴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