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處理師生衝突的13個要點

2021-02-19 德育部落I陳保峰



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一個老師的學生觀,就是我們如何看待學生。學生是一個個處於人生發展成長期的,有思想、有觀念的鮮活個體。他們有著自己對周圍世界的探索、了解、認識和看法,由於心智的不夠成熟和社會閱歷的不足,他們對周圍人、事、環境的看法和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

作為老師,我們要允許學生出現「成長性」的不足或者「幼稚」,甚至是「不可理喻」,把它們看作是學生成長中的一個現象或者一個部分。只有我們接納了學生,我們才可能了解學生想法、看法和困惑,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從「抗爭」的狀態中走出來,以更加理性、積極和有效的方式應對自己遇到的問題。

(1)我們批評學生要留有餘地,不能把學生的錯誤與學生的人品人格混為一談;不能因為學生犯了幾次錯誤就據此對這個學生下結論、貼標籤;不能從人格人品上否定學生,把學生至於絕望境地。否則就免不了出現學生的「拼死抵抗」。

(2)改變對學生的認識和看法。正在成長的少年兒童也難免犯錯誤,所以老師要盡力善待學生的缺點和錯誤,並努力通過優點的發現去促進學生成長。

(3)允許學生犯錯誤,不等於縱容學生犯錯誤、幹壞事。允許學生犯錯誤,是承認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誤是客觀存在的,有的甚至是難以避免的,但這樣不等於說老師可以等閒視之,任其發展。相反,應通過適當的方式激發學生內在的能量去認識和改變自己不適當的行為。

(4)老師不一定永遠正確。老師首先是一個普通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一個普通人,然後才是一個老師。所以,我們有時也會有些不合適或者錯誤言行,這是正常的。不因為我們是老師就沒有或者不允許別人提及,或者為了面子也要硬撐下去,致使衝突升級。作為老師,要努力減少不合適的言行,但如果出現了,一個知錯敢認、知錯能改的老師也同樣可以成為一個受學生尊敬和歡迎的人。

接納學生,用肯定、認可和引導代替指責、訓斥

與人交往和互動中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如果一個人接受我們、理解我們,我們就會願意跟他交往和相處,否則就不願意和他交往相處,甚至會有意地遠離或排斥。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自我觀念和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他們希望能被周圍的人尤其是師長認可、肯定,加上正值青少年期的學生是情緒與行動極易衝動的時期,指責、訓斥或者一些過激的行為可能不僅達不到我們原有的目的,而且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導致衝突。

在發生師生衝突的時候,老師要願意花時間去聆聽學生的真實感受,衷心接納學生的意見與感受,並進一步樂於幫學生找出問題的癥結、解決問題,而不是,急於表達自己的看法,急於告訴學生應該怎麼去做。這樣不僅有利於衝突的澄清和處理,也有利於師生關係的進一步優化。

讓學生把話說完

在教育教學中,聽話的學生常常討老師的喜歡,愛「頂嘴」的學生卻往往遭到老師的訓斥。在出現問題尤其是發生衝突時,這些「經常被批評、訓斥」的學生往往會被有意無意地被剝奪了解釋的權利。其實,學生犯了錯誤試圖找出理由,是為了求得老師對自己的諒解,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老師武斷地阻止學生申辯,學生會認為老師不相信自己。

同時,對老師這種蠻橫的做法,學生雖不敢言,但內心不服,以後學生即使被誤解也不會再申辯了。從表面看,好像學生被徵服了,老師的批評有了效果。其實,學生會由此形成一種敵對心理:表面上忍氣吞聲地對待老師的訓斥,實際上把訓斥當成耳邊風,甚至在內心深處生出了更多的怨恨。而且,一旦種下逆反的種子,衝突就在所難免了。

當師生發生衝突時,作為老師一定要努力保持冷靜,切不可大發雷霆

在發生師生衝突尤其是突發性事件時,一般老師習慣迅速處理。但此時可能我們和學生都處在生氣、壓抑、不滿等負性情緒之中,此時急於處理問題難免說出過激的話,做出過激的事。此時,面對師生衝突,作為老師首先要保持冷靜,切不可跟著感覺走,大發脾氣或者一走了之。而是要先試著處理自己內心冒出來的情緒,在短暫的停頓、深呼吸或借著板書的機會讓自己內心的情緒得以平靜。切忌用過激的言語和行為進一步激化矛盾,當然也不能用體罰的方式解決衝突,而應迅速考慮引起衝突的原因,採取適當的方式加以應對。

在處理與學生的衝突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學生正在極度恐懼、傷心的時候不要處理。

(2)上課之前的事不要急於處理。

(3)放學之前不要急於處理。

多方攜手形成教育的合力,但努力靠自己解決問題

有些老師在遇到學生的頂撞、不服從管理等不當行為時,習慣找領導給學生處分或者喊家長來教訓孩子。這種做法有時看來是「有效」的,好像學生「順服了」,但在學生心裡卻可能會認為老師無計可施。他反而會有「得勝」的感覺,瞧不起老師,使師生矛盾無法真正解決。所以,作為生活老師,如果可能,還是努力把問題化解在自己那裡,而不是直接交由班主任或教育處處理,那樣可能表面上解決了問題,省了心,實際上卻可能造成師生間的隔閡,或者引起學生的不滿,為以後的管理埋下禍根。

當然,對於一些重大矛盾需要學校、領導、家長配合也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在學生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和班主任加強溝通,攜手努力,形成教育的合力。當然,這種合力的形成和作用的發揮更多地還是在日常教育過程中而不是在發生衝突或者學生出現問題之後。如果是一種後續的教育手段要注意試著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讓他意識到大家希望他能有一個更好的發展,而不是聯合起來「整治」他。

快刀斬亂麻,但不能一斬了之

有時一些突發的事件或衝突需要立即加以控制和處理,否則就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此時,就需要老師「快刀斬亂麻」,先通過提高聲音、大聲呵斥、強行控制等手段穩住局勢。此時控制住了局面,可能學生的一些行為舉止也停止了,但事情並沒有解決。作為老師,要在雙方平靜的狀態下,與學生深入的溝通和交談,讓學生明白問題出在了哪裡?該如何解決?老師又為何要採取那種方式?從而在交流和溝通中讓問題得以真正的化解。中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逆反心理很強,「硬」的批評後,還需「軟」的教育。讓學生通過老師持續的教育和自身的反省,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反思所處理問題的方法和分寸是否恰當,如不恰當,就要採取各種措施進行補救。

講究學生教育的藝術

(1)體面地退一步

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句話也適應於師生矛盾衝突的解決。特定情況下,老師理智地讓一步,不但不會損失老師的尊嚴,反而會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因為當我們都處在情緒之中時,是沒有辦法真正解決問題的,如果都帶著情緒去處理還會讓衝突升級,讓情況變得更糟。

師生矛盾衝突後,應該說沒有贏家,損失最大是老師,所以果斷地結束衝突是明智之舉。也就是說,在衝突進入初始階段,老師就該果斷地結束。不要與學生爭一時之高低。衝突時間越長,老師損失越大,即使是勝了,也是慘勝。

(2)適當運用肢體語言

老師在與學生溝通時,是直接面對學生的,點頭和微笑可用來表示對學生的關切,有時用一些肢體語言,效果會更好。所以,微笑、點頭、輕輕拍拍學生的肩膀等都是一種溝通。但要注意的是,對於中學階段的孩子儘可能的不要摸他們的頭,尤其是男孩子,隨著學生成人感的增強,這個動作會讓他們感覺老師還是把他們當作小孩子,內心會出現不舒服的感覺。

(3)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中學時期是自尊心很強的時期,同時因為閱歷、心智不夠成熟等原因不能正確的對待別人的看法和評價。作為生活老師,我們在管理中要對事不對人,學生出了問題之後具體地告訴學生問題出在哪裡了,為什麼出了問題,然後努力引導他去解決問題。切忌用諷刺、挖苦等方式去批評、指責學生,或者因為一件事或出了幾次問題就給學生下結論、貼標籤,什麼沒出息、沒臉沒皮等等的話不要說。

(4)要把帶有指責意味的「你」改成表述、說明的「我」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想讓他明白事情和道理,而不是在指責他。

(5)肯定和認可會讓學生更充滿幹勁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我們不能有意無意地要求不同的學生都能達到一個標準,對學生表現出來的一些好的行為要及時、公開的提出來,而批評一般不宜公開。

(6)說有效的而不是應該的

在教育教學中,要說有效的不是應該的。按照要求和常理而言,學生做的一些事情的確是不合適的,但我們教育和管理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知道不合適(很多時候學生也已經明白),也不是批評、訓斥學生,而是讓學生能夠改正不適當的行為。所以,我們應當努力說有效的,就是能讓學生聽進去,觸動學生內心並願意努力去克服和改正。在管理和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我們要多做正性的引導,少做負性的批評。

以正確的老師威信影響學生

老師在處理衝突時,要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公平、公正、合理地處理衝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老師威信沒有強迫的意思,也沒有強制性的力量。它不只是權力,它是學生對老師的尊重,是學生對老師的報答,是學生對老師的評價。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的老師為了樹立其威信,採用「高壓」的手段,動輒恐嚇、斥責、挖苦或體罰學生,結果適得其反。學生敢怒而不敢言,就會形成反感情緒,這種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導致心理危機或者爆發出來產生師生衝突。

加強溝通,增進理解

老師與學生溝通之間,需多花點時間去了解學生,可利用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機會與學生閒聊,詢問是否有學習或生活上的困難。老師真心樂意去幫助學生,必會讓學生感受到溫馨、親切,自然會想多親近老師。

溝通是構建和諧、理解型師生關係的基礎。只有通過交流,交談,交心,才能做到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融合。而溝通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師生之間只有通過各種活動和交往,進行情感聯絡及信息交流,才能化解矛盾,增進理解,減少衝突的發生。

良好的關係是一筆財富,更是一種有效的教育資源。在孩子和父母之間是這樣,在師生之間也是這樣。而良好關係的建立是以彼此了解,並能逐步實現互相理解為基礎的。所以,作為教師,平時要注意和學生的溝通。

與家長保持順暢的溝通

在學生的成長中,教師和家長的責任雖然不同,但在學生管理和教育中的方向和目標是一致的,在管理中我們要在和家長的溝通中形成家校的合力。所以,作為教師要多跟家長進行溝通,互通信息,而不是等到學生出了問題或者出了自己處理不了的問題再去找家長。沒有哪個家長喜歡聽別人說自己孩子不好,等到出了問題再去找家長也會影響我們跟學生的關係和相處。

在與家長的溝通中,遇到問題時我們要如實地說明問題,說出自己的看法、分析和意見;此外,我們更要說明學生好的變化和和進步,讓家長了解學生的狀況、變化並對他們進行肯定和表揚。

用幽默化解問題

學生出現一些不符合要求和規定的行為總是難免的,但不同的處理方式帶來的效果卻可能有很大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如果我們因為一個學生的問題而多次或長時間糾正或者批評,不但被批評者會有情緒,其他的同學因為受影響而出現情緒,甚至對老師產生意見。如果我們用點幽默的話,有些問題可能就在無形中被化解了。

某班有個學生在上課時總是下意識地會用手敲擊桌面,聲音很響,影響了別的同學也影響了老師講課,儘管被多次批評,但他有時還是會下意識地去敲。一天,在新來的語文老師的課上,他又開始敲了。語文老師聽了之後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說:哦,我們的課上還有伴奏,同學們真是多才多藝!不過呢,現在暫時不需要伴奏,等需要的時候我會告訴大家的,好嗎?聽了老師的話,那個同學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就事論事,不要秋後算帳

學生出現問題之後我們批評教育學生是正當的,但要就事論事,說清楚事情和方法就行了,切忌就事論人,因為某件事或幾件事就對學生下結論、貼標籤。

另外遇到問題要採取適當方式及時處理,不要把學生的問題攢到一起處理,或者把某個學生的問題積累起來「秋後算帳」。這樣做一是不利於學生問題的解決,延誤教育的機會;二是容易導致發火、貼標籤等行為。

抓好養成教育

在教育教學中養成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項教育內容,就是從入校開始就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作息等習慣,當學生逐步適應之後,出現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少。可能最初的時候會有些費神費力,但當學生習慣養成之後就可以少花費精力了。如果最初不注意引導和養成教育,等學生形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之後,再去改可能就費時費力也效果不佳,甚至還可能會引發師生衝突。

相關焦點

  • 巧妙處理師生衝突的15個注意點
    在發生師生衝突的時候,老師要願意花時間去聆聽學生的真實感受,衷心接納學生的意見與感受,並進一步樂於幫學生找出問題的癥結、解決問題,而不是,急於表達自己的看法,急於告訴學生應該怎麼去做。這樣不僅有利於衝突的澄清和處理,也有利於師生關係的進一步優化。
  • 處理師生衝突的15個注意點
    在發生師生衝突的時候,老師要願意花時間去聆聽學生的真實感受,衷心接納學生的意見與感受,並進一步樂於幫學生找出問題的癥結、解決問題,而不是,急於表達自己的看法,急於告訴學生應該怎麼去做。這樣不僅有利於衝突的澄清和處理,也有利於師生關係的進一步優化。3.讓學生把話說完。
  • 師生衝突的處理技巧
    在發生師生衝突的時候,老師要願意花時間去聆聽學生的真實感受,衷心接納學生的意見與感受,並進一步樂於幫學生找出問題的癥結、解決問題,而不是,急於表達自己的看法,急於告訴學生應該怎麼去做。這樣不僅有利於衝突的澄清和處理,也有利於師生關係的進一步優化。 3.讓學生把話說完。
  • 處理師生衝突如何做到公平公正
    在以往的師生衝突中,公眾容易傾向於弱勢的學生的情勢,在此陡然逆轉。梁老師在發現學生給其貼羞辱字條時,不動手打學生,而是找學校領導,請學生家長等辦法處置此事,也許才是最明智的。而事情發展到師生課堂互毆的地步,無論師生都有責任,只是單方面處罰老師,怕有失公允,且開除的處罰,也顯得過重。
  • 處理師生衝突不能靠「長官意志」
    原標題:處理師生衝突不能靠「長官意志」  ■熊丙奇   據媒體報導,安徽懷遠縣教育局日前發布了一份處罰決定,決定顯示,因當地某中學的一位教師在上課時,發現有學生在其背後貼了張「我是烏龜,我怕誰」的字條,還在上面配有烏龜形象,這位教師覺得受到侮辱,與這名學生扭打起來。當地教育部門以體罰學生為由將這名教師開除。
  • 師生發生「衝突」並非是件壞事,關鍵看如何處理
    我以為,熔斷機制,對我們有效解決師生衝突有著很大的啟示。 人與人之間,只要交往就可能發生衝突,無論是現實中的面對面還是虛擬的網絡隔空談,都是無可避免的。作為教與學、師與生的「對立」雙方,更是如此。
  • 湖南龍山縣通報軍訓教官與師生衝突事件 相關責任人被處理
    24日,湖南龍山縣皇倉中學軍訓教官與師生衝突事件引發輿論關注。據報導,此次軍訓教官與師生衝突已經導致40餘人受傷,其中教官1人,教師1人,學生40人。26日晚,湖南省龍山縣委宣傳部26日晚通報了目前查明的24日皇倉中學師生在軍訓中和教官發生肢體衝突的經過,並公布了處理結果。
  • 處理師生衝突不可過分袒護學生
    據媒體報導,近日長沙某學校兩個班級學生發生衝突,原本前去調解的老師卻因直接參與鬥毆而被辭退。這條新聞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很多網友認為對老師的處罰過重,並擔心從此再無老師在面對突發事件時勇於承擔責任。筆者以為,網友們的擔心並非沒有道理。在這起事件中,大家討論的焦點已不再是校園暴力本身,還包括校園暴力的處理方式和影響。
  • 線上教學師生發生「衝突」,「熔斷」法處理最有效
    我以為,熔斷機制,對我們有效解決師生衝突有著很大的啟示。人與人之間,只要交往就可能發生衝突,無論是現實中的面對面還是虛擬的網絡隔空談,都是無可避免的。作為教與學、師與生的「對立」雙方,更是如此。而且我以為,師生有「衝突」是一件好事,這說明教師是在其位,司其責,對學生嚴格要求;而作為逆反心理極強的學生,對學校、教師的制度要求、批評教育有所牴觸,一方面的確可能是學生做得不好,別一方面也可能說明學校的制度並不科學合理,教師的要求並不恰當,學生牴觸、反對,說明他們在思考、有思想,不是一個任人擺布的木偶。
  • 以共情解決師生衝突
    師生衝突事件屢有發生,也讓我們不得不思考,究竟該如何維持雙方的良好關係。 師生之間產生矛盾衝突,首先來自價值觀的分歧。傳統的教師觀中教師需要維護既存的社會關係和文化,同時又要以學生所能接受的方式來轉達社會規範。問題在於,對教師能夠接受的方式,對學生就未必能夠接受。教師與學生的這種內在的對立,通常以學生在課堂上的問題行為而具體表現出來。
  • 巧用SFBC,化解師生衝突
    如何避免師生矛盾,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把「教師要求學生做」巧妙轉化為「學生要求自己做」。如此,教師的教育、關心、愛護、指導和幫助就不會讓學生覺得反感、恐懼、緊張了,而一旦這些負面情緒不存在了,衝突自然也就銷聲匿跡了。那麼,如何把教師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我要求呢?
  • 師生衝突從教室打到辦公室 官方通報
    據四川達州市教育局12月21日通報,近日,達州市教育局對達州新世紀學校一教師與學生發生衝突相關情況進行了調查處理。經調查,新世紀學校初三五班班主任、數學教師尤某為加強班級管理,督促學生認真學習,在班級中約定用「打手板」方式(最多5個)懲戒考試不及格的學生。12月13日(星期五),班級組織了數學測試。
  • 師生衝突頻發,中國教育到底怎麼了?看看加拿大怎麼處理的?
    而在當今社會,在「貴學生、輕老師」的怪圈下,老師的地位每況愈下,儼然成了弱勢群體,經常有新聞報導師生衝突問題,多因管教孩子老師與家長發生衝突,進而受到嚴厲的處罰,甚至遭家長控告、報復,更有甚者被自己學生毆打、捅殺的案例比比皆是:      在安徽省銅陵市
  • 共識斷裂與師生衝突
    濟南 250014  內容提要:在功能論社會學看來,教育共識是師生關係和諧的黏合劑,當教育共識斷裂,師生衝突就發生了。師生間的教育共識分為三個層面:為社會的價值觀共識規定的教育共識;分別規範著教師與學生的教育共識;教師與學生在日常的互動中形成的教育共識。
  • 初三師生爆發衝突,從課堂打到辦公室!師生互毆誰之過?
    12月20日四川達州某中學一起「師生互毆」事件引發關注著實讓人大跌眼鏡學校老師與學生爆發衝突一路從教師打到辦公室近日,達州市教育局對達州新世紀學校一教師與學生發生衝突相關情況進行了調查處理。經調查,新世紀學校初三五班班主任、數學教師尤某為加強班級管理,督促學生認真學習,在班級中約定用「打手板」方式(最多5個)懲戒考試不及格的學生。12月13日(星期五),班級組織了數學測試。
  • 初中師生課堂對抗性衝突的預防
    、加大日常排查力度和引入風險管理理念四個方面來進行。>  內容提要:對全國範圍29個縣(區)的5000餘名初中教師進行師生課堂對抗衝突的調查發現:教師被學生罵的發生率最高,教師的性別、學歷、年齡的影響在不同類型的衝突上有差別,班主任中的不同群體與學生的衝突也有差別。
  • 師生矛盾衝突愈演愈烈!誰之過?
    現代社會,師生矛盾衝突事件頻發。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師生矛盾愈演愈烈!近日有媒體報導了江蘇省揚州市某中學的師生矛盾:老師因課堂上管理課堂秩序。而遭到學生辱罵。隨後,老師對該生進行批評時,該生認錯態度較差,並多次以粗話反駁。老師一時氣憤,打了該生4記耳光。最後被學校嚴格處分。像這樣師生矛盾升級的新聞,近兩年並不少見。在此不再一一列舉。那麼,針對師生間矛盾衝突逐步升級,愈演愈烈的現狀。
  • 委員稱擴招師生關係勞資化致高校師生衝突頻發
    高校師生衝突為何頻發?  政協委員分析指出,擴招、師生關係勞資化均是原因  前不久發生在中山大學及中國政法大學的師生衝突事件引起廣泛關注。兩會期間,不少委員就此問題提交提案,呼籲重建良好師生關係。
  • 師生衝突的可能性及對策
    師生衝突,在教育當中是一種常態,是一種客觀存在。那麼,衝突是怎麼產生的呢?我們應該怎樣去應對呢?可能的情況很多,很難窮盡,在我看來,主要有三。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出現不同程度的衝突也在情理之中。 具體的對策是,求同存異。師生關係的建立和維護,老師始終佔有主動權,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們老師要堅定不移地相信,任何事情是有不同的解讀的,而我們,未必是絕對掌握真理的一方。如此思考,能對學生的行為,多一份理解和接納,規避衝突的風險。
  • 2020年3月份發生兩起師生矛盾衝突,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小編注意到,在2020年3月份就發生了兩起引起網友廣泛關注的師生矛盾衝突。3月2日山東濟南新東方學校男生線上學習時被教師催交作業後情緒激動,覺得教師有意在網上學生面前貶低自己而用方言辱罵教師數分鐘。3月13日三原縣南郊中學家長反映該校一女中年教師因多次催學生交作業無果後情緒激動,口無遮攔爆出類似「跑到學校給你先人上墳了」、「休你先人」等侮辱性言論。這兩起師生矛盾皆因教師催學生交作業而起,不同的是一件是學生辱罵教師遭到學校停學,另一件是教師辱罵學生而遭到教育局停職,年度考核為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