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 11:20 來源:《中國教育學刊》 作者:滕洪昌 姚建龍
字號內容摘要:課堂對抗性師生衝突的預防可以從定位重點教師群體、合理設置班主任、加大日常排查力度和引入風險管理理念四個方面來進行。
關鍵詞:師生衝突;課堂衝突;校園暴力;學校安全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滕洪昌,魯東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博士研究生,山東 煙臺 264025;姚建龍,上海政法學院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 201701
內容提要:對全國範圍29個縣(區)的5000餘名初中教師進行師生課堂對抗衝突的調查發現:教師被學生罵的發生率最高,教師的性別、學歷、年齡的影響在不同類型的衝突上有差別,班主任中的不同群體與學生的衝突也有差別。課堂對抗性師生衝突的預防可以從定位重點教師群體、合理設置班主任、加大日常排查力度和引入風險管理理念四個方面來進行。
關 鍵 詞:師生衝突 課堂衝突 校園暴力 學校安全
標題注釋:本文系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委託課題「學校安全風險防控機制研究」(項目編號:JYBZFS2016002)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4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808(2018)04-0071-05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師生接觸最多的地方,發生衝突的概率要相對大一些,有研究表明,在中小學師生衝突事件中發生在教室的佔總數的59.62%[1]。課堂中的師生衝突可以分為一般性衝突和對抗性衝突。一般性衝突一般不影響課堂教學,面對一般性衝突大部分教師也可以通過自己的權威控制住局面[2];對抗性衝突包括教師罵學生、教師打學生、學生罵教師、學生打教師以及師生互相打罵,一旦遭遇對抗性衝突,教師很難控制局面。
一、師生課堂對抗性衝突形勢比較嚴峻
本研究以中小學教師為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的獲得採用多階段概率與規模成比率的抽樣方法,抽樣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抽取縣(區),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從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港澳臺)共2870個有常住人口的縣(區)級行政單位抽取了29個縣(區)。第二階段,抽取學校並確定參與調查的教師。由於涉及的區縣較多,授權委託上述29個被抽到的縣(區)教育局負責學校安全的工作人員,在本縣(區)隨機抽取6所初中,要求城市學校與農村學校、寄宿與非寄宿學校都要被覆蓋到,被抽到學校的全部教師參與調查。去掉無效問卷後,得到有效教師問卷5372份,考慮到行政人員和後勤人員與學生在課堂上發生衝突的可能性非常低,因此把這兩類人員的數據去掉,只保留了5036份專業教師的數據。
教師問卷除了人口學變量,還包含兩類多選題。第一類問題是「在上課期間是否發生過下列事情」,共有五個選項,分別是教師罵學生、教師打學生、學生罵教師、學生打教師、師生互相打罵。第二類問題是「你們是否對學生進行下列教育或採取下列措施」,選項包括法治教育、重點學生與教師的內部矛盾化解和排查工作、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建有心理諮詢室。所有調查都採用網絡作答的方式進行,收集到的數據採用SPSS23.0進行分析。
調查發現,從教師的回答來看,選擇「教師罵學生」的佔11.3%,「教師打學生」的佔3.8%,「學生罵教師」的佔18.4%,「學生打教師」的佔4.8%,「師生互相打罵」的佔1.8%。有接近20%的教師報告在課堂上被學生罵過,發生率是非常高的,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當然,有超過10%的教師罵過學生,對此也不容忽視。
二、定位重點教師群體確保精準預防
師生之間在課堂上發生衝突,首先需要反思的無疑是教師,要預防師生衝突也要從對教師的幹預入手。教師中的一些特殊群體容易與學生發生衝突,能夠精準定位這些教師是實施有效預防的前提。對此筆者主張實施「分類分群」的策略,精準定位重點教師群體。「分類」是指針對不同的師生衝突類型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分群」是指考慮教師本身的特徵,如性別、年齡、學歷等對師生衝突的影響。對於「分類」而言,學生罵教師的發生率最高,教師罵學生的發生率次之。很多師生間的衝突最初就是從罵開始的,如果不能及時化解則容易演變為打,因此師生間的罵是預防工作的重點也是起點。對於「分群」而言,從調查來看,男教師與學生的衝突比女教師與學生的衝突多,41~50歲年齡段的教師與學生衝突最多,這些是開展預防工作應關注的重點教師群體。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分類」與「分群」之間存在著交叉;另一方面,對於不同類型的師生衝突,需要關注的重點教師群體是不同的。
(一)男教師應該被重點關注
無論哪種類型的師生衝突,都是男教師比女教師的發生率要高。具體來看,對於被學生罵而言,男女教師的發生率分別為22.7%和15.9%(值為33.1,p小於0.01),表明男教師相對女教師更容易被學生罵;對於被學生打而言,男女教師的發生率分別為6.3%和3.8%(值為17.2,p小於0.01),表明男教師相對女教師更容易被學生打;對於教師罵學生而言,男女教師的發生率分別為14.9%和8.9%(值為44.7,p小於0.01),表明男教師相對女教師更容易罵學生;對於教師打學生而言,男女教師的發生率分別為5.7%和2.7%(值為35.1,p小於0.01),表明男教師相對女教師更容易打學生;對於師生互相打罵而言,男女教師的發生率分別為2.9%和1.0%(值為23.6,p小於0.01),表明男教師相對女教師更容易與學生互相打罵。因此,男教師應該是被重點關注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