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傷師弒師事件屢屢發生,有人說教師已成為危險的職業。開學在即,受疫情影響,憋了很久的師生更容易發生課堂衝突。怎樣避免衝突?聽聽這位老教師怎麼說。
一、以「導」為主,剛柔並濟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偶爾發生摩擦、衝突也是正常的。為師者應客觀地分析原因,講究教育藝術,冷靜對待,理智處理,順其自然,以「導」為主,剛柔並濟。
中學生處於發育時期,精力旺盛,叛逆。受這次疫情影響,他們宅在家裡,憋久了,偶爾起鬨,頂嘴,吵鬧,這也是正常心理現象,當你遇上學生吵鬧,說教不聽時,你可以換個角色,耐心冷靜地讓學生說說笑笑,讓他們發洩一下,放鬆一下;當學生與你爭辯,發生衝突時,你要儘量寬容學生,以減少摩擦、化解矛盾。你不必大動幹戈,這個時候就如是你遇上了一團熊熊大火,最忌火上加油,你應以水滅火,冷對待,冷處理。以「靜」制動,讓教室安靜下來,這才是最佳方法。
二、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懂得保護學生自尊心的重要性。師生相處中,特別是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一定要注意對學生人格的尊重,注意方式方法,既要寬容又要嚴格。要尊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日久會生情,學生就會願意與你溝通,與你配合,同時,學生對你也會多一份尊重。
有時候,也要給學生一個臺階。所謂「給臺階」,就是「放倒」學生時,要擇機「扶」他起來,要讓他還有體面的坐在教室裡,這不是給學生讓步,也不是處置學生後不聞不問,而是用更機智的方法,在保護學生自尊心的基礎上引發自悟。這樣才能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化解矛盾,走出尷尬的境地,也能使學生提高認識,提升精神境界。
三、放下架子,微笑面對學生
有些教師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高高在上,唯我獨尊。認為自己是教學過程中的指揮者,主宰者,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這就容易使學生從心理上與教師產生隔閡,不但影響教學效果,而且也不利於建立和諧的師關係。教師應消除這種觀念,放下架子,走進學生。從教學的指揮者,轉變成參與者,合作者,與學生平等對話,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老師是他們的良師益友,是他們的合作夥伴。
有些教師平時對學生過於嚴肅,課上課下臉部表情刻板嚴肅,學生感覺不到老師的親切感,從而產生距離。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內課外放下師道,對學生多一些微笑,微笑走進教室,微笑面對學生,微笑著講課。只有這樣才能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四、始終記住「衝動是魔鬼」
在處理師生衝突時,始終要記住「衝動是魔鬼」。教師要善於控制自己,要善於止怒,尤其是面對學生的錯誤時,要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不要總是想一下子就制服學生,千萬別亂動手「打」學生。我們去打罵學生,猶如火上潑油,學生會產生反抗情緒,甚至會出現與你對著幹呢!畢竟他們是血氣方剛的中學生啊!說真的,要真「打」起來,我們不一定能贏下他們呢!即使我們「打」贏了,最終輸的還是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克服一切因情緒變化而帶來的對教育教學和師生關係不利的因素,善於管住自己,以理服眾,駕馭課堂,只有這樣才能受到學生的尊敬。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粗淺看法,關於這一問題,大家也來一起說說吧!
(本文某些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