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區域學科教研範式

2020-12-25 中國教育新聞網

新時代,面臨教育發展的轉型與變革,如何發揮教研員的專業引領作用,通過創生適切的教研範式,使一線教師在準確理解學科價值的基礎上,把立德樹人落實到教育教學中。這是區域教研在承載研究、指導、管理、服務等基本職能的前提下,亟待解決的難題。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通過聚焦教研價值、豐富教研內容、優化教研方式和創新教研機制,不斷探索基於學科課程建設、保障課程有效轉化的教研機制,逐步建構具有區域特質的教研範式。

長程設計,架構教研範式。臨淄區教研範式是在遵循學科教育價值取向的前提下,以課程內容實施為載體,以教學研討活動為手段,以運行機制為保障的常態化運作模式。該範式旨在通過文本研磨、現場實踐和反思重建等過程,發揮連通、輻射和提升作用,支持區域課程的實施與改革,充分服務於學校、教師和學生發展。

系統建構區域教研文化價值。結合全區各學校學科課程建設不均衡及教師團隊發展現狀,提出「主動健康發展」的價值目標,以「聚焦課程,結構開放,動力內化,價值提升」的學科文化,通過舉辦專題培訓、校際交流、主題研討、教學比賽等活動,提升教師對學科教育價值的理解與認同,提升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對學生生命關懷的意識與本領。

拓寬學科課程育人範疇。通過對課程標準、教材的研磨,構建強化課程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相互關聯的教研內容,在注重文本現有知識內在關聯的基礎上,打通單元、年級直至學段之間的界限,形成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結構體系,引導教師將文本、學生、生活進行整合,讓學生在課程體驗與感悟中獲得學科知識,形成學科能力。

創新「跨界聯動」運行機制。建立教育局、教研室、學校多部門聯合運行、結構多樣的共同體,在規範學科教研管理與專業發展的基礎上,創新項目運作方式、完善質量發展評估制度,建立學科專家、核心組成員、教研組長及青年教師發展團隊,讓教師在激勵與鞭策中享受教育帶來的幸福感、成就感和價值感。

貼地應用,提升教研專業價值。多年來,臨淄區堅持「問題引領,研究跟進,實踐反思,重建提升」的教研思路,持續優化完善教研活動,形成課程教學視導調研、課例研究、菜單式培訓與主題教研等多種教研模式,實現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教研範式的貼地應用。

構建課程教學視導調研模式,提升課程實施水平。教研員利用到學校進行教學視導的機會,通過對教學現場信息化技術使用、學生學習過程分析及教學設計進行系列調研、數據處理、結果診斷,放大課程調研、課例研究及主題教研活動的過程價值,建立「前移研究、現場觀察、點評反饋、反思重建」的流程,促進基於數據的教學反饋與反思改進,提升教研品質,提高課程實施質量。

構建課例研修模式,提升教研實效。教研員帶領學科專家、核心成員做好日常教研活動的頂層設計,明確備課、上課、聽課、說課、評課等環節的具體要求,以課例研修促進教師主動參與,增進教師深度思考,增強教師互助合作。

構建主題教研活動模式,提升教研品質。科學確立教研活動的基本流程和實施環節,對每一個環節的組成要素進行具體闡釋,體現主題的明確性和針對性,彰顯活動的持續性和整體性,突出參與的深入性和全程性,促進教師和教研員對學科本質及其育人價值的共同遵循。

推陳出新,推動教研「破土」發展。臨淄區學科教研在發展的歷程中,堅持「立足本土,面向未來,面向全區師生」的價值目標和行動願景,在區域教育的不同發展階段,承載著不同的責任與使命。

發揮教研範式的引領作用,為區域教育發展增添新動能。臨淄區教研範式在省、市學科教育領域有獨特價值,但面對區域學科教育現狀,仍需要不斷優化,力爭通過教研範式的推廣與提升,為區域教育發展作出新貢獻。發展教研範式的文化內涵,實現區域教研範式新發展。如何在繼承和發展的基礎上,讓「主動健康發展」的文化內涵成為區域教研的終極追求,實現「教研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教師推動教研品質提升」的目標,需要我們更加深入的探索與實踐。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教學研究室)

《中國教師報》2019年06月19日第15版 

相關焦點

  • 開展教改實驗研究 創新區域教研路徑 | 2020年《未來導報》第52期
    甘肅省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實驗項目以推動教學改革模式創新、深化課程改革為目標,圍繞甘肅教育改革發展的中心任務,聚焦課程教學關鍵問題研究,探索基於區域教研、校本教研、網絡教研、主題教研等多種教研方式整合的教研體系建設,項目開展以來,省教科院對確立的實驗區和實驗項目給予了深度專業指導,引領實驗區開展項目實施,並總結推廣優秀研究成果,充分發揮項目對區域教研的提升作用。
  • 區域教研中教育數據應用協同創新共同體模式探索
    本研究結合A區「教育常態數據的學科落地應用」教研項目,探索區域教研中教育數據應用協同創新共同體的理論構想,為一線教師克服教育數據應用問題提供支持,為後續相關項目的開展提供參考。 二、直面桎梏:區域教研中教育數據應用的現實困境 近年來,全國各區域教育局開展了以教育質量監測為主題的各級各類培訓,在培訓中對教育質量監測的相關文件、精神進行了宣傳和解讀,廣大基礎教育教師對教育數據應用的理解與認同都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我們應當認識到基礎教育階段區域教研中教育數據應用在實踐層面仍然存在諸多桎梏,筆者結合在「教育常態數據的學科落地應用
  • 立足實踐,注重協同,紮實推進區域學科德育一體化建設
    2018年,項目實驗的學科隊伍再次擴大,結合金山區學科育人的優勢和特色,將地理、體育、藝術(美術音樂)納入其中,步入了「3+3」的新時代。在實踐探索的幾年裡,項目組邊試、邊行、邊總結、邊提煉、邊推廣,注重協同,嚴格按照區域教育綜合改革項目推進細化表的時間節點和工作目標,堅持學段縱向銜接、學科橫向貫通和部門整體協同的一體化思路,整體協作、穩步實踐,紮實推進區域德育一體化建設。
  • 智慧課堂範式研究|英語學科+智慧課堂
    10月19日-23日,蚌埠市基於大數據的精準教學研討會暨蚌埠二中智慧學科展示周活動正式舉辦,活動覆蓋高中年級九大學科、三大課型(
  • 探索 思考 成長——記九龍坡區小學語文、品德、英語學科整合教研活動
    為了紮實推進區域小學課程體系建設,探索基於「學生核心素養」培育,跨學科、綜合型大教研方式,構建區域教研文化,5月19日,在鵝公巖小學開展了九龍坡區小學課程體系建設展示暨語文
  • 探索定量社會學的新範式
    探索定量社會學的新範式 2017年11月15日 10:1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雲松 賀光燁 吳賽爾 字號 內容摘要:要走出雙重危機,在研究範式上,定量學人也應該有發展和突破
  • 悟思政教研之道,創學科育人之策(第四期)
    高三:核心知識——重點題型——「一核四層四翼」——學科核心素養——自主學習和創新思維能力。高二:聚焦改革——學科素養——探索策略——提升能力。高一:新改方案——實驗研究——新教體系。大教研「看準一個點,深耕一問題」,逐步構建基於「問題導向、聚焦素養,學段貫通、學科特色」的大教研實施模式。
  • 十大案例 | ③深度教研機制,他們這樣構建!
    近六年來,諸城市先後招聘了3315名青年教師,為解決新進青年教師培訓缺乏針對性、實效性和規範性的問題,諸城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一直致力於教師專業發展範式的探索與研究,積極構建深度教研機制,建立包容、賦能、共創的專業成長文化,努力讓每一位教師找到專業研究的價值、教書育人的樂趣。
  • 教研轉型的先行者 課程改革的引領者
    同時,朝陽區教研中心注重以提升區域教研活動實效性為目標,建立教研員工作質量工作考評制度,強化教研員自主學習、自主研究、服務學校、引領教師的職責要求,促進教研轉型。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區教研中心將原中學教研室分解為初中教研室和高中教研室兩大獨立部門,以加強對初中、高中學段的教學研究與指導力度,引領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區域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均衡化發展。
  • 如何探索建立學生立體評價範式?| 智庫
    這無疑指明了學生評價改革的範式走向——立體評價,將學生縱向學習的全過程與橫向發展的全要素整合起來進行更全面、更客觀、更科學的評價。那麼,如何探索建立學生立體評價範式呢?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總體方案》六次直接提到「立德樹人」,並強調「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開展學生立體評價正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選擇。
  • 實踐「五步」校本課研 探尋「五成」研修範式
    《五步五成:農村初中「生長型校本課研」範式研究》課題旨在將校本教研聚焦於教師教學的「主陣地」課堂,以「上好一堂課」為研究主線,從「課」出發,圍繞「課」進行有步驟地研討,從「課」中顯現教師專業發展;探索以「紮根課堂」而生成的教學「目標」「經驗」「理念」「策略」「範式」的「生長」為主要特徵的農村初中校本研修重要方式,實現校本教研中每一個環節落實後的效果生成,同時實現教師專業能力的生長。
  • 深研「範本語文」推廣應用,促升跨區域同步教研 一一我市舉行許發金名師教研共同體首次主題研修活動
    「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網際網路+教育背景下跨區域同步教學對教育生態的重構研究》子課題《基於「範本語文」的跨區域單元同步教研資源的設計與應用模式研究》開題報告會在寧德師院第二附屬小學舉行。
  • 基教典型經驗丨濟南天橋:構建質量保障體系 推動區域教學深度變革
    深化「縣管校聘」用人機制,以學科競崗為核心的教師交流四大模式,盤活均衡區域師資隊伍。深入實施「五名一特」培養工程,每年投入1000萬元用於教師培訓和獎勵,2020年獎勵「天橋區百佳教師」「先鋒校長」每人10000元,以名師帶團隊,以團隊強學科,激活教師隊伍內生動力。建成全國首個「天橋e家」家長學校,提供專業家庭教育服務,讓家長成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的同盟軍。
  • 片區教研聚一堂 同課異構展風採--金澤小學區域學科教研活動暨康家集鄉教師技能大賽
    為全面提高我學區青年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按照康家集學區以教研促教師成長、以教師成長促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整體思路,在臨洮縣金澤小學區域學科教研中心的指導下,5月27-5月29日,在康家集小學舉行了區域學科教研活動暨康家集鄉教師技能大賽,來自西街小學、辛店學區、新添學區、窯店學區、康家集學區共80多名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
  • 基教典型經驗③濟南天橋:構建質量保障體系 推動區域教學深度變革
    二是制度建設強管理立足區域層面,全力做好教學管理的頂層設計,成立教學管理研究團隊,搭建制度框架。立足城鄉共進、學科共融、年段貫通,指導學校圍繞課程建設、教學常規、教研活動、教師培訓,建立形成校本化的教學管理制度體系,做到架構相同、校校各異。強化價值引領,明確質量標準,促進天橋區每所學校管理行為更加科學,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 基於範式分析的公共管理學科身份危機與發展路徑
    研究方法的獨特性和適用性亦是判斷一個學科成熟與否的標尺。[2]因此,範式就是科學共同體信念、學科基質和方法三者的有機統一。衡量一個研究領域獨立和成熟的標誌即是是否出現了一個能夠指導本領域中常規科學活動的範式。
  • 數據驅動教學:大數據時代教學範式的新走向
    該計劃旨在對接近完成基礎教育的15歲學生的閱讀、數學、科學等學科能力進行評價,進而判斷學生能否具備社會需求的知識與技能,根據測試結果評測各個國家關鍵學科素養水平,以推進學科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近年來,隨著大數據理念與技術在我國的快速發展,國內部分地區已經意識到數據在驅動區域教育均衡發展與質量提升方面的重要價值,開始啟動數據驅動教學相關計劃。2015年,我國的「快樂學」與北京海澱區11所學校的2500多名學生開展了數學學科試點項目「歐拉計劃」[11]。
  • 合理完小舉辦高谷片區「提高聽課評課能力 探索學科核心素養」教研活動
    4月7日,彭水縣高谷片區完小 「提高聽課評課能力  探索學科核心素養」教研活動在合理完小舉行。活動得到彭水縣教師進修學校、高谷片區督導室關心和幫助,以立足課堂教學為中心,緊緊圍繞合理完小校本教研「一三六」觀課議課核心內容進行。上午9點,教研活動在合理完小校長黃濤主持下拉開帷幕。彭水教師進修校副校長吳敏、數學教研員劉曦和唐強生,高谷片區督導室主任陶小明及全體成員,共和、大地、葡萄各校校長及老師參加本次活動。
  • 冠縣多舉措推進城鄉教研一體化
    近年來,冠縣教體局積極探索,通過建立三級教研共同體和打造四支隊伍,實現專業化的引領,全面促進城鄉教育質量的優質、均衡發展,推進教研城鄉一體化。一、構建三級教研共同體三級教研,即縣級教研共同體、城鄉教研共同體、校本教研共同體。
  • 【教研活動】拆掉學科間的籬笆牆 共建學科德育大課堂——市教科所開展全市小學道德與法治和小學語文網絡聯合教研活動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3·18」講話精神和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