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 PPTV 聚力在京舉辦了聚力 2016 品牌戰略發布會,會上宣布 PPTV 聚力更名為 PP 聚力,並將從單純的網際網路視頻公司向文化 O2O 平臺型公司發展。會後 36 氪記者對蘇寧文創副總裁、PP 聚力總裁米昕,就 PP 聚力品牌戰略升級的具體內容及一些媒體關注的焦點進行了專訪。
品牌變更,將依託蘇寧把業務從線上延伸到線下
對於 PPTV 聚力為何要更名為 PP 聚力,米昕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 PP 聚力未來將不只是一個單純的線上網際網路視頻公司,拿掉 PPTV 中的 「TV」 才能更好地包含擴展的線下業務。而 PPTV 這個品牌並不會消失,在線上視頻方面,包括 pptv.com、PPTV 客戶端等都不會更名。
至於此次重點提出的文化 O2O 概念,其主要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個環節。線上將主要以 IP 孵化為核心,通過與 YY、龍珠直播等平臺合作獲取潛在 IP 人才,再通過與 CJ E&M 集團合作對這些人才進行工業化包裝和培養。同時蘇寧文創也將提供資金和場地支持。最終的目的是讓潛在 IP 人才在平臺內成長為熱門 IP,從而提供優質內容並積累用戶。
而在擁有了熱門 IP 後,將延伸到線下進行商業變現。依託蘇寧的 PP 聚力在這一環節具有獨特優勢。截至 2016 年 3 月 31 日,蘇寧在國內 297 個地級市擁有 1556 家連鎖店面。一方面,蘇寧的房地產板塊蘇寧置業能為 PP 聚力開設線下文化體驗中心、開辦粉絲見面會等商業活動提供場地支持;另一方面,PP 聚力可以在蘇寧電商的平臺上分銷其 IP 周邊實物衍生產品。
其實,PP 聚力此次提出的文化 O2O 概念比較類似於日韓文化產業的商業模式:韓國對藝人團體進行工業化包裝,在獲得足夠的熱度後推出各種與粉絲面對面的商業活動;日本動漫產業開發出大量手辦等衍生產品,風靡全球二次元圈。
PP 聚力近期將借 《魔獸》 電影的上映對其文化 O2O 模式進行嘗試。PP 聚力 19 日宣布,其已獲得 《魔獸》 電影在中國的新媒體獨家版權,將在北京三裡屯舉行線下活動,並在蘇寧易購平臺銷售多款周邊衍生產品。
團隊內部已穩定,將尋求戰略投資
自 2013 年 10 月蘇寧宣布聯合聯想共同入股 PPTV 以來,PPTV 管理層變動不斷,CEO 已累計更換四次。2015 年 PPTV 還被蘇寧雲商內部轉讓給蘇寧文創,當時媒體對此的普遍解讀是 PPTV 的巨額虧損讓蘇寧雲商不得不丟掉這個 「包袱」。而 PPTV 方面一直未對此置評。
針對這些外界關注的焦點米昕此次做出了回應。其一,虧損並不是蘇寧雲商內部轉讓 PPTV 的主要原因。米昕告訴 36 氪記者,由於阿里巴巴集團擁有蘇寧雲商的股份,而阿里具有外資屬性,根據廣電總局對網際網路視頻行業的要求 PPTV 將需要增加很多內容審批手續,轉讓給沒有阿里股份的蘇寧文創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此外,視頻網站普遍虧損,PPTV 的虧損情況並不嚴重。其二,PP 聚力團隊內部已經穩定,原 PPTV 團隊成員與蘇寧文創團隊已形成了新的團隊關係,管理層將不會出現大的變動。
據悉,在此次戰略發布後,PP 聚力短期內的主要精力將集中在吸納人才,整合蘇寧和 PPTV 的渠道、內容和用戶資源,尋求戰略投資者三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