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太原汾東汙水處理廠一期二步工程生物池 付明麗 攝
5月19日上午,在太原汾東汙水處理廠一期二步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進行廠區道路修繕工作。記者跟隨汾東汙水處理廠一期二步工程項目經理張均來到生物池區域,站在池子上往下看,9米深的池子裡,黑色的汙水從進水口翻湧而來,激起白色的泡沫。
5月15日,太原汾東汙水處理廠一期二步工程正式通水運行,日處理汙水20萬噸。據張均介紹,一期一步工程已於2018年12月29日通水運行,日處理汙水15萬噸。目前二步工程還在進水工藝調試階段,出水達標後進行三個月試運行,之後將正式投入運營。
圖為太原汾東汙水處理廠一期一步工程出水口 付明麗 攝
「這些汙水主要是來自太原南部區域的生活汙水,經過一系列處理後,水質可以達到Ⅳ類水標準,然後排入汾河。」張均告訴記者。
那麼,汙水是怎麼變成清水的呢?張均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
管網輸送的汙水先進到粗格柵,好比你打了一盆髒水,第一步要先把上面的漂浮物等固體垃圾過濾掉,這就是粗格柵的作用。
汙水裡有很多泥沙需要沉澱,汙水從粗格刪流出經過細格柵和曝氣沉砂池後,體積較小的泥沙等固體垃圾也將被過濾掉……
經過預處理後,水到達生物池。生物池是去除汙水中氮、磷和有機汙染物的重要環節。在這裡,活性汙泥中的微生物菌種就會把有機汙染物給「分解吃掉」。
之後,水進入MBR膜池,它的原理就跟家裡的淨水器一個道理,只不過這是一個大型淨水器。
圖為太原汾東汙水處理廠一期二步工程膜池 付明麗 攝
張均介紹,二步工程比一步工程更為先進,它運用到了MBR汙水處理工藝,利用孔徑1微米的濾膜對汙水混合液進行泥水分離,出水水質優質穩定。此外這種工藝將傳統汙水處理的曝氣池與二沉池合二為一,可大幅減少佔地面積。
在出水口,記者看到,清澈透明的水流穿過藍色瓷磚砌成的出水渠,汩汩排入瀟河,最後匯入汾河。「處理後的水可以用來灌溉、城市綠化、道路養護等,對汾河的水質也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張均說。
圖為太原汾東汙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平面圖 付明麗攝
據太原市城管局、二級調研員王保定介紹,太原市南部地區排水設施較為落後,一些未經處理的生活汙水和經過處理後仍超標的汙水,過去曾經直接或間接排入汾河,成為汾河太原段的主要汙染源之一。
為了儘快改善汾河南部水體環境,同時解決太原南環過境高速以南、汾河以東太原界內區域的汙水全收集全處理,太原市啟動了太原汾東汙水廠一期工程,該工程位於太原市小店區劉家堡鄉東裡解村,佔地面積205.65畝,為地上汙水處理廠,建設規模為日處理35萬噸,目前是太原最大規模的汙水處理廠。
此外,太原市將根據城市需求,適時啟動二期工程,建成後汙水處理總規模將達到日處理54萬噸。
「汾東汙水處理廠的建設,對提升太原市城市南部汙水處理能力意義重大,將為6月底前汾河流域國考斷面全面消除劣Ⅴ類水環境治理目標提供有力支撐。」王保定介紹說,三年來,太原市下大力解決汾河太原斷面水質問題,有序推進了雨汙分流、截汙納管、九河治理、汙水處理廠的新建擴建和提質增量。
圖為汾河太原城區晉陽橋段河面 董童 攝
汾河流域是山西省重要的生態功能區、人口密集區、糧棉生產區、經濟發達區。汾河養育了41%的山西人,是山西的「母親河」。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提出讓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的要求。
時隔近三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汾河太原城區晉陽橋段,考察汾河水治理及兩岸生態保護、城市環境建設等情況。習近平指出,治理汾河,不僅關係山西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也關係太原乃至山西歷史文化傳承。
近年來,山西先後出臺有關規劃,全面啟動汾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汾河流域13個國考斷面中,劣V類水質斷面由8個減少到3個。此外,汾河水量漸豐,地下水位連續10年回升。
今年,山西將繼續通過沿線城鄉截汙納管、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等措施,確保6月汾河流域水質全部退出劣V類,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西頻道 付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