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貼畫「情有獨鍾」?明白背後的原因,你就不會再阻止孩子了

2020-12-22 福林媽咪

文丨福林媽咪

我媽打電話,說翻出了我壓箱底的「好寶貝」,就是我小時候貼滿了貼畫的習題本。

看著滿滿的一本子貼畫,讓我想起自己的童年。

那時候的玩具遠不如現在琳琅滿目,而且,當時的經濟也不允許我們擁有「大型玩具」,能有幾張貼畫都已經是值得開心好幾天的事情。

當然,對於貼畫的內容,我們這些小夥伴也是有「考究」的,不是自己喜歡的不要,顏色不靚麗的不要,貼畫的形象也從卡通動漫到影視明星,涉及面很廣,遇到自己非常喜歡而沒有的貼畫,我們就會很客氣的去「求」其他小夥伴贈與幾張,然後,貼在自己最喜歡的課本上,甚至是家裡的柜子上都是慢慢的貼畫。

現在想想,那時候的自己真的是「貼畫迷」,不然也不至於把最好的貼畫「壓箱底」。

其實,就算是現在,也有很多孩子特別喜歡貼畫,他們甚至將貼畫貼在爸爸媽媽的身上,好顯示他們的「美」。

為什麼孩子總會對這些貼畫這麼感興趣,動不動就貼滿牆?

首先,應該是顏色上的吸引。

貼畫的顏色,基本都是很鮮豔的,這在視覺上就會給孩子們一種衝擊。

再加上現在的貼畫內容基本都是孩子們經常看的動畫卡通人物,這就足以讓孩子們瘋狂的著迷其中。

我當時之所以會那麼喜歡貼畫,就是為了「紀念」我特別喜歡的那部影視劇。

然後,幼兒園老師無意識的「倡導」。

小孩子都對獎勵有很大的嚮往,尤其是對老師的認可,他們會把老師的獎勵當成是很神聖的物品,就算是在街上遇到類似這樣的東西,他們也想要把這些東西「佔為己有」。因為,在孩子們的眼裡,好像這些東西都是好的,因為學校的老師都已經把他們當成是獎勵品,而孩子們有對老師們說的話和做的事深信不疑。

幼兒園老師們都將貼畫作為獎勵,孩子們自然就對貼畫無比熱衷啦。

再者,貼畫方便孩子自己創作。

貼畫就是一張紙,又很容易揭下來,而且,有些貼紙的設計還是硬殼、人體小細節設計,尤其是那些小女孩喜歡的芭比娃娃,裙子、鞋子、裝飾等之類的裝飾物都是一張張,孩子們想要哪個直接揭下來就可以,而且他們自己也能給貼畫人物「穿衣服」,自然就會很喜歡貼畫啦!

有些寶媽覺得孩子把貼畫貼的哪兒都是,就會不允許孩子再玩。

而事實上,只要寶媽們能做好引導,孩子玩貼畫也是有好處的:

鍛鍊孩子的視覺

貼畫的顏色很絢麗,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刺激孩子的視覺神經,鍛鍊孩子視覺,讓孩子能對顏色有一定的敏感。

這個時候,寶媽如果能給寶寶點出對應的顏色,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也能對顏色有初步的認知,讓孩子視覺辨色能力顯著提高。

鍛鍊孩子的認知

每一個貼畫都有其特定的角色,孩子在玩的時候,寶媽可以多問問孩子手裡的貼畫上都有什麼,有什麼能力或是作用。

這樣的詢問,能更好的鍛鍊孩子們的認知能力,讓孩子的記憶能力得到提升。

當然,這樣的詢問不可求多,不然,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耐煩。

鍛鍊孩子的肢體協調能力

在孩子玩耍的時候,爸媽可以給孩子限定一個區域,比如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讓孩子們在這個區域裡想辦法粘貼滿,或是選擇貼畫練習冊,那樣需要精準粘貼的貼畫。

這樣的精準粘貼能練習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調節孩子的手腦肢體協調能力,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

豐富孩子的想像力,培養專注力

不管是貼畫,還是貼紙練習冊,孩子們有時候需要根據自己的「認知」來進行選擇和粘貼,這個過程中,孩子會發揮他們的想像。

如果寶媽們能與孩子們做遊戲,讓孩子在一定時間裡貼出他認為最好的畫面和人物,這不僅是對孩子想像力的鍛鍊,也是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

每個孩子都有他們特別鍾愛的玩具,他們在擺弄這些玩具的時候,可能會給爸媽帶來麻煩,或會造成不便,可只要爸媽能引導好,給孩子發揮的餘地,這些玩具也會是孩子智力成長的輔助品。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當你能讀懂孩子無釐頭行為背後的需求,你就不會再焦慮了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你會不會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我家孩子為什麼要把喜歡的玩具搬到床上;為什麼最近一直不停的摸臉、吃手、揪耳朵;為什麼在外面或者遇到生人,特別喜歡躲在我身後,等等一些類的問題。你會不會因為不明白他們的舉動,而感到焦慮,擔心他會一直這樣,把這個不好的習慣延續到長大;是不是也會因為不能了解到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而讓自己困頓甚至煩躁。
  • 如何阻止孩子發脾氣?控制情緒家長可以這樣教
    孩子的臉三月的天,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是他們天真可愛的特點,但同時也是令家長頭疼的問題。孩子發脾氣儘管不會造成什麼樣的損失,但儘早學會控制脾氣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性格雖然是天生,但情緒的表現方式卻是孩子通過後天模仿習得的,如果家長動不動就摔摔打打,破口大罵,那麼耳濡目染之後的孩子同樣也會經常以不好的方式去發洩自己的情緒。
  • 孩子不吃飯就餓他一頓?你要明白孩子不肯吃飯背後的這5點原因
    導讀:孩子不吃飯就餓他一頓?你要明白孩子不肯吃飯背後的這5點原因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不吃飯就餓他一頓?你要明白孩子不肯吃飯背後的這5點原因!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玩貼畫進了重症監護室
    來源標題:孩子玩貼畫進了重症監護室作為孩子百寶箱裡的玩具之一,造型可愛的小貼畫幾乎隨處可見,有的學校、幼兒園或課外班的老師也時常會用小貼畫作為鼓勵孩子的「獎品」。殊不知,這些小貼畫很可能會化身傷害孩子的鋒利「武器」。記者從首都兒科研究所獲悉,醫院已連續接診了多例因小貼畫而意外受傷的小患兒。
  • 面對孩子哭泣,爸爸阻止,媽媽允許,誰對錯?
    但我不那麼認為,我認為首要的是要釋放孩子的情緒。他畢竟才兩歲多,很多詞語都不會表達,一味的制止他哭泣,不讓哭鬧,這對孩子來說,他會聽你的嗎?會有效果嗎?不見得,以我對孩子的了解,孩子反而會越哭越厲害。再看看孩子為什麼要哭泣呢?還不是因為身體有不舒服呀,有哪一個生病的孩子,他的情緒會好呢?
  • 您自己才是阻止孩子變優秀的天花板
    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變得優秀,希望孩子能夠擁有健全的人格。 但是父母可能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就是阻止孩子變優秀的天花板。 之前看過一個採訪:這位媽媽說她對孩子的要求特別簡單,不像別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那麼高,只要求孩子中等成績就行,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孩子的狀態越來越差,成績直接到了中下等。
  • 白巖松痛批學校寄宿:「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背後原因很現實」
    但是也會有一部分家長會給孩子選擇寄宿學校,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家長太忙了,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只能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對於家長來說,這是無可奈何的原因,只能在現有的條件上選擇比較好的寄宿學校送孩子去讀書。
  • 孩子亂發脾氣,是因為被慣壞了嗎?這背後的原因你了解過嗎?
    另一位孩子的媽媽還在附和著:「你說現在的孩子脾氣怎麼都這麼暴躁呢,都被被慣壞的。」 孩子鬧脾氣,其實一個是情緒的表達。情緒的表達是孩子的天性,喜怒哀樂都會通過自己的行動來進行表達,家長在看到孩子有不好的情緒時,首先要弄明白,孩子生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為什麼他會一言不合就發脾氣。不同的年齡層有不同年齡層的表現。
  •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制傷害,背後原因很殘酷
    你會為自己的孩子選擇寄宿學校嗎?面對這個問題,有的家長會猶豫,在選擇和不選擇之間來回徘徊,但有的家長會果斷的給出答案,明確表示選擇或者不選擇。隨著我們身邊民辦私立類學校越來越多,很多家長都會把孩子送去就讀,因為平心而論,有些私立學校在各方面的條件都不差。
  • 孩子被父母吼罵一通,轉眼就忘掉?背後的真實原因讓人心酸
    四五歲的孩子是人格教育的關鍵時期,但有不少的父母會經常對孩子進行吼罵。不過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卻總是被罵,沒有多久就會再去黏著父母,不會對剛才所發生的事情耿耿於懷,孩子這樣包容父母,真的是因為孩子不記仇嗎?其實背後是有原因的,背後的真實原因,父母知道後應該會感到特別心酸。
  • 孩子的哭只是一種無理取鬧嗎?讀懂孩子的哭聲,不阻止孩子哭泣
    文:樂源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一個愛哭的孩子,哭了半天也哄不好。又遇到一個直暴性格脾氣的父母,會一下火冒三丈,大聲說:「你怎麼回事呀,還哭沒完了?」孩子一聽,就又會大哭起來。還有的父母會說:「叫你別哭了,你聽不見嗎,給我忍住,憋回去」威脅孩子的父母會說:「再哭,我就打你了,整天就知道哭哭」真是什麼性格的父母說什麼樣的話,但出發點就是為了,不要孩子再哭了,但孩子還是一聽到這樣的話,就會哭的越來越厲害,越來越大聲。
  • 孩子咬人的背後居然還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原因,您都注意到了嗎?
    比如,有些孩子語言發育比較遲緩,不能很好地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以在非常生氣或不安的時候,就會忍不住用咬人的方式來表達。可能他只是想要向你求助,或者很喜歡你,但他不知道怎麼表達,最後只得用咬的方式來交流。
  • 什麼是布貼畫 布貼畫用的什麼布
    什麼是布貼畫 布貼畫用的什麼布 2018-04-12 14:00:25 來源:全球紡織網 什麼是布貼畫?布貼畫用的什麼布?
  • 孩子愛告狀,會不會被排擠?孩子告狀背後的心理原因要了解
    」我在旁邊一直看著,其實孩子們並沒有動手,而且玩具是公用的,也不是他的。這個媽媽戀戀不捨的從手機上抬起頭,有點不耐煩的跟孩子說:「那個是大家都能玩的玩具啊,不是你的。你在幼兒園可別老這樣,遇到問題要自己解決,別老告狀,要不老師會不喜歡你的,知道嗎?」
  • 孩子頻繁咬指甲、撕嘴皮?心理專家:別急著阻止,這屬於焦慮障礙
    所以,你的訓斥和不斷的阻止非但不會改善寶寶的行為,反而會讓寶寶陷入更深的焦慮中。孩子頻繁咬指甲、撕嘴皮?心理專家:別急著阻止,這屬於焦慮障礙,家長需要慎重處理。小毛病隱藏大隱患像珊珊這樣的小朋友,因為壓力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強迫行為,比如咬指甲、撕嘴皮、摳臉、揪頭髮等等。
  • 一場專屬於孩子的傳統古詩貼畫製作活動!
    3月30日下午,陸良縣四方街紫溪龍跡大院內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由陸良縣文化和旅遊局主辦,陸良供電局團委及縣圖書館承辦的「精準扶貧 文化同行」農村兒童傳統古詩貼畫製作活動正在這裡舉行。當天中午,來自陸良供電局扶貧掛鈎點板橋鎮左裡堡村委會建檔立卡貧困戶的29名孩子,早早的便被供電局五名青年志願者專程用大巴接到這裡參加此次活動。此次陸良縣四方街文化主題市集以爨文化為基礎,以「關注青少年成長」為主題,結合最新娛樂、文化、時事在四方街開展與青少年相關的各類文化主題市集活動。
  • 孩子缺乏安全意識背後有深層原因
    最近,上海齊家教育的網絡微課,圍繞「熊孩子」的一次「過馬路」事件展開了深入討論,讓我們通過事件,看到孩子的安全意識缺乏背後的深層原因,思考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從危險的自我中心中走出來,學會遵循規則,敬重「愛的權威」,建立真正的生命安全意識。
  • 孩子總是哭?家長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要輕易阻止孩子的情緒釋放
    孩子總是哭?家長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要輕易阻止孩子的情緒釋放引言吃完晚飯帶孩子去小區散步,十幾個小朋友成群結隊、有說有笑地在小區的娛樂區嬉戲打鬧,玩兒得不亦樂乎。很多人只知道「男兒有淚不輕彈」,卻不知道「只因未到傷心處」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家長用「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來安慰正在哭泣或想哭的孩子,這句話的出處是崑劇《林衝夜奔》,對應的後一句是「只因未到傷心處」,這句話在當時的意境中充滿了男性的堅韌有擔當,不到極度悲傷的時候不會輕易流下眼淚。
  • 孩子想成為"李佳琦"有錯嗎?父母要讓孩子明白成功背後的艱辛
    一、在任何情境下都不要急著否定孩子,先問清楚原因最重要一次次的否定換來的是孩子一次次的不自信與自我不認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孩子想成為李佳琦,我們可以問她:&34;先在心理上給孩子營造一個可以敞開心扉繼續話題的環境,再逐步深入了解。孩子這時可能會說:&34;或者有的孩子可能會說:&34;這時候孩子向父母袒露了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時候作為父母我們就應對孩子想成為李佳琦或當主播的動機進行判斷,並且對孩子進行針對性地回答。
  • 孫儷「縱容」孩子在牆上塗鴉,這背後的好處,家長早知早受益
    而且也讓很多家長始終都想不明白,為什麼孩子總是對塗鴉如此情有獨鍾,為什麼孩子對家裡的牆,總是那麼感興趣。所以當孩子在牆上塗鴉的時候,有很多家長的反應比較過激,對著孩子一通訓斥,甚至直接動起手來,以此希望對孩子起到管教和震懾的作用。但是,孩子在牆上塗鴉,家長們到底應不應該制止呢?其實,我們可以像孫儷和鄧超夫婦學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