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她為孩子們「種夢想」

2020-09-17 善天下CharityOfWorld

據說,每個人的朋友圈裡都住著幾個曬娃狂魔,如何從競爭激烈的曬娃圈突圍而出,自成一股清流?

今天的主人公李文星,給出了完美示範。

2018年,22歲的她大學畢業後放棄了國企的offer,一頭扎進廣西百色大山,成了28個孩子的支教老師。

從此,她開始用鏡頭紀錄和學生們點點滴滴的有愛日常。

每個學期伊始,她都會為每個孩子拍攝一張肖像照,紀錄他們成長的軌跡,這也成了班上的傳統之一。

這群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和父母一年只能見上一次。

文星的朋友圈也成了家長們了解自家孩子的窗口,對思念孩子又不擅表達的父母們而言,這常常是辛苦一天後難得的慰藉。

然而,在這所偏遠的大山小學,孩子們的真實人生並不只有鏡頭下明媚燦爛的一面,更多的時候,他們的生活被貧窮、迷惘、匱乏包裹著。

而在教學之外,文星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種夢想」。

「老師,我沒有夢想」

文星支教的學校,是廣西百色市田東縣作登瑤族鄉平略村岜皓小學,她擔任四年級班主任兼數學老師。

走馬上任不久,文星就覺得自己有點頭禿——

班級平均分30分可還行?

四年級了做加減法還要掰手指可還行?

全班28個學生,20個是父母都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可還行?

尤其是開學不久,她讓每個孩子寫下自己的夢想,結果收上來的答案都是:「老師,夢想是什麼?」「老師,我沒有夢想。」

背枕藍天青山的岜皓小學

漸漸的,她開始理解了這一切——

在這個偏遠的鄉村,很多孩子連縣城都沒有去過,連綿的大山擋住了外面的世界,也擋住了他們對未來的想像。

種地和做工,是他們匱乏的認知中唯二的職業。平日裡和爺爺奶奶一起幹農活,種地已經令人厭倦,那麼等到初中畢業,像爸爸媽媽一樣去廣東穿上制服上班,似乎是個不錯的也僅有的選擇。

至於考大學,更像一個虛無縹緲遙不可及的夢。

這裡很少走出過大學生,學校有150個學生,卻只有8位鄉村教師和包括文星在內的4位美麗中國支教老師。師資力量不足,老師無法兼顧到每一位學生,而一旦低年級基礎沒有打好,升入中高年級只會越來越吃力。

他們的父母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又常年在外地,不僅沒法監督輔導孩子功課,在看到孩子考了幾次不及格之後,更是早早「認命」:唉,娃兒也不是讀書的料,混個初中畢業早點出去打工賺錢好了。

天長日久被打上這樣的標籤,就連孩子們自己都開始認為:我是不可能考上大學的。既無法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又想不明白讀書的意義,那麼考多少分自然也就無所謂了。

眼前的一切,讓文星想起了自己的學生時代:

她的小學和中學,是在貴州一個貧困縣度過,同樣每天渾渾噩噩,不知讀書有何用。

直到升入高中,歷史老師的耐心引導,讓她對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一次歷史考試中取得了年級第一的好成績。老師的鼓勵和表揚,點亮了她人生前所未有的高光時刻,那之後,文星開始脫胎換骨,努力學習。

因為這位老師,她突然被喚醒了:原來只要我努力,事情是可以朝著我想要的方向發展的!

現在,她很想告訴自己的學生:只要你努力,你也完全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和未來。既然沒有夢想,那就「種夢想」。

那就「種夢想」

把學習成績搞上去,讓孩子們從學習中獲得自信,讓他們感到上大學並非那麼遙不可及,是文星的首要目標。

從第一學期起,她採用小組學習、以優帶差的方法,從全班選拔出10個小老師,每個小老師再匹配2個組員,通過分層教學,帶領全班一起夯實基礎,小步慢跑地穩步前進。

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她又推出了班級激勵計劃:把班級命名為「快樂星球」,每個星球成員可通過學習成績和日常操行累計積分並兌換獎勵;反之,做了不好的事會被扣分,扣分到一定程度將被發配至「暗黑星球」,暗黑星球的孩子無法兌換獎勵,必須努力獲得積分才可重返快樂星球……

就這樣兩年過去,在今年夏天的五年級期中考試中,全班數學平均分已經從30分竄到了79分。

而當又一次,文星讓每個孩子寫下自己夢想的時候,真的有很多孩子寫下了:我想考大學,我想以後像李老師一樣,當志願者,當老師。

課本之外,文星還想帶孩子們走出去,親眼看看這個世界更豐富多彩的可能性。

去年,她和美麗中國的隊友帶孩子們去了一趟深圳遊學。這是孩子們第一次走出縣城,他們去了大亞灣核電站、國家基因庫、海上世界、紅樹林生態公園,還參觀了新興網際網路公司,看到城市裡很多人從事著或偉大或有趣的職業,也在老師的講述中知道:人工智慧正在逐漸取代廉價勞動力,如果不好好學習,也許長大後能去的崗位已經被機器替代。

在學校,文星和隊友們又引入了美麗影院,每周播放一次露天電影,帶著孩子們去電影中體驗人生,暢遊世界。

此外,她還做了很多事,去幫助孩子們培養興趣,重建自信,發掘自己身上的無限可能性。

有一個叫小森的男孩,學習成績不好,個頭也很瘦小,但在運動方面卻表現出了很高的天賦。

文星便和其他老師商議,舉辦一場運動會,給小森一個機會去創造自己的高光時刻,也許他就能發現自己的光芒。

那次運動會,小森表現非常搶眼,還一舉拿下了全校投籃比賽的第二名,也拿到了人生的第一張獎狀,如今,這張獎狀被他端端正正地貼在了家裡的C位。

從那以後,小森也擁有了自己夢想,當然是成為運動員了。

另一個女孩小阮,是班裡最羞澀的一個。每次六一演出看到臺上的同學,她都會流露出嚮往羨慕的眼神,卻從來不敢主動報名。

文星看穿了她的心思,便鼓勵她說:如果想做什麼事情,就勇敢去做,機會永遠是留給勇敢爭取的人的。

於是,小阮鼓起勇氣報了名,也平生第一次站到了舞臺上。在全校同學的注視下,她雖然仍有些羞怯,卻跳得異常專注,眼睛閃著前所未有的光。走下舞臺,興奮得小臉通紅的小阮偷偷告訴文星:「老師,跳舞的感覺好棒啊。」

自此,當舞蹈演員的夢想也開始在小阮心中萌芽,因為她覺得:舞蹈很有節奏,也很有趣,舞蹈會給我快樂。

種下愛,收穫愛

如果追溯孩子們的夢想生長軌跡,會發現:有一些孩子的夢想源自熱愛和天賦,另一些則源自善良和愛。

婷婷是個女孩,卻夢想當一名交警。

在大山,主要交通工具是摩託車和自行車,但處處是懸崖峭壁的山路,交通事故頻頻發生。班裡曾有兩個同學,因為交通事故住過很長時間的院,婷婷也有一次被摩託車撞倒,幸好只是輕傷。

沒有人知道,這大大小小的意外,婷婷都悄悄記在了心裡。直到有一天,她把寫有自己夢想的字條交給文星:「我想當一名交通指揮,因為我想保護每一個人,讓每一個人都不會發生意外。」

另一個女孩珍春的夢想,則是當廚師。

珍春的家庭條件不好,父母去了外地做工,母親身體也不好。在家裡,珍春很小就承擔起了照顧兩個弟弟的責任,每天她都會帶著兩個弟弟一起上學,放學再等他們一起回家,沒有一天例外。

這個自己還需要人照顧的10歲女孩,卻已經有了「長姐如母」的模樣了,就連想當廚師的夢想,也是因為想給兩個弟弟做好吃的飯菜。

有一年中秋節,一個老師跟珍春的弟弟閒聊:今天過節吃什麼好吃的了?

小男孩回答說:我爸爸沒什麼錢。

一句話,讓這位老師失眠了一宿。

這是一群太令人心疼的孩子了,和大多數孩子相比,他們得到的愛太少了。

所以在生活中,文星總想多給他們一些關心。

她會不厭其煩地叮囑孩子們:吃飯不要挑食,天冷了要記得加衣服,太陽大了走在路上記得打把傘,天熱了來學校記得帶一壺水……

每天放學後,她也會陪著孩子們回家,和他們聊天,分享秘密。走到路口要分別的時候,她就會張開雙臂:「來,抱一下!」然後等孩子蹬蹬蹬跑過來,撲她一個滿懷。

有時候,孩子們也會突然讓她感動。

有一次放學路上,送完孩子們,突然下起了雨。文星轉身返回學校,一個孩子又蹬蹬蹬跑回來:「老師,你不要走那條小路哦,小路很滑,我怕你摔倒。」

還有一次,文星被班裡幾個調皮的同學氣得哭了。第二天,其中最調皮的一個交上來一篇周記,裡面翻來覆去寫著「老師看到你哭我好擔心,我怕你晚上睡不好」「老師看到你哭我也想哭,我在家哭了一晚上」「老師,你是我最好的一個老師」「老師,我們都很愛你」這樣的話,滿滿當當寫了好幾頁,惹得文星又笑著哭了一場。

還有一個孩子在周記裡寫道:「雖然沒有家人的陪伴,但我還有老師的陪伴……」

文星常常覺得,孩子真的什麼都知道。

就像《夢田》裡唱的那樣,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畝田,你種下什麼,就會生長出什麼。

你種下夢想,就生長出夢想;你種下了愛,就收穫了愛。

「下課!同學們再見!」

今年7月,當文星上完最後一堂課,說出「下課,同學們再見」的時候,她已經哽咽了。

兩年的時光匆匆,她就要結束支教離開孩子們了。

分別的那天,文星在朋友圈裡寫道:「這兩年裡,我的青春若除去學生的話,也就沒什麼可說的了,即使以後拄著拐杖,我也會記得現在的快樂和幸福。」

已經很難說清,到底是她把最好的青春獻給了大山和孩子,還是大山和孩子成就了她最好的青春。

但可以肯定的是,文星從來沒有後悔過。

如今,她回到家鄉重慶,投入到了緊張的研究生備考中。這段支教的經歷,同樣激勵了她去努力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去探索自己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如同美麗中國所說的那樣:育人,育自己。

新學期開始了今年,新一屆美麗中國支教項目老師又踏上了奔赴大山的徵程。他們大多和文星一樣,是剛剛走出校園不久的畢業生,放棄了大城市的工作機會,逆流奔向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鄉村。

用熱血和愛,用務實和創新,用積極的青年影響力,去接力踐行那個看似理想主義、但並非遙不可及的願景:讓所有中國孩子,無論出身,都能獲得同等的優質教育。

來源:益美傳媒

編輯 | 張萌 審核 | 吳秋紅

相關焦點

  • 大山深處,孩子們的「足球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大山深處,孩子們的「足球夢」】9月7日上午,地處華池縣西北角的喬川鄉楊灣灣小學,陣陣歡呼聲和加油聲在小山村裡久久迴蕩。當全國青少年及社會足球發展調研「走進甘肅」採訪團走進這所大山深處的小學時,這裡正在進行一場精彩的五人制足球比賽。嶄新的籠式綠茵場上,孩子們奮力奔跑,盡情享受著足球帶來的快樂。
  • 14名警校師生把愛種在大山深處……
    這是來自大山的淳樸的夢想他們的夢想,樸素且美好他們的聲音,稚嫩且堅定興仁市大山鎮白墳小學開展扶貧支教活動他們把愛留在了大山深處,支教助學用實際行動為孩子們的夢想插上翱翔天際的翅膀愛在大山深處夢從這裡啟航
  • 大山深處孩子們的引路人
    9年來,張勇用愛為農村的孩子撐起一片晴空,他深愛著山裡的每一個孩子,他用自己的力量,託起了孩子們夢想的翅膀。 勤奮敬業滿腔熱情為人梯今年33歲的張勇出生在攀枝花米易縣的一座大山裡,「記憶中老家的山很大很大,沒人願意來當老師,我8歲多才上學,去學校的山路綿延,要走好久好久。」張勇說,那個時候他就想,長大後要當老師,到大山深處最需要老師的地方去。
  • 大山深處的「老師媽媽」張桂梅
    17歲時,她跟隨姐姐到雲南支邊,後考入麗江師範學校,畢業後成為一名老師。在她教書的一所學校裡,學生大多來自偏遠山村,她發現很多女學生因為貧困而輟學。於是,她萌生了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經過艱難的努力,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於2008年正式掛牌成立,目前已有1600多名女生從這裡考入大學。
  • 保亭:點燃山區孩子音樂夢想 大山深處童聲嘹亮
    黃碧靈在給孩子們上課。黃碧靈在輔導孩子。毛感鄉中心學校。12月25日上午,從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縣城驅車近1小時後,記者來到了位於群山深處的保亭毛感鄉中心學校,還未走至音樂教室,就聽見孩子們稚嫩而洪亮的歌聲。教室內,音樂老師黃碧靈正在教孩子們唱古老的黎族歌謠。
  • 致敬燃燈者 ▏大山深處的教書人
    教育資源短缺的地區,總有一些人願意奔赴條件艱苦的地區,幫助那裡的孩子們點亮夢想。日復一日,他們在大山深處陪伴著孩子們的成長,基礎全科教學樣樣不落;年復一年,他們在三尺講臺上見證著鄉村教育的變革,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同行與學生。他們,是鄉村教師,也是大山深處的燃燈者;他們,被稱為農村教育 「活的靈魂」,也是農村的孩子看向外面世界的「第一面鏡子」。
  • 致敬燃燈者|大山深處的教書人
    教育資源短缺的地區,總有一些人願意奔赴條件艱苦的地區,幫助那裡的孩子們點亮夢想。日復一日,他們在大山深處陪伴著孩子們的成長,基礎全科教學樣樣不落;年復一年,他們在三尺講臺上見證著鄉村教育的變革,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同行與學生。他們,是鄉村教師,也是大山深處的燃燈者;他們,被稱為農村教育 「活的靈魂」,也是農村的孩子看向外面世界的「第一面鏡子」。
  • 致敬燃燈者 ▏大山深處的教書人
    教育資源短缺的地區,總有一些人願意奔赴條件艱苦的地區,幫助那裡的孩子們點亮夢想。日復一日,他們在大山深處陪伴著孩子們的成長,基礎全科教學樣樣不落;年復一年,他們在三尺講臺上見證著鄉村教育的變革,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同行與學生。
  • 大山深處奏響「放牛班的春天」
    閱讀提示在貴州六盤水大山深處,由11個孩子組成的兩支搖滾樂隊被廣泛關注。他們跟隨音樂老師組建樂隊,不僅改變了學校險被關閉的命運,也通過與音樂的相遇更加自信和樂觀。專家認為,未來鄉村學校也要補齊音樂教育的短板,讓鄉村孩子也能接受有質量的音樂教育。「暖慢慢飄進心窩,遠方傳來一陣風響。
  • 熠熠警徽閃耀在大山深處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從公安戰線奔赴「十萬大山」的扶貧一線,在大山深處盡情揮灑汗水,為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邁入小康奉獻青春。他們把自己比作是黨的事業中的一朵小浪花,他們的故事匯入到雄偉壯闊的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他們是公安部派出幫扶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脫貧攻堅的民警群體。
  • 大山深處的他們,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每年約有4.5萬名公費師範生到鄉村任教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們為孩子鋪好走出大山的路走得遠遠的,飛得高高的竭盡全力為社會服務,為國家服務「她們以後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給孩子們上課時她用左手寫板書,工整而有力這是幾十年裡一點點練出來的
  • 大山深處的他們,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要求力爭3至5年讓鄉村教師地位大幅提高待遇得到有效保障據統計我國有近300萬名紮根基層的鄉村教師每年約有4.5萬名公費師範生到鄉村任教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們為孩子鋪好走出大山的路>從這裡走進大學張桂梅說,她希望女孩們走得遠遠的,飛得高高的竭盡全力為社會服務,為國家服務「她們以後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戳圖收穫更多感動)
  • 山村教師,託起大山深處的夢
    原標題:託起大山深處的夢 原標題:託起大山深處的夢——河南省輝縣市山村教師群體掠影 生命垂危的她目前已經放棄治療,她說要用教育為生命療傷。記者見到她時,能真切地感受到她生命倒計時「嘀嗒嘀嗒」的聲音,但是她卻說:「活一天,就要精神一天。」圖為記者和張青娥在一起。 1月18日,記者赴河南省輝縣市川中幼兒園、沙窯中學、拍石頭鄉中心學校考察農村教育。
  • 人民日報:大山深處的他們,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待遇得到有效保障據統計我國有近300萬名紮根基層的鄉村教師每年約有4.5萬名公費師範生到鄉村任教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們為孩子鋪好走出大山的路張桂梅說,她希望女孩們走得遠遠的,飛得高高的竭盡全力為社會服務,為國家服務「她們以後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
  • 平山縣大山深處的堅守:一名教師一個娃
    今年28歲的樊香英作為平山縣楊家橋鄉九里舖教學點唯一的一名山區教師,已堅守在大山深處七載。如今,該教學點雖只有一名學生,她仍兢兢業業地教書育人。「義務教育,一個都不能少!」微黑的皮膚,消瘦的身材,樊香英有著異乎尋常的堅毅。她願一直堅守大山深處,秉承師者初心。
  • 飛進大山深處的「燕子」
    馬武寨寄宿制小學地處太行山深處,海拔超過1300米,是方圓幾十公裡內唯一的學校。2019年9月,25歲的陳燕子來到這裡,成為了一名特崗教師。 陳燕子的家在晉城市城區,由於到馬武寨村交通不便,100多公裡的車程需要3個多小時才能到達。父母了解到馬武寨寄宿制小學的情況後,多次勸她放棄。但是,當她第一天報到,看到黑板上寫著「陳老師歡迎您」幾個大字的時候,陳燕子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 大山深處的「英語使者」
    新華社海口9月10日電 題:大山深處的「英語使者」  新華社記者趙葉蘋、李強  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有7名年輕的「英語使者」。  在保亭縣西坡小學任教的黃妮娜是本縣人,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間,她一人承擔了新政鎮3所村級完小12個班的英語教學任務,每天騎車在不同學校往返,還要自己做飯。  「每周27節課,從早上到晚,經常累到不想吃飯。」回憶起那3年的教學時光,淚水禁不住在她的眼眶中打轉。
  • 畢設|漢姆聯隊——大山與夢想之間的擺渡人(下)
    摘花椒的孩子,漢姆聯隊提供八月時,若走進四川涼山州的大山深處,到處可見提著籃子,拿著編織袋採摘花椒的人們。放假的孩子們無一在家休息,都是不懼酷暑上山採摘花椒。花椒好種採摘難,因為它的枝幹上長滿了尖銳的刺,小小的花椒果柄就長在一對對尖銳的刺中間,如蟹鰲般張著,孩子們即便千般小心,也常常被扎得手破血流,幾天下來,胳臂上一道道被花椒格針劃破的血口子,手指肚上布滿了黑黑紅紅的針扎眼。義賣花椒,漢姆聯隊提供幫助園田村村民義賣花椒,源於2015年夏令營活動。那年8月,園田小學的學生為了表示感謝,給漢姆聯隊的志願者送了一些自家種的花椒。
  • 大山深處的世外桃源——小豐村
    江西上饒市廣豐區,銅鈸山鎮——小豐村大山深處有個一個古色古香,風景秀美,風土人情濃厚,竹林茂盛的小村莊。因為極少有人進村,村裡的老人每次看到年輕人都會拉著親切的打招呼,走的時候,村裡的婆婆都希望她能多留一會說說話。每次進村大概要拐幾百個彎才能到村子裡,開車要三四個小時的,路很不好開,因為車子的底盤太低,進村一路上磕磕碰碰的磕到底盤,非常傷車。
  • 一封來自大涼山支教老師的「求助信」:你願意給孩子們一個夢想的...
    這一天,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收到了一封來自大涼山深處的來信。 寫信的人名叫黃雯,是一個漂亮的重慶女孩。 黃雯在信中講述了自己在大涼山支教的經歷,也說出了一個「新年願望」:想給孩子們一個夢想的籃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