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見習記者 陳一良丨浙江報導
圖|視覺中國
8月30日下午,浙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溫州龍港撤鎮設市新聞發布會。發布會通報稱,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復函浙江省政府,同意撤銷溫州市蒼南縣龍港鎮,設立縣級龍港市,以原龍港鎮的行政區域為龍港市的行政區域,市政府駐地為鎮前路195號。龍港市由浙江省直轄,溫州市代管。
被譽為「中國第一座農民城」的龍港,曾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上堅持大膽探索、先行先試。此次「撤鎮設市」,更事關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
「中國第一座農民城」,2018年GDP近300億
龍港被譽為「中國第一座農民城」。龍港原本僅為蒼南縣方巖下村的一個渡頭,1984年建鎮。公開報導顯示,1984年6月,時任蒼南縣錢庫區區委書記陳定模帶著7名幹部和3000元開辦費上任龍港首任鎮黨委書記,開始在一窮二白的龍港探索出一條發動周邊先富農民進城投資、推進農村城市化的道路。
當年7月,龍港鎮以1984年中央文件中「允許農民自理口糧到集鎮落戶」為依據,規定凡在龍港購地建房、經商辦企業的農民都可自理口糧遷戶口進鎮。同時發布《龍港對外開放的決定》,公布8條政策,提出「誰投資誰受益,誰出錢誰蓋房,鼓勵進城,共同開發」,進行了土地有償使用的實踐,此舉快速吸引了大量周邊農民進城。
據介紹,龍港農民造城的最高峰約在1985年。當年3000多間樓房同時興建,每天約有1萬人走上建築工地。1989年,龍港人口驟增至4萬人。
目前龍港市下轄73個行政村、30個社區,全市人口38.2萬人,市域面積183.99平方公裡。2018年龍港地區生產總值299.5億元,城鎮化率達63.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86萬元。
龍港撤鎮設市:縣直接管村
浙江省政府新聞辦表示,龍港撤鎮設市是一項在全國具有探路意義的重大創新舉措。其最大特色是「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主要體現在機構最大限度精簡,不設鄉鎮(街道)層級,黨政機關行政編制不增加,縣級部門力量直接下沉到村居。
「在不設鄉鎮層級的架構下,為保障政府管理和服務基層效果不受影響,通過合理劃分片區範圍、強化部門力量下沉、有序撤併村居(社區)、完善相關配套設施,構建有別於傳統鄉鎮(街道)的體制,形成扁平化基層管理模式,努力探索建立機構最精、層級最少、職能最優、成本最低、效能最高、責權利相統一的新型基層管理體制。」浙江省政府新聞辦稱。
其實,早在2014年12月,龍港就獲批成為全國首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鎮。在試點過程中,龍港堅持「簡政放權、精簡高效,綜合配套、循序漸進,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基本原則,將41個鎮級機構整合為15個大部門,承接1575項蒼南縣下放的縣級權限事項,基本具備縣級管理能力。
「基層強鎮日常運行,就像大人穿小孩的衣服」
「特大鎮改市」帶來的不止是名稱上的變化。從鎮升級為市,城鎮將獲得更大的行政管理權限。鄉鎮往往沒有獨立規劃權以及房產等事務的管理權,另外,在財政、人事等方面也受到縣級政府約束。
「鎮級的體制、縣級的工作量、市級的工作要求,這是很多溫州基層強鎮日常運行困境的真實寫照,就像是『大人穿小孩的衣服』,已經穿不下了,不合身了。」8月30日下午,一位曾長期在溫州某強鎮擔任一把手的當地幹部告訴記者,「快速發展的經濟水平和極為有限的行政管理權限之間的矛盾,在很多大鎮強鎮的實際工作中表現得很突出。如果升級為城市,這些鎮級區域在許多行政權限上,將與縣級政府享受同等待遇,可以大大緩解這種矛盾。」
這些政策紅利還將花落誰家?
2019年4月,國家發改委發布《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明確提出將推動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從具體要求來看,超大特大城市要立足城市功能定位、防止無序蔓延,合理疏解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大城市要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增強要素集聚、高端服務和科技創新能力,發揮規模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中小城市發展要分類施策,都市圈內和潛力型中小城市要提高產業支撐能力、公共服務品質,促進人口就地就近城鎮化。同時,需穩步增設一批中小城市,落實非縣級政府駐地「特大鎮設市」。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梳理由中小城市發展戰略研究院等機構聯合發布的《2018年中國中小城市發展報告綠皮書》發現,江蘇、廣東、浙江、福建等四省強勢包攬了2018年全國綜合實力百強鎮榜單中的88席,剩餘12個席位分別由山東、遼寧、安徽、河北、河南、貴州瓜分。
記者注意到,本次「撤鎮設市」的龍港在該榜單中僅位列第17名。全國知名的江蘇崑山玉山鎮、花橋鎮,江蘇張家港楊舍鎮、金港鎮,廣東東莞長安鎮、虎門鎮、厚街鎮,以及浙江溫州下轄的柳市鎮、塘下鎮的排名均高於龍港。下一個被納入「撤鎮設市」名單的強鎮會在其中產生嗎?
編輯 | 謝 瑋
編審 | 張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