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制定地方標準嚴防「毒跑道」 限制多種新材料

2021-02-08 搜狐網

  14日凌晨,北京市教委就部分學校因翻修或新建塑膠操場和跑道出現異味,引起學生身體不適的情況再次回應。

  市教委再次要求,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立刻會同各相關部門著手制定中小學塑膠操場和跑道的建設和監測標準。在新標準出臺之前,各校所有在建或待建操場暫停施工。

  近年來,深圳、南京、上海等多地幼兒園和中小學被曝光塑膠跑道問題。

  6月7日,上海市質監局宣布全國首個塑膠跑道團體標準《學校運動場地塑膠面層有害物質限量》已通過備案,擬對有毒有害物質釋放量、跑道驗收管理等環節作出限定。

  此前,深圳《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面層」質量標準》(下稱深圳《標準》)也開始徵求意見。5月,深圳《標準》已開始進入試行階段,有望徹底解決跑道汙染和所謂毒跑道問題。

  曾參與起草相關標準的專家表示,跑道國標正醞釀修改,有望針對中小學生進行修訂。

  毒從何來?

  材料生產廠家和工程商良莠不齊,劣質品鋪完5年內都不會揮發乾淨

  常見的塑膠跑道分為聚氨酯類(複合型、混合型、滲水型)、預製型橡膠捲材和水性塑膠四種。

  「聚氨酯類是目前市場佔有量最大的傳統型材料,也是近期引起關注的『有毒跑道』的主角。」我國塑膠跑道標準制定負責人、全國體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設施設備分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劉海鵬說。

  塑膠跑道氣味主要來源於聚氨酯(PU)膠水中有可能出現的氯化物、殘留的游離二異氰酸酯(TDI)、部分溶劑(甲苯、二甲苯等)的殘留、殘留的有機鉛、黑色顆粒中的殘留硫化物、溴苯類添加劑等。這些物質一旦超標,將會導致頭昏、嘔吐、昏厥、癌症、呼吸困難,能夠對人類、動植物和環境形成致命傷害。

  劉海鵬表示,目前在中國市場中的塑膠材料生產廠家和工程商良莠不齊,一些沒有能力且非專業的人為了賺取最大利益,大量使用回收聚醚、工業毒石蠟、催幹劑等垃圾類原材料降低成本;在施工中為降低難度,大量使用稀釋劑(如甲苯、二甲苯等味道重、毒性大的稀釋劑、天那水、汽油),加入便宜的無機填料,製作一些毒性大和汙染大的非達標產品。

  「這種產品不僅在鋪裝過程中會對施工人員產生強烈的刺激和危害,鋪裝完成後,5年內都不會揮發乾淨,始終會有稀釋劑的味道,炎熱天氣或強紫外線照射都會加速釋放有味道的氣體。」劉海鵬說,這樣的場地不僅環保性能不達標,物理性能也不達標,經常會出現諸如厚度薄、表面太硬,與基礎脫層等現象,最終造成孩子不同程度受害。

  標準之爭

  未有國標覆蓋操場上方空氣品質,現有VOC限值屬於室內標準,無法檢測是否合格

  劉海鵬介紹,我國執行的與塑膠跑道產品有關的標準分別是體育標準和環保方面的標準。如GB/T 22517.6-2011《體育場地使用要求及檢驗方法第1部分:田徑場地》、GB/T14833-2011《合成材料跑道面層》。

  這兩項標準都規定了塑膠跑道成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質限量,這些有毒有害物質包括苯、甲苯+二甲苯、游離甲苯二異氰酸酯(TDI)、鉛、鎘、鉻、汞。同時還規定了物理性能如衝擊吸收、抗滑值、拉伸性能等。

  對於塑膠跑道鋪裝後對空氣品質的影響以及跑道上空空氣的質量要求,目前還沒有相關的國家標準。

  「我們當初在制定標準時把能預料的有害物質都添加了進去,但沒有預料到的未納入規定。」劉海鵬說,對於跑道上空空氣問題,由於沒有標準,沒辦法評判其是否合格。

  「有的專家說為什麼不測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目前VOC限值屬於室內標準,跑道在室外,受大氣流動和周邊環境影響,按照現有標準不適用於檢測範疇。」劉海鵬稱,目前團隊正在考慮修訂國家標準,將包括VOC在內的其他物質加入規定,並進一步對氣味檢測作出約定。

  從事化工行業二十多年的師建華是GB/T14833-2011《合成材料跑道面層》主要起草人、中國環保協會理事,此次他也負責今年4月深圳《標準》制定。

  「90%以上的『毒跑道』不符合國家標準。深圳制定的標準重點在於如何嚴格控制VOC,從而減輕對人的傷害。」師建華表示,在國家標準基礎上,深圳標準參照歐盟環境類標準和產品級別,增加了對一些新材料控制,「相當嚴格、科學。」

  「現行國家標準只是對材料進行控制,此次,深圳市已經將此標準上升到建設工程的質量規範當中。」師建華說,5月開始,該標準擬試行半年,屆時將根據反饋進行修訂。

  「劣幣驅逐良幣」

  低價招標,惡性競爭,「現在『良幣』都快生存不下去,沒市場了」

  在師建華眼裡,標準確實是堅實的保障。「跑道行業要良性發展,最重要的還是要嚴格考察監管招投標價格、材料確定、驗收等環節。」

  「部分跑道材料生產商和工程商,以劣質原料生產低價劣質產品充斥市場賺取利潤,這個行業也到了非得下力氣治理的時候了。」劉海鵬說。

  北京國體世紀體育用品質量認證中心副總經理袁義龍介紹,從低價中標開始,塑膠跑道行業開始出現惡性競爭。

  「採購機構對合格的塑膠跑道真實成本不清楚,制定招標文件時規定了最低價中標。企業以低價拿到標書後,會尋找更加低價的甚至不具備資質的生產廠商。」

  「比如使用廢舊膠帶加工橡膠顆粒、正常價格的10元材料在小作坊裡3元就能買到。」袁義龍說,企業以符合質量要求的正常價格中標,但此後卻為了多獲取利益,降低成本。「比如150元每平米是最低價格,但實際鋪設中,許多成本壓到幾十元。」如此一來,誠信的大企業拿不到訂單,長此以往,只好將產品外包出去,收取一定轉包費。而轉包的廠家無專業資質,再加上一些無良的施工方,毒跑道現象越來越多。

  師建華指出,塑膠跑道行業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現在『良幣』都快生存不下去,沒市場了。」

  國內一家從事體育器材用品生產的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其公司曾自主生產國際賽事跑道和校園塑膠跑道,但由於近幾年行業競爭激烈,低價中標給大批小作坊塑膠跑道生產商帶來了機遇,國內許多優秀廠家因此倒閉。

  「2010年,我們停止生產塑膠跑道,把這部分打包出去,轉給做得好的廠家。」該人員介紹,塑膠跑道投入使用近30年,其原材料、施工費等成本都在漲,但跑道的價格卻一年比一年低。

  袁義龍透露,目前我國很多施工方都是代理企業,並不是由廠家直接鋪設。因此,很多施工方從廠家拿到合格的產品後,為降低成本,隨意添加各類有害溶劑。

  「目前我國沒有成立正式的塑膠跑道的行業協會。」袁義龍說:「就我們參與認證的許多生產企業來說,其生產流程和產品是按照標準進行,但是無資質小企業太多,無法管理。」

  「監而不理」

  部分企業在利益驅動下,會尋找對其有利的監理方,「有的施工方甚至直接監理,造成監而不理」

  劉海鵬和師建華認為,在標準待完善,行業亂象叢生的情況下,監理人員作為材料、施工等環節的「把關人」,顯得尤其重要。

  袁義龍和劉海鵬介紹,對於監理方的指定,國家沒有相關規定。我國目前還沒有專業的體育設施工程監理單位,一般來說,招標方可以自行指定第三方監理。但大部分招標方和校方不懂專業知識,通常委託給生產商和施工方,由其確定監理公司。部分企業在利益驅動下,會尋找對其有利的監理方,「有的施工方甚至直接監理,造成監而不理。」

  此外,即使獨立、專業的第三方監理在驗收過程中發現了問題,也十分難解決。「一旦鋪好之後,要完全消除問題,一般只能全部剷除。」考慮到學校鋪設跑道具有一定周期,重新從預備鋪設到投入均影響全體師生,因而,諸多學校也會考慮剷除帶來的不便。

  另外,剷除的經濟損失難以得到賠償。袁義龍表示,按照正常的商品買賣,提供劣質產品的生產方和施工方應該承擔賠償,但是現狀是不誠信的企業大多為小企業,施工拿到錢之後,無法找到人。

  如何防止「毒跑道」?

  師建華建議,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採購價格。在採購前期深入考察廠家施工方生產、品控、施工等相關資質。

  施工期間,應要求施工單位同期同地點用同樣的原材料製作與塑膠跑道一樣的樣品,或者在竣工現場挖取樣品,然後將樣品送到有資質的專業的檢測機構進行物理和化學性能的檢測,當檢測結果證明合格後,方可進行工程結算。

  「只有採購、建設、生產、施工,監督,檢測等各部門在各司其職,"毒跑道』才會絕跡。」劉海鵬說。

  跑道鋪設流程

  所有材料到場後,施工方試鋪小面積跑道

  材料固化形成成品,切割送第三方檢測

  檢測報告合格,進行大面積鋪設

  整個流程大概需要一個月

  市面上「透氣型」塑膠跑道材料價格 100元左右/m2

  合格的「混合型」塑膠跑道材料價格 200元/m2

  毒跑道從何而來?

  ●市場混亂

  一年新增小作坊近3000家

  佔原有市場>50%

  ●低價中標

  性能好、安全的塑膠跑道價格在280元/m2以上,但實際招標價格少於150元的比比皆是

  大型企業中標後轉包,層層轉包後施工方只能通過偷工減料或劣質原料保證利潤

  ●違規施工

  施工工期要求,很多廠家沒等檢測報告結果出來就施工

  施工方為節約成本,違規添加含有甲苯、二甲苯的有機溶劑

  ●監管不力

  部分驗收環節形同虛設,給紅包就過

  劣質塑膠主要毒性汙染源

  塑膠跑道中使用的溶劑會揮發含有毒性的甲苯、二甲苯,會造成皮膚瘙癢、頭暈等症狀。

  劣質塑膠跑道中含重金屬催幹劑鉛鹽。兒童皮膚與這種塑膠跑道長期接觸後,鉛會滲透進身體內部,造成鉛中毒。

  跑道中使用的有毒塑化劑,能增加劣質跑道彈性,使其達到國家標準,催化劑中最常見為鄰苯類塑化劑,過量使用甚至會導致男孩絕育。

  對話

  《合成材料跑道面層》(GB/T14833-2011)起草人師建華稱現行跑道標準需完善

  「新國標有望針對中小學生制定」

  僅僅在過去這一兩年的時間裡,被曝出現毒跑道、異味操場問題的城市涉及了十多個。孩子們大多出現頭暈、噁心、流鼻血等症狀,但塑膠跑道檢測結果,多是合格。

  目前,我們國家的塑膠跑道主要依據GB/T14833-2011進行驗收。廣州大洋元亨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環保協會理事師建華正是此標準主要起草人之一,他告訴記者,"毒跑道』屢次曝光,說明我們的標準該完善了。」

  「有樣本檢出新毒物」

  新京報:近來多城被曝「毒跑道」,檢測結果為何多是合格?

  師建華:苯、甲苯、二甲苯等有害物質檢測結果顯示合格,孩子們還是普遍出現症狀,這說明現在的跑道又加入了新的有害物質了。有沒有毒,現在我們還不敢完全確定。從醫學上鑑定來看,找不出孩子們流鼻血與跑道之間的直接聯繫。

  今年有些地方再次曝出「毒跑道」,我們和一些檢測單位自發去做了檢測。有的樣本測出來的有多環芳烴(註:已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列為致癌物),歐盟對這種物質已經有嚴格限制,我們原來可能沒有發現。

  新京報:現行標準規定範圍覆蓋哪些流程?

  師建華:現行標準只對跑道產品最終驗收是否達標進行參考,它管不到原材料和施工的環節。

  新京報:該標準制定的過程是怎樣的?有阻力嗎?

  師建華:2011版標準是從2004年開始起草、修正的。當時主要是由全國橡膠與橡膠製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橡委會」)、幾個來自全國各地的龍頭企業(6個企業),還有一些檢測機構一起發起。

  在此之前,我們國家塑膠跑道主要參考《塑膠跑道GB/T14833-1993》(以下簡稱「1993版標準」,師建華父親師永昌是該標準起草人)。新國標主要考慮環保性的問題。

  其實,國際上也沒有針對塑膠跑道的專業參考標準。我們當時起草時,從國際上找不到參考,後來是參考「室內裝飾裝修材料、膠粘劑中有害物質限量(GB18583)」中對有害物質的限定指標,制定了2011版標準的指標。

  標準剛發布時,兩個標準都在用,有的採用2011版的,有的採用1993版的。試行兩年時間,1993版取締,全部都採用了2011年的標準。

  制定歷時7年,其間很多生產商反對

  新京報:從2004年至2011年,新國標制定為何歷時7年?

  師建華:當時中國剛有塑膠跑道不久,中國塑膠跑道是在1979年才研製成功,當時制定這個,不是為了中小學,而是為了比賽場地。就是現在的標準也是針對比賽場地的。

  當時塑膠跑道不是很普及,我們是第一次制定塑膠跑道的環保指標。

  我們當時很難,好多生產商都反對,「太嚴格」了。

  當時爭論焦點主要是「環保」這一塊。「室外場地檢測數據怎麼能用室內標準來要求呢,太嚴格了。」一些企業在碰面時跟我說。

  有一些企業是能達到的,當然肯定有企業達不到。

  那7年時間,我們不斷對標準和產品進行修訂和檢測,最終還是按照最嚴的走了。

  新京報:既然按照「最嚴格」的標準走了,為什麼還是出現「毒跑道」?

  師建華:我得說一下,「環保」這個詞它不是死的,是發展的。我們一般說在某一個時期、某一個階段出現了環保問題,然後我們去完善它。現在出現的問題有些跟標準有關係,有些跟標準沒有關係。現在有些就是新出現的問題。

  2003年之前,我們沒有限制跑道環保指標,那時環保理念沒有那麼強。但是也沒有出現什麼「毒跑道」之類的。現在出現毒跑道,就是有人新添加了額外的材料。

  新京報:有企業說現在正普遍使用的黑膠顆粒有問題,跟這個有關嗎?

  師建華:有關係,但跟它關係不是很大。它是有問題的,但它不是罪魁禍首。因為1979年中國剛研製成功塑膠跑道時就用黑膠顆粒,但是直到2003年也沒聽說因為黑膠顆粒出現問題的,還是有其他的原因。

  新國標考慮「氣味鑑定法」

  新京報:目前來看,「毒跑道」的問題還是沒有真正解決,一些小學校只能拆除剛剛花幾百萬鋪建好的跑道,接下來鋪什麼跑道,又是一個難題,從標準這一塊,面臨哪些考慮?

  師建華:標準肯定要完善。如果不符合標準,那是企業生產問題。但是如果真是在符合標準前提下出現這種問題,那就是標準需要完善了。

  新的國標已經在探討階段了,上個月去參加了一次(會議)。結論是要對幾個環保指標進行修訂。我們準備拉一些全國有影響力的企業去測試,主要測試有毒有害物質,然後定一個國家級的環保指標。

  另外,新國標也會對塑膠跑道鋪設整個流程進行規定,包括原材料、施工過程。施工過程將規定不準施工方私自添加東西。

  現在問題主要出現在小學校園,新國標也會專門針對中小學生制定,這個已經在討論了。

  新京報:您剛才說到的新國標覆蓋面將上溯至原材料和施工環節,今年4月深圳對外公布了自己制定的標準,《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面層質量控制標準》,也是從原材料到最終的驗收都進行控制。

  師建華:對,深圳那個很有參考意義。他們還在有害物質中增加了檢測項目。標準是比較嚴的,很多企業達不到,但是確實足夠環保了。

  他們還增加了氣味鑑定法,這個也是很重要的。現在氣味來源主要是有機物揮發,它有時候不一定來自塑膠跑道,也可能是周邊環境。我們會把這個考慮進去。未來,我們(在驗收時)也將會找幾個人去聞。

  A14-A15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程媛媛 見習記者 孫瑞麗

相關焦點

  • 湖南省塑膠跑道地方標準嚴過國標 向「毒跑道」說「不」
    紅網長沙7月4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沈夢豔 實習生 黃子芳 通訊員 王誠 )7月4日,湖南省質監局發布《學校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面層質量安全通用規範》,此標準將為湖南校園塑膠跑道原材料生產和施工建設等提供技術依據,有效解決校園塑膠跑道建設標準缺失問題,向「毒跑道」「毒操場」說「不」。
  • 校園跑道中「毒」
    受託方最終的檢測結論是:合格的塑膠跑道基本無害。12年後,深圳多所學校出現學生集體頭暈、流鼻血等不適現象,塑膠跑道被疑為肇事「元兇」。據南方周末記者獲得的信息,在廈門、韶山、重慶等地也有新塑膠跑道散發刺鼻氣味。深圳部分學校塑膠跑道投招標和驗收材料顯示,施工和驗收標準執行不嚴、專業監管和驗收單位的缺失等問題依然存在。
  • 中小學運動場「新國標」出臺 與「毒跑道」徹底道別
    隨著國家對體育行業的大力支持與發展,對青少年身體素質及足球運動的看重,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已成為各體育場館和大中小學乃至幼兒園的基礎硬體之一,廣大體育場館及大中小學、幼兒園室內外運動場迅速展開鋪設工程。
  • 塑膠跑道新國標立項解讀 高要求展宏偉決心
    從內容來看,本次發布的《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標準不僅新增加設計、施工、環保和驗收等內容,而且對現在能預知的有害物質均有所涵蓋,這其中包括可溶性鉛、鎘、鉻、汞等成品中的有害物質,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甲醛、苯等可釋放的有害物質
  • 「毒跑道」不能總是「茶杯裡的風波」
    胡印斌「毒跑道」不能總是「茶杯裡的風波」   近日,發生在全國多地中小學的「毒跑道」事件引發持續關注。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早在2003年底,就已經有專家提出TDI聚氨酯跑道的危害,當時雖然引起了一定重視,但在實踐中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 對「毒跑道」說不!中小學塑膠跑道出強制性新國標
    中小學塑膠跑道出強制性新國標 對18種有害物質做限定本報訊(記者 雷嘉)近年來,北京、江蘇等多地發生校園塑膠跑道不合格的事件。針對這一情況,由教育部牽頭組織制定的強制性國家標準《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近日定稿,從今年11月1日開始實施。教育部昨天下發通知,要求今年11月1日後交付使用的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必須執行新國標。強制性國家標準《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由教育部牽頭組織,數十家科研院所和檢測機構參與起草,歷經兩年多的修訂,於2018年11月1日開始實施。
  • 校園霸凌,毒跑道,義務教育延長……新教育部長陳寶生不避敏感題!
    如果其他地方搞免費教育,如果是從他們實際出發,有財力支撐,當地地方黨委政府可以從實際出發考慮。問:去年多地都發生了關於校園「毒跑道」事件,有一些家長甚至只要孩子入學的學校有塑膠跑道,就非常擔憂。目前我們國家塑膠跑道的新國標進展情況如何?
  • 「毒跑道」兩次質檢指標超限 浙江某小學數百名學生身體指標異常
    這份堪稱「史上最嚴」的標準嚴在哪裡?舊標準有欠缺,難以有效管住「毒跑道」2015年以來,由於全國各地中小學校爆發多起「毒跑道」事件,教育部在叫停了塑膠跑道的新建和維修的同時,牽頭修訂塑膠跑道新國標。另外,舊標準僅規定了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鋪設面層的技術要求、質量標準及檢測方法,未涵蓋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鋪設面層的設計、施工、環保和驗收等內容。「毒跑道」中疑似毒性最高的「TDI」成分釋放量,也不在當時的檢測標準之列,問題跑道依然多次重現校園。「跑道建設從材料到工程、設計等,沒有標準或者標準非常陳舊。」
  • 人民日報評論:用最嚴標準終結問題跑道,喚起各方責任意識
    據報導,有些跑道竟是用廢輪胎、廢電纜等做成的。儘管一些地方緊急拆除了相關跑道,並表示「在新標準出臺之前,各校所有在建或待建操場暫停施工」,但圍繞塑膠跑道的輿論爭議還在持續。「問題跑道」並非新話題。有媒體統計,2015年至今,被報導的校園問題跑道事件至少有21起,涉及多個省市,其中「僅4起最終檢測出有毒物質超標,其餘的或跑道再次檢測結果合格、或無送檢的相關後續報導」。這不禁讓人疑惑:檢測符合相關標準,是否意味著跑道無毒?諸多學生出現不良反應,又該如何解釋?這些跑道,究竟該怎樣處理?事實上,引起人不適的因素,往往「並不在跑道材料的檢測項目之中」。
  • 刺鼻電纜皮做塑膠顆粒,違禁苯系物質當膠水稀釋劑——「毒跑道」毒...
    新華社石家莊6月26日電 題:刺鼻電纜皮做塑膠顆粒,違禁苯系物質當膠水稀釋劑——「毒跑道」毒源追蹤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秦交鋒、王昆  連日來,塑膠跑道原材料問題引發社會持續關注。  為降成本往膠水中違規添加苯系物質,花錢偽造檢測合格報告  在《合成材料跑道面層》(GB/T 14833-2011)和《體育場地使用要求及檢驗方法第六部分:田徑場地》(GB/T 22517.6-2011)兩項國家標準中,均對合成材料跑道面層中多種有害物質作出了具體限值要求,其中苯≤0.05克/千克,甲苯和二甲苯總和
  • 京教委:立即制定跑道建設標準 出臺前所有操場停工
    據人民網6月14日消息,今天,北京市教委就北京有學校因翻修或新建塑膠操場和跑道出現異味,引起學生身體不適的情況回應稱,北京市教委再次要求,各區、校對家長反映的問題和學生集中出現的症狀要高度重視,切實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首要位置,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遲緩處理措施。
  • 「毒跑道」必須掘地三尺
    而無論到底為何物,它們的作用都一樣,就是把涉嫌的「毒跑道」掩蓋在底下。為何出事後第一反應都是「掩蓋」?而不是徹查?塑膠場地是一種應用廣泛的材料,外國在用,奧運會也在用,唯獨只有我國校園裡的塑膠操場會釋放毒氣,本質上,這是成本的問題,是偷工減料的問題,是工程項目腐敗的問題。
  • 中青報:毒跑道非無解難題,事關學生健康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
    校方信息不夠公開透明,是「毒跑道」往往在傷害造成後才被發覺的一大原因。其次,根據不同檢測標準,跑道是否達標結果不一樣。去年11月,三門縣教育局會同校方及相關單位,共同對塑膠場地再次取樣封存,送往家長選定的檢測機構檢測。結果顯示,對照塑膠跑道舊標準,各項指標均達標;但對照2018年11月1日施行的「新國標」,有指標明顯超標。
  • 孩子以身試毒的不僅「毒跑道」!談談可怕的短鏈氯化石蠟
    不知您是否聽說過,2018年的毒跑道事件?在這次震驚全國的事件中,我們發現了短鏈氯化石蠟的蹤影。事件發生後,家長們對跑道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顯示檢出多項有毒有害物質,其中就包括短鏈氯化石蠟。隨後在北京、蘇州、無錫、南京、常州、深圳、上海、河北等全國多地的學校都發現「異味跑道、異味操場」的毒跑道。看到這裡,您是否會好奇,研究媛特別點名的這種有害物質是什麼呢?
  • 標準塑膠跑道知識大全
    1.標準塑膠跑道運動場的綜合布局應緊湊合理,在滿足各種比賽要求,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儘量減小場地總面積。2.實心球,標槍和鉛球的著陸區域應設置在標準塑膠運動場上,投擲圈和輔助跑道應設置在足球場終點線之外。
  • 學生流鼻血家長體驗回家就吐 塑膠跑道問題到底出在哪
    有些家長跑到操場上親身體驗回家就吐了  今年年初,玉海中心小學搬進新校區。  三年級學生小勇的媽媽說,剛開學,孩子們就說學校的跑道很臭,但一開始沒引起家長們的重視。「後來一個學生反覆發燒,有家長翻出『毒跑道』的新聞,我們才注意到學校的塑膠跑道。」  4月初,學校開運動會,有些家長跑到操場上親身體驗。
  • 【廳局長面對面】我省塑膠跑道新標準正在起草,可能成為全國最嚴地方標準
    而基層教育部門顯得很委屈,他們強調,既有塑膠跑道毒性檢測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拆除跑道沒有依據。而省體育建築施工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已經出臺了史上最嚴行業指導意見,但未被官方認定為地方強制性標準,他們亟盼塑膠跑道檢測新標準能夠儘快從雲端落地,不僅能為驅逐毒跑道提供重要依據,也能為行業的發展提供有利的環境。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今天在《政風熱線》節目中表示新的地方標準正在起草。
  • 國際泳聯制定新泳衣標準 鯊魚皮核心部分遭限制
    全球紡織網2月23日訊 北京時間上周六,國際泳聯在瑞士洛桑召集各大體育用品生產廠家開會,而這次會議的主要議程就是要制定一份新的關於比賽用遊泳衣的製造標準,而這個標準的直接矛頭正是指向了過去一段時間掀起了泳池破紀錄狂潮的鯊魚皮。
  • 2017考研英語拓展閱讀:北京又現「毒跑道」
    下面一篇文章是關於北京又現「毒跑道」。   2017考研英語拓展閱讀:北京又現「毒跑道」   Beijing authorities have ordered the inspection of all school running tracks and synthetic sports fields in the Chinese capital, state media
  • 「毒跑道」進學校 教委副主任:孩子上火才流鼻血
    昨天,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對「毒跑道」黑窩點進行了曝光,但是疑問依然存在,這些製作極其粗劣,明顯存在汙染的塑膠跑道,為什麼會一路綠燈的鋪設在了各個學校的操場上呢?從設計到施工,從原料監測到工程驗收,諸多個環節為何就沒有人發現這個極為明顯的錯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