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導語: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報導顯示,我國抑鬱症患者中青少年兒童的患病比例呈上升趨勢。曾有臨床統計表明,30個抑鬱症患者中有4個左右會是青少年兒童。
很多家長對於兒童抑鬱的數據調查並不十分信任,在他們的認知中,孩子無知懵懂,根本不可能會被心理抑鬱所困擾。而事實上,在導致兒童抑鬱的六大因素中,「父母的語言暴力和肢體暴力」成了眾多誘因中,最不可忽視部分。
父母對孩子的愛不容置疑,但是不得不說,很多中國式家長並不懂得,如何對孩子恰當地表達愛。父母有管教孩子的責任,但是作為家長的他們,卻並不都能夠掌握教育孩子的恰當方式,在大多數家庭中普遍存在著語言暴力。
14歲男孩被母親打罵後跳樓,網友評論反應中國式家長的「訓子方式」
2020年9月17日,武漢某初中一名男生因為在班級裡打撲克,而被老師請家長,這本是學生時代的一件小事,但是之後事情的走向卻讓人出乎意料。
男生的母親很快趕到了學校,走出老師辦公室後看到兒子,情緒激動的媽媽當即在走廊裡訓斥起了孩子。從視頻監控中可以看出,這位母親先後打了孩子耳光,掐孩子的脖子,用力地戳額頭,雖然視頻沒有聲音,但是從母親的表情和舉動中可以看出,她一直在對孩子教訓個不停。
當時走廊中還有其他的同學在看書,但是這並沒能阻止這位母親的打罵。
整個過程中,男生都低著頭默不出聲,終於老師迎面走了過來,對母親說了幾句話後兩個人一同離開,留下愣在原地的男生。就這樣,男生一動不動地默立了兩分鐘。
可令人沒想到的是,這名男生爬上了欄杆,毫不猶豫地一躍而下,14歲的鮮活生命就此戛然而止。想必老師和母親也沒有想到,自己本以為很尋常的一次批評教育,居然葬送了孩子的性命。
這樣的悲劇讓人心痛,但是評論區裡家長們的留言,卻讓人不寒而慄。
「現在的孩子就是玻璃心,打罵兩句都受不了!」
「這心理承受能力也太弱了,誰還沒挨過父母打罵的!」
家長們覺得是孩子輕生是脆弱,但是卻沒有想到,真正讓孩子崩潰的也許並不是母親打罵的這最後一根稻草,而是長期以來的語言暴力。
父母訓孩子的刀子嘴,句句扎心,直插孩子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你這麼笨,當初還不如不生你!」
事實上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肯定,而來自父母的貶低則會毀掉孩子對於父母的所有期望。這種對孩子生命的斷然否定,讓孩子一直以來的努力變得微不足道,極大地傷害了孩子內心的自尊以及安全感。
「你怎麼就不能學學人家?」
父母們總是希望能夠通過對比的方式,讓孩子知恥而後勇,而事實上這種對比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盲目的攀比,孩子的價值在對比中被貶得一文不值,這難免會讓孩子更加心生自卑。
「我真替你感到丟臉!」
當孩子做錯一件事時,他們的內心已然被羞愧感所包圍,而這時候父母這樣的一句話,只會讓孩子更感壓力。被巨大的羞愧感所裹挾的孩子,無法擁有正視錯誤本身的能力,同時孩子的內心也被父母的羞辱弄得遍體鱗傷。
孩子沒有犯十惡不赦的錯誤,勞煩家長「嘴下留情」,好好說話
1.信任的話語比打罵更有力量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信任後,孩子內心的責任感被極大地激發出來。相比於打罵,父母的信任會讓孩子更加能夠主動地去應對問題,解決問題。相較於被動接受,主動面對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2.鼓勵的話語讓孩子更加勇敢
面對問題時,父母的打擊和貶低,只會消耗掉孩子內心僅有的那一點勇氣,而當父母可以靜下心來,淡定地看待孩子的每一步成長時,發自內心的鼓勵才真正地能夠給予孩子勇敢向前的力量。
3.貼心的話語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父母們有必要了解到孩子的真實需求,有必要給予孩子困難時最需要的溫暖。父母的打罵只會讓孩子倍感無助;而貼心的話語才能夠讓孩子在安全感中,生出更多的勇氣和力量。
好好說話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必備技能,父母們不要把自己對孩子的愛,變成對孩子們承受不起的傷害。打罵建立不起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權威感,有效的親子溝通才真正能夠傳達教育的真諦。
討論話題:大家對於父母的語言暴力,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有哪些看法分享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
(文中配圖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