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周密金融
密金融,一切只為您,從來無二心!
版權:來源 藍白觀樓市 ID:qushiluoji
01
1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0年12月份70大大中城市房價指數。
新房方面,北上廣全線上漲。
初步測算,12月份,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3%,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上海和廣州分別上漲0.3%、0.2%和0.7%,深圳下降0.1%。
四大一線城市的二手房,甚至比新房更加強勢。
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6%,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分別上漲0.5%、0.6%、0.7%和0.5%。
以上的數據還只是環比,同比口徑來看,大城市的房價漲的確實有點猛。
初步測算,12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3.9%,二手房價同比上漲達8.6%!
至於二線和三線城市,新房、二手房的房價同比上漲都在4%以內。
北上廣深齊漲的背後,是成交量的爆發。
據中新經緯1月13日報導,貝殼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一線城市二手房的量價表現明顯好於低能級城市,需求升溫明顯,全年二手住宅總體成交量同比增長23%。
具體看,上海全年二手住宅成交量增幅最大,約為26%;
其次是廣州,成交同比增幅為25%;
深圳同比增加23%,2020年下半年的調控使得市場需求明顯降溫,下半年成交同比增速由上半年的41%收窄至11%;
北京成交量同比增幅略低,為16%,但成交量及增幅均為2017年以來最高。
以上海為例,12月份,上海二手住宅成交套數約為3.9萬套,環比增長20.3%,同比增長96.2%,成交量創多年來新高;全年二手住宅成交約30.2萬套,同比增長27.0%,達到近4年來新高。
有中介感嘆夢回2016年:1個月成交快4萬套,這是很高的量了,現在的市場,跟我2016年剛入行的時候很像。
同比增長96%是什麼概念?
在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經濟下行、錢難賺、調控加碼的2020年,上海僅僅出了一個放開落戶口子的政策,就能出現如此巨大的助漲動力,出乎很多人的預料。
看來,核心城市的威力,在發生「資產荒」的年份,才能體現出來。
02
在2020上半年,應該是3月份的時候,有兩個朋友留言問我:為什麼杭州過去兩年飛漲,上海卻陰跌不斷?為什麼北京連跌三年,毫無起色?
當時我的回覆是:京滬這種級別的城市,根本不需要貼上杭州、成都、西安、重慶等地的「網紅」標籤,因其特殊的「龍頭意義」,調控的高壓政策不會鬆動,但不要懷疑他們長期的價值。
前段時間,藍白寫過一篇關於生育率跌破警戒線的文章,其中提到:在存量時代,決定超一線房價的不是月入1000元的6億人,而是盤剝了勞動者2萬次的富人群體。
現在,我依然是這樣的觀點。
但是,這事有個前提:一線城市的價值,體現在漫長的時間長河裡,而不是短短幾個月的價格透支。
翻倍的成交量、火爆的投機氣氛、見諸報端的媒體輿論,我已經聞到了2017年「317」新政的味道。
右側追漲是人之常情,看到房價躥升忍不住腦補出身家財富翻倍的畫面,我能理解不少人的躁動心思,但還是要奉勸一句:在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千萬不要低估政策市的威力。
不管哪個城市,都不能挑戰「房住不炒」。
2019年的蘇州、西安、成都不行。
2020年的杭州、寧波、南京、深圳也不行。
2021年的北上廣,更不行。
可以暗流湧動,也可以人心躁動,但不能潮水洶湧,這是「底線」。
03
政策面的影響暫且不談,房價的狂歡,背後是房租的沉寂。
一線城市的租金,創出了5年以來的新低。
某殼監測的18個城市租賃成交量於8月達到峰值後,9月開始轉淡,9月至11月的成交量連續下降,平均環比降幅達13.7%,高於去年同期10.6%的環比降幅,11月的租金更是創近5年同期新低。
諸葛找房數據顯示,11月一線城市平均租金環比下跌1.2%,同比下跌2.9%。北京、上海兩地租金均下降,分別環比下跌1.98%和1.57%;二線城市平均租金環比下跌0.58%,同比下跌3.1%。
《半月談》在1月13日發了篇文章,題目叫《一二線城市寫字樓空置率大幅攀升,警示什麼?》,其中提到:這不僅是「天際線」控制給城市帶來的「面子」傷疤,更是經濟加速轉型的警示。
易居最近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四季度,50個典型城市租金收益率為2.3%,環比下降0.6%,同比下降3.7%。這一收益率創多年來最低值。
4個一線城市的平均租金收益率為1.6%,環比下降1.6%,同比下降5.1%,跌幅最大。
一套100萬元的住宅,每月出租1500元,那麼一年的收入為1500*12=18000元,因此,這套房子的租金收益率就是18000除以100萬,也就是1.8%,這還沒算物業費、房貸利息、折舊費用。
房價漲得越快,房屋價值就越高,分母的數字就越大,在租金漲幅較低的情況下,一線城市房價持續上漲,租金收益率會越來越低。
正如藍白總愛說的那句話:租房的才叫剛需,買房的不是剛需。
一線城市,已經與剛需無關。
這兩天,資本市場的抱團已經出現瓦解,抱團核心城市的購房者,更應自知:
大城市房產的價值,是漫長歲月裡潛移默化的饋贈,而不是大起大落、刀口舔血的差價和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