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晨 黃岱昕/文 孫倩/製圖
8月27日人社部網站的一則消息,讓事業單位的高層次人次,看到了領取年薪的希望,百萬年薪不再是夢。
事業單位是經濟社會發展中提供公益服務的主要載體,按部就班工作、按月領取工資是我們的第一印象。要激發事業單位裡高層次人才的活力,進而增強事業單位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人社部這次給出一記「錦囊」。核心要義,還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用人靈活、特事特辦、提高待遇,是大的改革方向。無論是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等,還是制定具體操作辦法,使事業單位科研人員的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為現金獎勵,都是為了讓這些高層次人才的貢獻與回報相匹配。
改革中的年薪制尤為引人關注,在微博話題中創下3億多次的關注量。年薪制類似企業裡的「底薪+提成」模式,每月仍發放一筆固定工資,每年再根據考核確定年薪。如此,可以拉長考核周期,避免急功近利,更加科學合理。
這次薪酬改革的重點,是高校和科研院所。除了未來將逐步改革退出事業單位序列的承擔行政職能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以外,我國的事業單位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提供基本公益服務,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被稱為公益一類;另一類是可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劃入公益二類。高校、科研院所即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因此可以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當然,事業單位提供的是公益服務,不能全交給市場。在這裡工作,不能僅靠情懷,也不能沒有情懷。
高層次人才各行各業都需要,但什麼是高層次人才,這次人社部並沒有具體說明。不同單位需要的人才不同,只要是急需的、緊缺的高水平人才,相信都應該納入改革的範疇。不僅是高級管理者,專業技術人員、技能人才都應該有脫穎而出進入高層次的可能。例如,2017年河南就曾頒布《關於加強河南省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方案》。方案中的高層次人才,主要指取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碩士以上學歷或具有較高水平、特殊才能的人才。在年薪制的實踐層面,國內也有多地進行試水。鄭州大學給首席特聘教授開出過百萬年薪,甘肅、遼寧、山東等省也都曾出臺政策,明確支持本省事業單位採取年薪制。
編輯:彭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