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屋簷下不是避雨的,娘家門上不是常走的,背後有什麼道理

2021-02-08 江梳留影

很多俗語背後都有著一定的道理,是人們對生活經驗的總結。「屋簷下不是避雨的,娘家門上不是常走的」也不例外,字面意思通俗易懂,但深藏其中的道理卻不是那麼通俗易懂。今天就說下這句俗語背後的意思是什麼。

先說前半句「屋簷下不是避雨的」。以前的房子多為瓦房或者茅草房,為了保持牆面的乾燥耐用,一般會留有屋簷,防止雨水直接流到牆上。不過屋簷的寬度一般不是很寬,有錢人的屋簷高另當別論。如果人要站在屋簷下去避雨,基本不可能,還會被房頂匯聚以後的雨水淋得更溼。如果碰到有風的時候,淋的更是如同落湯雞,根本達不到避雨的效果。如果要避雨,還是選擇走廊或者屋內避雨,不要在屋簷下。背後的意思就是告訴大家,做什麼事情一定要選對方法,不然會適得其反。

再說後半句「娘家門上不是常走的」。「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在以前一直有著這種思想,認為女兒出嫁後,就不算自家人了。如果頻繁的回娘家,就會被人說三道四。要麼認為婆家對她不好,要麼認為出嫁的女兒不懂規矩。除此之外,婆家人對此也有意見,會被別人認為他們對自己的兒媳不好,逼的兒子三天兩頭的會娘家,更有甚者認為會拿婆家的東西送與娘家人。長此以往,夫妻感情、家庭關係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背後的意思就是告訴大家,做什麼事情不要只顧自己的喜好,也要考慮到周圍相關人的感受。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人窮莫上親戚門,人窮莫忘娘家門」說的對嗎?
    農村俗語:「人窮莫上親戚門,人窮莫忘娘家門」說的對嗎?農村的老人文化不高,但懂的道理卻很多,這些得益於在鄉村流傳的俗語也稱鄉下俚語。這些俗語話糙理不糙,簡單直接不拐彎抹角。俗語是總結的生活道理,恰當運用俗語的談話會讓人印象深刻,容易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 農村老人常說的「人窮莫看娘家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老人說的話,還是具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他是農村群眾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具有一定的勸誡和指導意義的話,就像這句話,人窮莫看娘家門,是什麼意思,怎麼理解呢?這是為什麼呢,姑娘嫁出去以後,重新組建了一個家庭,有了自己的生活,但是有的家庭生活稍微好一些,有的家庭生活困難一些,畢竟新組建一個家庭,都是白手起家,如果自己不艱苦奮鬥,總是想著回娘家去吃飯,去拿一點東西,時間長了,就會產生許多的家庭矛盾,特別是娘家還有哥哥姐姐,那麼嫂子之間,妯娌之間就認為自己一直回娘家拿東西,自己的父母有偏心,會造成家庭不和睦,產生許多的家庭矛盾
  •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現在的農村建設的好,風光迷人,好多朋友節假日,都會回到農村體驗一下安安靜靜的日子,看看流水聽聽蛙鳴,簡簡單單的放鬆一下心情。姐死門檻斷,哥走侄不親,主要是用來形容同自己有血緣聯繫的人走後,親戚會表現出令人察覺得到的變化。(二)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姨夫和姨母是一家人,姨夫和自己家的這邊親戚來往,是靠姨母居中維持和調和的。
  • 俗語常說:「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我們的文化中有一部分特殊的東西,就是我們常說的俗語。俗語一般多流傳於民間,民間多的是淳樸善良的農村人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們在日積月累的生活中能夠總結出來一些規律,逐漸形成俗語,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
  • 農村俗語「男怕三搖頭,女怕大步走」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的很多老話俗語都是和人的一些習慣有關係的,通過這些習慣,會根據經驗總結出擁有這類習慣人的一些脾氣習性,雖然說不能是百分百的準確,但很多時候還真的是很管用很靈驗的,這也是多年的經驗累積所留下來的智慧。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句俗語「男怕三搖頭,女怕大步走」,看看是什麼意思。
  • 俗語:屋後有靠,人財兩旺,啥意思?老祖宗經驗有道理嗎?
    昨天和村裡老人閒逛時,他說了句俗語「屋後有靠,人財兩旺」。當時聽了不知道什麼意思,老人解釋道:修建房屋背後最好要有靠山,這樣家裡人和財都會很興旺,發財致富不在話下。作為接受過現代教育的人我來說,自然覺得很荒謬,沒有科學道理。
  • 農村俗語:「孤房子女傻,鬧市出人精」,究竟是什麼道理?
    中國具有幾千年悠久歷史,古人用豐富的生活經驗,總結出許多簡練而形象的語句,那就是人們常說的俗語。俗語並沒有隨著時代改變而消失,足以見得其蘊含的道理之深刻,不遜色於聖賢留下的名言警句。時至今日,俗語依然是不可忽視的一種文化,人們在平時的交談中,經常引用一些俗語。
  • 農村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農村俗語和農諺是農民經過長期的生產生活的經驗總結,可以說這些俗語和農諺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仍然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更何況有許多科學發現其實質就來源於生活和大自然對人類的啟示而研究發明成功的,因此,農村俗語和農諺應該標註為通俗科學理論的標籤加以發揚光大,並服務於實際生產生活需要。
  • 農村俗語:「舅家風,三代傳」,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生活在農村,常聽到長輩們說一些口頭禪,其實這就是大家常說的俗語,而民間的這些俗語,雖說聽起來比較糙,但是細細品味的話,會有頗多的感受。記得多年前,回鄉下摸不到路了,就問到旁邊幹活的老伯怎麼走,當時由於著急,語氣稍微有點重,老伯直接說上了一句俗語,「問路不施禮,多走五十裡」,雖然是簡短的一句俗語,但是卻告訴了我一些道理,至此以後,但凡出門在外,我都以禮相待,語氣謙卑。其實俗語雖叫俗語,但是一點也不俗,只有我們細揣摩,深領悟才能深知之中的道理。比如下面的這則俗語,農村俗語:「舅家風,三代傳」,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 俗話說得好「乞丐沒有要早飯的」,道理很現實,可惜很多人做不到
    俗語,是約定成俗的口頭語,中國人都能隨口說出一兩句俗語來,比如「蒼蠅不叮無縫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人窮莫看娘家門」等等。千百年來,祖先總結了幾千個俗語,這些都是前人集體智慧的結晶。雖然也有被當作迷信的俗語,但那是因為很多人不知道俗語背後的深意,只看表面。有句諺語直觀地反映了人生的道理,比如乞丐從不吃早飯。「乞丐沒有早飯」,正如要求吃飯的人的名字一樣,絕對不要求吃早飯。仔細想想,祖先的這句話很有道理,如果你仔細觀察,生活中難得一見的發現,乞丐一大早就要求飯的人,大部分是午飯和晚飯的時間到達才要求飯可以看到影子。
  • 農村俗語:「外甥是狗,吃了就走」有什麼說法?
    而和農村裡的老人們坐在一起聊天,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不僅能聽到他們那個年代的許多稀奇事,同時也能在聊天中學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如果你和農村的老人一起聊過天,那就會發現老人都很擅長把大道理用一句朗朗上口的俗語說出來。這些俗語都是古人們長年累積,總結出的經驗。馬上就要過年了,相信你也聽說了不少「別樣」的俗語,那下面這些你聽過嗎?
  • 農村俗語「女婿同睡女兒房,不是家敗就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女婿同睡女兒房,不是家敗就人亡」,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沒有道理呢?
  • 俗語「開門見河非吉地,門前暗溝也不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開門見河非吉地,門前暗溝也不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現在的人們對於房子都有很深的執念,而在農村也是這樣,農村的人們認為蓋房子是很重要的事情,房子也是以後生活和安身立命的場所。那麼今天小慄要聊的是另外的一則特別有意思的農村俗語「開門見河非吉地,門前暗溝也不宜」,那麼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樣的意思,具體指什麼,又有蘊含著什麼特殊道理呢?聽到這句俗語,很多人都會問依山傍水的房子不是最好的嗎,而這樣的房子也是人們更嚮往的田園風光不是嗎?
  • 俗語講:「女不養狗,男不養貓」,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俗語講:「女不養狗,男不養貓」,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文/歷史大見證其實文化無時無刻的都在豐富發展著,其實俗語就是一項獨特的地域文化,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是將一些事情放在自己的嘴邊,成了自己的口頭禪。一般來說俗語都是人民智慧的結晶,大家很簡單就會明白其中的意思。
  • 俗語:「好吃不過餃子」,下一句是什麼?又有哪些道理?
    俗語:「好吃不過餃子」,下一句是什麼?又有哪些道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聽到各種各樣的俗語。這些俗語,無論是聽起來還是說起來都是朗朗上口,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也非常廣泛。這些流傳至今的俗語都是長者們根據自己的人生閱歷而總結出來的經驗。流傳下來就是為了能讓更多的人知道。可以讓年輕人從中學到一些生活小竅門兒和避免走一些彎路。而往往很多俗語都是分上下兩句的,有很多人都知道其中的上半句,卻不了解下半句是什麼。就像這:俗語:「好吃不過餃子」,下一句是什麼?又有哪些道理?
  • 老輩常說:「野花進房,家破人亡」,這句農村俗語有什麼道理?
    其實在農村不是逢年過節很少串門更少留宿,所以這據「野花進房,家破人亡」的俗語老話的意思是,如果不是自己家的女人留宿在自己家裡,儘量兩個人不要同房,同房會影響到主家的風水。 有人就提出質疑了,閨女回娘家,也要遵守這個規矩嗎?
  • 俗語「樹怕三搖,女怕三撩」是什麼意思,背後的道理引人深思!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很多文學作品延續至今,很多人對其深耕研究。看了古人這些經典,不僅僅能增加我們的智慧,也能更快的感悟人生。其實這些國學經典,大多數都比較晦澀難懂,而俗語文化也就應運而生了。
  • 農村俗語「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在農村,有很多俗語都是跟婚姻有著聯繫,這些俗語也經常被人家掛在嘴邊。特別是一些婚嫁的習俗,老人們更是常常說。在村裡每家每戶都是有一點親戚關係的,即使沒有親戚關係,那也是關係很要好的。
  • 農村的11個俗語,表面看起來淺顯易懂,其實卻有很深刻的道理
    在農村的人,應該聽到過很多的俗語吧,在農村老人的口中,一些俗語表面看起來淺顯易懂,其實卻有很深刻的道理。農村的11個俗語,表面看起來淺顯易懂,其實卻有很深刻的道理。5.農村俗語:「男看女的話:看膘,女看男的話:看毛」。這句俗語,貌似不太符合今人的審美,現在的女生喜歡苗條體型,男生打扮也比較的注重,滿臉胡碴不去打理,怎麼可以當做男女擇偶的標準呢?其實,俗語所表達的意思,不是現在理解的含義。那時流行的是包辦婚姻,男女雙方很難改變,皆是父母之命。當然,這種做法沒有尊重人權,所以逐漸被新時代摒棄。
  • 俗語:「門前有水不是福,屋後有山災禍足」,是科學,不是迷信
    與老農坐在一起聊天,聊到了庭院選址的話題上,老農說: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門前有水不是福,屋後有山災禍足」。因此,庭院選址應該講究科學呢!剛從老農口中聽到這句俗語時,我還有些大惑不解呢!仔細一想,這句俗語還真的具有不少的科學道理。那麼,都有哪些科學道理呢?下面,我們就聊聊這個話題。一、門前有水不是福有人認為:門前有水,乃是清幽風雅的象徵,此地是宜居之地。尤其是一些所謂的「堪輿大師」會極力推崇在這樣的地方修房蓋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