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如何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建議:日曆權限應謹慎授權

2020-12-18 環京津網

手機APP,如何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

來源:解放日報

2019年,上海市消保委廣泛聽取消費者意見,聯合《中國消費者報》上海記者站委託北京捷興信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於2019年1月繼續對網購平臺、旅遊出行、生活服務等39款手機用開展第三期手機APP涉及個人信息權限評測。

2018年3月至7月,上海市消保委開展第一期地圖類手機APP涉及個人信息權限評測,反映出申請的敏感權限與實際功能不完全對應的問題。5款頭部應用相關企業積極回應,通過取消獲取、功能優化、版本更新等形式進行改進,相關問題得到解決。

2018年8月至11月,上海市消保委開展第二期針對瀏覽器、輸入法、綜合視頻等手機APP涉及個人信息權限評測。18家頭部應用相關企業積極跟進問題,在敏感權限的申請、使用方面均做到了合理申請、自主授權,充分保證了用戶的知情權、選擇權。

2019年1月25日,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的公告》,將針對APP強制授權、過度索權、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問題進行專項檢查。

評測維度

一是APP所使用的目標API級別。當目標API級別低於23時,安卓對於權限會採用一攬子授權的模式,存在可規避系統安全機制的漏洞;

二是APP敏感權限的數量。重點關注安卓系統中與個人信息密切相關的有29權限的申請和使用;

三是注敏感權限的授權方式。是否存在一攬子授權的模式,如何向用戶提出授權請求;

四是查看是否存在無實際功能對應用的權限申請。

評測結果

14款應用敏感權限與實際功能均能對應。

9款應用問題涉及發送簡訊、錄音、撥打電話、讀取聯繫人、「監控外撥電話,重新設置外撥電話的路徑」、接收訊息(簡訊)、讀取通話記錄等敏感權限未找到對應功能及目標API級別低等。

不少網購類APP獲取了日曆權限,這些信息涉及個人信息、商業機密等,而消費者對日曆權限的重視度非常低。

社會反響

為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上海消保委與手機APP企業進行技術溝通,相關企業也在排查後對存在的問題作出解釋和優化意見。

在前期溝通確認中,有8款應用第一時間進行溝通,並通過刪除敏感權限、升級版本等方式快速對存在的問題作出解釋和優化。

截止到2019年3月23日,30款應用全部實現在敏感權限的申請、使用方面做到了合理申請、自主授權。

截止到2019年3月23日,上海市消保委再次進行了測試,仍有9款應用未能就其權限和功能無法對應的問題進行改進。

截止到2019年4月1日,8家APP都已完成整改。

2019年4月11日,上海市消保委與最後一家企業現場溝通,就其APP麥克風權限與相關功能的對應性、APP內第三方金融服務的信息披露以及資質審核等問題提出了相關改進要求。2019年4月12日,企業提交書面改進措施。39款APP全部實現整改。

消保委觀點

個人信息保護的關鍵是規範收集和使用。

《網絡信息安全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

日曆權限給消費者帶來的可能性風險大於給消費者帶來的便利,網購類平臺使用日曆權限給消費者帶來的場景可以用其他技術手段加以替代。

據此,上海市消保委希望消費者和APP開發者都能對日曆權限加以重視。

建議:

如消費者經常使用日曆記錄敏感事項,對APP的日曆權限應謹慎授權;

APP開發者如無十分必要,建議儘可能不使用手機日曆權限。

相關焦點

  • 聚美、貝貝等9款App涉嫌過度獲取權限!當心你的「日曆」被偷看……
    這種情況你遇到過嗎今年1月,上海市消保委聯合《中國消費者報》上海記者站委託北京捷興信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對網購平臺、旅遊出行、生活服務等39款手機APP開展涉及個人信息權限評測。當目標API級別低於23時,安卓對於權限會採用一攬子授權的模式 ,存在可規避系統安全機制的漏洞;2APP敏感權限的數量。重點關注安卓系統中與個人信息密切相關的有29權限的申請和使用;3注敏感權限的授權方式。
  • 手機APP訪問權限要謹慎授權
    一、訪問網絡除一些離線使用的軟體外,大部分手機APP都需要網絡權限的支持,沒有它就沒辦法獲取網絡。二、推送信息 手機APP會發送推送消息,除了部分涉及到在線聊天功能的軟體外,其他的APP推送功能可以不授權。三、訪問相機或麥克風一些APP如不需要使用掃描二維碼、錄音、拍視頻等功能,是可以不授權的。
  • 你正被這些APP偷窺,連你的「日曆」都要看……「餓了麼」等被點名...
    27日,上海市消保委發布了針對39款網購平臺、旅遊出行、生活服務等手機App涉及個人信息權限的評測結果通報,發現有25款存在問題,其中9款至今未整改,而「日曆」權限的過度申請和隨意授權更令人擔憂。調查發現,52.5%的消費者用手機日曆記錄重要行程。其中,27.5%會記錄日常生活行程,18.5%會記錄生活及工作等。雖然常用日曆記錄行程,但只有0.4%的消費者關注「日曆」權限有否被濫用。「App為何要申請日曆權限?有些平臺告訴我們,如果平臺上有搶購,消費者點擊『關注』,就會將信息放在日曆中,搶購前可以提醒。
  • App為什麼要獲取我們的相關權限?隱私安全如何保護?
    我們的個人隱私又該如何保護呢?App獲取麥克風權限的用途是什麼?1.電商平臺很多電商平臺訪問麥克風權限是為了實現語音購物功能,或幫助用戶與客服、客服機器人實現語音交互,方便聯繫。目前,各大App紛紛回應敏感權限均需用戶明確點擊授權,並未強制用戶打開麥克風權限,如果不打開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其他功能,且可自由關閉,不會出現監聽用戶信息的行為。
  • 通過日曆、應用程式列表……這些日常App在收集你的個人...
    綜合三次評測結果,52款熱門App中,有46款App都存在獲取的敏感權限無實際對應功能的問題,佔比88%,也就是說有超過八成App涉嫌過度收集消費者個人隱私信息。這些App獲取了諸如讀取簡訊、發送簡訊、日曆信息等與消費者個人隱私信息密切相關的敏感權限,卻未在應用中進行使用。
  • 監控電話、麥克風錄音,這些APP正在窺視你的個人隱私!
    圖片來自CNSPHOTO上海市消保委27日在滬發布部分手機APP涉及個人信息權限評測結果的通報顯示,餓了麼、百度糯米、神州租車等25款APP存在向消費者索取的權限與實際功能不對應的問題,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其中九款至今未整改
  • 中消協開通個人信息舉報通道 消費者可舉報APP侵犯隱私
    聚美優品、餓了麼等9款App則因為涉嫌過度獲取權限被點名。此外,「日曆」權限的過度申請和隨意授權更令人擔憂。而在3月28日,中國消費者協會表示已開通「App個人信息舉報」微信公眾號,公眾號受理對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舉報,通過點擊公眾號舉報按鈕進行舉報,舉報後會將被舉報的App納入評估範圍。
  • 25款APP被曝收集敏感信息 餓了麼涉嫌讀取通話記錄
    2019-03-28 15:20圖文來源:新民晚報25款App收集個人敏感信息 市消保委提示:「日曆」權限隨意授權風險大你有在手機「日曆」上記錄重要行程、事件的習慣嗎?昨天,上海市消保委發布了針對39款網購平臺、旅遊出行、生活服務等手機App涉及個人信息權限的評測結果通報,發現有25款存在問題,其中9款至今未整改,而「日曆」權限的過度申請和隨意授權更令人擔憂。
  • 偷看日曆?9款 APP 涉嫌過度獲取權限
    不久前上海消保委針對網購平臺、旅遊出行、生活服務等39款手機APP進行了涉及個人信息權限的評測,主要包括四個方面:App所使用的目標API級別、App敏感權限的數量、敏感權限的授權方式(是否存在一攬子授權),及查看是否存在無實際功能對應用的權限申請。
  • 保護個人信息 轉借個人身份證要謹慎
    銀行工作人員耐心地向徐某解釋法律法規及銀行關於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管理規定,並第一時間與購房客戶取得聯繫,告知不妥善保管個人身份證的危害,查銀行帳戶流水必須持本人有效身份證辦理,絕不允許代辦。最後徐某以及購房客戶都意識到個人金融信息和資金安全的重要性,及時停止了辦理。
  • 這些APP正窺視你的生活!連你的「日曆」都要看
    「日曆」讓生活工作都暴露或許用戶的簡訊、麥克風、電話、通訊錄、位置等權限大家都已很熟悉了,但是日曆權限是什麼?實際上,很多用戶會使用日曆功能記錄工作安排、行程和其他敏感事項等,涉及個人隱私、商業機密。也就是說,日曆權限與個人隱私的密切度,有時候比通訊錄等權限還要高!
  • [淨網2019]這些APP正窺視你的生活!連你的「日曆」都要看
    「日曆」讓生活工作都暴露或許用戶的簡訊、麥克風、電話、通訊錄、位置等權限大家都已很熟悉了,但是日曆權限是什麼?實際上,很多用戶會使用日曆功能記錄工作安排、行程和其他敏感事項等,涉及個人隱私、商業機密。也就是說,日曆權限與個人隱私的密切度,有時候比通訊錄等權限還要高!
  • 100%的安卓APP在獲取手機隱私權限?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安全與防詐騙
    人工智慧時代,如何保證個人隱私安全越發重要。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全面到來,用戶數據洩露事件頻頻發生。2018年由於洩露數據而成為輿論焦點的公司,不乏網際網路公司巨頭谷歌、Facebook、亞馬遜等。 隨著普通用戶的隱私安全意識提高,移動網際網路上的隱私保護問題也越來越多的獲得社會輿論的關注。
  • 蘋果更新App 隱私保護說明 下載前可充分了解隱私權限
    【環球網智能報導 記者 張陽】在今年6月舉行WWDC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公司提出將會把應用程式的權限需求前置,以此來進一步改善隱私安全。也就是說,蘋果公司在App Store中把應用的權限需求做成類似食品上的營養信息標籤,讓用戶在下載前就充分了解到,該應用會涉及到哪些權限。
  • 應用軟體過度索取權限 個人信息保護期待「牙齒」更鋒利
    但是,劉德良認為,個人信息和個人隱私要作區分,網際網路搜索信息偏向等數據屬於正常的個人信息片段,企業收集這類信息後只要不進行電話騷擾,合理推送廣告和產品推薦並不屬於隱私侵犯。  如何平衡兩者的需求關係,鄭寧的意見是:「個人信息兼具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監管部門應該平衡用戶的個人信息權益以及企業的創新發展。
  • 消費者如何保護自身金融信息安全?央行:要注意7個方面
    對接觸消費者金融信息的崗位人員合理設置權限,並採取內部審批等有效措施進行權限控制,全面開展員工業務培訓和警示教育工作,有效避免洩露消費者金融信息行為的再次發生。截至目前,各涉案機構均已進行整改和問責,進一步健全消費者金融信息保護內部控制機制,完善信息安全技術防範措施,強化從業人員消費者金融信息安全意識。
  • 如何保護安卓手機個人隱私
    最近,借3.15(消費者權益日)這一天,央視在315晚會公開透露眾多網際網路公司及各大安卓 App 洩露用戶隱私,收集用戶個人信息並上傳至伺服器的消息,引得業界譁然。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特別在安卓系統生態圈,為用戶的隱私揭開了一層防護紗,也為謀圖不軌的個人及廠商送上了一張溫床。
  • 被劫持的不只是瀏覽器主頁 手機APP過度索取權限何時休
    「災情」如何?記者進行了調查。前不久,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對39款手機APP涉及個人信息權限的測評顯示:超過六成APP在用戶安裝時申請了很多敏感權限,卻不提供實際功能,包括讀取通訊錄、電話權限、簡訊權限、定位權限等。DCCI網際網路研究院首席專家胡延平告訴記者,為了提供服務、提升體驗,一些APP要求權限、收集信息是合理的,但應該有邊界。
  • 實測多款APP涉及個人隱私權限 大數據時代你的信息該如何保護?
    商報記者使用安卓系統手機,簡單測試了超過10款常用的APP發現:其中8個APP要求讀取位置、通訊錄等較敏感權限,9個APP開啟的權限與其主營業務無關,更有4個APP未經明示提醒就開啟了包括相機、錄音在內的多個敏感權限。移動互聯時代,眾多APP給大家帶來方便之際,也帶來了各種「越界」煩惱。如何管好越界的APP,保護用戶的隱私信息安全,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 巧用App權限管理 讓你成為個人隱私的"守門人"
    對消費者來說,當今是「透明」時代,也是一個「野蠻」時代。企業為實現商業價值,追逐利潤,將會盡最大可能收集更多用戶的信息,因此想讓它們放慢腳步,需要國家、法律和消費者諸多的行動。而當前,我們每天使用最多的手機App,就是收集用戶信息的「最佳渠道」。因此,如何防範個人信息被不相關的App獲取,這是用戶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