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App權限管理 讓你成為個人隱私的"守門人"

2020-12-18 快科技

隨著網際網路的深入發展,大數據成為當今熱門話題,而數據收集也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踐行。因為如果擁有大量的數據,那麼企業未來能實現用戶精準定位、大數據營銷等等。

對消費者來說,當今是「透明」時代,也是一個「野蠻」時代。企業為實現商業價值,追逐利潤,將會盡最大可能收集更多用戶的信息,因此想讓它們放慢腳步,需要國家、法律和消費者諸多的行動。

而當前,我們每天使用最多的手機App,就是收集用戶信息的「最佳渠道」。因此,如何防範個人信息被不相關的App獲取,這是用戶的首要任務。

筆者以華為手機為例,打開權限管理,可以看到應用和權限。在應用下,分為信任的應用和受監控的應用。在此,筆者認為不要把任何應用設置為「受信任的應用」。

點擊權限,我們可以看到基礎權限,包括簡訊、電話、通訊錄、日曆、調用攝像頭、啟用錄音、使用身體傳感器、讀取位置信息、使用呼叫轉移,然後是隱私相關的,有發送彩信、讀取運動數據、獲取瀏覽器上網記錄。

實際上,如果不仔細查看,你很難想到很多手機App獲得很多的權限。筆者以微信為例,點擊微信,可以看到它的應用權限,包括存儲、您的位置、電話、相機、簡訊、身體傳感器、通訊錄和麥克風。

同時,你也可以設置單項權限,其中讀取本機識別碼有99%的用戶選擇允許。如果想正常使用,您需要打開它,還有讀取聯繫人、調用攝像頭、啟用錄音等,但是其他的比如信任此應用和應用自動啟動功能可以關閉。

而如果你還想使用微信了解自己每天的步數,還必須打開讀取運動數據。

而對地圖類應用,你還需要打開位置信息。

總之,什麼樣的App,我們只需要打開它必須運行的集中權限即可,其他的都關上。這有利於防止你的個人隱私被一些App擅自獲取。

相關焦點

  • 100%的安卓APP在獲取手機隱私權限?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安全與防詐騙
    人工智慧時代,如何保證個人隱私安全越發重要。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全面到來,用戶數據洩露事件頻頻發生。2018年由於洩露數據而成為輿論焦點的公司,不乏網際網路公司巨頭谷歌、Facebook、亞馬遜等。 隨著普通用戶的隱私安全意識提高,移動網際網路上的隱私保護問題也越來越多的獲得社會輿論的關注。
  • 蘋果更新App 隱私保護說明 下載前可充分了解隱私權限
    【環球網智能報導 記者 張陽】在今年6月舉行WWDC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公司提出將會把應用程式的權限需求前置,以此來進一步改善隱私安全。也就是說,蘋果公司在App Store中把應用的權限需求做成類似食品上的營養信息標籤,讓用戶在下載前就充分了解到,該應用會涉及到哪些權限。
  • 華為手機權限設置功能成為保護隱私的「安全盾牌」
    當前,一些APP存在過度索取相機、照片、通訊錄等敏感信息獲取權限的問題,在生活中常常遇到。這些APP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在後臺擅自調用敏感權限,實際上已經越過了個人隱私的邊界。實際上,用戶如果能用好手機的「權限設置」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能避免個人隱私的洩露。
  • 手機App獲取用戶隱私權限迎來新規範!如何防止隱私信息洩露?
    在日常生活中,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的生活必備品了,因為我們能夠通過手機APP進行日常交流、學習、工作等,但不知從何時起,各大平臺的大數據就開始分析我們的日常記錄了,出行路線被導航類APP記錄,月度花費被各類支付APP掌握……而作為手機APP的用戶,往往面對著開發者的霸王條款,開隱私權限可以使用軟體,不開隱私權限無法使用軟體,開與關讓用戶陷入了妥協
  • 實測多款APP涉及個人隱私權限 大數據時代你的信息該如何保護?
    如何管好越界的APP,保護用戶的隱私信息安全,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實測多款APP涉及個人隱私權限就在前不久,有網友稱,只要用微信登錄「大眾點評」APP,個人在酒店、餐廳等地方的籤到與點評信息,就會出現在好友面前,想刪都刪不掉。於是引發了輿論激烈的聲討,最終大眾點評道歉,並表示將火速整改。
  • 關注 | 手機APP獲取權限的邊界在哪兒?隱私誰保護?
    在這些權限中,有獲取位置的、讀取簡訊信息的、讀取通訊錄名單的、瀏覽手機存儲的。各種APP應用在讀取用戶個人信息時,幾乎是海量的,而用戶往往在涉及種種個人隱私權限的協議面前,一覽而過甚至放棄閱讀,輕易地將個人信息授予APP。那麼,APP索要用戶信息的邊界在哪兒?個體的隱私又該如何保護?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 不怕大廠「耍流氓」,想保護隱私的你可以這樣管理 Android 權限
    上周,江蘇省消保委正式對百度提起公益訴訟,稱後者一直未對旗下手機百度和百度瀏覽器兩款手機應用中「監聽電話」「讀取短 / 彩信」「讀取聯繫人」等與應用功能無關但涉及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的權限進行整改,無法有效保障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此事一出,再度引發了不少網友對 Android 應用的權限管理和個人隱私信息的討論。
  • 千餘款APP每款平均申請25項權限 個人隱私如何保護?
    千餘款APP每款平均申請25項權限《中國光大銀行手機銀行隱私政策》在個人信息範圍描述的相關條款中,「個人敏感信息」一項中列出的「其他信息」,包括個人電話號碼、性取向、婚史、宗教信仰、未公開的違法犯罪記錄、通信記錄和內容、通訊錄、好友列表、群組列表、精準定位信息、網頁瀏覽信息等14項內容。
  • 華為手機用「權限最小化」實現「隱私安全最大化」
    當前,一些APP存在過度索取相機、照片、通訊錄等敏感信息獲取權限的問題,在生活中常常遇到。這些APP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在後臺擅自調用敏感權限,實際上已經越過了個人隱私的邊界。 實際上,用戶如果能用好手機的「權限設置」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能避免個人隱私的洩露。
  • 這些app正在侵犯你的隱私!
    不過,山東財經報導發現,此次通報的24款移動應用中,有14款是涉及購票、航空公司、旅遊類app。3家航空公司被點名山東財經報導看到,《深圳航空》(版本5.3.1)的app未經用戶同意收集個人隱私信息,涉嫌隱私不合規。
  • 人民日報評APP權限"越界":隱私條款非"空頭支票"
    人民日報12月6日消息,59款APP涉嫌過度收集「位置信息」,涉嫌過度收集通訊錄信息、身份信息、手機號碼的APP均超過20%……日前,中消協發布的《100款App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報告》顯示,在針對通訊社交、影音播放等10類共100款APP的評測中,多達91款列出的權限涉嫌「越界」。
  • 微信算命要小心 APP豪奪權限隱私隨時會「走光」
    這一事件,再次凸顯了網際網路時代保護個人隱私的脆弱。事實上,黑客襲擊、網際網路經營者的「小心思」、惡意廣告主的小陷阱,都會讓你的個人隱私被迫曝光。   黑客襲擊,開房記錄曝光   Mozilla是一個開源的平臺和社區,匯聚了大量的專業開發者。匯聚了技術牛人和開發者的Mozilla社區都會遭遇數據和信息洩露的問題,那麼普通網站風險顯然更高。
  • 支付寶「隱私門」背後:關於安卓APP權限調的各種問題
    言下之意,支付寶並不承認自己的安卓版APP存在權限申請不當或涉嫌侵犯用戶隱私的可能,也不承認APP做了「過多」的信息收集。  那麼,支付寶APP在安卓手機上頻繁自動(自啟動或靜默啟動)申請調用相關系統權限(拍照、錄音等),是否存在不當?會否存在涉嫌侵犯用戶隱私的可能?對於各類APP應用又該如何加強監管?
  • 你用的APP安全嗎?百款常用App申請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權限情況一覽
    你用的APP安全嗎?百款常用App申請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權限情況一覽  Evelyn Zhang • 2019-05-28 15:32:49 來源:前瞻網
  • APP權限濫開不僅侵犯隱私,還可能偷取用戶「財富」
    那天還跟同事感慨,網際網路年代哪裡還有隱私可言。沒想到第二天就看到了關於這家公司的另一條消息——有拼多多用戶舉報拼多多app遠程刪除「他舉報拼多多提現套路的手機截圖」。這條信息中有兩個亮點:第一,用戶被刪的手機截圖是為了舉報拼多多的提現套路;第二,手機截圖是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遠程刪除的,注意這兩個字,遠程。
  • 防止app偷資料,iOS14系統中六個實用的「保護隱私」小技巧分享
    幾天前,博士和大家分享了文章《讓你的蘋果手機用起來更順手,iOS14系統中兩個實用的小技巧分享》,介紹了iOS14中兩個非常實用的小工具,分別是「Siri建議」與「智能疊放」。前者可以讓你快速開啟常用的APP,而後者可以讓你方便的管理和使用小工具。
  • 誰動了你的隱私?實測50款APP 24款權限超出規範
    技術上APP可獲取偷窺隱私的「後門」需要注意的是,不論是當用戶需要時再提示開啟權限,還是在一開始就開啟權限,一旦當安卓用戶開啟權限後,該權限就會一直處於「開啟」狀態,除非用戶再手動關閉。這是因為相比於蘋果ios系統具有權限「只在APP運行時開啟」、「始終開啟」、「不開啟」的三個選項,安卓系統的隱私選項顆粒較粗,絕大多數用戶只能選擇「開啟」或「關閉」,這意味著一旦授予後,該權限並不會隨應用狀態的改變(進入或退出使用狀態)而發生變化。這就意味著,不論是正當還是非正當的目的,只要安卓用戶向APP打開權限的大門後,APP也擁有了偷窺用戶隱私的技術權限。
  • 手機應用權限是否有侵犯到隱私?哪些權限不能給?
    既然都知道你在哪了,你還有什麼隱私可言嗎?但是針對一些應用,例如:外賣、打車、導航等這些必須想要獲取位置權限還是可以的,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軟體有哪些是必須需要詳細位置的或者與位置信息相關度非常高的軟體。對於那些沒必要且毫無關聯的軟體,建議還是不要隨便讓應用獲取你的位置信息,同時要時刻注意不用的時候要將定位關閉,這樣多一份保障也降低了電量消耗。
  • 你以為你拒絕權限就安全了,但一千多個安卓app默默收集你的隱私
    谷歌稱「即使你明確表示拒絕,這些Apps也會收集你的位置、通話、愛好等信息」。Android應用程式的權限就是為了保護個人的隱私,但是現在看來這些都是擺設。因為,國際計算機科學研究所(International Computer Science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發現,多達1325個Android應用程式正在從設備上收集數據,即使你對某個安卓應用程式設置的權限,它也會在你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手機你的位置等個人隱私。這一發現表明了在網上保持隱私是多麼困難,尤其是當你連上手機和行動應用程式時。
  • 如何保護安卓手機個人隱私
    最近,借3.15(消費者權益日)這一天,央視在315晚會公開透露眾多網際網路公司及各大安卓 App 洩露用戶隱私,收集用戶個人信息並上傳至伺服器的消息,引得業界譁然。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特別在安卓系統生態圈,為用戶的隱私揭開了一層防護紗,也為謀圖不軌的個人及廠商送上了一張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