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過國門的市民,回國時手頭一般都會剩一些沒花完的外幣,如何處理好這些外幣對很多市民來說成了一件難事。其實,只要稍微下點功夫,這些外幣是可以有效打理起來的。
洋硬幣被銀行擋在門外
市民張小姐在過去兩年內,曾先後到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埃及和歐洲多國旅行,每次回國之後,口袋裡就多了一些外國硬幣。她粗略地統計了一下,共有十幾個國家的160多枚硬幣,約合人民幣200多元。她想到銀行兌換,可跑了好幾家銀行都被拒收,這些外國硬幣只能塞在抽屜裡,扔了可惜,留著無用。
記者以普通客戶身份走訪了本市幾家銀行,沒有一家銀行收取外國硬幣,自然也難以兌付。「我們只收紙幣,不收硬幣,包括面值較大的5元、2元和1元的硬幣都不收。」銀行的工作人員解釋並給出了處理建議:「要麼留做紀念,要麼以後再出國時把這些硬幣花掉。」
記者了解到,銀行拒收硬幣,主要是因為硬幣無法鑑定真假,而且保管成本太高。因為銀行外匯要轉存境外,境外銀行只收整捆的硬幣,而對境內銀行來說,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收集到一定數量的硬幣。此外,零鈔特別是硬幣幣值小、分量重、體積大,還得碼成疊捲成摞,費時費力,如果通過空運,到境外的運輸費用較之於紙幣要高許多,因此大多數銀行不願辦理此項業務。
業內人士建議,市民回國前可將手中洋硬幣整合起來,兌換成等面值紙幣,帶回國內再進行兌換。在國外時,也可以用於歸還信用卡外幣欠款。如果您已經將洋硬幣帶回國內,將其送給喜歡外幣收藏或者有出國需要的朋友也是不錯的選擇。
瑕疵外幣可能被拒收
面對手中多餘的外幣現金,很多市民選擇去銀行兌換成人民幣,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銀行在回收外幣時,要求非常嚴格,稍有瑕疵的鈔票就可能被拒收。近期從美國旅遊歸來的小劉就遇到了這樣的麻煩,其中一張紙幣因一角有破縫被銀行拒收。小劉很不理解:「根本不影響使用,櫃檯工作人員卻不收,讓我下次去國外的時候再用。」
記者從本市一些商業銀行了解到,銀行兌換外幣時對外觀檢查十分嚴格。有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國內銀行兌換的外幣殘鈔需運往境外,不但手續麻煩,還要支付運費和保管費,因此總行方面規定,只要鈔票有瑕疵,均不予回收。建議市民在向銀行購匯或者自國外攜帶外幣現鈔回國時,一定多留心眼,保證票面沒有任何瑕疵。此外市民在前往小幣種國家旅遊時兌換的外幣,最好在當地花光,或者在離開該國時兌換成人民幣。
讓閒置外幣幫你賺錢
目前,隨著境外旅遊的火熱和出國留學人數的增長,手中持有外幣的市民越來越多。部分不太理解外匯市場的市民其實並不知道,手中持有的外幣達到一定數量後就有了外幣理財的需求。
有理財師介紹,對於有購匯需求的市民來說,手頭暫時閒置的外幣完全可以考慮進行投資。外幣理財的主要方式是定期外幣儲蓄和銀行外幣理財產品。相較於定期外幣儲蓄而言,購買外幣理財產品的優勢則較為明顯。定期外幣儲蓄存款業務各大銀行均有提供,其特點是風險低、收益穩定、具備一定的流動性。一般來說,起存金額不低於人民幣50元的等值外幣,定期儲蓄期限分為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一年、兩年。不過目前外幣定期儲蓄的利率較低。
而外幣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
率要高於外幣定存利率,同時,外幣理財產品的流動性也較高。記者觀察到,目前銀行發行的外幣理財產品很多是保本型產品。從收益來看,保本型和非保本型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差別並不大,非保本型產品稍高一些,但外幣理財費用會直接影響收益率。投資者最好比較一下,在同等收益率情況下,選擇費率較低的品種。
目前國內銀行發行的外幣理財產品期限都較短,通常以182天及以下期限的產品為主,這就使得投資者在獲得收益時也能保持一定的資金流動性。值得關注的是,一般外幣理財產品往往沒有提前贖回權,投資者需要觀察提前終止條件。此外,投資門檻也是一大問題。一般來說,美元理財產品投資金額為8000美元,澳元理財產品投資金額為8000澳元。
理性投資可別跟風
市民張女士平時經常購買理財產品,不過最近剛剛聽說有「外幣理財」這種理財方式。在採訪中張女士表達了自己的疑惑:「人民幣現在在貶值,有沒有必要兌換些外幣,在時機合適時購買外幣理財呢?」
市民購買理財產品,最主要的目的是取得收益。但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有許多在售的外幣理財產品,一年期的產品收益率一般都低於3%。以委託貨幣美元為例,交通銀行推出的「得利寶·匯添利」外幣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為2.25%;光大銀行發行的陽光理財外幣「A計劃」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為2.1%;而上海銀行的「慧財」貨幣及債券系列外幣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為2.15%。而目前市場上在售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大多在5%左右,如此看來,外幣理財在收益上並沒有明顯優勢。
「如果孩子要去國外念書,可以買一些,可是如果沒有用匯需求,並不建議。」專業人士介紹,如果未來有用匯實際需求則可以持有外幣,並擇機購買外幣理財產品,以獲得更高收益。但人民幣未來走勢都是「預期」,並不能確定,對於普通市民而言,無論人民幣貶值是否長期存在,暫時沒有必要購買外幣理財產品。影響外幣理財因素較多,加之外匯形勢複雜,理財專家建議,個人投資者在外匯投資策略上應以避險為主,縮短外匯理財產品的投資期限。投資者若盲目跟風,過多配置外幣產品,有可能帶來資產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