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轉行網際網路的心得體會

2020-12-09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非應屆生、土木工程專業、沒有網際網路產品經理」這些是筆者曾經的標籤,也是他轉行網際網路產品經理的攔路虎。有些人說這樣的條件想轉行網際網路太難了,而筆者用自己的付出、自己的汗水證明了「天道酬勤」,每份付出必定有對應的收穫!

土木工程畢業,在中鐵工作一年半,後成功轉行為產品經理。本文包括轉行的原因,轉行的學習過程,以及面試,希望能給轉行的小夥伴們一些啟發。

一、轉行的原因

2017年6月,和許許多多的大學生一樣,我在懵懂中畢了業,經過短暫的休息,我便去中x某局報了道。

報導的時候我還是蠻興奮的,畢竟進了國企嘛!我仿佛已經看到了我三總五項,在工地上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的樣子了,畢竟在電視上,電影裡,工程師都是這樣的:

工作場景,是這樣的:

然而當時的我沒想到,等待我的,卻是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不過這都算不了什麼,咱能吃苦!什麼?每天渾身是泥?沒事,衣服鞋子一天一洗!什麼?一周白班一周夜班中間還沒有適應時間?沒事,咱年輕身體好!

真正導致我辭職轉行的是以下兩個原因:

1. 完全沒有個人生活

每天我們規定的工作時間是早晨8點到晚上10點30,除此之外還得經常加班。

每天在工地懟工頭,鬥監理;技術測量材料安全一手抓,白天恨不得走上2萬步,晚上回辦公室還要看圖紙,根據圖紙做方案、寫交底、算工程量。

這還不算完,我沒有周六日,沒有法定假期,連續工作150天是常事,在工作的一年半中,除了春節放假在家的8天;其餘的時間裡我幾乎沒有睡過一個懶覺,看過一場電影,打過一盤遊戲,這使得我不能享受親情,友情以及愛情,作為一個人來說,太痛苦了。

2. 2到3年換一個城市

無論中鐵,中建,亦或是中交,說的再高大上,也是乙方單位。

以我自己為例,當北京地鐵17號線建成後,我下一個工地在哪呢?可能去山東,可能去重慶,還有可能去烏魯木齊,一年到頭回不了家。

如果以後我成家了,一年只能和妻子相見十幾天,我幾乎沒辦法給予家庭除了錢以外的任何幫助,即使是最簡單的搬東西,修電腦也不行,因為我那時可能在離家上千公裡的工地上。

看著土木人的高離婚率,我知道,在家庭中作為一個丈夫/父親,只賺錢是不行的。

或許每個人都有想辭職的瞬間。

而讓我下決心的瞬間,就是看到剛喜得貴子的副部長,只能在視頻裡教他的孩子喊爸爸。

這種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二、轉行的過程

在我剛決定轉行的第一個月,每天下班後就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卻不知道自己去做什麼,我想這就是大家所說的迷茫期吧,那陣子比較痛苦,思來想去,覺得哪個都不是最優的,直到我看到了一句話:「你覺得迷茫,那只是因為,你沒有行動而已」。

醍醐灌頂,於是我打開word,問了我自己5個問題:

  1. 在本專業內的我能去哪?
  2. 在本行業外我能去哪?
  3. 我的目標是什麼?
  4. 我的劣勢是什麼?我的優勢是什麼?
  5. 為了轉行,我要做些什麼?

剛開始,我選擇了和土木工程相關的設計院。

為了去設計院,我在電腦上安裝了探索者,盈建科,pkpm等軟體,然後等晚上11點下班同事們都走了以後,自己一個人在辦公室偷偷地看書(大學期間最討厭的結構力學,還是逃不掉啊哈哈哈哈),看視頻,學軟體,最後,計算!建模!畫圖!那一陣子還是有些產出的:

兩個月後,我總算是在結構設計方面懂了一點皮毛,可這時我發現自己不喜歡這種每天在電腦前畫圖的工作,我喜歡更有創造性的工作,於是我又把眼光瞄準到了網際網路的三輛馬車:技術、產品,運營。

在我向從事網際網路的朋友諮詢以後發現,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我太喜歡了!

說幹就幹,我買來與產品經理相關的書籍,視頻,並下載了axure,visio,xmind,墨刀等軟體,仍然等晚上11點同事們下班走了之後開始學習。

我先根據入門書籍,在頭腦中構建出這個職位所需要的能力框架,然後再有針對性地彌補知識和技能,遇到不會的就去網上搜索,這裡要感謝知乎裡認識的小魚,她在我轉行的過程中給了我不少建議,也推薦了許多不錯的書籍。

至於每天看書多久,這個倒是不固定,如果我今天感覺在工地跑一天特別累,看書看到12點就睜不開眼了,那就老老實實去睡覺,畢竟第二天還要上工地,萬一精神恍惚被鋼筋劃傷,或者掉到豎井裡那可就虧了;如果今天不是太累,覺得精力充沛,那就一直看書到兩三點,直到累為止;我認為重要的不是每次看書看多久,而是每天都堅持。

到了2018年11月,我在看完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YES!產品經理!》《用戶體驗要素》《破繭成蝶》以及一些視頻後,向上級遞交了辭呈,把自己所負責的工作全部交接完後就離開了,而這意味著,我已經沒有退路了。

回到家後開始著手寫簡歷,寫的時候我發現,在簡歷中的項目經歷這一項,我實在是無從下手,但好運此時再次眷戀了我——我在知乎上認識了師兄,在他的幫助下,我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從頭到尾設計出了一款APP:包括用戶調研,需求分析,用戶畫像,競品分析,功能設計,思維導圖,原型繪製,prd的撰寫等步驟。

雖然在很多地方踩了坑,但這次實操的經歷讓我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面試

作品完成後,已經是過年後了,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為求職所學的知識和作品,便信心滿滿地來到了北京。

本以為我看了那麼多本書,還做了作品,找工作應該不難,但是現實還是給了我一個響亮的耳光。

不是應屆生,專業不對口,沒有相關工作經驗…

我第一次投出了15份簡歷,全部被拒絕,不死心,又投了10份,同樣全軍覆沒。

這樣的結果讓我有些始料不及,於是我開始反思自己寫的簡歷,在百度,知乎瘋狂找簡歷的優化方法,並根據招聘方的要求對簡歷進行不斷迭代,把在北京地鐵工作中和產品經理有關的特性凸顯出來,比如項目管理,跨部門多工種協調等技能;這樣一來,邀請面試率提高了一些,大概…有10%吧。

這段時間我真的是非常痛苦,一次次的滿懷希望投簡歷,換來一次又一次的拒絕,在「拉鉤招聘上」,我投出去的簡歷每天都有被標記為不合適的;在「BOSS直聘上」,我和人家聊天,顯示的都是「已讀」 但是卻沒有回覆,在這個階段我一直自嘲:「我就是一隻等著人家回復的舔狗」。

即使偶爾有面試,當面試官知道我不是計算機專業或者沒有相關工作經驗後,面試經常是草草了事。

這時我咬了咬牙。

既然專業,經驗上比不過人家,那我用誠意來彌補!

於是當我再接到面試邀請以後,我就下載他們公司的app來試用;然後關注他們的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來了解他們的產品;再看看他們app的歷史版本,根據產品的迭代和更新,去思考公司的發展布局與商業模式,然後熬夜做出有關人家app的競品分析,產品試用報告,功能思維導圖等資料,然後根據自己的優點思考我在加入公司後能為對方做什麼。在面試中把列印好的資料給面試官看,並說出自己加入公司後的規劃。

雖然網際網路所涉及的行業很多:在線教育、金融、體育、新聞、遊戲、軟體、後臺系統、大數據等等,有網頁端的、pc端的、移動端的;雖然這樣去準備很累,但我仍然在每一次面試之前都做這樣的準備。

即使這樣,仍然有「準備面試2天,坐地鐵去公司2小時,面試兩分鐘」的情況發生,這段時間可能我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感受到了你對我們公司的熱愛和誠意,也很敬佩你敢於裸辭和轉行的勇氣,我們這邊再商議一下,請回去耐心等待面試結果」。

等待結果?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每次等待三天後我去問消息,都是被拒絕,聽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抱歉。

於是我開始焦慮,會想很多,甚至會自我懷疑:

我已經到了該工作的年齡,我現在卻沒有工作,北京消費很高,我的積蓄在減少,但我沒有收入,如果我存的錢花光了我卻還沒找到工作怎麼辦?那些反對我轉行的人會怎麼說?我只能灰溜溜地回到父母身邊麼?

每天我都翻來覆去地去看招聘軟體,一看就到半夜2 3點,似乎只有這樣才能稍稍減輕一點我內心的焦慮。

不過最後,我想明白了,這樣做是沒有意義的,反正都是兩三點才能睡著,與其輾轉反側,不如提高自己,進行總結和反思。

於是在面試和投簡歷的間歇,我就對照著招聘方的要求進行查漏補缺,然後對面試中發揮不好的地方進行總結和反思,並做下筆記;將所有在面試中可能被問到的問題全部整理到word上,然後一遍一遍去熟悉,在實際面試中我不可能像背書一樣背答案,所以我就把答案熟悉到可以像聊天一樣說出來,當時我總結了很多,總共65頁,接近5.8萬字。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個看似平常的下午,我一邊看視頻一邊做筆記,做完以後伸個懶腰自嘲道:「都記這麼多了啊,果然,大學時候少看的書,都是要還的。」

自嘲歸自嘲,還是要例行打開郵箱檢查的,正當我麻木的準備迎接拒絕和失望時,我發現了一封郵件:

Dear xxx
您好!非常高興的通知您,經過我公司的面試和討論,我們一致認為您是我公司 移動產品部 產品經理 崗位的合適人選。

根據公司的薪資福利政策,我們將給您提供以下薪酬福利待遇:

(略)

根據公司福利,您可以享有:

(略)

根據公司及國家規定,您的工作時間是:

(略)

其他:

您的工作地是北京XXX,試用期XXX,請您在XX月XX日攜帶如下材料來我們公司報導:離職證明,身份證,畢業證,學業證,半年內身體健康證明及其他獲獎證書。

我不由一個激靈,趕緊去查詢了那家公司,不錯,不是外包,有自己的app,也有自己的盈利模式,他們的行業還是我喜歡的行業,給出的薪資還比我預期的高2k,這等好事,豈能放過?

於是我連忙給公司打電話進行確認,得到肯定的答覆後,長籲了一口氣,然後,嘴角上揚,露出了這半個月來的第一個微笑。

我做到了。

以非應屆生的身份從土木工程轉行到網際網路,我,成功了。

時光飛逝,一轉眼我入職已經過去一年多了,網際網路雖然也會加班,但是起碼我有周末,法定假期也有,不用跟著工地每個城市跑了,我也算是過上了我想要的生活,感謝當年在我轉行過程中給我鼓勵的父母和小夥伴們,也感謝當年咬牙堅持的自己。

作者:撒野的氧氣,公眾號:產品汪的成長路

本文由 @撒野的氧氣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土木工程專業如何轉行?
    這也是近幾年被勸退最多的一個職業了,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在所有畢業入職的專業中,土木工程專業並不是最難就業的,但土木工程專業卻是轉行最多的一個群體。工作一兩年後,轉行的人也是眾多。幾乎接近7成會選擇離職,而大部分土木工程專業的同學都轉向了網際網路。
  • 我,30多歲的土木工程人,終於轉行了
    行外人可能沒法想像,十年前最火爆、高校錄取分數最高的土木工程專業,現在在貼吧知乎等社交網站上,竟然成了一個「勸退率」最高的專業。土木出身的工程人,一邊吐槽「土木毀我青春」,一邊苦口婆心的勸退還在上學的學弟學妹——「勸退一個算一個」。土木工程的話題總是充斥著許多負能量,要麼吐槽連篇,要麼苦惱轉行無門。
  • 施工技術 | 我,30多歲的土木工程人,終於轉行了
    土木出身的工程人,一邊吐槽「土木毀我青春」,一邊苦口婆心的勸退還在上學的學弟學妹——「勸退一個算一個」。土木工程的話題總是充斥著許多負能量,要麼吐槽連篇,要麼苦惱轉行無門。大家苦惱,既不想繼續做工程,又不知道出了工地,自己還能做什麼。最近小編正好接觸了一些轉行的土木工程人,他們有的去了地產開發上下遊行業,有的徹底離開了工程行業,都成功的完成了轉型。
  • 土木工程(土建類專業)轉行能幹什麼?
    08年高考結束報志願那會,身邊人老是說看那那誰誰,承包工地的,又是買房又是買車,搞工程的都有錢,於是包括我在內的好些同學(超過了20%)選擇了土木工程或工程管理等相關工程類專業。十年後的今天,再看看當初那些選擇了土木工程類專業的同學,出路各不一樣,有在本行業堅守的,也有早已遠離工程的,至於過得好不好,我想只有當事人知道。
  • 為什麼大量土木工程員工轉行?他們都去了哪裡
    土木工程的從業者們,你們過得幸福嗎?這個問題很多人都不敢想,因為一想就心中生怕,前途渺茫,錢越來越少,事越來越多,關鍵的關鍵是離家還遠,或許過年的時候,突然發現父母頭髮又比以前白了許多,臉上的皺紋也多了起來,可是作為子女卻不能陪伴在身邊。
  • 土木工程女轉行軟體測試,入職薪資10.5K
    網絡上很多關於土木畢業生為什麼不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討論,也有很多小夥伴向匯智妹諮詢:土木專業畢業可以轉行IT行業嗎?其實,匯智妹覺得,土木工程相關的工作是值得認可的,只是長期跟隨工地搬遷,對於很多有家室的朋友來說,不太友好。
  • 為什麼學土木工程大多都轉行了?大學生進建築工地真的很慘嗎?
    為什麼學土木工程大多都轉行了?大學生進建築工地真的很慘嗎?土木工程在我國可以算是一類比較受歡迎的專業了,土木工程是什麼?可能一提土木工程專業,大家首先會想到的是工地、安全帽、施工車、艱苦......關鍵詞。話說,土木工程是真的苦,一般人都無法忍受它。
  • 轉行窮三年?都是騙人的
    首先給大家分析一下大家轉行的深層原因在哪,只有對自己有所了解才能敢於做出正確的抉擇1第一種人是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卻想著轉行進當今熱門的行業。這樣的人到處都是,有的聽到別人說地產賺錢,馬上轉入賣房子的陣營中去。有的聽說網際網路賺錢分分鐘毫不猶豫的轉入網際網路行業。
  • 軍訓心得體會500字三天裡的四季軍訓心得體會
    軍訓心得體會500字三天裡的四季軍訓心得體會 2013-08-30 17:52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心得體會格式
    1、標題  心得體會的標題可以採用以下幾種形式:  1)、在XX活動(或XX工作)
  • 30多歲的土木人,終於轉行了!
    土木出身的工程人,一邊吐槽「土木毀我青春」,一邊苦口婆心的勸退還在上學的學弟學妹——「勸退一個算一個」。土木工程的話題總是充斥著許多負能量,要麼吐槽連篇,要麼苦惱轉行無門。大家苦惱,既不想繼續做工程,又不知道出了工地,自己還能做什麼。最近明源君正好接觸了一些轉行的土木工程人,他們有的去了地產開發上下遊行業,有的徹底離開了工程行業,都成功的完成了轉型。
  • 零基礎轉行IT網際網路要做哪些準備?
    網際網路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想要進入這個行業,成為IT人才,獲得高薪的工作。那麼零基礎轉行IT網際網路需要做的準備工作呢?下面內容,小夥伴們可以結合自身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判斷。自己到底適不適合轉行IT網際網路?
  • 土木工程最好的出路是什麼?
    一時間,群裡就熱鬧了起來,我沒在裡面發言,但也想了一下我們土木工程畢業之後最好的出路是什麼?畢業六年來,其實在我同學和接觸的圈子中,各個就業方向的都有:1、高中好友老陳,西南交大土木碩士,目前在成都的一家設計院工作,主打基建。雖然這兩年受到的衝擊不大,但是相比起黃金時代入職的同事,還是差了一截。
  • 考研失利,求職碰壁,畢業2年我終於從土木專業成功轉行網際網路
    歷經5個月的時間,我從一名5線城市的銷售,轉行到網際網路公司做運營,沒有什麼特別的經歷,也不是什麼大神,給大家分享一下轉行網際網路的整個過程吧,希望能對你們有一點幫助,先上目錄:1、轉行前的背景2、決定轉行網際網路3、轉行網際網路學習的過程4、轉行網際網路求職階段
  • 學習心得體會的寫法
    二、學習心得體會的寫法。    (一)簡略寫出自己閱讀過的書籍或文章的內容,然後寫出自己的意見或感想換句話說,就是應用自己的話語,把讀過的東西,濃縮成簡略的文字,然後加以評價,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見。    (二)將自己閱讀過的書籍或文字,從寫作技巧的觀點來評論它的優劣得失,看看它給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 零基礎如何轉行網際網路行業?
    本人從事新媒體運營,90後,專注於網際網路行業五年,從零到一運營實戰經驗,主要以解答從零運營、轉行網際網路運營等問題,幫助運營人快速找到自己的方向。我在後臺收到很多回復,每天會處理各種關於新媒體運營諮詢的問題,並且都會一一做出答覆。這裡是我昨天看到我的一位小粉絲遇到的問題:
  • 讀書心得體會怎麼寫?
    讀書心得體會怎麼寫?
  • 那些轉行成功的中年土木人,到底做對了什麼.
    土木出身的工程人,一邊吐槽「土木毀我青春」,一邊苦口婆心的勸退還在上學的學弟學妹——「勸退一個算一個」。土木工程的話題總是充斥著許多負能量,要麼吐槽連篇,要麼苦惱轉行無門。大家苦惱,既不想繼續做工程,又不知道出了工地,自己還能做什麼。最近我正好接觸了一些轉行的土木工程人,他們有的去了地產開發上下遊行業,有的徹底離開了工程行業,都成功的完成了轉型。
  • 活動心得體會怎麼寫?
    以前參加春遊秋遊,老師一定會布置作業:參加XX活動後的心得體會。那個時候也不會覺得詞窮,想起什麼事情就寫什麼?反觀現在,參加了無數次的活動,但真的要自己寫心得體會的時候,卻無從下手。活動心得體會怎麼寫呢?
  • 零基礎轉行網際網路,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崗位作為切入點?
    不在一線城市,轉行網際網路有前景嗎?B. 轉行網際網路都有哪些熱門職位可以選擇?C. 網際網路行業不同職位的薪資狀況D. 轉行網際網路,各職位的發展路徑都是怎樣的?E. 0基礎0經驗轉行網際網路,從哪個崗位切入比較好?A、不在一線城市,轉行網際網路有前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