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外人可能沒法想像,十年前最火爆、高校錄取分數最高的土木工程專業,現在在貼吧知乎等社交網站上,竟然成了一個「勸退率」最高的專業。
土木出身的工程人,一邊吐槽「土木毀我青春」,一邊苦口婆心的勸退還在上學的學弟學妹——「勸退一個算一個」。土木工程的話題總是充斥著許多負能量,要麼吐槽連篇,要麼苦惱轉行無門。
大家苦惱,既不想繼續做工程,又不知道出了工地,自己還能做什麼。最近明源君正好接觸了一些轉行的土木工程人,他們有的去了地產開發上下遊行業,有的徹底離開了工程行業,都成功的完成了轉型。下面明源君分享一些有代表性的故事,希望給那些不滿於現狀又苦於沒有出路的工程人帶去一些啟發。
工程總助理轉行做工程顧問
「地產有年齡限制,管理諮詢就不一樣了」
一些工程人跟明源君交流,說想轉行又缺乏勇氣,特別是科班出身,又在本行做了幾年的,總覺得前期沉沒成本太高,換個行業相當於好些年的積累都浪費了。
因此,有不少人選擇跨界到房地產上下遊相關行業的,比如做工程諮詢顧問、工程培訓教育、開裝修公司、當律師,等等。
也有考公上岸的,土木工程的選擇面還是比較廣的,各地市建設局,規劃局,環保局等等,都是非常對口的路子。
何華(化名)就是從業十年左右的工程人,去年剛從某top3房企跳槽到一家地產諮詢公司做工程顧問。
30多歲的地產工程人,危機感和焦慮一直都在
我的前東家是地產top3,我的職位是深圳事業部的工程總助理。這個職位,可能外人看起來還行,但是30多歲的工程人都知道,這個年齡,這個位置,一定會有很多焦慮,我也一直有年齡的危機感。
地產公司對年齡卡得非常緊。像深圳這邊的房地產企業,招聘項目總、工程總,都會要求年齡40歲以下。做工程的人,年齡的天花板就擺在那裡。35要做到項目經理,40歲要做到項目總,否則往後就很難有機會了。
30、40歲的人還有家庭的考慮。做工程就這樣,人跟著項目走。這個項目做完,不知道下個項目會去到哪裡。所以你會發現,做工程的基本上能在同一家公司待上十年的人其實很少。
我家在深圳,這個城市地少,房建項目也少,別說我們公司,其他公司也是一樣情況。2019年我所在的項目到了收尾階段,公司在當地的業務也在收縮,沒什麼新項目可做了。這個公司在廣東其他城市項目還是挺多的。繼續留下來,可能就是外派到別的城市。
如果還是單身,換個城市沒什麼,但是有家有室就不一樣了。即使是去省內其他城市的項目,也要兩三個月才能回家一次。家裡小孩也還小,我不想去外地了。
我工作十來年時間裡,做過地產設計管理、工程管理。其實地產的設計跟工程差不多,經常要去工地,也是不著家。
轉行做諮詢顧問,基本沒什麼糾結
我對自己未來的規劃, 是離開地產公司,去做諮詢管理。在地產,特別是做工程,年齡大真不是什麼優勢,但是諮詢管理就不一樣了。當時碰巧有熟人牽線,可以去一家公司做工程諮詢培訓,也就過去了。做這個決定的時候基本沒什麼糾結。
我之前有設計管理經驗、工程管理經驗,做過項目,也帶過團隊,做工程諮詢沒太大問題,主要就是補齊自己缺乏的東西就可以了。
其實做地產工程的,轉行去做諮詢培訓的挺多的。以前我們的區域副總也跳槽去了一家諮詢公司。
事實證明,諮詢管理挺適合我的。工作上沒有脫離本行,過渡還比較順利。好處也是挺明顯。我這個人以前比較靦腆,轉行之後,經常要給客戶做培訓,這段時間鍛鍊下來,表達能力比以前強了,現在出去跟企業老闆溝通一般都不成問題,感覺現在的自己,比以前更有競爭力。」
從工程轉行到網際網路SEM
「我用一年時間拿下了百度的offer」
俗話說,跳槽窮半年,轉行窮三年。很多人轉行會選擇相關行業,除了不想浪費之前的積累,也有機會成本的考慮在裡面。畢竟,進入一個陌生的行業,從零開始去跟那些科班出身的人競爭,對大部分人來說還是太難太冒險的。許多土木人覬覦金融和IT如日中天,卻又覺得可望不可即,不敢輕易去嘗試。
當然,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土木人劉聰,只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轉型,如願以償的進入了百度,成為一名搜尋引擎優化工程師。
我想要朝九晚五的工作,渴望能有自己的生活
「工作時流的眼淚就是當年報志願腦子進的水!我一直是喜歡網際網路行業的,高考志願報了4個計算機,剩下一個隨便填的土木工程,結果計算機沒錄取到,土木錄取了。
整個大學是硬著頭皮讀完的,大四施工單位實習的經歷,更加堅定了我想轉行的想法。
對我來說,這份工作實在太痛苦了。這種痛苦,來自對行業前景的擔憂,還有我自己對未來的迷茫。
做這一行,意味著你失去了自己的生活。
長期呆在項目上,沒有節假日,不能經常回家看父母老婆,孩子成長你都不在身邊。說賺錢吧,也沒賺到多少,這一行綜合下來性價比太低了。
在工地實習那半年,我覺得很壓抑。尤其是夏天,跑了一天,出了一身又一身的汗,混著灰塵,有時工地上連洗個熱水澡的條件都沒時候,真的想暴走。特別不想幹的時候,我甚至會想,出去找個超市導購、餐廳服務員都比這個開心!
我想要朝九晚五有雙休的工作,我渴望能有自己的生活,轉行的想法越來越強烈。那段日子,我每天回宿舍只有一件事,就是上網各種搜轉行,搜轉行行業,搜轉行途徑,越壓抑搜的時間就越長。
用一年時間來自學,完成轉行的願望
畢業的時候籤了某top30房企旗下一家建設單位,但不是工程崗。
當時該房企旗下一子公司的App剛上線,缺運營。校招的運營崗剛好有的人沒來。我其實不知道運營是做什麼的,但想到反正是坐辦公室的,我不想去工地,就自告奮勇申請去做運營。
我覺得自己是比較幸運,這個崗位,讓我摸到了網際網路的後腳跟,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跳板。
工作相對輕鬆,沒多久我就上手,每天有大量時間可以用來學習。工作日六點準點下班,除開吃飯,其他時間基本用來自學;中午的時候也會用手機看一下自學視頻;周六日學習的時間更長,周末晚上去看場電影,對我都是來說都是件奢侈的事。
我往腦子裡塞了一大堆網際網路知識。java,python,資料庫,多線程,高並發等等。光是java三百集就刷了三遍,記錄筆記的本子都用了四個。
一年裡面,我估摸學習的時間加起來得有1000小時。然後,我裸辭了。
找工作和很多高校學生在競爭,壓力還是比較大的。不過我的知識體系還算系統,最後投了十個左右的簡歷,拿到了三家網際網路公司的offer,我選了離家近的一個,也就是百度在當地的分公司的SEM(搜尋引擎優化)崗位。
現在轉行一年多了,對工作狀態還是比較滿意的,基本可以有自己的生活空間。今年的小目標是攢個首付,兩年內希望努力做到百度T5!
小結
明源君分享這兩個故事,當然不是鼓勵大家去轉行。事實上,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優劣,就像許多人羨慕的IT行業,從業者也常常抱怨996,趕上產品上線通宵加班,分分鐘在猝死邊緣試探。所謂圍城,不就是外面的人羨慕著裡面,裡面有的人也羨慕著外面。
當然,不排除一些人確實不喜歡工地環境,或者說不喜歡這個行業,重新選擇無可厚非。在明源君看來,土木轉行與其他專業轉行,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不存在土木轉行更難的問題。
就像一位已轉行的工程人說的,土木專業在大學的學業就很重,能考上又能順利畢業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應該都不錯。特別是他還考過一建、一注,再後來自學網際網路知識,發現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真正難的,反而是自己能否想清楚定位,是否敢於取捨,以及是否擁有足夠的毅力和決心。一時衝動就轉行,準備和決心不夠,最終轉行失敗幾年沒收入,或者又轉回來的也不少。
那麼,轉行成功的土木人有什麼共同之處呢?
首先,他們知道自己的想要什麼。
一些土木人在校的時候就已經謀劃好未來出路了。明源君聽說過一位土木人,研一的時候就把土木專業的歸宿研究了一遍,發現設計院和施工單位都不喜歡,而地產對人際關係處理能力要求又高,跟自己的性格不相符。多方了解之後決定轉行IT,從研二開始備戰編程,畢業時竟然披荊斬棘拿到了華為的offer。
同樣的,不論何華還是劉聰,他們也都很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工作,什麼樣的生活,知道自己的優勢或愛好在哪裡。所以轉行的時候目標很明確,不瞎折騰。
其次,他們不吐槽而是行動。
有時候,捨棄真的比爭取更需要勇氣。
比起決絕的行動,更多人是一邊吐槽,一邊繼續消沉。然而,吐槽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麼接受,要麼改變,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有些人,今年在吐槽,明年還在吐槽,後年還在繼續。而有些人,卻用這些時間來學習,為轉型做準備。
再者,極強的毅力。
從本行跳到外行,短則一年長則可能需要幾年時間的準備,否則,拿什麼去挑戰科班的專業呢。就像劉聰說,蛻變總是痛苦的,但是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