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街頭隨機調查 什麼樣的稱呼會讓人不舒服

2020-12-17 浙江在線

  「今天早上,50多歲的王大爺到閘弄口派出所報案,說早上7點左右,一個女子進了自己的辦公室,一定要親親才肯走……」這是幾天前出現在網上的一條杭州本地新聞,新聞只有幾百字,總共出現了3次「王大爺」。

  「50多歲的人,現在都很年輕的好嘛,70歲以後叫大爺還差不多……」幾天前,50多歲的讀者陸女士看到後打進了快報85100000熱線。

  稱謂雖小,但如果叫錯或被叫錯,心裡咯噔那一下說不出口的難受,只有自己會懂。

  這兩天,我就稱謂這件事做了個小調查,問了幾十個從一二十歲到七八十歲的人,為了調查樣本更多樣,我走街串巷,進入社區和寫字樓,還去了浙江老年大學。調查前我設計了3個問題。一、你在不在意別人對你的稱謂;二、你有沒有過因為別人的稱呼而不舒服的經歷?三、你覺得別人怎麼稱呼你最合適?

  感謝所有被採訪者的熱心配合,最終我收集到40多個被不當稱呼後「不舒服」的「案例」。

  南方人比北方人更在意稱謂

  在浙江老年大學,70多歲的王先生(北京人)告訴我,據他觀察,對於稱謂,北方人沒有南方人那麼在意。「我在杭州叫人就更謹慎,生怕把別人說老,都往年輕了叫。」

  王先生的觀點得到他周圍大多數人的認可。80多歲的李先生說,在北方,大伯大媽都叫習慣了,在南方,叫人家大伯大媽,就得謹慎。

  真正年紀大的人反而不太敏感

  我還發現,雖然很多人都怕被人叫老了,可一旦真正上了年紀,對稱謂的敏感度相對於其他年齡段,明顯降低。

  在老年大學二樓圍棋室,一位82歲周先生的觀點蠻有代表性,他說他孫子都28歲了,現在別人叫他什麼都可以,平常年輕人叫他爺爺居多,也有人叫他老師傅,他都無所謂。

  胭脂新村10幢的社區老年活動室,4位80多歲的女士正在聊天,我問她們,對別人的稱謂在不在意,她們都說,不在意。

  「年輕人叫我們大媽也好,阿姨也好,奶奶也好,都接受,沒問題!」一位姓鄭的女士說。

  能叫「大伯」的別叫「大爺」

  「別叫我大爺,特別是叫老大爺。」在老年大學學鋼琴的黃先生70多歲,他說像他這個年紀,年輕人稱他大伯最合適。

  黃先生這觀點得到了他的其他幾位男同學的認同。

  

 

  有時不會稱呼,真的蠻尷尬。(以上為模擬對話)

  「師傅」

  ——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

  在胭脂巷,我採訪了一個50歲模樣的男子,他剛吃完晚飯,正在對鏡剔牙。

  「像我身邊這個小孩,他管我叫大伯的。」他指了指旁邊的男孩,6歲左右,是隔壁飯店老闆的兒子。「像你這個年紀的麼,叫我什麼還真不好說。可以直接叫我名字,我姓劉,55歲。」

  「那我叫你劉大伯好不好?假如我不知道你姓什麼,該怎麼叫你?」

  「大伯?不好聽,陌生人叫我麼,還是叫師傅好了。」

  劉師傅之前是單位的專職司機,後來脊椎不行,現在社區工作。「平時別人叫我師傅,我都高興的,認識我的叫聲劉師傅,一下就親了。」

  不過也有人說,如果遇上一些看上去蠻有文化的人,叫他師傅可能就不太好,最好叫老師。

  我採訪的一位大學教授說,「叫師傅,肯定不行,『師父』還可以。最好叫老師。」

  「阿姨」

  ——稱呼六七十歲的女士比較合適

  「叫阿姨多親切,顯得我比他媽媽還年輕。」一位錢女士說。

  陸女士說,「大姐感覺北方多用,我們一般都叫阿姨。其實在上海,叫阿姨是表示親近,也適用於各種服務業女士。」

  也有極少數特例,外企工作的撒女士說,「我老闆60歲左右,看到報紙上把這個年紀的人叫阿姨,就覺得受到了傷害,她覺得她還年輕,為什麼被沒血緣關係的人叫阿姨?她還問我,我阿姨多大歲數……」

  「大媽」

  ——五六十歲女性的普遍敏感詞

  我發現,50歲左右的中年人,不論男女,都比較難稱呼,他們無論打扮還是心態,都比較忌諱和「老」字沾邊,所以因為稱謂而「不開心」的案例,也相對較多。其中女士比男士更敏感。

  在老年大學葫蘆絲練習室,一位打扮時髦,化過淡妝,看去四十歲左右的女士正端坐著練習,我過去跟她打招呼,不知叫什麼好,於是說了句「你好,請問……」

  聊過一陣知道,她姓王,55歲。她說自己特別在意別人怎麼稱呼她。「我最不喜歡別人叫我姐姐,多少歲就是多少歲了,叫姐姐多輕浮。」王女士說,心態年輕就行,年輕不是叫出來的。

  問她,叫大媽可以嗎?

  「肯定不可以,這樣叫太老了呢。」王女士說。

  57歲的陸女士也認為,50歲左右叫阿姨大姐都可以,她最不喜歡別人叫她大媽。

  另一位50多歲的錢女士說,「叫大媽有點兒跨界了,我們還沒到那個年紀呢。」

  胭脂巷一個水果店裡,一位50歲左右的女士對稱謂回答很專業,「北方喜歡叫大媽,南方都喜歡叫阿姨,我是杭州人,喜歡年輕人叫我阿姨,叫大姐也行。」

  這一點得到大多數同年齡層次女士的認同。

  「大姐」

  ——寫字樓女白領第一反感稱謂

  在上市公司上班的周先生說,叫三十來歲的女人大姐,「絕對是找死。」

  他說他剛進單位時,啥都不懂,見一位30多歲女領導,為了表示尊重,叫她「李大姐」,當時聲音蠻大,叫完突然發現,周圍一下子安靜了……

  這下他才知道,大姐真是不能亂叫的。後來熟悉之後,就直接稱呼「姐姐」,叫得很親暱。再後來,他把部門每個年紀比她大的女同事都叫姐姐。

  這一點,我在寫字樓內的採訪中得到了多次印證。多位30歲左右的女士,都對「大姐」這個稱謂很反感,甚至有人說「恨之入骨」。

  歸根到底,幾乎所有讓人「不舒服」的稱謂,都是因為一個原因:把人叫老了。

  採訪中我一直在想,為什麼稱謂會讓那麼多人覺得「不舒服」?

  原因可能有兩個吧。一是現在生活好,誰都想多享受幾年,大家願意年輕,想盡了辦法追求年輕,都怕別人的眼中的自己,比自己心中的自己要老。二是時代變化太快,人的壽命大大延長,過去70歲稱為「古稀」,現在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劃分,44歲以下還是青年,45到59歲才是中年人,60到74歲算年輕的老年人,75以上的才稱為老年人。一方面形勢變化這麼快,另一方面過去的稱謂沿用至今,這種碰撞磨擦,肯定產生不適。

  民國時期的梁實秋先生曾說,「估量女士的年齡不妨從寬,七折八折優待。」現代的我們對人的稱謂,也不妨往年輕化方向多靠靠,能叫阿姨不叫大媽,能叫大伯別叫大爺,如果實在拿不準怎麼稱呼,恭恭敬敬地說聲「你好」,然後開始說事,肯定是不會錯的。

相關焦點

  • 記者調查奶茶用珍珠配料銷量驚人 市民不知其原料是啥
    就連放射科醫生對這樣的現象也持懷疑態度,為了驗證奶茶裡的珍珠在CT下會不會出現白色的小圓點,記者親身進行了實驗。  記者喝完一杯珍珠奶茶,過了大約40分鐘,由醫生給記者做了一次CT檢查。幾分鐘後結果出來了,在記者的胃裡,竟然密密麻麻的排列著20多顆白色小圓點,CT下的影像讓醫生也感到吃驚。
  • 貴陽街頭出現雷人廣告牌,記者調查地下產業鏈
    記者調查生兒生女能決定?這些廣告大多都寫著,可以通過做試管嬰兒手術的方式來選擇胎兒性別,在靠近婦幼保健院這種備孕夫妻或孕婦常去的場所打出這樣的廣告,可見打廣告的人也是費盡心思。記者隨機採訪了經過這裡的市民,幾乎所有人都不認可這樣的廣告。
  • 我們稱呼外國人為「老外」,日本人用了兩個字,網友:有意思!
    雖然老外叫起來看似有些不太禮貌,但是在這同時也是我們對他們熱情的一種流露。隨著國與國之間聯繫的愈發的密切,在我們出去遊玩的同時也有不少的外國人來我們這裡玩,在我國的大城市中幾乎到處可見外國人的身影,甚至還有一直在這裡定居生活,見到老外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可是你知道在我們叫他們老外的時候,他們是怎麼樣稱呼我們的嗎?
  • 在聊城街頭問個路,會得到什麼回應? 街頭隨機探路 水城人熱情援手
    賣西瓜的夫婦二人一起為記者熱心指路。  城市的道路橫七豎八,走在陌生的街頭,尋找一些不熟悉的地點,對很多人來說,仍然會選擇「問路」這個最便捷的方式。6月12日至14日,本報特別報導組分三路以陌生人的角色對聊城人「指路」的態度進行了探訪,發現大多數聊城人「指路」都很熱情。  第一路  態度很熱情 指路很仔細  路邊商販遇問路者 表現較暖心  在水城大小街頭,總是少不了流動商販的身影。
  • 記者隨機調查
    圖片由記者許天長攝  中國寧波網訊(寧波晚報記者徐文燕實習生王萬康)湖北電梯「吃人」事件發生後,朋友圈刷屏最多的,就是對於使用自動扶梯緊急按鈕的提醒。那麼,你真的了解這個緊急按鈕嗎?記者昨天作了個採訪調查。  昨天,在城隍廟地下通道、天一樂購以及地鐵一號線東門口站出口這三個自動扶梯處,記者隨機對15位市民展開了一個小調查。
  • 街頭「搖搖樂」讓人樂不起來
    上海搖搖車絞斷1歲半孩子手指的事件剛剛發生不久,北京街頭小巷的搖搖車依舊在不知疲倦地搖擺著,一兩塊錢就能玩一回的搖搖車在社區中甚至頗有市場……更令人擔心的是,記者調查發現除了搖搖車外,目前市面上還存在著大量的「散裝」遊樂設施,這些設施貌似遊樂場裡的正規設備,實際卻是連基本限重標註都沒有的高危設施。
  • 記者走上街頭給你"看看",PM2.5"長"什麼樣?
    隨著科普力度的加大,對於PM2.5,大家多少都有些了解了。   「應該就是空氣中的一些細小的微粒。」市民說。   「它超過一定的粒徑之後,對人的身體健康會造成影響。」市民表示。   也有市民認為:「對人的呼吸會有感染,老年人心肺比較衰退得快,感染比較容易些。」
  • 記者調查街頭小廣告,有大發現…
    人民日報記者街頭探假證:小廣告宣稱「只要你需要,就能辦到」遇人就發名片,聲稱200元即可辦一張本科畢業證3月22日上午,江蘇蘇州高新區人力資源市場,不少公司的招聘會正在舉行。老張把一張「東南亞證件集團有限公司龍某」的名片遞給記者。「介紹人去辦證,會分到一點喝水的錢。」他說,昨天就介紹了兩個。約20分鐘後,記者在蘇州市姑蘇區的消防醫院前見到了龍某。她說,畢業證、健康證可以辦理,但最近查得嚴,不建議辦身份證,即便辦理,也無法聯網。
  • 辦公室稱謂調查 9%稱呼英文名字
    辦公室的同事,彼此怎麼稱呼最合適呢?昨天,智聯招聘推出了關於辦公室裡稱謂的職場調查。通過對近6000人的調查顯示:同事間最不喜歡彼此稱呼「哥哥姐姐」,因為這樣太俗氣。大多數人希望叫名字或後面兩個字就很好,佔66%;認為叫英文名字最省事的比例是17%;不喜歡叫官銜,但又身不由己的比例佔7%;喜歡叫哥哥姐姐的比例僅有5%。
  • 漢字使用不規範:繁體字街頭屢見不鮮
    漢字使用不規範繁體字街頭屢見不鮮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趙立峰)「連鎖」「典當」「修車」……近日,記者在唐山市區街頭走訪時發現,帶有繁體字的招牌、廣告牌比比皆是  當被問及為什麼喜歡在店牌中使用繁體字時,一些店主表示不知道不能使用繁體字,看著其他人用,所以自己也用。還有一些店主覺得繁體字字體看起來比較美觀,能夠吸引人。建設路旁一家賣服飾的老闆說,店名必須標新立異才能吸引顧客的眼球,這些字體能讓人感覺很時尚很高檔。  商家的廣告招牌作用就是宣傳自我,擴大影響,但使用繁體字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 記者調查:手機被盜10人中有8人不願報警[圖]
    原標題: 記者調查:手機被盜10人中有8人不願報警(圖)然而手機被偷了,你會報警嗎?要是在多年前,面對這樣的問題,很多人會嗤之以鼻:「那還用問嘛,當然報警了。」然而,昨天金陵晚報記者隨機採訪了10個人,其中竟然有8個選擇不會報警,而他們不報警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  記者調查  手機被偷了,你會怎麼辦?很多人會自認倒黴,掛失手機卡後就不再理會,也有的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報警,向警方尋求幫助。
  • 泰拳經典招式是一種舒服的睡姿?玩家在《街頭霸王》中有了新發現
    今年一月份的時候,博士和大家分享了文章《<街頭霸王>古烈的掃把頭放下來是什麼樣子?》,講述了玩家們把《街頭霸王》中的一個經典問題翻出來討論,那就是「古烈把頭髮放下來會是什麼樣子?」。而一位非常專業的玩家分享了自己繪製的「當古烈放下頭髮時」的圖片,引起了熱議。
  •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說什麼樣的話,請遠離那些讓你不舒服的人
    02惡語傷人六月寒,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說什麼話,遠離讓你不舒服的人,惡語傷人,生而為人,請好好說話。利刃雖快傷及肌膚,惡語無形傷及人心。刀子嘴也是刀子心,所以如果你不想傷害一個人,請溫柔說話。不是每一句對不起都能換來我原諒你,因為曾經的傷害還在,不是所有的道歉都能換回原諒,請遠離傷害過自己的人!04大多數的時候,標榜自己說話直的人,只是不願意花心思考慮對方的感受而已。請收起你的刀子嘴,沒人稀罕你豆腐心。刀子嘴的人修養和教養不夠高。
  • 調查被喊「老師」原因:找不出其他稱呼排第一
    「雪山風光」說,近年來凡是有點名氣甚至沒有名氣的人,在公眾場合都被稱為老師,而且這些人也沒有表現出「拒絕」的意思。他特意選在教師節前向總理提出這一建議:在他看來,「老師」是個尊稱,並非任何人都可以「受」得起,他擔心「老師」這個稱呼的亂用會毀掉教師的職業尊稱,所以希望文化教育部門能給社會大眾和媒體一個正確的引導。
  • 一個相處起來讓別人覺得舒服的人,是什麼樣的?
    讓人相處起來覺得舒服乍一聽覺得很簡單,可是並不是人人都有這種感覺,有的人在相處時就不會讓人覺得自在,有話聊。那麼想讓人覺得和你沒有距離感,到底是怎麼樣的呢、一個相處起來讓別人覺得舒服的人,是什麼樣的?講話時不打斷你,說話時直視你的眼睛,舉手投足之間讓你感到舒服但是沒有距離,處處彰顯著魅力,將自己的人格魅力發揮到極致,這這種人相處起來就覺得被一種離職的愉快所包圍。
  • 新北板橋街頭疑似現隨機殺人狂 2人受傷送醫
    華夏經緯網7月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新北市板橋區街頭出現隨機殺人狂?歲蔡姓男子騎機車在板橋區民族路222巷口,遭一名中年機車騎士持水果刀朝背部猛刺一刀,歹徒逞兇後逃逸;上午11時30分,一名送便當的郭姓男子(44歲)在板橋區「國光路」等紅燈時,也遭人用利器隨機刺傷背部
  • 春節拜年,遠房親戚稱呼難倒90後
    「甲是乙的親舅的外甥媳婦的弟弟,那甲是乙的什麼人?」羊年新春,走親訪友、拜年聚會總是少不了。那麼問題來了,平時不怎麼見面的七大姑八大姨應該怎樣稱呼?在張中瑗團隊隨機提問調查的50名獨生子女大學生中僅有19人清楚這一堂表區分方法。 在傳統多子多孫的大家庭中,區分堂表關係很自然。但現在,它不但成了問題,而且還成了話題。有家長發帖稱,獨生子女堂表不分,是家庭結構和家庭成員簡單化的必然結果。 「獨生子女語境中傳統親屬稱謂的消失,必然引起親戚觀念的淡漠。」著名文化學者袁庭棟這樣認為。
  • 情侶之間什麼樣的相處方式會讓人感覺最舒服?
    現在的戀愛在一起合適最重要,也就是說久處不厭,在一起開心輕鬆。之前都比較喜歡那種轟轟烈烈的感情,現在的人都開始追求平平淡淡才是真。也不能說都變了把,只是現在的人想開了,人生苦短能開心一天是一天,找到一個合適的人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一件事,三觀相同更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
  • 老人稱呼年輕女性犯難:叫"美女"太輕浮 "小姐"易反感
    程阿姨一聽,不高興了,「我不叫你服務員,叫你什麼呀?安檢員嗎?」  回家後,程阿姨心裡一直不舒服。「她可能覺得我這樣稱呼,把她貶低了。可是現在稱『美女』太輕浮,稱『同志』太過時,稱『小姐』會讓人反感,我這個年紀的人,應該咋稱呼這些年輕女孩子呢?」  她和幾個老夥伴交流時發現,有這種苦惱的還不止她一個。
  • 日本的街頭警示牌裡,寫的都是中文,讓中國遊客看了心裡不舒服
    一直以來,很多國家對於中國的印象都非常的刻板,而有遊客在觀察到日本的街頭警示牌裡,寫的都是中文,讓中國遊客看了心裡不舒服,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兒嗎?下面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其實每年去日本旅行的遊客非常的多,不光是有很多中國人,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人都有,但是很多人在廁所裡面,發現專門用中文寫的警告牌上面寫著,「便後一定要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