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了解了關於豆腐的營養,不過坊間也有一些流言,讓有些朋友對豆腐有了誤解,今天我們就來澄清一下吧!
豆腐不能拌小蔥?
有種觀念是菠菜和豆腐不能一起煮,一清二白的小蔥拌豆腐也有問題了,這些觀點的依據是菠菜小蔥中的草酸鹽含量較高,容易與豆腐中的鈣質結合形成草酸鈣,容易引起腎結石,其實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這些蔬菜中雖然草酸鹽含量高,但同時也富含植酸,而植酸是能有效預防腎結石的。
痛風病人不能吃豆腐豆漿
這個說法依據是嘌呤在人體中含量過高就會生成尿酸,如果尿酸不及時排洩,就會形成晶體沉澱在關節、組織和腎臟中,進而誘發痛風。然而,大豆中的嘌呤含量是適中的,大多數高嘌呤食物是動物性內臟、海鮮等。日本的一項研究指出,豆腐對血尿酸濃度影響很小而且短暫。此外雌激素對尿酸的形成也有抑制作用。
長期吃豆腐容易缺乏微量元素
其實大豆本身的各種微量元素含量就很豐富,比如記憶吸收的鈣和鐵,以及能夠促進鈣鎂吸收的果寡糖,而且經過發酵,微生物也分解了大豆中的部分植酸,使得其中的鈣、鐵、鋅等礦物質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看完上面的闢謠,是不是以後就會更放心的吃豆腐了?
以前的人們總把豆腐與清貧聯繫在一起,那我想它就是那清貧生活中的一份值得感念的安慰。蘇東坡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豆腐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即使本色出鏡,也會給人美好的回味,若要大醬香料來了,它也能相得益彰!如果做人能做到豆腐這份上也是就是成功了。
下面我們繼續分享關於豆腐的美味,今天我們就接地氣點,來幾道家常做法:
紫菜豆腐丸子湯
配料:
木棉豆腐、紫菜、幹香菇、蟹味菇、生薑、裙帶菜、霸王花幹
做法:
1. 木棉豆腐先用鹽開水浸泡一下,用廚房紙吸乾水分後,搗碎待用,紫菜泡開後,放到搗碎的豆腐泥中,加入香油、鹽
2. 幹香菇泡發,切細末,霸王花幹泡發後,取些花瓣切細,香菇末和霸王花末用少量油炒一下,也放入豆腐泥中,一起混合,如果有點稀,可以加少量澱粉,最後揉成小糰子,上鍋蒸5分鐘,注意用一塊紗布蓋住表面,避免水蒸氣滴到丸子上
3. 用香菇、白玉菇、生薑、胡蘿蔔、裙帶菜、霸王花幹加入清水中,一起煮大約20分鐘,撈起食料,做成蔬菜底湯
4. 把蒸好的丸子,放入蔬菜湯中,再加點鹽和兩滴生抽即可。
這道湯端上做可能不會很起眼,但是吃到嘴裡,再喝一口湯,就會馬上品嘗到十分細膩而豐富的味覺層次,看似簡單的一碗湯,其實裡面也是有許多功夫的。剛剛撈起的蘑菇菜乾等食材,也可以淋上醬油香油這些做前菜,不要浪費食物哦!
蒜苗炒醬豆腐
配料:
木棉豆腐、蒜苗、黃豆醬、素蠔油、醬油、姜蒜
做法:
1. 木棉豆腐先用鹽開水浸泡一下,然後切半公分厚的面,用廚房紙吸乾水分備用。蒜苗斜刀切段備用,姜蒜切片
2. 熱鍋熱油,小火先把豆腐煎至兩面焦黃備用
3. 熱鍋下油,下花椒跑香,再下姜蒜片,加入黃豆醬,再下蒜苗翻炒,蒜苗半熟後,下豆腐片繼續翻炒,蒜苗熟了後,下用醬油和素蠔油混合成的醬料,翻炒均勻即可。
看起來是不是很有胃口啊?
家常紅燒豆腐
配料:
木棉豆腐、香菇、紅椒、胡蘿蔔、小蔥、姜蒜
做法:
1. 木棉豆腐先用鹽開水浸泡一下,然後切小塊、胡蘿蔔切小丁,紅椒切圈,香菇泡發後切片,姜蒜切片
2. 熱鍋熱油,小火先下花椒跑香,下姜蒜,然後下香菇翻炒,香菇略微變色後,下胡蘿蔔翻炒,再加入大豆醬,醬油和小半碗水,再把豆腐放進去一起煮一分鐘左右
3. 用醬油和少許澱粉做成料汁,倒入鍋中,撒入蔥段,翻轉均勻即可。
這道讓人很有胃口的家常豆腐就做好了。
天貝麻婆豆腐
配料:
天貝、豆腐、香蔥、豆瓣醬、芥花油、醬油、澱粉、花椒粉、花椒、姜蒜末
做法:
1. 天貝切碎,豆腐用鹽開水浸泡十多分鐘後切成小方塊,香蔥切段
2. 小火熱鍋,倒入芥花油,放入天貝略微翻炒後,倒入少許醬油,炒勻後盛起來備用
3. 小火熱鍋,倒入芥花油,放入花椒粒和姜蒜末跑香後下豆瓣醬略翻炒後,加入小碗蔬菜湯或水,然後再放入豆腐一起煮開。再放入剛才炒好的天貝碎末和香蔥段。
4. 用醬油和少許澱粉混合,倒入鍋中勾芡收汁,盛入盤中,撒上少許花椒粉即可。
也可以用蒜苗代替香蔥,味道也很好!
在這裡我們
分享更為健康的飲食習慣
推薦更為環保的生活方式
探求更為善意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