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13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王彬彬 通訊員 唐斌)這幾天,重慶市雲陽縣後葉鎮平進村千畝李花競相綻放,在山野田間,在農戶的房前後,一簇簇嬌嫩潔白的李花綴滿枝頭,繁茂如雪,染白了山間。花海之中,有著深入田間地頭勤勞管的護果農們,時而還傳來他們的說笑聲,這為花開滿園的村莊帶來了春的生機。
相繼綻放的李花給曾經的建卡貧困戶帶來了致富希望。在園子裡,今年74歲的袁紹楊幹起活來特有勁,嘴角還帶著一絲微笑。他家種植了4畝青脆李,自花期到來,他每天到地裡給李樹除草,當看到滿園盛開的李花,老人心裡也樂開了花。原來,他家青脆李在去年投產的第一年,僅600斤李子就賣了3000元,當袁紹楊看到今年這一簇簇李花時,他就知道今年將會有好收成。
當袁紹楊說起種植青脆李的緣由時,不得不歸功於後葉鎮麗通家庭農場的王麗和周通夫妻倆,是他們從四川引進優質李子品種以及相關種管技術,提升了果子品質,提高了李子的價格,激發大家種植積極性,目前已帶動全村90%以上的農戶發展種植李子產業,基本上家家戶戶都種上了「致富果」。
在2016年前,王麗和周通一直在四川做著水果生意,即使兩人每天起早貪黑,但從其它水果商販拿貨成本高,他們能賺的錢也很少了。夫妻兩人多次想過回村種水果來賣,這樣成本低,盈利就高,由於種種原因兩人遲遲沒有回村種果。直到2015年夏天,王麗準備購買一批李子來賣時,得知一斤李子價格高達12元,算一算,在她店裡賣貴了沒人買,賣便宜了劃不著,這樣下去夏天又得白幹一場,於是王麗就和丈夫決定回平進村種李子。
2016年年初,王麗和周通就關掉四川的店鋪回到家鄉平進村。回家後,他們得知,村裡一直都有農戶發展種植李子產業,但都是零星種植,產業未成規模,又加之管護不到位,致果子品質上不去,賣不了好價錢,久而久之,農戶們都當種李子是副業,完全擱在一旁,不予理會。
同時,後葉鎮政府正到處引進能人來帶動村裡發展扶貧主導產業,因地施策助力脫貧攻堅,讓農戶通過產業帶動增加收入。得知王麗和周通回村發展種植李子,鎮村幹部主動找到兩人,將給與他們相關的資助扶持,但唯一的條件是要帶動村裡的貧困戶、群眾一起發展產業。
2016年,王麗和周通成立了麗通家庭農場,在村裡流轉了300畝土地,引進青脆李、五月脆等多個優質品種種上,還自費去學習管護等技術。一根根李子樹在王麗夫婦的精心管護下茁壯成長,直到2018年第一年掛果,2019年2萬斤果子就賣了10餘萬元。
期間,兩人憑藉多年做水果生意積累的人脈,麗通家庭農場和多家外地水果商販籤訂了訂購協議,只要這李子一成熟就會有「婆家」,再也不用擔心銷售了。「今年300畝進入豐產,一畝產量最低1000斤,按照去年5元一斤的收購價計算,今年可實現100餘萬元的收入。」王麗告訴筆者。
看著王麗和周通家李子發展得越來越好,周邊農戶種植李子熱情也起來了,先後有80戶農戶發展種植上了李子,技術指導和銷售由麗通家庭農場負責。
袁紹楊是第一個在麗通家庭農場帶動下發展李子產業的人,去年他就嘗到了甜頭,還說道:「過去就是到處打零工也掙不了幾個錢,年齡大了也不要他幹活了,種莊稼收入也不行,幸好種上了幾畝李子,這才讓生活有了盼頭。」
隨著種植李子的農戶逐漸增多,當地政府為村裡招商引進了一家農業公司,公司主要負責產業的管護和銷售,促使該村李子產業形成規模化,目前,村裡以「公司+家庭農場+大戶+貧困戶+農戶」模式發展優質李1500畝,惠及農戶500多戶,其中貧困戶有77戶,明年是1500畝李子的豐產年,每戶預計可實現5000元收入。
去年,平進村的李子喜獲綠色食品認證,綠色生態、口感佳的果子深受消費者青睞,銷售到深圳、江蘇等全國地。
下一步,後葉鎮將積極探索李子產業通過標準化生產發展的路子,最終實現品種優良化、建園規範化、生產標準化、營銷品牌化,讓「平進李子」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