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大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各行各業都開始積極探索電商發展之路。但記者也了解到,與此同時,水果等生鮮產品卻鮮少有「觸電」網際網路的經驗。一項數據顯示,水果等生鮮類產品佔整個電子商務市場的份額不足3%,而在國民日常餐飲消費中,生鮮的市場份額卻高達20%以上。那麼水果電商如何才能與網際網路成功對接呢?對此,試新鮮負責人表示,平臺新推出的試新鮮功能將有效的將水果電商營銷搬上網際網路,讓全世界的優質水果形成有效的買賣循環。
水果電商「觸網」失敗原因——定位錯誤
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試新鮮的負責人表示,實際上水果電商引入網際網路+的經驗並不少,但是傳統水果電商最大的忌諱就是定位錯誤。將電商水果與菜市場水果做對比,沒有突出自身優勢。實際上,肯在線上購買水果的群體與肯在菜市場購買水果的消費群體是不一樣的。經過大量的市場調查,試新鮮將產品定位為中高端水果,前期通過引入廣西當地水果,在平臺上進行包裝體驗營銷,從而打造一個輕奢水果的定位,將產品銷向全國。之後將繼續引入南方水果賣到北方,引入北方水果賣向南方,打開國內市場,隨後會引入東南亞水果賣向國內,從而形成一個國內優質水果電商體驗式營銷系統。
此外,試新鮮將自身平臺定位明確,初步方向是銷售新鮮水果,下一步則是賣概念、賣養生、賣健康,根據會員填寫的個人基本信息,邀請營養專家給出消費者專業的食材搭配建議,甚至會邀請專家拍視頻,對消費者進行引導。隨後的計劃則是賣數據,將家庭消費大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幫助家庭成員搭配水果食用計劃。
試新鮮打造獨屬水果電商體驗式營銷平臺
據悉,傳統水果電商銷售難的另外一個最主要問題是水果品質難以鑑定。同樣一種水果,不同產地,不同氣候環境,其品質可能差很多。而試新鮮將各地水果引入體驗式營銷平臺,消費者只需要申請試用,平臺審核過後就會將新鮮的水果以快遞的形式免費郵寄給消費者,消費者食用過後會將食用報告上傳到平臺上,這樣一來,不但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水果質量檢驗平臺,更為各地果農提供一個展示平臺,因為一旦消費者吃的好了,通過身邊親戚傳播,帶來的可能是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銷量。
記者了解到,果農朋友通過試新鮮來推廣產品,每成功成交一筆平臺將自動為貧困山區孩子捐款0.1元。而試新鮮的最終目的則是期望能夠幫助農民脫貧致富,而在平臺的背後也得到了區黨委政府背書的支持,和廣西區內各個地方水果生產商的支持。試新鮮是體驗式營銷的創新,是果農的福音,更是消費者的期待。
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廣西一位當地果農表示,以前水果銷售都是通過批發商,價格壓得很低不說,到了產量多的年份,水果滯銷損失很大。而試新鮮為果農提供一個展示平臺,從而打響產品的知名度,市場信息透明了,果農也可以賺更多的錢。據悉,試客聯盟試新鮮平臺即將上線,備受市場期待。